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 第1557章 真想留下

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第1557章 真想留下

簡繁轉換
作者:安卿心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9-28 04:26:50 来源:源1

春分的雨丝斜织在终南山麓,如烟似雾,将忆灯堂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檐下铜铃轻响,与远处田间孩童诵读《真名课》的声音交织成曲。李昭宁坐在织机前,指尖抚过桑麻经纬,那幅《众生相》虽已残破,却仍被村民们奉若神物,每日清晨都有人前来焚香叩拜,只为听那一句低语:“我没有消失。”

她低头看着手中新裁的布片,这是从《众生相》上取下的最后一块??画中是个抱着婴儿跪在雪地里的妇人,正是她母亲临终前的模样。当年族老说她是“野种托生”,不许入祖坟安葬,连尸首都被泼了狗血烧毁。可如今,这幅织锦上的女人双目微闭,唇角竟有一丝安宁笑意,仿佛终于等到了被人记住的一天。

“娘。”李昭宁轻唤一声,将布片贴在胸口,闭目良久。再睁眼时,眸中已有泪光,却无悲戚。

裴昭然拄着一根青竹杖走来,脚步沉稳,但眉宇间隐现倦色。自那夜万人墙冲天光柱后,他的心钥便时常震颤不止,识海深处似有无数细碎记忆争先恐后地涌出,又迅速消散,如同沙漏中的流沙,抓不住,留不下。

“你昨夜又没睡?”李昭宁抬头看他。

他笑了笑,未答,只将手中一卷竹简递给她:“北境传来消息,‘赤松义军’已被剿灭,首领伏诛。临刑前他说了一句话??‘我听见祖先在哭’。”

李昭宁怔住:“他……真的信?”

“信得比谁都深。”裴昭然缓缓坐下,“他妻子不肯改姓,不是因为不信,而是因为她记得自己本姓张,父亲是战死边关的校尉。可他觉得那是‘玷污血脉’,亲手杀了她,还剖心祭旗。他说,只有最纯净的血,才能唤醒真正的祖灵。”

屋外忽起喧哗声。一名守灯使跌跌撞撞跑进院门,脸上带伤,衣襟染血:“裴大人!江南八县……全都立了‘归真碑’!凡拒绝认祖者,名字会被刻上‘忘川名录’,三代之后,子孙不得科举、不得婚配、不得入祠!已有三十七人……活生生被人从族谱里抹去,连坟头都塌了!”

柳芸闻讯赶来,手中正捧着一碗药汤,闻言手一抖,瓷碗落地碎裂,黑褐色的药汁四溅如墨。

“又是‘名劫’。”她声音发颤,“他们学会了……用集体信念杀人。”

裴昭然沉默片刻,忽然起身走向内室,取出一只青铜匣。匣中躺着那颗漆黑忆蛊残珠,此刻正剧烈震颤,表面浮现出密密麻麻的裂纹,仿佛即将崩解。

“它快撑不住了。”他说,“残珠里封存的是阿阮最后一点愿力,一直在替我们抵挡地脉反噬。但现在,整个南疆的信仰之力都在重塑伪祖之形,它快要被同化了。”

“那就让它断了吧。”李昭宁突然道。

二人皆是一惊。

她站起身,目光坚定:“我们靠它太久了。靠一个死去的人留下的力量,去对抗活着的谎言。可真正的记忆,不该寄于蛊毒或残魂,而应生于人心本身。”

裴昭然凝视她许久,终是点头:“你说得对。是时候让它走了。”

当夜,他们在万人墙下设坛。十二盏油灯围成圆阵,中央置一陶炉,炉火幽蓝。李昭宁亲手将忆蛊残珠放入其中,口中吟诵《愿织图录》末章:

>“血尽丝成,魂归其所;

>不执不忘,方见真我。”

随着最后一个音节落下,残珠轰然炸裂,化作万千萤火般的光点升空而去。那些光芒并未消散,反而如星辰般缓缓流转,在空中勾勒出一道模糊身影??素衣长发,手持心钥,正是阿阮。

众人跪地泣不成声。

那幻影微微一笑,抬手轻点万人墙顶端的《众生相》,随即转身,一步步走入北斗第七星的方向,最终化为一道流星,坠向西域沙漠。

风沙骤起,千里之外,一座早已湮灭的古城废墟中,沙土自动翻涌,竟堆出一座小小的石碑,上书两字:**归来**。

翌日清晨,全国范围内,所有“赤松祠”金像同时开裂,自额至胸,裂痕如闪电贯穿。信徒惊恐奔逃,却发现家谱文书上的名字开始褪色,唯有夹在书页间的《无名者名录》抄本愈发清晰,甚至浮现出原本没有的记录。

更奇的是,许多曾被迫改姓之人,夜里梦见一位女子站在门前,对他们说:“你可以不说我是谁的女儿,但请别忘了你是谁的孩子。”

守灯使们趁势南下,每到一处,便点燃油灯,展开《众生相》残卷,带领百姓重写族谱。这一次,不再只是记录姓名生辰,而是加入真实故事:谁曾在饥荒年背弟妹乞讨,谁为救落水邻童险些丧命,谁因说真话被逐出宗族……

有人质疑:“这些琐事,也能算作传承?”

李昭宁站在村口古槐下,朗声道:“你们以为祖宗的伟大,在于官职高低、血统纯否?错了。真正的传承,是那个饿得只剩一口气,还不肯松手把最后一口粥喂给娘亲的人;是明知会死,仍敢说出‘那人不是我爹’的孩子。这才是我们该留给后代的东西??不是虚假的荣耀,而是真实的勇气。”

人群寂静良久,忽有一老者颤巍巍上前,撕碎手中伪造的“昭氏支脉证明”,掏出一本泛黄小册:“这是我祖父写的逃难日记……他说,我们本姓陈,祖籍豫州,因避战乱才冒籍求生。我一直不敢说,怕子孙抬不起头……可现在我想通了,比起做假贵族的奴才,我宁愿做个说实话的凡人。”

掌声雷动。

三个月后,南方十六州联合呈报朝廷,请求设立“真名司”,专管民间谱牒修订,并允许百姓自主申报家族史实,由守灯使公证备案。皇帝批曰:“民之所向,即法所依。准奏。”

然而,风波未平。

某夜,长安城外十里坡,一座新建的“归真祠”突遭雷击起火。火光中,数十名蒙面人冲入祠内,将供奉的“赤松祖骨匣”抢走。事后查明,那匣中并无遗骸,只有一块刻满符文的黑石,质地竟与忆蛊残珠极为相似。

裴昭然得知后,立即召集七位资深守灯使,在忆灯堂举行“溯名大典”。他们以心钥为引,联结识海,逆溯地脉波动,终于锁定源头??晋阳旧宫遗址地下三百丈处,竟藏着一座从未记载的秘殿,其格局与当年归真阵核心完全一致!

“有人重建了归真阵。”裴昭然面色铁青,“而且这次,他们不用蛊,不用符,而是用千千万万自愿献出记忆的信徒,作为‘活祭’。”

李昭宁猛地站起:“他们想复活真正的‘伪祖’?”

“不。”裴昭然摇头,“他们已经成功了。所谓‘伪祖’,本就是一群被集体执念凝聚而成的意识体。只要还有人真心相信,它就能不断重生。而现在……它有了新的容器。”

“谁?”

“一个孩子。”他低声说,“晋阳孤儿院里捡到的弃婴,天生盲眼,却能准确叫出每个陌生人前世的名字。百姓称他为‘圣瞳子’,争相朝拜。他已经……被接入秘殿。”

李昭宁浑身一震。

她忽然想起十年前,自己也曾见过这样一个孩子??在一次认祖仪式上,那孩子坐在角落,双眼覆着白布,却指着她说:“你不是昭家女,你是逃户的女儿。”当时族老暴怒,将其拖走,从此杳无音讯。

原来他还活着。

而且成了新信仰的核心。

“我们必须毁掉秘殿。”她说。

“不行。”裴昭然断然拒绝,“秘殿建在地脉交汇点,强行破坏会引发山崩地裂,殃及十万百姓。唯一的办法,是有人进入阵心,以真实记忆覆盖虚假愿力,让整个系统自我瓦解。”

“那就是……启动归真阵的逆向程序?”

“正是。但代价是你必须献出全部记忆,包括‘我是谁’。”他看着她,声音沉重,“你会变成一张白纸,连李昭宁这三个字都不再记得。”

屋内死寂。

良久,李昭宁笑了:“奶奶教我的第一个字是‘我’,也许到最后,我也该还回去。”

她转身走向织机,取出最后一团染血的丝线??那是她割腕取血时留下的。她将丝线编成一枚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然后提笔写下三封信。

一封给学生们,嘱咐他们继续编写《真名课》,每年春分组织共耕礼,让稻穗承载记忆生长。

一封给柳芸,请她保管《补遗卷》,若有皇室或权贵前来忏悔,务必录其真言,不加修饰。

第三封,她递给裴昭然。

他接过,只见纸上寥寥数字:

>“若有一天你忘了为何要点灯,

>就看看万人墙上,那个尿裤子的小女孩。

>她一直没长大,

>但她一直很勇敢。”

裴昭然握信的手微微发抖,终是一言不发,转身走出门去。

三日后,春雷始鸣,百虫启户。

李昭宁独自踏入晋阳地宫。沿途所见,皆是狂热信徒跪拜膜拜,口中高呼“圣祖降临”。她穿过九重铁门,终于来到阵心大殿。

中央高台上,坐着那个被称为“圣瞳子”的少年。他虽盲眼,却似能“看”见一切。当他感知到李昭宁靠近时,竟露出诡异微笑:“你来了。我知道你会来。因为你心里有个洞,填不满。”

“是啊。”她平静回应,“我七岁那年尿了裤子,被所有人嘲笑。可我现在知道,那不是羞耻,而是我还不会装模作样。”

她踏上台阶,每走一步,便撕下一段衣襟,写下一段往事:

>“八岁,偷吃供果被罚跪祠堂一夜。”

>“十岁,梦见娘回来,醒来枕头湿透。”

>“十三岁,为了活命,答应嫁给六十岁的盐商。”

>“十五岁,逃婚路上被人贩子抓住,咬断对方手指才逃出来。”

纸条随风飘落,触地即燃,化作点点星光渗入地脉。

少年脸色渐变:“住手!你不该记得这些!你应该感恩被选中,成为贵女!”

“可我不是。”她站在阵心中央,直视那双看不见的眼睛,“我是李昭宁,我爹修桥死了,我娘被烧死了,我没当过官,没读过书,但我记得每一个人的名字,也记得我自己是谁。”

她举起左手,咬破指尖,在空中画下最后一道符??非镇魂,非驱邪,而是最简单的一个字:

**我**。

刹那间,整座地宫剧烈震动。穹顶龟裂,星光倾泻而下。那少年发出凄厉尖叫,额头浮现复杂符文,竟如文字般层层剥落,露出底下一张稚嫩真实的面孔??原来他也只是个普通孩子,从小被灌输谎言,当作神明供养。

李昭宁轻轻抱住他:“不怕了,你现在可以做个普通人了。”

话音未落,她的身体开始透明,记忆如沙漏倾倒,swiftly流失。她看见自己小时候蹲在雪地里哭,看见裴昭然第一次牵她手走过万人墙,看见织机前滴落的鲜血,看见孩子们齐声朗读《真名课》……

最后的画面,是那只“阮”字灯笼,在风中静静燃烧。

她嘴角扬起,轻声道:“我记得……我是谁。”

声音散尽,身影湮灭。

与此同时,全国所有正在举行“归真祭”的祠堂,同时响起一个稚嫩女声,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

>“我没有消失。”

>“我的名字是真的。”

>“请你也记住你自己。”

地宫崩塌,守灯使们奋力救出昏迷的少年。裴昭然赶到时,只拾到一枚焦黑的丝戒,以及半片残破的衣角,上面写着两个几乎模糊的字:

**我在**。

十年后,终南山下新建一所学堂,名为“记我书院”。入学第一课,仍是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和来历。孩子们叽叽喳喳:

“我叫赵小禾,我爹是挑粪的!”

“我叫王石头,我娘生我的时候难产死了。”

“我叫李念真,老师说,我是被一位叫李昭宁的姐姐救下的孤儿。”

每当夜幕降临,书院屋顶便会亮起一盏灯笼,形状奇特,似织机经纬交错,中央一点红焰,永不熄灭。

裴昭然白发苍苍,常坐于万人墙畔,望着《众生相》残卷上那个始终微笑的女人,低声呢喃:“你说这一代守灯人比我们强……可我觉得,是你教会了我们,什么叫真正地活着。”

某年冬至,大雪纷飞。

一个盲眼少年牵着一群孩子来到忆灯堂前,点燃油灯,展开一幅全新织锦。其上无数面孔栩栩如生,最中央是一位模糊女子,手持心钥,脚踏星河。

他仰头问:“她是谁?”

孩子们齐声回答:“她是李昭宁,是我们第一个守灯人。”

少年静默片刻,忽然流泪:“我梦见她抱过我……她说,我可以不做神,只做人。”

风起,灯火摇曳。

那只“阮”字灯笼依旧燃烧,火光跳跃,映照出远方连绵不断的村庄,每一户窗前,都挂着一盏纸折的灯笼,轻轻晃动,宛如星河流转。

北斗第七星,依然明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