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1737章 大马的改变 第一更,求订阅

回到过去做财阀 第1737章 大马的改变 第一更,求订阅

簡繁轉換
作者:小鱼的命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6 00:28: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736章大马的改变(第一更,求订阅)

虽然是地处热带,但是吉隆坡的清晨还是显得有些清凉。

铁灰色的天空于东方露出了一抹鱼肚白,月亮和几颗星星还留在空中,窥视下界芸芸众生,世间渐渐复苏。

寺庙里和尚敲响了钟楼里的铜钟,低沉浑厚的钟声在城市上空久久回荡着。

城里的房屋鳞次栉比,一个紧接着一个,一片紧接着一片,这些房屋不仅整齐划一,甚至就连同颜色也都是一样的砖红色。

红砖楼。

不知道从什麽时候起,就成了吉隆坡的一大特色,一栋栋连排的两层红砖楼,出现在吉隆坡周围,成为一个个唐人社区标志。

对于这里的人们来说,这种层高只有2.8米,采用红砖以及预制板的红砖楼房,虽然看起来简陋,但实则却也是令人羡慕的,毕竟,大多数大马人都是住在层高只有2.4米,两个房间44平方米丶三个房间60平方米的小鸽子笼。其实就是大马版的赫鲁雪夫楼——甚至还不如它,毕竟赫鲁雪夫楼层高度2.5米。

不过,在大马,这叫「新村」,专门供从乡下到城里务工的马来人居住,对于那些刚从四下透风的竹屋里搬到「新村」的大马人来说,这样的房子也是非常高档的。

毕竟,有自来水丶有卫生间,有厨房,虽然都是狭小的连转身都困难,但至少类似于电影中的新生活。

和新村的公寓相比,这些两层的红砖楼房,自然也就成了天堂。

但居住在这里的大都是唐人,倒不是因为偏见,而是因为唐人都有公积金,这些房屋都是用公积金建设的,在没有缴满两年的公积金之前,唐人也是要住公寓的。

当然在很多时候他们压根儿都住不了两年,通常再住一年左右之后,就可以搬进新家。

至于马来人嘛……没有人会去照顾他们的。

晨曦透过半开的房门投入房内,照亮半边房间,客厅里作为一家之主的张大磊,和往常一样,匆匆的喝了碗粥,抓了个馒头一边往嘴里塞着,一边拿着车钥匙往外走,这边人还没出门,妻子就用有些生硬的国语说道:

「菜这就炒好了,先吃点菜,再走吧。」

「吃个馒头就好,你不知道,干吃馒头才香,过去在老家的时候,一年干到头,也吃不了一个白面馒头,当时俺娘说……不说了,走了!挣钱要紧。」

狠狠的咬了一口馒头,张大磊就出门启动了汽车,然后驾驶着计程车驶出了巷子,这会巷子里还是空荡荡的。

驾驶着计程车往外行驶的时候,张大磊的心里又想起了娘,然后又长叹口气:

「娘,好了,儿子现在能吃饱饭了,天天馒头白米,可劲吃都吃不完,天天还能吃到肉,大鱼大肉的……」

说着说着,感觉眼睛有些湿了的他,连忙把车停在路边,扶着方向盘,泪水就滑落下来。

又想娘了,可再也见不到,早就饿死了。

就在张大磊用纸巾擦着眼泪鼻涕时,有人敲了敲车窗,是一个外国人。

「你好,先生,我可以租你的车吗?」

对外国人说国语,张大磊倒也不觉得奇怪,毕竟,SEA那边就有不少外国人。

「当然,我这是的士,就是往外租的。」

西蒙看着司机说道:

「我是说长租,租一天的话,多少钱?」

「一天,至少要30元。」

「我打算去曼谷,路上可能在耽误几天,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每天可以付给你50元。」

从吉隆坡到曼谷!

那可是上千公里,就是沿着一号公路一路向北开就行。

对于这样送上门的大生意,张大磊连忙点头答应了下来。只不过在临走前,给家里打了个电话。

随后,他就驾驶着黄色的计程车,驶出城,经环城高速驶上了一号公路。

一号公路是东南亚唯一的一条跨国公路,以星洲作为起点,经大马丶暹罗终点位于掸邦,这条公路沿着海岸一路向北,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它一边是海阔天空惊涛拍岸,风帆点点碧波万顷;一边是群峦迭翠,沿途风景美不胜收,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条公路。

很多外国人都会驱车沿一号公路旅行,不过,像西蒙这样包计程车人,倒很少见。

其实,西蒙只不过不想自己开车罢了。

汽车驶上一号公路不多会,张大磊朝后视镜里看了一眼,就说了起来:

「先生,你找到我算是找对人了,7年前,我刚到这里的时候,就在一号公路的工地上……」

「哦?你是新移民?」

西蒙顿时就来了兴趣。

「是啊,就是那几年过来的,那几年来了不少人,哪里人都有,不仅有西南几个省的,甚至还有中原的……」

随后张大磊就说起了他在工地上碰到的各个地方的人,说着他们第一次在工地上吃到肉的时候,忍不住流出泪的事情:

「那时候,可真馋啊!」

最后在说到「馋」的时候,张大磊特意加重了语气,似乎不加重,就表明不了有多馋。

西蒙看了看司机,点头表示理解的时候,又问道:

「这路上要是有新村的话,可以带我去看一下吗?」

新村并不仅仅只有城市才有,城里的新村是公寓,至于城外的新村,则是种植园或者矿区。

「行,我知道了。」

汽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后,看着路边的指示牌,张大磊就一打方向盘驶出了公路,在驶上了一条简易公路后,不一会,就看到了一个村落,村子周围是水稻田,百十栋红砖瓦房整齐的散布其中。

这就是新村,移民们居住的地方。

在计程车驶入村子时,西蒙特意看了一眼村口——那里有一栋小寺庙,穿着黄袍的和尚正在做着功课。

看到寺庙时,西蒙的眉头轻扬,无论是在泗水还是在大马,寺庙与教堂是很常见的,唐人或者信基督,或者信佛,信道,与当地人是截然不同的,当地女人嫁给唐人,也改信皈依。

或许,这就是这里的特色之一。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这里的改变是极其明显的,从人口到信仰,几乎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

这种改变如果你不去刻意留意的话,甚至可能会去忽视他,但是他确实改变了所有的一切。

在汽车驶入村子后,西蒙下了车,带着相机的他,看起来和普通的游客没有什麽两样,道路两边的房子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新意,路边还有一些老人在那里聊着天,不过他们说的是方言,西蒙根本就听不懂。

待走到村子中央后,除了村公所外,西蒙还看到一个祠堂,祠堂与周围的房屋是截然不同的,它是岭南风格的建筑,他有些疑惑的自言自语道:

「难道这里住的都是一家人?」

看着祠堂上的牌匾,西蒙的疑惑更浓了——「嘉义堂」。

走进祠堂后,正殿内供的是明朝的历代皇帝,从明太祖朱元璋到崇祯皇帝的神位,旁边供的是关羽等人的神位。门柱上写着一副对联,写着:

「耻作北朝臣,纲常郑重;宁为南国客,竹帛昭垂。」

不仅如此,祠堂里还挂满了各种牌匾,足足有上百块之多。

作相机拍了几张照片后,西蒙又和看祠堂的老人聊了起来,从他的口中知道,这个村子都是从越南搬来的唐人,他们是明乡人。

在老人解释着「明乡人」来历后,西蒙终于明白了,他们是明朝末年不甘为异族统治,流亡越南的明人,明乡人原称明香,意指明朝香火,几百年来,他们一直在延续着明朝的香火,至今不绝。

老人颇为得意的指着对联说道:

「这副对联是我们从西贡带来的,当时我们什麽都没带,就带了这些牌位丶牌匾,现在其它地方挂的都是仿着它写的……」

从老人的口中,西蒙大抵上得知了这个村子的来历——他们来自越南,是为了躲避战火。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西蒙又去了几处新村,那些新村的唐人,既有从富国等地撤回的军人,也有十几年前的难民,还有很多过去几年来的新移民,他们都在这里落地生根,扎根于此,虽然对联上写着「南国客」,可这些「南国客」最终还是融入到了当地,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分子。

「大马……」

念叨着这个名字,西蒙自言自语道:

「早就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了。」

仅仅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而已,路上他还特意去了几处马来人的村落,相比于新村整洁的环境丶整齐的砖瓦房,那些马来人的村落,大抵上都是原始且落后的,他们仍然居住在宛如原始社会一般的竹屋木房里,只有少数的地主,住在带有中东风格砖瓦房里。

贫穷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也是客观存在的。

而在学校之中,那些孩子们学习的是国语,之所以学国语,是为了进城,对于这些贫穷的乡下人来说,进城务工是他们摆脱贫穷的唯一选择。

在路边的一个杂货店里,西蒙看到十几个年岁不等的小孩,围在小小的电视机前,看着动画片的时候,一边笑着,一边说着生硬的国语。

听着孩子们的笑声和话语,西蒙拿起相机,对着他们拍下了一张照片,然后自言自语道: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融合吧……」

等他再一次上汽车后,张大磊看着若有所思的客人,问道:

「先生,我们下一站去哪?」

「去暹罗吧!」

西蒙朝着窗外这个宛如原始部落一般的村落看了一眼,然后说道:

「这里已经没有什麽好看的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