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你跟我说这里是农村?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你跟我说这里是农村?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你跟我说这是农村?”

站在李家台子村口,看着两侧那成片的厂房,孙福宽感觉自己都快生出认知障碍了。

他老家营口虽然只是一座三四线的小城,可好歹也是城市,但是……

和这里相比,到底哪个才是农村啊?

在来到李家台子之前,孙福宽虽然惊叹于孙立口中描绘的那个计划,但是,在他的心里,还是觉得李天明的计划太过天方夜谭。

可站在这里才发现,自己的眼界和见识还是太窄了,原来李天明在实施那个计划之前,真的已经在老家建成了一个工业园区。

成群结队的工人,来来往往的货车,还有耳边不断传来的机器轰鸣声,让他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

原来真的有人能做成这么大的事业。

“来之前,我不是已经和你说了嘛,看那边,那个正在建的厂房,以后专门用来生产空调配件的!”

孙立指了指村口西侧正在建设中的厂房。

“还有那边,听天明说,他正准备扩大罐头加工厂,不是做水果罐头,是做午餐肉,就是咱们在火车上吃的那种。”

孙立又指向了公路对面,水果罐头厂旁边,刚搭起主体框架的厂房。

一时间,孙福宽感觉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

“走吧,我带你去天明家!”

孙福宽木然地点着头,跟着孙立又上了车。

下了一个坡,进入李家台子,孙福宽再次被眼前的景象给惊呆了。

成排的京派四合院,他之前去京城出差的时候,也曾见过,当时就觉得很喜欢这种格局,虽然不如东北的大院子宽敞,但结构上非常格矩。

村子的另一侧,竟然还建成了一个占地几十亩的公园,落下车窗,还能听见有人正在公园里唱戏。

这李家台子的老百姓过的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啊!

孙福宽的老家也是农村的,可他们那边的农村是啥样的?

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土坯房,一场小雨就会变得泥泞不堪的黄土路,村子更谈不上什么规划,老百姓能勉强温饱就不错了,哪有心思建设自己的家乡。

再看看李家台子,孙福宽的认知再一次被颠覆了。

路上也遇到了一些村民,几乎没有穿补丁衣服的,而且精神状态也和他印象中的农民大不相同。

给人的感觉……

日子有奔头!

这让孙福宽不禁想到了,几年前曾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关于李家台子的一篇文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啊!

这才是社会主义国家农村应该有的样子。

车拐入一条小路,说是小路,也只是比穿过村子中心的那条大路稍微窄一点儿。

孙立将车停在了路边,没等下车,就见一个院子里跑出来一大帮孩子。

唉……

孙福宽又暗暗叹了口气,他家里也有三个孩子,可是和眼前的孩子的相比,他家的反倒更像是乡下人。

“到了,这就是天明的家!”

听到外面汽车发动机的声响,刚把那帮小萝卜头打发走的李天明也走了出来。

“天明!”

看到面前的两人,李天明先是一怔,接着便笑了。

“来啦,进屋吧!”

引着两人进了院子,孙福宽又一次开了眼。

他家住的是单位分的筒子楼,鸽子笼一般大小的地方,厕所是公共的,做饭只能在楼道里,就算是关起门来,也时常被迫听着邻居们一天到晚的鸡吵鹅斗。

好不容易孩子都出去玩儿了,两口子想增进一下感情,都得小心翼翼的,一不留神就被邻居听了墙根儿,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大家伙茶余饭后调侃的对象。

再看看李天明的家,红砖绿瓦的京派四合院,青石板铺的地面,院子里还种着石榴树,搭着葡萄架。

孙福宽看着,都忍不住酸了。

人家过的这才叫日子啊!

“别站着了,坐吧!”

刚刚李天明在修院子里的葡萄架,前些日子的那场大雨,将已经开始爬蔓的葡萄藤给浇得七零八落的,得好好修整一下。

“孙哥!”

宋晓雨见来了客人,忙去堂屋,从冰箱里拿了几瓶饮料。

“晓雨,这位也是孙哥,孙福宽!”

宋晓雨笑着打了个招呼,孙福宽忙起身接过递来的饮料。

呃?

凉的!

这里都用上冰箱了吗?

这个疑问刚冒出来,孙福宽忍不住苦笑。

人家就是生产冰箱的,家里自然用得上,也用得起。

“路上还顺利吗?”

李天明给两人递烟。

“顺利,在火车上闲着也没事儿,我和福宽喝了一路!”

孙立说着,递给李天明一个眼神。

李天明会意,接着又问起了这次的交接工作。

孙立也都一一说了。

“交接顺利,接下来恢复生产,提高产能才是关键,可是……那边没有个顶用的人管着,我这心里实在不放心。”

李天明点着烟,吸了一口,点头道:“这还真是个问题,徐州那边有天会在,倒是没啥问题,广州这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天会那边这段时间偶尔也会打来电话,汇报厂里的情况,基本上一切顺利,只是在扩建的问题上,推进的速度缓慢。

别的都好说,还是用地的问题。

不过天会已经在和冯建军协调了,应该不难解决。

毕竟,厂子扩建,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就算天会不着急,冯建军还着急呢。

“现在厂子的规模还是太小,产能也太低,必须进行扩建,把产能尽快提上去,孙哥,你认识的人多,遇见合适的,给推荐一个!”

孙立没说话,而是看向了孙福宽。

孙福宽也看出了端倪,一时间心跳都不禁开始加速。

但李天明却突然岔开了话题。

“工作的事等会儿再说,晓雨,家里来客人了,晚上多做几个菜,我去把大伯他们都请来陪客!”

孙福宽见状,不禁有些失望,可事实上,他都不知道自己在失望什么。

自己不过是厂里的业务员,之前也没有过管理经验。

刚刚竟然在期待孙立会向李天明推荐自己。

晚上的饭菜非常丰盛,李天明家中的三位长辈都被请来陪着孙福宽喝酒,这让他顿感受宠若惊。

在东北,去别人家做客,对方的长辈亲自出面相陪,这意味着在主人家的心里,来的是贵客。

一顿酒下来,孙福满喝得五迷三道的,一觉睡醒,睁开眼看着屋顶,好半晌才想起来自己在什么地方。

摸了半晌才在枕头底下找到手表,看了眼时间,赶紧穿衣服下炕。

到别人家做客,睡到日上三竿才醒,这是非常失礼的。

外界都说东北人糙,可实际上大部分东北人,都是早年间闯关东过去的,来自齐鲁大地的人,即便在东北的土地上繁衍了好几代,可知礼是已经被写进dna的。

“弟……弟妹!”

出门就见宋晓雨正在院子里晾晒被褥,前些日子的那场雨,家里的被褥都要拿出来拆拆洗洗,不然一股子发霉的味道。

“孙哥,起啦!”

呃……

“天明老弟呢?”

“天明下地去了。”

自留地之前种的菜早就被大雨被浇死了,趁着时令还早,李天明准备再种上一茬儿。

听宋晓雨这么说,孙福宽问清楚了自留地的方向,也顾不上自己第一次来李家台子,慌慌张张地就跑了出去。

好在周围邻居多,问了几个村民之后,还是找到了村东头山脚下的那片自留地。

李天明刚种完自家的,这会儿正坐在一棵树下歇着呢,老远就看见孙福满走了过来。

“孙哥!咋样?没啥事吧?”

孙福宽闻言,下意识的揉了揉自己的胃口,昨天也不知道喝了多少,这会儿还觉得反胃呢。

“过来坐,抽颗烟醒醒酒!”

抽烟能醒酒?

这到底第一次听说。

孙福宽接过烟,刚点着,就听见李天明说道。

“孙哥,有个事,兄弟想请你帮忙,就是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孙福宽听得一怔,突然间,心底里的那份期待又生了出来。

喜欢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请大家收藏: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