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回家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回家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都听我说啊,等会儿孙老师回来,谁也不许哭丧着脸,平时啥样,现在还啥样,总之,就是一句话,别把孙老师当病人,都听明白了没有?”

李学庆刚刚接到了李天明的电话,得知孙嘉璐要回村里,车已经到了半路。

他也知道,孙嘉璐的病怕是没法治了,老爷子要回村里,这是对李家台子,对乡亲们有感情,他哪有不愿意的。

挂了电话,李学庆就叫上了一些人,到了村口等着,不能让孙嘉璐回来的时候,冷冷清清的,再寒了人家的心。

这些年,孙嘉璐为村里做了多少事,李学庆的心里跟明镜似的,要是没有老孙,村里的养殖场不可能办得这么红火。

结果,知道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正在厂里上班的,还有正好没在家里的,基本上全都来了。

而且,还不光是李家台子的老百姓,附近像大鱼淀、小鱼淀、牛家店几个村子的人得着了消息以后,也自发地过来了。

不光李家台子的养殖场里有孙嘉璐付出的心血,整个大柳镇,哪个村子的养殖场,当初建起来的时候,孙嘉璐没去做过指导。

“叔,咱们……是不是通知一下,孙老师当初教过的那些人啊?”

宋晓雨提了一句。

刚恢复高考那几年,李家台子学校办的复习班,不知道有多少人受过孙嘉璐等人的恩惠,没有他们帮着辅导,那些人能有几个走进大学校园的。

“对,对,你要不说,我还给忘了,现在还能联系上吗?孙老师这样了,要是愿意来的……就来见上一面吧!”

师恩大如天,更何况那段补习的经历,直接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尤其是当年在李家台子插队的那些知青。

返城知青有几个混得好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如意,而李家台子的知青,绝大多数都通过高考改变了一生。

“晓雨,这个事交给你来办,能联系上就打个电话问问,这也许……最后一面了!”

宋晓雨应了一声,心里盘算着还能联系上的知青战友。

就在这时候,医院的救护车经过长甸河桥,朝村口这边开了过来。

“来了,来了!”

一直守在桥头的天青大喊着到了跟前。

就护着随之抵达。

“吴老师!”

司机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忙对着后面的吴月华说了一句。

救护车后面是全封闭的,吴月华闻言,起身朝着前面看去,只见无数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视线之中。

“他们……”

“怎么了?”

大概是因为可以回家了,孙嘉璐今天的精神格外的好,原本不听使唤的身子,也灵便了一些。

“乡亲们……乡亲们来迎你了!”

孙嘉璐一愣,挣扎着要起身,护士刚要说话,就被医生给拦住了。

随后几个人一起将孙嘉璐给扶了起来,只是他现在太虚弱了,只能靠在吴月华的怀里,勉强坐着。

当他看到李学庆等人的时候,一时间也怔住了,随后眼底边泛起了泪花。

人们纷纷朝着救护车围了过来,扒着车窗,朝里面看去,当看到面色苍白,形容枯槁的孙嘉璐时,刚刚还在叮嘱众人,谁都不能哭丧着脸的李学庆,倒是先绷不住了。

就在孙嘉璐混到的前一天,李学庆去养殖场的时候,两人还在一起聊天呢。

当时孙嘉璐说,可以试着继续扩大养殖场的规模,现在生猪根本不愁销路,养殖场这边还有一大片空地,可以利用起来。

谁能想到,这才几天啊?

人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李天明开着车,随后也到了,看到眼前的一幕,几人同样都是一愣。

“孙老师!”

“老孙,保重身体啊!”

乡亲们不知道孙嘉璐能不能听得见,只是不停地打着招呼。

孙嘉璐看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从来没觉得自己为村里做了一些事,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当年,村里人可是救了他们老两口子的命啊!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哪怕是亲朋好友,亲生儿女都害怕惹上麻烦,在他们夫妻受难的时候,居然是素不相识的李家台子的乡亲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这份恩情,让他们怎么回报都不为过。

救护车缓缓向前,穿过村子中心的大路,到了养殖场的大门口。

又回到了熟悉的地方,孙嘉璐感觉身上的病痛都减轻了不少。

下车的时候,竟然没让人抬,只是在吴月华和护士的搀扶下,就走了下来。

“老孙,你可得好好的啊!”

李学庆上前,一把握住了孙嘉璐的手。

“学庆,别为我操心,大家伙……让大家伙都回吧,我没事!”

能回来,孙嘉璐就已经没有任何遗憾了,此刻感受着乡亲们的关切,更是让他万分感动。

众人一起送孙嘉璐回到了他们两口子住的那个小院,十多天没回来了,里面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今天暖和,院子里还晒着被子。

孙嘉璐走上前,伸手摸了摸,被子暖烘烘的,盖在身上,一定比医院的被子舒服多了。

汪汪……

一只土黄色的柴狗跑了过来,围在孙嘉璐的身边,不住地打转。

这是孙嘉璐去小鱼淀指导养殖场工作的时候,回来的路上捡的,那天下着雨,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狗就那么趴在路边,要不是他经过的时候,发出了嘤嘤的叫声,他都没发现。

一向心善的孙嘉璐便把狗带了回来,现在已经快两岁了。

孙嘉璐俯身,摸了摸,许久未见到主任的柴狗,激动的不得了。

“孙老师,先进屋吧!”

孙嘉璐现在的身体,根本没办法坚持久站,闻言点了点头,又在柴狗的脑袋上摸了一把。

进了屋,医生和护士又开始做检查。

卢源下了命令,让市中心医院安排医护人员,到李家台子照顾孙嘉璐的身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们也要留在这边了。

“叔,你过来一下,有个事和你说!”

李天明把李学庆叫到了外面。

“啥事啊?”

李学庆红着眼眶,脸上满是哀伤。

“今天在医院,孙老师……和我提了一个事!”

“啥事?老孙还有啥要求?他是咱们李家台子的大功臣,有啥要求,咱都满足。”

“是这么个事,孙老师希望……希望他走了以后,能埋在村里,他舍不得离开这里!”

这个事,李天明没和李学庆商量就答应了。

“这有啥,应该的,老孙在咱们村都快二十年了,早就是咱们李家台子的人了,他要想留在这儿,谁能不同意!”

听李学庆这么说,李天明也就放心了,毕竟这种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村里人要是不同意的话,还真不好办。

“还有别的吗?”

“没了!孙老师就这么一个心愿了!”

唉……

李学庆听着,不禁叹了口气。

辛辛苦苦为李家台子付出了这么多年,最后竟然就这么一点儿小小的要求。

李学庆心里很清楚,当年平反摘帽,孙嘉璐要是回原单位的话,无论是待遇,还是其他方面,得到的肯定要比留在李家台子多得多。

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下,只为了报答乡亲们当年的情分。

“老孙的两个儿子联系上了吗?”

李天明略显无奈地摇了摇头:“国外的那个后来联系不上了,在东北工作的小儿子,一直说会回来,可都已经这么长时间了……”

说着话,李天明突然反应过来,从始至终,吴月华和孙嘉璐都没提过这两个儿子。

好像早就知道了,他们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