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六百七十五章 谁还敢说老百姓穷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六百七十五章 谁还敢说老百姓穷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中国的老百姓穷吗?

现在确实还有很多地方没能解决温饱问题。

别说电冰箱这样的大件儿,平时家里添置个针头线脑都要琢磨琢磨。

但是像海城这样的大城市,基本上家家户户手头都不缺积蓄。

中国人爱攒钱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

手里有钱都花不出去,只要是市面上有的,都需要相应的票据。

尤其是家里添置个大件儿,攒工业券就要攒上一年半载的。

于是,手里的钱越攒越多,可花钱的地方却没多少。

再加上前些年一直在宣传,越穷越光荣,手里有钱都不敢往外露,家里吃顿肉都要偷偷摸摸的。

如今政策不一样了,手里的钱也渐渐有了用武之地。

动画广告播放的同时,《海城日报》上也开始了宣传造势,老百姓们惊喜的发展,报纸上特别注明了,购买电冰箱不需要专用票据,甚至连工业券都不用。

这也是市委和商贸局特批的,当时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认为这是在扰乱市场秩序,提出这个的人正是刚刚把名字改成张卫平的张卫青同志。

只不过他的意见,被杜树平自动忽略了。

一个来海城养老,等着退休的三类干部,上面下力气清理的时候,没把他给清理掉就不错了,这样还不老实,整天上蹿下跳的,谁看了不心烦。

9月20日,4200台海城海尔电冰箱,经由海城物资局输送到了市里的四家百货商店。

已经通过《海城日报》得知了消息的人们早早的就来等着了。

“同志,真不要票啊?也不要工业券?”

“我是第一个,开票,我要一台。”

“同志,这电冰箱要是出问题,管修理吗?”

睡莲电风扇一直到现在依然执行着一个月免费退货,一年内保修的制度。

“一个月内,质量出现问题包退,一年内保修。”

海尔电冰箱上市之前,每一个百货商店的电器柜台售货员,全都经过了培训。

接待每一名顾客,必须做到热情、耐心、周到。

柜台上面就放着意见簿,谁被顾客投诉,当月的奖金全免。

尽管再怎么不耐烦,这些售货员也只能强打起精神应付着。

不光是为了奖金,电冰箱厂承诺了,只要没有被投诉,每一名售货员都能通过内部价购买一台电冰箱。

剩下的钱都够她们一个半月的工资了。

可以说,李天明为了电冰箱的销量,已经把能想到的全都想到了。

“我要一台!”

“我也要一台!”

电器专柜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一幕,被前来视察的马援朝看见,不由得暗暗心惊。

国内的老百姓真的都这么有钱了吗?

925块钱一台的电冰箱,居然都能吸引这么多顾客。

“马局,所以我从一开始就说了,不要小看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以前是有钱没处花。”

买啥都要专用票据,买包火柴都要票,可每个月能拿到的票据就那么一点点,老百姓不把钱存起来,也没地方用。

归根结底,还是国内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老百姓的需求。

“照这样下去,你们那4200台电冰箱,单在海城,差不多就能给消化掉!”

要是这样的话……

“天明,你和我说实话,厂里现在最大的产能,能达到多少?”

“4000台,这大概是极限了,不过电冰箱不是消耗品,产能维持那么高,没有太大的必要,关键还是要开拓外地市场。”

“而且,人们的购买**不可能永远这么高,等过段时间,您再想看到这场面,可就难了!”

马援朝听了,也意识到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电冰箱毕竟是大件儿,整个海城有能力购买的人还是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至于李天明说的要开拓外地市场,这就要看商贸局卢源的能耐了。

计划经济朝着市场经济转型的当下,各地都明里暗里的存在着地方保护政策。

毕竟,要发展当地经济,首先要保住当地的企业,企业都经营不下去了,老百姓没了工作,没了收入,还谈什么经济发展。

海尔电冰箱想要打入外地市场,这事恐怕不容易。

睡莲电风扇当初是占了先机,各地没有电风扇的生产厂,才趁机占领了不少城市的市场。

最近这两年,睡莲电风扇在海城以外的销售量明显下降了不少。

各地都在忙着搞建设,甭管技术达不达得到,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

以前有国家调控,各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产业发展上面,还能形成互补,现在一下子放开了,没有了限制,都在急着发展自身的工业。

要不是还有海外市场托着,大柳镇刚扩建的车间怕是都启动不起来。

“这事你和卢局商量过吗?”

“商量什么?”

马援朝见李天明装糊涂,急道:“海城的市场能有多大?一旦饱和,往后电冰箱厂怎么办?”

“马局,咱们不用急,市场是会优胜劣汰的,一些高耗能,低产出的工厂,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咱们只要做好品质,老百姓自然知道该怎么选。”

上一世改革开放初期,就曾经历过这样一场工业大发展,但是在最初的狂热之后,大量的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国家工业崛起前必须要经历的阵痛期。

只有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才能笑到最后。

“所以你一直在强调品质?”

“没错,品牌、质量,这才是企业生存的关键,现在可不是大跃进那时候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发展工业靠的是技术,还有对市场走向的把握。”

看着李天明信心满满的样子,马援朝也放心了,他知道,李天明从来不会打无把握之战。

“马局,看!”

李天明朝着电器专柜示意了一下。

马援朝也看了过去,竖在电器专柜前的大牌子,上面原本写的“100”,此刻已经变成了“42”,只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就卖出去了58台。

群众的购买能力还真的是……

够吓人的啊!

不需要专用票据,也不用工业券,有钱就能往家里抬一个大件儿,机会这么难得,但凡家里有些积蓄的都不想错过。

就在这时,姜红英也带着助手到了。

“请问,您是来买冰箱的吗?”

正在排队的一个中年人见有人靠近,先是一愣,看到姜红英脖子上挂的工作证,这才反应过来,对方是记者。

“是啊!这冰箱不用票,有钱就能买,正好手里有点儿富裕钱,也给家里改善一下!”

“购买电冰箱,会不会对您家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造成压力?”

“不会,不会,我和我爱人是双职工,一台电冰箱900多块钱,我们家的积蓄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您觉得电冰箱算是生活必需品吗?”

“这个不好说,但现在政策好了,大家的日子也变好了,生活质量也要适当地提高一下!”

得到了想要的点,姜红英接着又去找了下一个采访对象。

在连着采访了几位顾客之后,姜红英走到了李天明的面前。

“李天明同志,能采访你几个问题吗?”

咔!

跟在姜红英身后的助手,按动快门,拍下了一张照片。

“可以!”

要是放在几年前,李天明躲都来不及,姜红英这个挖坑小能手总会在他不经意间,将他推进坑里,再填点儿土。

但今天不一样,这也是李天明安排好的。

“请问电冰箱标价925元,事先考虑过群众的消费能力吗?”

呃……

老姜,这个问题不是事先安排好的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