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科幻 > 唐奇谭 > 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教坊

唐奇谭 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教坊

簡繁轉換
作者:猫疲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10-18 04:34:05 来源:源1

重新变亮的天光中,持续了一天两夜的雨水,正在缓缓的消散;逐渐露出灰白色如鱼凫的缕缕云层。而在雨夜中依旧寻欢作乐、笙歌达旦的龙华别苑,也终于在大多数人精力耗尽之后陷入一片沉寂当中。

而藏身在其中最...

暴雨初歇,天光如刃劈开云层,洒落在归墟碑顶的符文之上。那碑面最后一行字迹仍在微微闪烁,仿佛尚未彻底凝固于石中:“两仪同命,非争权柄,乃共担劫数。若有一人背誓,则八荒崩裂,海陆倒转。”每一个字都似由星辰熔铸而成,在晨曦下流转着幽微金芒。

裴昭凝视良久,忽觉心口一震,那条缠绕心脏的金光竟缓缓游走至左臂,沿经脉而上,直抵指尖。他摊开手掌,只见掌纹之间浮现出一道细若游丝的赤线,与眉心七星印遥相呼应,宛如天地经纬悄然接续。与此同时,萧景珩亦轻咳一声,唇角溢出一丝血痕,却只是抬袖拭去,神色不动。

“血脉共鸣已成。”老南海公低声道,“龙蜕之力真正觉醒,你们不再是两个个体,而是同一命运的双生之躯。从此呼吸相连,痛感共享,生死同契。”

苏寒烟眉头紧锁:“这岂非太过危险?一旦彼此生隙,稍有异动便会引发反噬?”

“正因如此,才需以律法为绳,以民心为镜。”陈九渊的声音自远处传来。他自雨幕中缓步走出,衣袍尽湿,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竹简,“这是《承平律》初稿,十六条纲领皆依古制改良而来,既废世袭,又防专权;设监察院独立于双圣殿之外,可弹劾君主而不受刑诛。唯有制度牢笼,方能束缚人性之贪欲。”

裴昭接过竹简,目光扫过第一条:“凡官吏任免,必经三考:一试策论,二察政绩,三询民声。不合格者,纵有功勋亦不得擢升。”他点头道:“此条当列首位。昔日京兆裴氏凭门第垄断要职,致使州县空悬、赋税崩坏。今我等立新政,首在破除‘贵者恒贵’之弊。”

萧景珩接过话头:“市舶司重建后,税收不再上缴中枢,而是归地方自治府统筹使用。广州、泉州、明州三地先行试点,三年内若民生提升三成以上,便推及全国。”

“但须防豪商勾结官吏,操纵物价。”苏寒烟提醒,“前朝盐铁之祸,殷鉴不远。”

“故设‘巡商御史’,每季轮换,直属监察院。”陈九渊补充,“且开放民间举报,凡揭发贪腐属实者,赏银百两,并免除其家三年徭役。”

众人正议间,忽闻城外马蹄急响。一名斥候飞骑入城,滚鞍下马,跪禀道:“报!北方急讯:突厥前锋已破雁门关,契丹骑兵夜袭代州,焚毁粮仓七座。河东节度使遣使求援,言敌军打着‘清君侧’旗号,宣称南朝僭越天命,欲联合北地藩镇共伐广州!”

空气骤然凝滞。

高元裕的身影再度浮现于水镜之中,面容枯槁,眼中却燃起最后的火焰:“你们听到了吗?不是我在阻你们,是天下不服!十万铁骑压境,百姓尚不知你们是谁,怎会为你们流血?没有正统名分,哪怕握有龙蜕,也不过是逆贼乱党!”

裴昭静静望着水镜中的老人,忽然一笑:“你说得对。我们确实需要名分??但不是你赐予的名分,而是万民认可的legitimacy。”

他转身面向广场,那里已有数千百姓聚集,手持火把,冒雨等候一夜未散。他们中有渔民、织工、商贩、贱籍女子,甚至还有曾被奴役的昆仑奴。此刻人人仰首,目光灼灼如星。

裴昭登上拒马门高台,声音穿透晨雾:“诸位!昨夜玉匣开启,梁公精魂显世,归墟碑录现踪,帝星移位紫微垣!这一切,是天意,更是人心所向!朝廷不愿开仓赈灾,我们开了;不愿废除奴籍,我们废了;不愿减免赋税,我们减了!便民仓十七州,惠及百万黎庶;免税令下达当日,八千女子焚契自首,重获人身!你们说,这样的政令,是不是比一张空头诏书更真实?”

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喊:“是!”

“你们说,谁才是真正为民请命的人?”

“裴郎君!萧公爷!”

“那么??”裴昭高举竹简,《承平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今日,我在此立誓:无论南北,无论胡汉,凡愿遵此律者,皆为新朝子民!凡愿护此律者,皆可参政议事!凡愿为此律流血者,身后子孙永享优待!此非一人之天下,乃是万民共治之始!”

万众齐跪,山呼之声震动珠江两岸。

萧景珩随之登台,取出一枚青铜虎符,正是南海公传世信物。他将其折为两半,一半交予裴昭,一半留于己手:“从今往后,南海水师与东海义军合为一体。若有违律逆行者,即便执掌兵权,亦可由双圣共裁,削其职、夺其兵、斩其首!”

老南海公抚须颔首:“善。兵权不可私属,尤忌一人独掌。此举合乎祖训。”

就在此时,南方海面波涛再起。冥航舰缓缓靠岸,白袍老者率归墟甲士列阵登陆。那八百具青铜铠甲战士静默无声,脚步整齐划一,踏地竟无半点回音,仿佛不属于人间。他们环绕归墟碑布成圆阵,将地火枢机所在之地严密守护。

“记住。”老南海公沉声道,“他们是守陵之军,非征伐之师。除非地脉遭侵、龙蜕受损,否则不得轻启战端。若有人妄图借其扩张疆土……”他目光森然扫过众人,“他们第一个诛杀的,便是下令之人。”

裴昭郑重应诺:“我等志在安民,不在拓土。岭南未稳,何谈北伐?当务之急,是整合南疆八十一州灵枢,恢复地脉运转,同时派遣使者北上,回应高元裕所提‘天下共议会’。”

“我愿前往。”苏寒烟主动请缨,“沈知微与我同出寒门,素有书信往来。她虽效忠朝廷,却非愚忠之辈。若能说服她支持南北共治,或可避免内战。”

裴昭迟疑片刻,终点头:“但不可孤身涉险。陈九渊随行,另派二十名精锐护卫,携带《承平律》副本及广州民生实录作为谈判凭据。若政事堂愿谈,便谈;若执意剿灭我等,也让他们看看,民心究竟站在哪一边。”

苏寒烟临行前,悄悄握住裴昭的手:“你胸口那道金光,最近是否愈发炽烈?”

裴昭苦笑:“有时如烈火灼心,有时又似寒渊刺骨。昨夜梦见一片莲池,水中倒映着两个我,一个披紫袍登基,一个持剑斩断所有枷锁……醒来时,七星印隐隐作痛。”

“那是龙蜕在重塑你的魂魄。”苏寒烟低语,“别忘了,你不仅是裴氏弃子,也是梁公选定的继业者。力量越大,代价越重。答应我,无论发生什么,不要一个人扛。”

裴昭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久久未语。

数日后,洛都政事堂召开紧急廷议。

高元裕卧病在床,仍强撑出席。沈知微呈上广州送来的资料:免税前后对比账册、奴籍解放名册、便民仓发放记录、市舶司改革方案……每一项都有详实数据与百姓画押为证。

“这不是造反。”她冷静陈述,“这是另一种治国之道。他们用三个月做到的事,朝廷三十年未曾触及。若继续视其为敌,只会让天下人心尽失。”

柳无羁怒极拍案:“放肆!区区边陲叛逆,竟敢妄议朝纲?待神策军南下,定将裴昭碎尸万段!”

“然后呢?”沈知微冷笑,“杀了他,你能恢复奴籍制度吗?你能关闭便民仓吗?你能阻止其他州县效仿免税政策吗?民心一旦觉醒,刀剑再也无法压制。”

殿内陷入死寂。

最终,高元裕挥退群臣,独留沈知微与陈九渊。

“我同意召开‘天下共议会’。”他喘息着说道,“议题不变,但增加一条:承认南朝为合法政权,参与共治框架设计。条件是??裴昭与萧景珩必须亲自赴洛都参会,不得缺席。”

陈九渊皱眉:“这是鸿门宴。”

“我知道。”高元裕惨笑,“但我已时日无多。若能在死前促成南北合一,也算对得起列祖列宗。至于他们能否活着回来……”他望向窗外阴云,“那就看天意了。”

消息传回广州,裴昭沉默良久,终决意北上。

临行前夜,他独自来到浮玉岛。那座孤坟依旧裂开着,小小棺材中莲叶静卧,七点朱砂如星排列。他蹲下身,指尖轻触叶片,忽觉一阵恍惚。

梦境降临。

他看见一名白衣女子怀抱婴儿立于海边,身后是燃烧的宫殿。她将孩子交给一名波斯商人,低声嘱咐:“带他走,去长安,让他活在光明里……不要告诉他我是谁。”旋即转身跃入烈焰,身影消逝于火海。

“母亲……”裴昭喃喃。

梦醒时,泪已湿襟。

次日清晨,巨舰启航,载着裴昭、萧景珩与三百随从驶向长江口。广州万人送行,鼓乐不绝。

而就在他们离去不久,长安城外那座废弃道观中,盲眼老道士再次掐指推算,忽而浑身剧颤,猛地推开窗扉,望向东方天际。

只见原本平稳移动的帝星突然加速,竟在短短一刻钟内完成跨越,正式落入紫微垣核心位置!与此同时,西北、西南、东北三辅星亦同步亮起,形成拱卫之势。

“三宗归一……真的开始了。”老道士喃喃,“炎阳升腾,寒渊涌动,紫气重临??这不是改朝换代,是天地重启。”

他取笔蘸朱砂,在墙上补写一行新字:

>“双星并出,非为争辉,实为补天。”

风穿堂而过,吹熄残烛。黑暗中,唯有墙上血字幽幽发亮,如同命运本身在低语。

千里之外,江流奔涌,巨舰破浪前行。裴昭立于船首,手抚胸口,感受着那道金光与眉心印记的共振。萧景珩站至身旁,递来一杯热茶。

“怕吗?”萧景珩问。

“怕。”裴昭坦然,“怕辜负母亲遗愿,怕辜负百姓期待,更怕有一天,我们会因为权力而反目成仇。”

“那就记住今日誓言。”萧景珩凝视远方,“我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战,是为了那些从未被人听见的人发声。为了那个在长安街头饿晕的孩子,为了那个烧掉卖身契痛哭的女子,为了所有被踩进泥里的灵魂。”

裴昭点头,将茶杯举向朝阳:“敬光明。”

“敬共生。”

江风浩荡,卷起双旗猎猎。前方,洛都巍峨轮廓渐现于雾霭之中,等待他们的,或将是一场风暴,或是一次新生。

而历史,正悄然翻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