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想干实事的,跟我走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想干实事的,跟我走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我要是来海尔厂的话,能不能解决住房问题?”

“不能,厂里有规定,外地职工工作满三年,厂里提供廉租房。”

“我的工资待遇呢?”

“技术员岗位,都是统一标准,入职后岗位工资520元。”

“没有试用期?直接可以转正?”

“对!但是入职三个月以后,部门领导会对你进行岗位职能考评,如果不合格,会进行调岗。”

“我的升职渠道呢?”

“那要看你的实际工作能力,你要是能力确实突出。”

李天明抬手指向了郑毅。

“我就让他混蛋,你坐他的位置,到时候,一个月工资,够你在国营厂干一年的。”

呃……

李总,你礼貌吗?

郑毅郁闷了,他今天是来帮着进行专业考核的。

“谁还有问题,一起问!”

最开始只有三五个人,可随着被心仪单位拒绝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天之骄子们也渐渐地认清了现实。

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并不具备惊才绝艳的能力,也没有人求贤若渴的期待着他们的加入。

在现实面前,为了生存,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降低标准也就不得不为了。

一些人对李天明的答复,明显并不满意。

在他们看来,屈就一家集体企业,已经是自降身份了,理所当然的应该享受更高的待遇。

可李天明根本不惯着他们,那些专业不对口的,或者专业知识通不过考核的,一律哪凉快哪待着去。

他要的是真正的人才,是来了就能发挥作用的。

他不介意给对方成长的时间,但最起码也得是那块料才行。

“哥,咱们要是把标准定的这么高,还能吸引得来人吗?”

眼看着又被李天明打发走了几个大学生,天满不免担心的问道。

“你还想签回来一帮祖宗供着啊?关键是这帮祖宗还都是啥也干不了的。”

李天明确实希望能为企业储备一些人才,但前提是宁缺毋滥。

今天哪怕只拿下一个,也算是没白来。

更何况,已经超额完成任务了。

王玉龙,还有刚刚给李天明捧哏的那个叫庄静的女学生。

此外还有好几个,都在接受吴月华的考核呢。

他们对前往集体企业工作的兴趣不大,可是有机会跟在吴月华这样的科研大佬身边学习,那吸引力可不是一般的小。

随着第一批来应聘的学生离场,第二批被放了进来。

还是一样的情况,大学生们只知道围着那些企事业机关单位,瞧都不瞧海尔厂和猎鹰厂一眼。

那些单位的招聘人员一个个的全都摆出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说得再多又有啥用?

集体企业就是集体企业,还打算逆天改命啊?

你们工资高又咋了?

我们是国企,工资只有你们的一半,可这些大学生照样只对我们国企趋之若鹜。

“哥,要我说,咱们就不该来,大学生多点儿啥?咱们厂自己培养出来的,也不比他们差。”

一直遭受冷遇,天满最先受不了了。

“你给我踏实坐着,我都不急,你急个啥?”

先让这些天之骄子们去碰碰壁,等一脑袋撞上去知道疼了,自然就明白什么叫面对现实了。

去年海城的大专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有多少人?

27000多,今年差不多也是这个数。

这么多人,就算外地的单位接收一部分,至少还得剩下一万多。

全靠上面硬性摊牌,这些大学毕业生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李天明刚刚已经把条件亮明了,他不信没有人动心。

果然,半个小时以后,开始有人朝着他们的招聘窗口走了过来。

还是一样的程序,先进行专业考核,当然了,郑毅等人提出的问题不会太难。

通过专业考核的,直接来找李天明和天满等人谈条件。

有些异想天开的,直接让其混蛋。

真以为读了四年大学,就镀金身了?

也就是现在,再过10年试试,敢谈条件的都得边儿待着去。

愿意给他们这些生瓜蛋子提供一个就业的机会,不至于刚毕业就面临生计问题,都应该感恩戴德。

随着第三批,第四批……

一批又一批大学生被放进来,关于海尔厂和猎鹰厂的待遇也在这些大学生当中传开了。

除了待遇之外,李天明对他们学以致用的承诺同样具有吸引力,更何况……

还有吴月华这块金字招牌。

老太太那一句:想干实事的,跟我走。

不知道让多少热血青年都要沸腾了。

一天下来,收获颇丰。

天满紧皱着的眉头,也总算是舒展开了。

只不过……

“哥,三十多个人,其中有十八个只想跟在吴老师身边学习,厂里一时半会儿的用不上,还要每个月开那么高的工资……”

天满心疼的倒不是工资,而是在担心,万一这些人跟着吴月华,学成以后另谋高就了,到时候,厂里的投入岂不是全都白费了。

“这么点投入算啥?将来他们就算不为海尔厂工作也无所谓,只要是咱们培养出来的,他们以后无论走到哪,身上都得打着海尔的烙印。”

当然了,这漂亮话是说给别人听的,只要和海尔厂签了劳动合同,还能让他跑了不成?

更何况再过几年,就业形势会变成什么样?

反正不会比现在好。

而海尔厂几年以后,又会发展成多大的规模呢?

李天明前段时间已经在和李蓉蓉研究在美国建厂的事了。

“明天各大院校就要开始陆续公布分配结果了,到时候,肯定还有想进海尔厂的,你和郑毅必须把好关,别啥样的都往厂里招。”

今天之前,李天明一直对90年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深信不疑。

可今天见识过以后才知道,原来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有那些眼高手低,不知道自己行老几的了。

对于这一类人,李天明的态度很坚决,别说大学生,就算是研究生也坚决不要。

“吴老师,您这边咋样?选到合心意的学生了吗?”

“这十几个,也都打算带回去,你来安排一下。”

今天这场招聘会,收获最大的就要数吴月华了。

被她选中的人,收做学生,或许还差了点儿,倒是给她做助手,基本上都没啥问题。

接下来就要看这些还没有正式步入社会的生瓜蛋子,能不能待得住了。

记录好这些学生的个人信息,李天明叮嘱了天满,让他尽快安排人,和对方所在的学校联系,档案要尽快拿到手里。

安排好一切,李天明随后便叫上了刘东,带着吴月华一起回村。

折腾了大半天,别说吴月华,就连李天明都有点儿累了。

“吴老师,您今天挑的这些人,到最后,您猜有几个能留下?”

“超过一半就行,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真的是不一样了。”

特殊年代开启之前,吴月华也是带着学生搞科研,那个时候的年轻人踏实,稳重。

现在……

“太浮躁了!”

一路聊着天,天黑前到了村里,一个多月没回来,吴月华此刻感觉喘气都舒服。

“吴老师,您回来啦?身体咋样?”

“吴老师,可不能再和以前那么拼了,不是小岁数的人了,可得注意身体。”

“平时要是有啥事就言语一声,乡亲们都能伸把手。”

“晚上别开火了,来我家吃,今个吃捞面。”

吴月华刚下车,就被乡亲们给围住了。

听着乡亲们关切的言语,吴月华顿时感觉心里暖烘烘的。

当年,她之所以拒绝返回原单位,决定留在村里,除了为报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在这里,她能感觉到人情味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