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用人家锅,做自家饭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用人家锅,做自家饭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当初1080高炉的商务谈判开启之前,李天明就找到了卢源,请他通过各种关系,调集了全国各冶金设备制造厂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每一种设备都进行了成本核算。

甚至具体到了某一条管路上的某一个阀门。

当时上百人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将一整座1080高炉,在图纸上完成了拆解。

这种工作量,这么细致的程度,全世界大概也只有中国人才能完成。

一向标榜工匠精神的东瀛人做不到,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同样也不行。

虽然进口的和国产的设备基本上没有可比性,但在同类型的设备之间进行比对,还是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这也是李天明第一次和海蒂谈判的时候,能直接挥刀砍向对方脚脖子的底气。

现在的680冷轧带钢生产线的成本核算也是一样。

早有准备的卢源,甚至用了更短的时间,就在全国调集了上千技术人员,在李天明拿到报价的第二天,便汇集到了海城。

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这些从全国各地来海城支援的技术人员还有一项任务。

将蒂森集团提供的设备技术参数全部吃透,为将来仿制做好准备。

这么做是不是不厚道?

让外国人赚中国的钱,那才是最大的不厚道。

要自主研发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让中国在各个科技领域,重新走一遍西方发展的历程,追赶、超越,永远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想要实现弯道超车,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学习、模仿,然后在对方的基础上,实现反超。

海尔的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产品走的都是这条路。

“孙科长,这种传输轨道,咱们国内好些轧辊厂都能做,为什么还要找蒂森集团买?”

“之前开会的时候,说的还不够明白?咱们觉得简单的东西,别说是传输轨道上的一个小轧辊,就算是某一个阀门,都有可能影响到生产当中的某一道工序,这么大的投入,就是为了能让咱们这些设备厂将技术吃透了,别那么多废话,抓紧时间干活。”

手底下的人不理解,这位从江西某冶金设备制造厂来的技术科长,一开始同样不理解。

就比如蒂森集团提供的设备清单里面,那个翻钢机,就是带钢经过牵引装置自动打卷以后,由躺平变为竖直摆放的装置。

只是看图纸,他就能弄明白其工作原理,这就是一个钢板焊接的简易平台,包括平台本身、减速机、电机,还有两个液压推杆。

这种东西,国内随便一家加工厂都能鼓捣出来,何必要花多一倍的钱,去买蒂森集团的?

开会的时候,他提出了疑问,然后海城钢铁厂负责整体技术工作的领导,给出的答案是,整套设备是很简单,但外国人经常就是通过这种简单的东西,卡着中国人的脖子。

既然吃透了这种设备的原理,那就好好研究一下,国外进口的减速机、电机、液压装置是怎么做的,哪怕是液压装置里的一个密封圈,也得将其技术标准吃透了。

还有那位李天明李总说过的一句话,让孙科长记忆犹新。

“就是要借别人的锅,做咱们自家的饭,我们把钱花出去了,为的是,以后其他人不再花这份冤枉钱。”

现在锅已经就位了,连米都准备好了,他们要做的就是研究着,如何将这顿饭做好吃下去,别给整得夹生了。

“同志们都抓点儿紧,咱们只有两天的时间,分配给咱们的任务,明天天黑之前必须完成!”

没有人回应,所有人都在低头做着自己的事。

工作量太大了,他们刚走进这件办公室的时候,摆在眼前的图纸,摞得比人都高,这还只是分配给他们这个组的,如果将图纸和技术资料全都加在一起的话,两辆卡车都装不下。

只有三天的时间,三天后,李天明就要和海蒂进行第二次正式的商务谈判,在此之前,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完成。

“马书记,同志们这么辛苦,今个食堂给大家伙做的什么夜宵啊?”

这会儿已经夜里九点多了,李天明和马跃也没走,正在各个小组所在的办公室之间,来回地巡视。

人家是来支援他们的,都这么辛苦,他们哪能自己躲清闲,技术上的事,帮不上忙,那就只能做好后勤工作了。

“大馅儿云吞,还有肉包子、烧饼,愿意吃啥都管够!”

马跃说着,扒着窗户朝里面看了一眼,像极了中学的班主任。

“可是……天明同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人毕竟不是铁打的,硬熬着,万一身体支撑不住……”

李天明哪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他也没别的办法。

永河县那边已经开始动工了,技术协议也已经基本圈定,现在就差商务合同了,早签一天,设备就能早一天到货。

为了不影响后续设备安装的进度,现在只能争分夺秒地往前赶。

“给同志们多准备茶叶,招待所那边也做好接应工作,谁要是熬不住了,就去招待所休息。”

正说着,办公室的门被打开,孙科长走了出来。

吹吹凉风,原本混沌的大脑瞬间就清醒了,点上一支烟,猛吸了一口。

“马书记,李总!”

“咋样?还能坚持吗?”

上千名来海城支援的技术人员,他们不可能每个人都认识,但是,之前开会的时候,有过交流的,多多少少还有点儿印象。

“你是……江西萍乡冶金设备制造厂的技术科长,叫……”

“孙明军!”

“工作强度确实很大,这几天真的是辛苦你们了!”

“累确实很累,但是,收获也不小!”

身为技术人员,能接触到这么多国外先进的冶金设备,尽管没有实物,只能看到图纸,同样也收获颇丰。

经过这几天的工作,孙明军有信心,等回去以后,可以让厂里的整体技术水平上升一大截。

不过……

“马书记,李总,我……有个不情之请。”

“说!”

孙明军犹豫着:“等工厂建成以后,我能不能带人过来学习一段时间,我们厂是做轧辊设备的,可轧辊的辊皮的耐磨性一直是个大问题,我想……”

李天明不等孙明军说完,便笑着回应道:“这有啥不行的?等到新厂建成以后,我们随时欢迎全国各地冶金设备制造厂的同志来参观、学习,那天开会的时候,我不是说了嘛,就是要借别人的锅,做自家的饭,这口锅,我借来了,就没打算还,甭管是谁,只要做的是咱们中国人的饭,我随时欢迎。”

听李天明这么说,孙明军忙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李总,这……真是太感谢您了!”

李天明笑道:“孙科长,你这么说可就错了,应该说感谢的,是我们才对。”

通过蒂森集团提供的设备,要是能在国内培养出一批技术实力强大的冶金设备制造单位,将来新厂在设备消耗上投入也能减少,这是互相成就的事,李天明自然不会敝帚自珍,将那些铁疙瘩,当成宝贝一样藏起来,不肯示人。

就在这时候,厂办主任带着食堂的工作人员到了,离得老远,李天明都能闻见香味儿。

“孙科长,让大家先停停手里的活,人是铁,饭是钢,填饱了肚子,才好接着工作!”

李天明说着,又去别的办公室,叫了其他各组。

一直到所有人吃完宵夜,李天明才和马跃一起离开,刚回到招待所,正想着去洗把脸,一直被他放在招待所的大哥大,突然响了起来。

“喂!”

“哥,你干啥去了,给你打了一下午电话都没人接!”

二兰子的声音从对面传了过来。

“电话忘招待所了,啥事啊?这么着急忙慌的!”

“吴老师,她……”

“吴老师咋了?”

李天明立刻紧张起来。

“吴老师下午突然晕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