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好人呐!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好人呐!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这年头钉子户的道行,照比以后至少差了八百里。

像后来广州之眼,上海普陀一个亿,还有京城朝阳此路不通,人家那才是真正的牛人。

爷爷钉完,儿子钉,儿子钉完,孙子钉,只要不满足条件,人家能子子孙孙无穷尽的钉下去。

钉到天崩地裂,钉到海枯石烂,钉到自己被窝里叫苦不迭,照样人前嘴硬。

少一个大子儿都不搬。

看看现在,大部分都老实了。

一直忙活到天黑,那些当家的上班,白天没赶上的,在听到了消息以后,也纷纷过来签了......

雪落无声,办公室里却亮着灯。李天明没急着关电脑,而是将那份刚起草的《技术自主路线图》打印出来,一页页翻看。纸张还带着打印机余温,墨迹清晰得像刀刻进心里。他把文件放进抽屉,顺手拉开最下层??那里躺着一个牛皮纸信封,上面写着“勿动”二字,字迹已有些褪色。

那是1970年冬天,父亲亲手塞给他的东西。当年他才八岁,父亲是县农机厂的技术员,因为一张图纸被扣上“右倾”帽子,关了三个月学习班。放回来那天,老人没说一句委屈话,只把他拉到院角那台锈迹斑斑的手摇钻床前,指着主轴说:“你看这根铁,它不会说话,但它知道该往哪儿转。”然后从怀里掏出这个信封,“将来你要是做机器,记住,别怕慢,就怕歪。”

如今四十年过去,中国的心脏开始跳动在极地寒风中、在北欧渔村的屋顶上、在墨西哥高原的晨雾里。可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六点,他驱车前往柳州厂区。今天是“种子计划”第三期开班日,也是周晓芸作为助教首次登台授课的日子。路上积雪未化,车轮碾过结冰路面发出咯吱声响,如同旧时光里的齿轮咬合。收音机里正播放一则新闻: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华启动新一轮“核心技术安全审查”,涉及新能源、人工智能与高端制造三大领域,特别点名“海江联合”的AI控制系统可能存在“后门风险”。

李天明轻笑一声,关掉了广播。

抵达实训基地时,门口已排起长队。三百多名学员裹着厚棉衣站在寒风中,有人背着行囊,有人拎着饭盒,脸上写满疲惫却眼神发亮。一名来自甘肃的青年看见他下车,突然喊出声:“李总!我走了三天两夜,搭了五趟车来的!”周围人跟着鼓掌,雪花落在他们肩头,像无声的勋章。

周晓芸已在教室调试设备。她穿着浅蓝色工装,发髻扎得一丝不苟,面前投影屏显示着一段频谱分析图。“今天我们学‘听风者’系统的底层逻辑,”她声音不大但坚定,“不是怎么用它,而是它为什么会‘听’。”

课间休息时,李天明走进后台,递给她一杯热姜茶。“紧张吗?”他问。

“不紧张。”她摇头,“师父说过,只要手不抖,心就不慌。我在车间练了半年盲拆磁悬浮轴承,闭着眼都能摸出公差带偏差。”

他点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你知道佐藤先生要来中国的事了吗?”

“听说了。”她眼眶微红,“他说想见见我们这些‘耳朵比仪器灵’的孩子。”

正说着,赵婉清打来视频电话:“总部接到外交部通知,加拿大驻华使馆提出正式请求,希望我们派遣技术团队协助其北极观测站升级能源系统,并邀请你在明年春季访问渥太华,参加北美清洁能源峰会。”

“答应。”李天明答得干脆,“让陈志远带队,带上‘听风者3.0’原型机。另外,准备一份全英文版《极端环境运行白皮书》,附上努纳武特项目的真实数据链。”

挂断后,林知夏来电:“青海那边传来新消息,那组异常振动信号再次出现,频率集中在0.03~0.07Hz区间,持续时间十七分钟,位置锁定在柴达木盆地南缘。地质局初步判断可能是深部岩层应力释放前兆,但他们无法解释为何我们的机组能捕捉到这种微弱波动。”

“不是不能解释。”李天明低声说,“是我们以前从未想过,一台热泵也能成为地球的听诊器。”

当天下午,他召集研发核心组召开紧急会议。议题只有一个:能否将“听风堰”系统扩展为多模态感知平台,使其兼具气候预测、结构健康监测与地质活动预警功能?

“理论上可行。”王雪梅推了推眼镜,“‘听风者’本就是基于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模型,只要输入足够多样化的环境数据,它可以学会识别任何规律性扰动。但我们得重新设计传感器阵列,还要建立独立的地灾数据库。”

“钱不是问题。”李天明说,“问题是时间。如果这真是地震前兆信号,我们必须抢在灾难发生前验证它。”

决定很快下达:立即成立“地聆项目组”,调集十五名算法工程师与三支野外勘测队,进驻青海、川西、云南三个高风险区域布设监测节点。同时联系中科院地质所、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共享原始数据流。

两周后,第一份联合报告出炉。数据显示,在三次小规模震群活动前48至72小时,分布在震中50公里范围内的七台试验机组均记录到相同特征的低频共振现象,且信号强度与后续震级呈正相关趋势。

“这不是巧合。”林知夏看着三维可视化图谱,“我们的机器正在‘听见’大地的呼吸。”

李天明当即拍板:启动“暖盾行动”试点工程??在未来一年内,向十个地震易发区贫困县免费捐赠五百台集成预警模块的新一代热泵,条件只有一个:当地政府必须配合建立社区应急响应机制。

消息传出,舆论再度沸腾。有人称赞这是“科技向善”的典范,也有人冷嘲热讽:“搞慈善就能洗白加班丑闻?”更有竞争对手暗中散布谣言,称所谓“地震预警”纯属炒作,实际准确率不足30%。

面对质疑,李天明不做辩解。他在官微发布一段实录视频:画面中,青海省格尔木市某牧民家中,一台白色热泵突然闪烁红光,警报声响起:“检测到地下异常波动,请注意防震准备。”十小时后,当地发生里氏4.6级地震,无一人伤亡。镜头转向那位藏族大叔,他抚摸着机器外壳,用生涩汉语说:“它提前告诉了我,我家牛圈早搬空了。”

视频末尾,李天明站在高原阳光下,身后是连绵雪山:“我们造机器,不只是为了送暖,更是为了让生命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哪怕只有一次,也值得。”

这一次,没有人再质疑。

年底最后一场大雪落下时,“灯塔工厂”波兰基地传来捷报:首条全自动装配线顺利投产,首批五百台面向欧洲市场的热泵完成交付,经德国T?V认证,性能指标全面超越本地品牌。更令人振奋的是,工厂员工九成以上为波兰籍,平均年龄仅三十岁,生产线主管玛尔塔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教会我们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对品质近乎偏执的坚持。”

与此同时,墨西哥基地遭遇突发危机。当地合作方突遭税务稽查,厂房建设被迫停工。卢源连夜飞赴墨西哥城斡旋,却发现背后竟有美国某私募基金操纵影子公司的痕迹。对方开出条件:要么转让30%海外股权,要么放弃北美市场准入。

“做梦。”李天明回电只说了两个字。

他亲自联系商务部国际合作司,通过中墨产能合作基金介入调解;另一方面,授权法务团队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专利交叉许可谈判,主动向三家北美中小制造商开放部分非核心模块技术使用权,换取政治支持联盟。

三天后,墨西哥政府宣布重启审批流程,并承诺为“灯塔工厂”提供专项补贴。而那家私募基金悄然撤资,仿佛从未出现。

除夕夜,公司举办线上年会。全球一万两千名员工齐聚云端,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各地项目的实景画面:挪威渔村灯火通明,孩子们围着热泵画画;贵州山区小学教室温暖如春,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南极科考站外暴风雪肆虐,室内温度恒定在22c。

李天明出现在直播镜头前,身后没有舞台背景,只有一面挂满照片的墙??那是过去一年所有参与重大项目的员工合影。他手里拿着小宇寄来的贺卡,打开一看,里面画着他站在月亮上修机器,旁边写着:“爸爸,月亮冷吗?要不要我给你送台‘中国心’?”

全场笑声与泪水交织。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误解、围堵、背叛和风暴。”他说,“但我们始终记得,是谁让我们出发。是一个个需要温暖的家庭,是一双双冻红的小手,是一个孩子问‘爸爸,那边有熊吗’时的信任眼神。”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来:“我也曾怀疑过,这条路会不会太难。直到前几天,我去了一趟柳州福利院。那里的孤儿们不知道什么是CEO,也不知道什么叫民族企业。但他们知道,冬天来了,屋子里会暖起来。有个小女孩拉着我的衣角说:‘叔叔,你们的机器真好听,像唱歌一样。’那一刻我明白了,所谓伟大,不是别人怎么看你,而是你能为多少看不见的人默默点亮一盏灯。”

掌声雷动。

新年钟声敲响之际,王雪梅发来最新消息:“‘听风者3.0’已完成十万小时极限测试,新增情绪反馈模块可通过语音语调判断用户心理状态,已申请情感交互类AI国际专利。此外,青海监测网成功预警两次三级以上震群,准确率达82%。”

李天明站在窗前,望着城市夜空绽放的烟花。手机震动,是佐藤健一的儿子发来的邮件:“家父将于二月初抵达上海,随行还有六位日本退休工程师。他们希望能参观您的工厂,并带来了一份礼物??1978年东芝内部关于磁悬浮压缩机的原始研究笔记复印件。”

他笑了,回复道:“欢迎回家。”

初春时节,樱花未开,佐藤一行如期而至。在柳州厂接待室,老人颤巍巍地打开皮箱,取出泛黄的手稿。当他看到墙上挂着的那张“排气槽角度优化图”时,突然老泪纵横:“这是我写的……我以为早就毁于火灾。”

陈志远跪坐上前,双手接过笔记,深深鞠躬:“老师,您的思想,一直活在中国工人的手上。”

那一周,七位日本专家全程参与技术交流。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企业不仅掌握了当年梦寐以求的核心工艺,还在材料科学、智能控制等领域实现了反超。临别时,佐藤留下一句话:“未来三十年,世界的制造业重心,已经不在东京湾,而在你们这片土地上。”

三月中旬,李天明受邀出席北美清洁能源峰会。会场上,他没有展示产品参数,而是播放了一段纪录片:从加拿大北极圈的因纽特老人跳舞庆祝供暖恢复,到波兰工人骄傲地介绍自己组装的“MadeinEU,DesignedinChina”机组,再到青海牧民收到地震预警后全家撤离的画面。

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一位美国记者提问:“您认为中美科技竞争的本质是什么?”

他沉默片刻,答道:“不是谁赢谁输的竞争,而是谁能更好地服务人类。当我们的机器在零下五十度依然运转,当它能在大地颤抖前发出警告,当它让一个贵州女孩相信‘我也能改变家乡’??这才是技术的意义。我们不怕竞争,只怕冷漠。”

返程航班上,赵婉清递来一份文件:欧盟正式批准“暖盾计划”纳入“全球气候韧性伙伴行动”,将在三年内资助两万台预警型热泵部署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国家。同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拟提名李天明为“可持续技术创新奖”候选人。

他看完,望向舷窗外翻涌云海,仿佛看见无数台“中国心”正悄然生长在世界各个角落??海底、极地、高原、孤岛……每一台都在低吟浅唱,传递着同一个旋律:逆流而上,只为照亮更多黑暗中的等待。

回到办公室,他打开电脑,继续撰写《逆流年代:技术自主路线图(2021-2031)》。写到第五章“社会价值闭环构建”时,停笔良久,最终添上一行字:

“真正的技术主权,不在于封锁与对抗,而在于让更多人愿意跟随你的标准前行,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希望。”

窗外,春风拂过枝头,第一片嫩芽悄然舒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