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1080高炉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1080高炉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钢铁厂的党委书记马跃到任时间也不长,结果刚来就遇见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他们这样的大国企,什么时候也开始和地方上展开合作了?

对于从没有过先例的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算是市委书记卢源亲自过问,马跃也始终在拖。

可眼下是拖不过去了,就在刚刚,卢源又给马跃打了电话,语气十分严厉。

就差说出那句,能干就干,不能干就给能干的人腾地方了。

这下马跃也含糊了,着急忙慌的给重工业局的薛局长打了电话请示。

论级别,马跃和薛局长是平级,但他和天元不一样。

化肥厂是市委垂直领导,而钢铁厂则属于冶金局的下属单位,同时还要接受重工业局的直接领导。

等于是脑袋上坐着一圈儿婆婆,随便哪一个都得低眉顺眼的伺候好了才行。

刚打完电话,就接到了厂办的通知,李天明已经到行政楼下了。

马跃哪还敢怠慢,李天明虽然是个平头老百姓,但是,凭他在卢源、王作先,乃至……那一位跟前的份量,谁敢不拿他当回事。

赶紧召集了各部门,还有各分厂的领导,那件事,今天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大舅,大舅!”

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只看那衣着打扮就知道是干部,刘东赶紧把李天明给叫醒了。

“来人了!”

李天明朝车窗外看去,马跃刚好带人走到车前。

“马书记,不好意思,太困了。”

马跃也知道,李天明这个平头老百姓管着一大摊子事,说起来,比他这个钢铁厂的党委书记都忙。

“困了就去里面睡啊,现在天冷,当心再冻感冒了。”

马跃是个软性子,能接任钢铁厂的党委书记,性格起到了决定因素。

自从李学军退休,到现在也没几年,可钢铁厂的领导就好像走马灯一样,换了一茬又一茬。

期间各种争斗不休,互相攻讦,背后告密,搅得钢铁厂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之所以选择马跃,就是因为他在以前的单位做一把手的时候,能够平衡各方势力,说白了就是和稀泥。

可眼下钢铁厂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人,真要是来一个铁手腕,恐怕还得继续乱下去。

“谢谢领导关心,这会儿倒是不困了,马书记现在有时间吗?之前和您谈过的那件事,能不能再聊聊?”

李天明知道,卢源已经给马跃打过电话了。

来的路上,他告了马跃一状,半点儿都没客气。

虽然有欺负老实人之嫌,可李天明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马跃召集厂里的领导开会,为的就是研究那件事。

“那就去会议室吧!正好大家都在,一起研究研究。”

会议室内,二十多口子坐在一起,人均20年烟龄,还没正式进入正题,屋里就已经快待不了人了。

咳咳咳咳……

马跃一阵剧烈的咳嗽,他不会抽烟,每次开会,最难熬的就是二手烟。

“事情大家已经清楚了,都来谈谈看法吧!”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都觉得这件事不怎么合规矩,可也都清楚,这是市委卢书记支持的。

就算是有不同的意见,谁回当面说出来。

再说了,工厂是国家的,他们上班挣工资,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企业就行了。

这么大的事,还是马跃做主吧,他要是做不了主,那就去请示冶金局和重工业局的领导。

见所有人都不说话,马跃心里不禁叫苦。

真要是让他来拍板,他还真没有这么大的魄力。

虽然有卢源的支持,可万一风向再变了呢?

都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今天是人,明天是鬼,今天黑,明天白的事,谁没遇到过。

说到底,马跃就是不想担责任。

可今天这个责任,他不担也得担。

“天明同志,我了解得不深,你来给大家讲讲你的计划。”

讲啥?

李天明都要无语了,他说得难道还不够多?

可既然马跃把皮球踢了过来,他不接着也不行。

真是服了。

明明很简单的事,非得弄得这么复杂。

“双方共同出资,在永河县建一个新的钢铁厂,第三方永河县政府以土地入股,但不参与管理,再由我方牵线,引入德国蒂森集团的1080高炉设备。”

呃……

这就完了?

说了等于没说一样。

马跃满脸尴尬,这下皮球又被李天明给踢了回来。

“我有个问题!”

就在马跃不知道该怎么进行下去的时候,终于来了救驾的。

众人纷纷看了过去,见说话的是销售处的处长万学伟。

“老万,有什么问题尽管提,今天就是要让所有人畅所欲言。”

马跃说着,朝万学伟投去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我想问的也很简单,目前海城钢铁厂的产能已经濒临过剩的局面,再建新厂的意义何在?天明同志做家用电器生意,是一把好手,难道冶金贸易也是行家?我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天明同志能解决?”

这话说得,嘲讽的意味很重。

不过万学伟说的也是实情,海城钢铁厂的产能过剩,的确是实事。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周边地区都是产钢大户。

并且炼钢成本要远低于海城钢铁厂。

这也就造成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海城钢铁厂毫无优势可言,只能依靠国家采购,来维持收支平衡。

一旦继续增加产能,那么多出来的钢铁要如何消化?

“所以我要引进蒂森集团的1080高炉设备,从第一道工序开始,降低成本,提升海城钢铁的市场竞争力。”

万学伟点点头,又接着问道:“1080高炉确实能做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但是,新厂的成本降低了,总厂这边呢?”

海城钢铁厂党委之前也曾研究过,通过购置新型设备,实现降本增效,可讨论研究了好几年,这个计划始终推进不下去。

原因就在于,身位大国企,一动不如一静,贸然对主体设备更新换代,引发的连锁反应太大,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达成目的,且不出问题。

面对万学伟的问题,李天明不慌不忙。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部计划,在引进蒂森集团的1080高炉设备同时,我还准备引进蒂森集团的680带钢生产线。”

之前卢源和李天明提过,海城钢铁厂希望在永河县建一个做无缝钢管的成品钢生产厂。

李天明虽然对这个建议不感兴趣,但是,倒也提醒了他。

生拉硬拽着海城钢铁厂合作建新厂,对方未必感兴趣。

毕竟,虽然是隶属关系,可实际上也存在竞争。

新厂引进了1080高炉设备以后,但凡成本上就能碾压总厂。

海城钢铁厂的领导们肯定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要争取他们的支持,就必须解决总厂产能如何消化的问题。

为此,李天明专门请教了不少冶金领域的专家。

最后敲定了中宽带计划。

目前国内所需的中宽带主要依赖于进口,为数不多几家能生产中宽带的冶金厂,所采用的多是东瀛上一代的技术。

非但规格不达标,抗拉强度也达不到实际标准。

如果能引进蒂森集团最新的680带钢生产线,消化掉总厂部分产能的同时,也根本不用担心成品钢的销路问题。

“天明同志,你说的是……蒂森集团的680带钢生产线?”

说话的是设备处的处长齐同生,此刻正满脸激动的看着李天明。

“你……有多大把握?”

“初步意向已经达成,我今天来除了谈合作的事,同时也是为了向钢铁厂的专家申请技术支援的。”

明天要和蒂森集团的谈判代表见面,谈商务,李天明自然没问题,可要是谈技术……

那可就露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