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八百六十七章 把路走稳了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八百六十七章 把路走稳了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就在孙立对付坐地炮这些人的同时,李天明也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杜书记!您要来,咋……咋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啊!”

李天明赶到村委会的时候,杜树平正和李学庆拉着家常。

“怎么?我下来视察工作,还要给你们准备的时间?”

呃……

“杜书记,我不是这个意思!”

现在的领导很少有那种把下乡检查工作当成摆拍的,不过,杜树平单独来李家台子倒还是第一次,之前就算是过来,也是直接去永河县,然后将村镇的一把手叫到县里统一开会。

突然下来,别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吧?

“我刚才进村,发现这里的变化很大啊!”

杜树平上次来村里,还是和王作先一起,当时的李家台子和现在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村西头的公园已经建成了,从长甸河引来了一条活水,蓄了一个人工湖,另外还从别处移栽过来不少花卉和景观树,现在已经成了村里老人和孩子们,每天必去的休闲所在。

村东头则是成排的四合院,每一套都是相同的规格,这样的日子放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甚至于在很多领导人的心里,都只能被当成一个远景规划,如今在李家台子已然成为了现实。

再有就是村里的路,原先只有一条贯穿全村南北的大路,现在每一条小道都被铺上了洋灰板,两侧还砌上了路边石。

别说是在农村,就算城市的很多地方,都还做不到呢。

杜树平也曾听不少人说起过李家台子如今的样貌,来的时候,心里也曾期待过,真正到了村里,他才发现,这里的情况要远超预期。

“我之前听王委员说过,你当年就曾当着他的面承诺过,要把李家台子建设成社会主义的新农村,现在……算不算实现了?”

李天明忙道:“杜书记,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干成的,没有领导们的支持,没有乡亲们同心协力,我就算有浑身的力气,也干不成这么大的事。”

杜树平闻言笑了,站起身道:“今天就麻烦你这位领头人,带着我们参观参观,也学习一下你们的经验,怎么样?”

呃?

这话听着怎么感觉……

“好,好!”

从村支部出来,第一站众人先去了学校。

之前在给乡亲们建房的时候,学校的校舍也重新翻修了一遍。

刚到校门口,就听到了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您好,杜书记!”

李爱华已经接到了通知,早早就在学校门口等候着了。

“李老师,打扰您的工作了!”

杜树平了解过李爱华的经历,对于她放弃大城市更加体面的工作,留下李家台子的选择,也十分敬佩。

“欢迎杜书记来指导工作!”

杜树平笑着摆了摆手:“教书育人,我是个外行,可不敢瞎指挥,怎么样,李老师,工作当中有没有什么困难,或者说,我能帮助解决的?”

“没有,没有,这里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村干部也很支持教育工作,李家台子的村民对孩子们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去年中考,我们学校的初三毕业班,有九十六名学生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还有五十四名学生考上了县里的中专。”

杜树平听了,也不禁大为惊喜:“升学率能达到一半吗?”

“去年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一共有三百二十二人,差不多能有一半了。”

“好,好啊!李老师,今年中考,有没有信心再创新高呢?”

还创啊?

整个永河县,李家台子中学的升学率已经是最高的了。

“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把升学率再往上提一提!”

随后,杜树平等人又参观了教室,操场……

“这里还有食堂?”

李天明忙道:“初中三个年级有很多其他村的学生,往来不方便,每天中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学校吃饭!”

“有补贴吗?”

“我们几个村子的支书商量好了,孩子们的伙食费,几个村子出百分之八十!”

杜树平点点头,还让一直跟在他身边的秘书记了下来。

离开学校,接着又一起去了养殖场。

现如今村里养殖场的规模又扩大了将近一倍,经过孙嘉璐的指导,已经形成了系统性的科学化养殖。

“过去我们常说,粮满囤,猪满圈,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现在看来,天明,你们村已经走在前面喽!”

杜树平说着,还俯下身子,从猪圈里抱起一只小猪仔。

“天明,现在你们这里,可以同时养多少头猪?”

“今年我们计划养一万三千头!”

一万多头。

跟着杜树平一起下来的市委领导们,闻言都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叹。

要知道,海城最大的国营养殖场,今年也不过才养了两万五千头,李家台子这么一个小村子,养殖量居然能达到国营养殖场的一半了。

“你刚刚说的……科学化养殖,有机会的话,你们也去国营养殖场看看,互相学习,互相进步,争取来年再多养它几千头,怎么样?”

杜树平今天看上去兴致颇高,认识这么多年,李天明也不曾见他笑得这么开怀。

随后,李天明又陪着杜树平一行人去看了村里的农机设备。

杜树平又详细的询问了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细节。

怎么分工,怎么分红,大规模集中种植的优越性。

李天明也都一一解答了,看着杜树平的秘书奋笔疾书的记录,他心里突然觉得有点儿没底。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最后,杜树平等人又到了村口的工业园区。

上次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有几座车间,现如今已经成片了。

方便面生产车间、罐头生产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电风扇装配车间、电饭煲装配车间……

挨个车间走过来,杜树平一行人也是大为惊叹。

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李家台子,以前总觉得报纸上的宣传言过其实,不过是因为上面需要树立典型,才故意将李家台子所取得的成就夸大,一切都是为了宣传。

真正参观过后才知道,报纸上的内容已经非常含蓄了。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村子,居然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

这里的工厂,不但拥有着先进的设备,还有着先进的管理模式,甚至就连车间里的工作环境,也要胜过很多国企工厂。

“大家自由参观,都取取经,这里的群众取得的成就,够我们这些官老爷好好学上一阵子的了!”

李天明听了,都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杜树平居然也会讲笑话了?

“天明,你陪我走走!”

这是要说正事了吧?

李天明想着,连忙跟上。

“天明,我们认识的时间,也不算短了吧?”

地震的转年第一次见,算起来也有七八年了。

“我在海城这些年,大事一件都没做过,说起来,还是有些遗憾的!”

可千万别遗憾。

杜树平真要是个满脑子都是干大事的领导,那才要人命呢。

他在海城这些年,虽然没做成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海城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一直都在逐步完善和提升,这就是最大的功绩了。

“我想……你也应该猜到了,我要离开海城了!”

李天明确实猜到了,可是听杜树平亲口说出来,他的心还是忍不住往下一沉。

“组织上已经颁布的任命,我明天就走,离开前,我就想看看,王委员一直惦记着的李家台子如今到底什么样了,天明,你们……很了不起!”

国内很多农村地区,如今连温饱都还没解决呢,李家台子居然能建起一个规模庞大的工业园区,要不是亲眼看到,肯定会以为是天方夜谭。

“临走之前,有句话,我想送给你,把路走稳了,走对了!”

对上杜树平炯炯有神的眼睛,李天明的心猛地一颤。

他明白杜树平的意思,心下不禁苦笑。

就想当初王作先离开海城的时候,担心他会走岔了路,特意来村里和他有过一次长谈,如今杜树平大概也有着相同的担心,特意过来提醒他。

“杜书记,下次来,我请您吃地道的农家饭!”

呃?

杜树平微微一怔,接着便笑了起来,抬手拍了拍李天明的肩膀。

“好,到时候尝尝你的手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