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厂的党委书记马跃到任时间也不长,结果刚来就遇见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他们这样的大国企,什么时候也开始和地方上展开合作了?
对于从没有过先例的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算是市委书记卢源亲自过问,马跃也始终在拖。
可眼下是拖不过去了,就在刚刚,卢源又给马跃打了电话,语气十分严厉。
就差说出那句,能干就干,不能干就给能干的人腾地方了。
这下马跃也含糊了,着急忙慌的给重工业局的薛局长打了电话请示。
论级别,马跃和薛局长是平级,但他和天元不一样。
化肥厂是市委垂直领导,而钢铁厂则属于冶金局的下属单位,同时还要接受重工业局的直接领导。
等于是脑袋上坐着一圈儿婆婆,随便哪一个都得低眉顺眼的伺候好了才行。
刚打完电话,就接到了厂办的通知,李天明已经到行政楼下了。
马跃哪还敢怠慢,李天明虽然是个平头老百姓,但是,凭他在卢源、王作先,乃至……那一位跟前的份量,谁敢不拿他当回事。
赶紧召集了各部门,还有各分厂的领导,那件事,今天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大舅,大舅!”
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只看那衣着打扮就知道是干部,刘东赶紧把李天明给叫醒了。
“来人了!”
李天明朝车窗外看去,马跃刚好带人走到车前。
“马书记,不好意思,太困了。”
马跃也知道,李天明这个平头老百姓管着一大摊子事,说起来,比他这个钢铁厂的党委书记都忙。
“困了就去里面睡啊,现在天冷,当心再冻感冒了。”
马跃是个软性子,能接任钢铁厂的党委书记,性格起到了决定因素。
自从李学军退休,到现在也没几年,可钢铁厂的领导就好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
期间各种争斗不休,互相攻讦,背后告密,搅得钢铁厂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之所以选择马跃,就是因为他在以前的单位做一把手的时候,能够平衡各方势力,说白了就是和稀泥。
可眼下钢铁厂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人,真要是来一个铁手腕,恐怕还得继续乱下去。
“谢谢领导关心,这会儿倒是不困了,马书记现在有时间吗?之前和您谈过的那件事,能不能再聊聊?”
李天明知道,卢源已经给马跃打过电话了。
来的路上,他告了马跃一状,半点儿都没客气。
虽然有欺负老实人之嫌,可李天明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马跃召集厂里的领导开会,为的就是研究那件事。
“那就去会议室吧!正好大家都在,一起研究研究。”
会议室内,二十多口子坐在一起,人均20年烟龄,还没正式进入正题,屋里就已经快待不了人了。
咳咳咳咳……
马跃一阵剧烈的咳嗽,他不会抽烟,每次开会,最难熬的就是二手烟。
“事情大家已经清楚了,都来谈谈看法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觉得这件事不怎么合规矩,可也都清楚,这是市委卢书记支持的。
就算是有不同的意见,谁回当面说出来。
再说了,工厂是国家的,他们上班挣工资,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企业就行了。
这么大的事,还是马跃做主吧,他要是做不了主,那就去请示冶金局和重工业局的领导。
见所有人都不说话,马跃心里不禁叫苦。
真要是让他来拍板,他还真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虽然有卢源的支持,可万一风向再变了呢?
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今天是人,明天是鬼,今天黑,明天白的事,谁没遇到过。
说到底,马跃就是不想担责任。
可今天这个责任,他不担也得担。
“天明同志,我了解得不深,你来给大家讲讲你的计划。”
讲啥?
李天明都要无语了,他说得难道还不够多?
可既然马跃把皮球踢了过来,他不接着也不行。
真是服了。
明明很简单的事,非得弄得这么复杂。
“双方共同出资,在永河县建一个新的钢铁厂,第三方永河县政府以土地入股,但不参与管理,再由我方牵线,引入德国蒂森集团的1080高炉设备。”
呃……
这就完了?
说了等于没说一样。
马跃满脸尴尬,这下皮球又被李天明给踢了回来。
“我有个问题!”
就在马跃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的时候,终于来了救驾的。
众人纷纷看了过去,见说话的是销售处的处长万学伟。
“老万,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今天就是要让所有人畅所欲言。”
马跃说着,朝万学伟投去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我想问的也很简单,目前海城钢铁厂的产能已经濒临过剩的局面,再建新厂的意义何在?天明同志做家用电器生意,是一把好手,难道冶金贸易也是行家?我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天明同志能解决?”
这话说得,嘲讽的意味很重。
不过万学伟说的也是实情,海城钢铁厂的产能过剩,的确是实事。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周边地区都是产钢大户。
并且炼钢成本要远低于海城钢铁厂。
这也就造成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海城钢铁厂毫无优势可言,只能依靠国家采购,来维持收支平衡。
一旦继续增加产能,那么多出来的钢铁要如何消化?
“所以我要引进蒂森集团的1080高炉设备,从第一道工序开始,降低成本,提升海城钢铁的市场竞争力。”
万学伟点点头,又接着问道:“1080高炉确实能做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新厂的成本降低了,总厂这边呢?”
海城钢铁厂党委之前也曾研究过,通过购置新型设备,实现降本增效,可讨论研究了好几年,这个计划始终推进不下去。
原因就在于,身位大国企,一动不如一静,贸然对主体设备更新换代,引发的连锁反应太大,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达成目的,且不出问题。
面对万学伟的问题,李天明不慌不忙。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部计划,在引进蒂森集团的1080高炉设备同时,我还准备引进蒂森集团的680带钢生产线。”
之前卢源和李天明提过,海城钢铁厂希望在永河县建一个做无缝钢管的成品钢生产厂。
李天明虽然对这个建议不感兴趣,但是,倒也提醒了他。
生拉硬拽着海城钢铁厂合作建新厂,对方未必感兴趣。
毕竟,虽然是隶属关系,可实际上也存在竞争。
新厂引进了1080高炉设备以后,但凡成本上就能碾压总厂。
海城钢铁厂的领导们肯定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就必须解决总厂产能如何消化的问题。
为此,李天明专门请教了不少冶金领域的专家。
最后敲定了中宽带计划。
目前国内所需的中宽带主要依赖于进口,为数不多几家能生产中宽带的冶金厂,所采用的多是东瀛上一代的技术。
非但规格不达标,抗拉强度也达不到实际标准。
如果能引进蒂森集团最新的680带钢生产线,消化掉总厂部分产能的同时,也根本不用担心成品钢的销路问题。
“天明同志,你说的是……蒂森集团的680带钢生产线?”
说话的是设备处的处长齐同生,此刻正满脸激动的看着李天明。
“你……有多大把握?”
“初步意向已经达成,我今天来除了谈合作的事,同时也是为了向钢铁厂的专家申请技术支援的。”
明天要和蒂森集团的谈判代表见面,谈商务,李天明自然没问题,可要是谈技术……
那可就露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