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七百四十一章 谁家都有烦心事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第七百四十一章 谁家都有烦心事

簡繁轉換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26 17:41:19 来源:源1

郑国维提到的四班三运转,李天明之前不是没想过。

但是,厂里的工人已经习惯了早八晚五,贸然做出改变的话,工人们的情绪上……

可能会有波动!

“老郑,这个事,你们生产科结合厂办,先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厂长,你的意思是……”

“不急着推行,先把岗位空缺统计上来。”

听到李天明这么说,郑国维知道,四班三运转的工作制基本上算是定下来了。

“厂长,你看……要不要先跟工友们通个气,也好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突然改变工作制,很多工人们的生活规律都要被打乱。

还有一部分存在实际困难的工人,自身问题也需要解决。

比如那些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的。

“先把章程定下来,最重要的一点,夜班补助,每个夜班……补助五块钱!”

五块啊?

要是这样的话,工人们的情绪应该能小一点儿。

大家出来工作,为的就是赚钱养家,一个夜班5块,一个月下来,甚至比现在拿到手的工资都多。

“还有,施行四班三运转之后,空缺的岗位,可以优先考虑一线工人的家属,记住了,是一线工人!”

现在大量知青返城,可城市里根本没那么多工作可以用来安置他们,很多知青回城都一两年了,还只能在家里吃闲饭。

有的时候,街道上一个扫大街的岗位,都能有一帮人来争抢。

很多职工家里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就算自家没有,亲戚朋友当中也肯定有返城后,急需要解决工作问题的知青。

厂里要是能帮着他们解决工作,别说四班三运转,就算是三班三运转,两班两运转都没问题。

果然,当郑国维将几个车间主任和技术骨干召集到一起,将李天明的决定宣布以后,完全没有一丁点儿反对的声音。

每个夜班补助5元钱就已经非常吸引人了,还能帮着解决一个人工作问题,这简直……

拥护,必须拥护!

“天明,这件事……是不是和上面打个招呼啊?突然施行四班三运转,工人们很容易闹情绪,一旦事情闹大的话……会很麻烦的!”

在厂里盯了几天,李天明也准备回村了,回去之前去了趟李学军家。

严巧珍前些天扭伤了腰,顺便过来看看。

和李学军聊起海尔厂要改变工作制度的事,李学军本能地替李天明担心。

毕竟现在的工人可不是日后的牛马,那是真的有主人翁意识。

国家大事我都管得了,一个小破厂的事,敢不和我们工人阶级商量,就擅自做主了?

“您放心,不考虑好了,我也不能这么干!”

接着,李天明便把他定下的条件,和李学军说了一遍。

“嚯!要是能落实到位,你们厂比钢铁厂的待遇都好了!”

钢铁厂一直以来施行的都是四班三运转制度,可夜班补助原先只有5毛钱,最近才上涨到了一块二,可就算是这样,工人们还是不满意,时不时的就要去工会反应问题。

“天明,你看……你们厂能不能……”

李天明看着李学军吞吞吐吐的模样,立刻提高了警惕。

“大伯,有话您直说!”

李学军也有些不好意思:“是这么个事儿,厂里不少工人家里,都有返城的知青,可城里的情况,你也知道,哪有那么多岗位来安置他们,最近又有不少老工人办了病退,让子女接班,可那些退下去的,全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不等李学军说完,李天明便已经知道了他在打什么主意。

“大伯,这事肯定不行,我们厂的一线工人,每人一个名额,就得多出一个班的人呢!”

“四班三运转,不是还有两个班吗?”

“大伯,咱们村还有好些年轻人没事做呢!”

不光李家台子,整个大柳镇因为施行了农业产业化,很多家庭的劳动力的确是被解放出来了,可是却也没事做。

村里的工厂解决了一部分,张学振和李光强的建筑队收纳了一部分,但还是剩下了很多人,只能去打零工,或者做小买卖。

李天明要在海尔厂施行四班三运转,除了提高产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决大柳镇一部分年轻人的工作问题。

李学军听了,沉默了片刻道:“我不多要,20个名额,不为难你吧?”

呵呵!

还真能对付啊!

这事要是被人提出来,李天明肯定不能答应,可谁让是他亲大伯呢。

“行吧!但是咱们得提前说好了,直接办入职肯定不行,所有人进厂都要经过考核,另外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不合格的,到时候要是被刷下来,您可别说我不顾情面!”

“放心,我挑好的给你送过去!”

见李天明答应,李学军也松了口气。

最近,他们厂领导因为这个问题,也是愁得不行。

虽然厂里还有几个招工的名额,但那几个指标不能轻易动用。

懂的都懂!

“大伯,厂里的三产呢?当初我给孙福满出的主意,不是能通过三产返聘一些老技术工人吗?”

“你还说呢!”

李学军没好气的说。

“村里的工厂,最近在三产下了多少订单,你心里没数?”

呃……

李天明还真忘了这码事。

原先村里的工厂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无论是电风扇、电饭煲,还是空气炸锅,都需要从钢铁厂的三产采购配件。

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实力的提升,村里如今连电冰箱的一些配件都能实现自主制造了,更别说技术含量更低的电风扇。

目前还能给钢铁厂的三产一部分订单,都是看在李学军和孙立的面子上。

只是这样一来,三产那边的收入降低,非但不能像以前那样反哺钢铁厂,还需要总厂的资金支持,才能维持下去。

李学军身为钢铁厂的书记,一把手,为了三产的问题,也是愁得不行。

以前老技术工人提前退休,可以直接安排到三产上班,让其子女顶上来,现在呢?

三产养活自己都费劲了,哪里还有能力接收那些提前退休的老技术工人。

“大伯,这也不能怪我啊!您想想看,这都多少年了,钢铁厂的三产还是指望着我们养活,论技术能力,三产也不差,论技术工人,放在整合海城都是数一数二的,咋就不能寻条路自己走呢!”

“你说得容易,钢铁厂是大国企,就算三产是大集体的性质,可毕竟是挂靠在钢铁厂名下的,产业转型,需要方方面面都同意才行,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之前三产确实给钢铁厂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现在,随着订单越来越少,又重新成了钢铁厂的拖累。

“大伯,我倒是有个法子,就是不知道……”

“有话说,有屁放,卖啥关子啊!”

李天明笑道:“您看啊,钢铁厂的三产是大集体,咱们村也是大集体,这大集体和大集体要是合作,是不是就不涉及企业性质转变了?”

呃?

李学军一愣,不明白李天明为啥突然说这车轱辘话。

“我的意思是……村里的企业都能和电冰箱厂合作,钢铁厂的三产为啥不能呢?”

李学军这下明白了。

“你小子是把主意打到钢铁厂了啊!”

“别人想让我打他们的主意,我还不乐意呢,也就是看您是我大伯,要不然……”

李学军微微皱着眉,并没急着否决,而是认真地考虑起了其中利害关系。

“真要是能成的话,你打算给三产那边找一条啥样的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