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七百零四章 创新精神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七百零四章 创新精神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电冰箱厂的会议室内,姜天成此刻的心情格外好。

这次担任工作组组长下来巡视各地的工业建设,原本还是比较乐观的,觉得那些经济学家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

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怎么会存在隐患。

可是在了解过一些具体情况之后,姜天成的心情便坠入了谷底。

他所认为的大好局面,居然都是表面文章。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各地都在各行其是,全然不顾整体利益。

很多相邻的两个城市,各有一家生产电风扇的工厂,还准备各自再建一个暖瓶厂。

生产出来的商品卖给谁?

难道就指望着辖区内的老百姓养活?

第一站来海城,也是因为部里这些年接到了很多告他们的电话和信件。

姜天成便想要了解一下海城的真实情况。

刚刚看过了那一场精彩的大戏之后,对那些告状的电话和信件,他已经做出了判断。

“天明同志,你来给同志们讲一讲,当初既然已经引进了西德利勃海尔公司的相关技术,为什么还要搞自主研发呢,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扩大生产上面,不是更好吗?”

李天明听得出来,这明显不是姜天成的真实想法。

“姜组长,道理很简单,饭还是要从自己的锅里盛出来的,吃着才香。”

姜天成笑了:“你的这个比喻倒是很别致,来,详细和大家伙说说,你到底是怎么考虑的,我听杜主任也讲到了,技术全面国产化,这是你从刚接手电冰箱厂的时候,就定下来的远景目标,谋定而后动,我觉得你这位同志很有想法。”

李天明闻言也跟着笑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把自己的命脉攥在别人的手里,迟早要被卡脖子。”

接着,李天明便把当年第一批样机下线时的经历说了一遍。

“德国人攥着核心技术不撒手,没有自主权,我们就永远只能听凭摆布,同样的道理,技术上如果不能实现全面国产化,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永远也没有竞争力。”

姜天成点点头,他自然清楚,德国人不可能把最新的技术转让给他们。

拿着技术过时的商品去国际市场上兜售,除了价格优势,何谈竞争力。

“所以,我们必须实现技术上的自主权,形成一套我们自己的标准,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提升。”

照猫画虎,永远也画不出百兽之王。

现在国内也有很多工厂引进了国外的技术,但拿到了外国先进技术之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了,自身缺乏创造性,就像李天明说的那样,迟早要被卡脖子。

“你说的很对,施行开放政策之后,我们的很多同志对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太迷信了,总觉得什么都是西方的好,有了西方大老爷的技术,什么都能解决,干脆放弃了自主研发,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姜天成所担心的这些,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突然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尤其是西方的发达程度,让很多人一时间在思想上承受了极大的冲击。

对西方的向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同样出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

到了90年代,更是兴起了出国热,甭管是哪个国家,只要能走出去就行。

“杜主任,姜组长,现阶段的发展,确实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来为我们提供助理,但是,迷信完全没有必要,我们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少个脑子,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我们未必做不到!”

“好!”

姜天成想听的就是这种能提气的话。

还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真抓实干。

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国家设立那么多奖项,用来鼓励科技创新,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要在技术上追赶西方,抹平差距,真正实现科技兴国。

要不然的话,未来的中国充其量就是个世界的代工厂,在世界工业结构中只能处在在低端。

“咱们中国人就是要有这样的志气,有这样的创新精神。”

之前了解到的情况,让姜天成也有些灰心,今天在海尔电冰箱厂看到的这一切,相当于给他打了一针强心剂。

“说说看,接下来还准备怎么干?”

“先定型,接下来在这个基础之上继续投入资金研发,我们要做的不是次代产品,是真正的全球领先。”

如果是别人说这话,姜天成肯定会当成说大话,放空炮。

但李天明所说的,全都是他亲眼看到的。

这样的企业,国家不支持,还去支持谁?

“有信心能做到?”

李天明笑道:“先定下一个目标,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只要坚持下去,总能实现。”

听到这话,杜树平突然觉得很耳熟,当初王作先在厂里视察,李天明不就曾说过同样的一句话。

那个时候的目标是实现技术全面国产化,当时,杜树平还觉得这个目标定的太高,实现起来不容易。

可不过才三年的时间,样机已经组装完成,并且通过了第一阶段的测试。

现在李天明又抛出了下一个远景目标,或许……

真的能实现!

“好!我们现在要的就是这种信念,天明同志,我很期待下次再来海尔电冰箱厂,希望到时候,你们已经做到了全球领先。”

姜天成说着站起身,朝李天明伸出了手。

李天明连忙握住。

“姜组长,随时欢迎!”

姜天成和杜树平一行人离开了。

只有马援朝留了下来。

“马局,下回再有这种事,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啊?”

今天的性能检测,万一不成功,在这么多领导面前,可就丢脸了。

特别是杜树平,他带姜天成来电冰箱厂是什么意思,李天明心里一清二楚。

无非就是秀肌肉,展现自身实力。

这是好心可凡事都有个万一。

马援朝讪笑道:“领导临时决定的,我也来不及通知你啊!不过,天明,你刚才说的……真能实现?”

李天明没好气道:“马局,你这是在质疑吴老师的专业水平?”

呃……

马援朝也和吴月华打过交道,那小老太太可不好惹。

“不是那个意思,也就是觉得……人家毕竟起步比咱们早。”

“所以更要奋起直追,我们要是再不快点儿,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需要我,还有市委为你们厂做点儿什么?”

这才是马援朝留下的目的。

估计也是杜树平授意的。

李天明没急着提要求,而是带着马援朝又回了检测车间,这边的工作自然在继续。

每一组数据统计完,随后交到吴月华手上汇总。

“吴老师!”

“人都走了?”

吴月华说着,抬头看了马援朝一眼。

“都送走了,您这边的工作还要多久?”

“最少七天,大数据已经基本没问题了,可是,还要监测样机的运行情况。”

说着,叫来了郑毅。

“后续的工作,我准备交给小郑来完成,包括在现有的技术标准上的升级迭代。”

听到这话,郑毅先被吓了一跳。

“吴老师,我……我不行,我给您打打下手没问题,让我……”

“还没开始干就这么没信心?你跟我学了三年,你的水平什么样,我比你清楚,这项工作交给你,我很放心。”

吴月华可不想被一件事给困住了。

电冰箱这个项目,她参与到现在已经可以放手了。

而且,郑毅学了三年,不尝试独立,就永远是个打下手的。

年轻人,要给机会!

“郑毅,吴老师都这么说了,你就先把担子挑起来,需要什么,无论是经费,还是人都尽管提。”

李天明说着,拍了拍郑毅的肩膀,随后又带着马援朝来到了那台样机旁边。

“马局,您觉得这个……咋样?”

呃?

马援朝听得一怔,没明白李天明是什么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