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 第五百五十二章.石龙有残 单去双回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 第五百五十二章.石龙有残 单去双回

簡繁轉換
作者:百李山中仙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7 05:16:46 来源:源1

第五百五十二章.石龙有残单去双回(第1/2页)

作为一个合格参把头,要是分不清参须和草根,那就可以撞死在眼前这两块石头上了。

而邵天鹏此时对赵军、张援民说他拨到了参须子,一是告诉同伙石龙就在此处,二是试探着问赵军,是否要按照传统放山仪式那样喊山。

作为老派放山人,邵天鹏想喊,但他怕自己一喊,会将那恶虎招来。

邵家帮和这恶虎打过交道,而且不还止一次,邵天鹏知道这恶虎和一般的大型凶猛山生兽不一样。

像东北三大猫科猛兽和大型野猪,一旦听到枪声、炮仗声,或是多人喊叫、敲击声,它们必将远遁。

至于棕、黑二熊,它们顶枪上的前提是猎人在近距离攻击它们。如果隔着一段距离,听到枪声还有那些异常的响动,熊的正常反应也是跑。

所以放山人进山时,手中都会持着一根索拨了棒。进山后,他们时常以索拨了棒敲树。这样做一是向同伴传递信息,二就是为了惊走附近的野兽。

可这恶虎与众不同,邵家帮在丢失一个同伴后。,再次进入老阴沟时,他们一路举枪朝天射击,并燃放二踢脚。

按理说这对虎、豹、熊都是管用的。之前过境虎大闹永安林区时,赶爬犁回家的张援民,就凭借着一捆二踢脚,成功地数次惊走过境虎。

但邵家帮被虎叼走的第二个同伴,就说明他们做的那些事都是无用功。

而这就是恶虎与其他东北虎的不同之处,别的虎听着枪声、炮仗声早就跑了。可枪声对这恶虎来说,反倒是为其提供了放山人的所在。它循着枪声摸过来,然后找机会偷袭邵家帮人。

赵军也知这恶虎的难缠,此时都到石龙跟前了,三人即将抬参,八大护卫持枪戒备,他们一个个全神贯注,神经紧绷。受到的压力已经够大了,赵军不想节外生枝。

于是,赵军便对邵天鹏道:“别的了,邵爷,咱消停抬吧。”

赵军话音落下,邵天鹏没说什么,张援民却对赵军、邵天鹏道:“把头,老爷子,要不咱小点儿声喊呢?”

“爷们儿,你净闹。”邵天鹏瞥了张援民一眼,道:“小点儿声还叫喊山吗?”

说完这句,邵天鹏叹了一口气道:“行啦,那就别喊了。”

“不喊就不喊吧。”赵军小声说:“等咱把参抬出来,咱好好给山神爷、老把头磕几个头就得啦。”

赵军说这话,本意是安抚邵天鹏。可不想他此话一出,却是提醒了邵天鹏。原本就跪在地上的老头子双手拄地,膝盖向后挪动数步,然后就冲着两块石头拜了起来。

在邵天鹏对面的赵军急忙闪身避开,可这时就听邵天鹏唤他与张援民道:“赵把头、张师傅,你俩也拜拜。”

赵军是野路子出身,他最开始抬参是在罗刹的老林子里。在那里他没法喊山,也没有祭祀活动,看着棒槌就是一个字:抬。

重生以后赵军放山也不守那些规矩,但在家的时候跟赵有财放山,赵有财就总逼着他磕头。没想到来岭南后,虽没有了赵有财,却有邵天鹏。

没办法,参帮的规矩就是多。开山祭山得磕头,看着松树兆得磕头,看着棒槌还是得磕头。

之前赵军说凡事都以邵天鹏为主,此时邵天鹏让他俩磕头,赵军没办法,只能冲那石头拜了三拜。

拜完之后,三人开始抬石头。他们耐心地、小心地拨着石头周围的土,如果碰到参须,还得向外扩。

当初邵志强发现这苗石龙时,他看清了这是一苗四品叶。四品叶参。年份已经不短了,所以它参须很清,没有多余的毛须。

但它年份又不及五匹叶、六匹叶,参须不会太长,所以赵军三人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大。

当三人清理完两块石头周围的土,使石头整个都裸露在了外面。可此时两块石头底部挨着土,三人怕参须从上往下扎,就仍不敢贸然挪动石头。

“继续。”邵天鹏抬头对赵军说了这两个字,赵军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邵天鹏是说继续挖,横着挖开石下的土。

三人继续动手,他们围跪在两块石头旁,皆是左手扶着石头,右手用鹿角匙拨动黑土。这两块青石虽不大,但是沉,每一块都得有三四十斤重。

随着石头下的土被三人挖开,三人单手就扶不住这石头了。邵天鹏最先放下鹿角匙,然后双手扶着石头。紧接着,赵军、张援民也是如此。

“爷们儿,你俩把住喽。”邵天鹏跟赵军、张援民交代这么一句,然后从工具包里抽出了一根鹿骨钎子。

早年的十八道岗子,有其独特的放山文化。别的地方放山的工具都是鹿骨钎子,而十八道岗子却用一种独特的工具,叫鹿角匙。

邵家出自十八道岗子,但他们后来迁到了岭南,所以邵天鹏博采两家之长,鹿角匙、鹿骨钎子并用。

此时邵天鹏手持鹿骨钎子,轻轻地去拨两块石头夹缝中的土。

别看邵天鹏多年未上山,但手上功夫丝毫没落下。他的手很稳,动作很柔。在拨土的过程中,一根根参须被挑起、拨出。

拨出的参须被邵天鹏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抬起,不让出土的参须干扰到后续的工作。

随着鹿骨钎子逐渐探入青石缝中,一根根参须被邵天鹏拈在了指尖。

这时借着林中微弱的光亮,邵天鹏模糊地看到了石缝中的参体。

邵天鹏知道不能再挖了,他单手扶着青石,右手拿着鹿骨钎子,隔着青石递给赵军道:“赵把头,你抠那边儿。”

在刚才抬石头的过程中,邵天鹏将赵军的动作都看在了眼里。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邵天鹏一看就知道赵军有着与其年纪不相符的抬参经验。所以,邵天鹏才放心地将鹿骨钎子递到赵军手中。

在这关键时刻,赵军没往后退。他接过邵天鹏递来的鹿骨钎子,便开始拨那石缝中的土。赵军的手法不在邵天鹏之下,很快一根根参须便被他拈在了手中。

等看到参体,赵军停手,放下鹿骨钎子,然后使双手分别按住两块青石后,对邵天鹏道:“老爷子,你扶着这一块。”

赵军没具体指明是哪块,但此时张援民扶着右边那块,那么邵天鹏自然就得扶左边那块。

就这样,赵军在中间扶着两块青石,张援民在右,邵天鹏在左。张、邵二人分别用力,将两块青石向左右开。

两块青石当中长出四匹叶石龙,就说明这两块青石合在一起的时间得有大几十年了。

虽然黑土的粘性不强,但合在一起这么长时间的两块青石,想打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这两块石头还重。

赵军见二人都有些吃力,紧忙唤人道:“宝玉、小臣,你俩过来帮搭把手。”

李宝玉、解臣闻言,紧忙转身奔这边赶来。

“慢点、慢点,停!”忽然,赵军叫停了四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百五十二章.石龙有残单去双回(第2/2页)

四人两两一组扶着两块青石,此时两块青石中间已裂开一条两公分的缝隙。赵军顺着缝隙往里看,就见左边的石头中间有一窝,在那窝里有土,土中正是石龙。

而此时石龙的一根须子却连在右边的石头上。赵军用鹿骨钎子小心地将这根须子从右边的石头上拨下,然后才让四人继续开石。

随着石头被打开,石龙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现在五人眼前。此时它在那石窝中,一半参体在外,一半藏于石窝内的黑土之中。

“宝玉、小臣,你俩回去。”赵军让李宝玉、解臣回到原位警戒,防备恶虎来袭。然后他看了眼旁边的大松树,对邵天鹏道:“老爷子,咱就搁这树上扒皮吧。”

两帮人为了防备恶虎偷袭,不敢远走,正好身旁就有松树,不扒它又能扒谁?

听赵军这么说,张援民不等邵天鹏说话,就从后腰掏出他那祖传的罕达罕刀,准备从树上剥皮。

可这时邵天鹏却一笑,道:“赵把头,你就给这松树扒光了,它也不够包这石头的呀。”

卖这石龙,不能只卖那苗参,要连着其生长的石头、黑土一起卖,要不然咋知道它是石龙呢?

即便这块青石得有三十多斤,那也没办法,都得打包背下去。

石头硬、石龙脆,要想将这石龙带下去,就得多包几层。而身边这棵松树的皮,明显不够用。

而此时赵军也想到,不光得用松树皮,还得用青苔护住石龙。

这么一来,两帮就不得不散开护卫圈,去扒青苔和松树皮。

让赵军没想到的是,邵天鹏喊了声“小六子”,便有一人持枪、背着麻袋包过来。

当来人从麻袋包里拿出一大卷十多张的松树皮,还有卷在其中的青苔时,赵军不禁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呀。

有了青苔、松树皮,三人就准备打包了。而在这时,张援民问了邵天鹏一个问题,道:“老爷子,像他们要随便整块石头,往石头上贴点土,塞里苗棒槌,完了说这是石龙,是不是也行啊?”

“那能行吗?”邵天鹏瞥了张援民一眼,然后用手指着两块青石贴合的面,对张援民道:“你看这痕迹,还有这参土的状态,不是一天两天能挤出来的。”

抬出了石龙,邵天鹏心情很不错。此时他又指着露在土外的参体,给张援民讲解道:“你看啊,这参是天生地长的,不是说你扔整两个棒槌籽扔到石头缝里,它就能长出棒槌。

像你说那个……人拿着棒槌去造这个假,你得给它先挤到石头里头,少说得一个月,才能伪造出那个开石的痕迹。

但要这么整呢,那棒槌不是在石头里长大的,是人后挤里的,就容易挤烂了。

再一个,这棒槌它就不烂,它在石头里头,它十有**也活不了。这么搁里头十天半拉月,它不烂也烂了。”

邵天鹏这话是笑着说的,可当他说完最后一个字时,眉头忽然皱了起来。

此刻赵军的注意力也落在了那石龙上。他同样察觉到了不对劲。

“邵爷,”赵军看向邵天鹏,邵天鹏也看向赵军。一老一少对视一眼,二人心中齐齐咯噔一下。

“邵爷,”赵军对邵天鹏道:“这棒槌从哪面儿出来的呢?”

说着,赵军用手指比划了那一半在土中、一半在土外的参体,道:“芽应该是从我这边儿出来吧?芦头也应该在这边儿吧?”

赵军说的他这边儿,是指他刚才用鹿骨签子抠的那石缝。

眼下已进入了农历四月份,虽然是四月初,但野山参耐寒。即便此时参芽不破出石缝,也该破土。可开石之后,并不见参芽。

赵军、邵天鹏都是有经验的参把头,二人在心里一致断定,这参休眠了。

野山参休眠,那就是受伤了。或是芦头受伤,或是参体受伤。而以这苗野山参的情况来看,应该是芦头受了大伤。

都是行家,邵天鹏自然知道赵军说的没错。想必这几年他们因为恶虎没能来抬石龙,有鸟或是山耗子顺着那石头缝啄咬那参芦头了。

邵天鹏三步并作两步地绕到赵军身旁,他用手轻轻将赵军推开,然后从挎包中又掏出他那装工具的小包,从中抽出鹿骨签子,然后就跪了下去。

老头子眉毛紧皱,眼睛顺着露在土外移动,随着视线往上一滑,邵天鹏大概估摸出芦头的位置。

然后,邵天鹏用鹿骨签子拨开一部分黑土。而这一拨,就拨出了一节残破带烂的芦头。

这年份的野山参,一般都会长出三节芦。所谓三节芦就是圆芦、堆花芦和马牙芦,而此时这参的芦头,只剩下了圆芦和破烂的堆花芦。

“完了!”邵天鹏狠狠一拍大腿,懊恼地道:“白瞎这好东西了。”

“没事儿,邵爷。”赵军安慰邵天鹏道:“这参残了,药性还在呢。四皮叶也够他用了。咱就卖不上十万,卖个六七万也妥吧?”

“唉!”邵天鹏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然后看向赵军道:“行,赵把头。不管卖多少钱,咱都一半一半。”

“那我先谢谢老爷子了。”赵军向邵天鹏道谢,是因为之前两帮约定,如果石龙从邵家帮渠道出,两家就四六分成,赵家帮四、邵家帮六。

只有托赵家帮的关系出,两家才五五分。可如今邵天鹏的话,却是说不管咋样,两家都是平分。

都说和气生财,分山财更得和气。

接下来邵天鹏使青苔盖住石龙,因怕石龙在下山途中受损,邵天鹏在石龙上足足压了四层青苔。

然后就是用松树皮打包了,而包这石龙跟之前赵家帮包那琥珀龙一样,是用松树皮将这参,连着其附生的石头一起包走。

包棒槌包子时,邵天鹏惊讶地发现,张援民干这个比他干的都好。石头有棱角,容易顶坏松树皮。

但张援民能够在石头和松树皮之间留出两张黄油纸的距离,这样既保证松树皮不破,又保证松树皮对石头的贴合。

看张援民手如此之巧,邵天鹏都退后了,将这份工作完全交给了张援民。

张援民一个人忙活了将近二十分钟,才将这个三十七八斤重的人参包子包好。

参帮放山,除了索拨了棒、棒槌锁、鹿骨钎子、快当斧子这些东西之外,还有棒槌筐、棒槌篓。其实也就是背筐、背篓,都是用来背棒槌包子的。

但今天是来抬石龙,邵家帮特意准备了麻袋袋。就是那种采山人背山货的,即在麻袋上缝两个背带。用这个背大石头,比用筐背着舒服多了。

邵家帮护卫头领徐山河,亲自背上了装有石龙的麻袋袋。然后赵家帮在前开路,邵天鹏、徐山河居中,邵家帮殿后。

这一行十一人,加上这苗石龙,正应了放山行里的“单去双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