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鸾镜花枝俏 > 88、第 88 章

鸾镜花枝俏 88、第 88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楮绪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2-28 09:06:32 来源:源1

李怀修从寿康宫出来乘上銮舆,没得皇上吩咐,全福海思忖须臾,只得请示圣驾可是要回乾坤宫。

良久,他身子躬得发僵,听銮驾内传出皇上的话声,他微微一怔,有点惊讶,扬声下令,“摆驾永和宫。”

永和宫得信,明裳瞄了眼漏刻,心生惊讶,她从寿康宫还未回多久,皇上这么居然快到她这儿来。

明裳没再多想,领着宫人出殿门迎驾。

她到门前蹲身做礼,男人手掌扶她起来,往殿内去走。明裳眼珠偷偷瞧了瞧男人的脸色,从寿康宫出来,这位情绪似乎不是很好。

到内殿,宫人奉上茶水,李怀修靠着圈椅,看这女子红袖添香地给他沏茶,不由想起寿康宫中,这人规规矩矩坐在那儿的模样。

他接过茶水,敷衍地抿下一口,自然地把人拉入怀中,捏着女子的耳珠,问她,“母后与你说了什么?”

明裳伏在男人胸怀,想了想,摇头,“太后娘娘问了绥儿安儿,还没与臣妾说几句话,皇上就过来了。”

听她这语气,是嫌弃他来得太早?

李怀修眯了眯眼,拨过她颊边的一缕碎发,指腹又随意地捏那张小脸,像得了什么趣味。

男人眸色微暗,明裳觉得这位今天怪怪的,她双臂环住男人的后颈,主动献上香吻。

这位最近很喜欢亲她。

她刚吃了玫瑰花糕,甜得发?。

不知何时,明裳由侧身变成跨坐,眼眸水雾弥漫,红唇中时而闷出几声娇口今,她仰起雪白的脖颈,李怀修指腹捏了两下,正要深入,就在这时,耳边忽听一阵清脆的哭声。

明裳回神,脸颊登时生出羞色,她推了把男人胸口,李怀修拧了拧眉,神色有被打揽的不悦,他不徐不疾地拿出手掌,沉声开口,“公主怎么了?”

明裳急忙地整理对襟,便听屏风外的哭声一阵比一阵厉害,乳母急忙告罪,“回皇上娘娘,小公主方才睡醒,要找娘娘就哭的厉害。”

安儿黏她,有事夜中也要她陪着睡,明裳抬抬眸子,觑到男人生黑的脸色,哭笑不得,她红唇亲了下男人侧脸,眼珠揶揄,“这可是皇上让臣妾生的。”

李怀修懒得看她,把人从怀里扯下来,让那乳母抱着安儿进殿。

说来也奇怪,小安儿似乎有所感觉,进了母妃殿中,哭声就渐渐小了,直到被母妃抱到怀里,抽抽鼻子,彻底不再哭闹,反而往母妃怀里拱了拱。

明裳哄着小安儿,抱到男人眼前,“安儿,这是你父皇。”

她眼珠一转,要送到男人怀中,李怀修没抱过孩子,前几个皇子公主都是有乳母抱给他看。

他面容紧绷,僵硬地抱过女儿,安儿恋恋不舍地望望母妃,张开小嘴,正要哇地哭出来,乌溜溜地瞳仁就看到了抱着她的男人,感觉些许亲切,她鼓鼓小嘴,勉强地由父皇抱一会儿她。

乳母见之,在一旁讨喜道:“小公主只亲近皇上娘娘,瞧瞧一点都不哭了。”

李怀修抱着女儿,手臂慢慢放松,眸色也渐渐柔和下来,他仔仔细细看过女儿的眉眼,“安儿生的像你。”

明裳不乐意,“臣妾生的,自然像臣妾。”

那女子捏着女儿的脸蛋,李怀修望着母子二人,不由在想,安儿这爱哭爱闹的性子,怕是也像了这女子。

太后回宫的三日后,皇后病愈,六宫如常去坤宁宫问安,没人敢多嘴去问,为何太后回宫,皇后的旧疾这样快就好全。

各宫到寿康宫问安这日,皇后方从殿外进来,落下座,殿外就有宫人进殿,到皇后身侧附耳禀话,皇后细眉微拧,神色难看。

贤妃眼眸打量一瞬那禀话的小宫女,轻声去问,“臣妾见皇后娘娘这般心烦,是出了何事?”

皇后无奈,“不是什么要紧事,徐答应到寿康宫来的路上,经过御花园湖亭,不慎滑了一跤,跌到水里,幸而伺候的宫女得力,会些水性,才得以把人救出。”

闻言,在场的嫔妃都掩了掩唇角,忍不住失笑,唯有贤妃察觉,徐答应到寿康宫,为何要经过御花园。

从寿康宫中出来,贤妃立即命人去打听,果不其然,得知今儿圣驾也去了御花园。

不怪徐答应心急,宓妃能侍寝后,皇上就再没去过别的宫里。

眼下这形势,她反倒举棋不定,该把赌注押到哪位皇子身上。

此时,寿康宫中,六宫嫔妃散去,皇后仍未离开。

她摘下护甲,代替了赵月儿去揉按太后的额角解乏,“侄女数年不见姑母,只能从书信寥寥几字间得知姑母的音讯,侄女实在惭愧。”

太后如何看不出自己这个侄女的心思,当年她为皇帝从萧家挑选正妃,萧家三房,她不止有这一个侄女,太后原本看中的是长房的三姑娘,知礼守节,进退有度,谈吐间可见心胸不属于男子,做正妃就是要有容人之量。

将要定下时,太后却得知那三姑娘意外落水,被安远候府的庶子所救,众目睽睽之下被看了身子,这世道于女子的名节甚为苛责,太后可惜三姑娘,不得已再三挑选下,挑中了这个侄女。

直到她宣昭萧家长嫂入宫那日,才意外得知,那三姑娘落水,全是败这个侄女所?。事已定下,再无更改。入王府后,她见办事还算稳妥,便也慢慢接受,直到这么多年过来,这个侄女按捺不住,想要养下一个皇子。

太后没有看她,“既是惭愧,待哀家回永州,皇后不如与哀家一同过去。”

皇后面容僵住,她看一眼太后,却看不出太后这是与她玩笑,还是真的将她带去永州。

她微微失神,斟酌道:“姑母,臣妾是六宫之主,离开皇城,怕有不妥。”

太后淡淡笑了声,微眸子,“凡事看得太重,犹如束缚己身,挣脱不得。”

她这个侄女,凡事看得太重,终将走上一条死路。

皇后心下一紧,望向太后的面容苦笑地牵了牵线,稍许她起身,跪到太后面前,“侄女谨记姑母教诲。

太后喜静,也有些乏了,没再留她,皇后离开,殿内有一瞬间的安静。赵月儿推开门,手中捧着炖煮的羹汤,放到凭几上,“太后还没用早膳,月儿去膳房亲自做了梨子汤,太后尝尝。”

她盛出糖水,放了半块口齿生津的梨子。

太后招呼她坐下,“好孩子,过来陪哀家说说话。”

赵月儿便坐下身。

“方才你进殿时,可遇到了皇后?“

赵月儿不解太后为何问她这事,点了下头,“皇后娘娘问月儿在这宫里可还习惯,缺什么尽管与皇后娘娘说。”

她手中的汤勺搅了搅,待梨汤温热,才递到太后嘴边。

太后饮下梨汤,摇头笑了笑,“那哀家再问你,六宫嫔妃问安,你以为宓妃的性子如何?”

赵月儿眉眼挑了下,想起宓妃送给自己的那个玫瑰熏香,很是好闻,她便为宓妃说了句好话,“宓妃娘娘人美心善,柔和温情,又有些女儿家恰到好处的娇气,月儿情不自禁的喜欢。”

太后讶然,神色若有所思。

寿康宫并无多少伺候的宫人,皇后出殿,正遇上了送汤的赵月儿,她多关照了几句,并未将一个没什么心机的赵月儿放在眼中。

待出宫门,皇后扶着文竹的手乘上仪仗,眸色一瞬就冷了下来。

姑母回宫这么久,从未说起三皇子,三皇子总不能一直养在张嫔身边。

姑母与她说的那些话,皇后听进去了,却觉得讽刺。劝她放手,姑母又何曾真正的放过自己。当年先帝在世时,倘若姑母狠不下心,又怎能坐到今日的位子。

她比姑母差的,不过是因为当今不似先帝那样昏庸,皇后不觉得自己有错,姑母如今想要的悉数握在手中,自然不会认为有什么重要。可她怎能甘心,她如今身边没有一个皇子,待他日再三皇子大了放到身侧,只会像宝珠一样难以养熟。

皇后坐在仪仗中,心烦意乱地揉了下额角,如今姑母不帮她,她也不能再轻易动手,还需徐徐图之。

只是,时日不能太久。

她沉下眼,思虑着后宫的可用之人。

皇后处理六宫事务,又要照顾宝珠,自顾不暇,每日在寿康宫陪不了太后多久,六宫嫔妃有心侍奉太后,都被不动声色地挡了回去。

舒美人换了身湖蓝色的绣荷花襦裙,到寿康宫外,奉出了一卷佛经,赵月儿接了,不一会儿出来,请舒美人进殿。

寿康宫内殿,太后手握佛珠,倚着窄榻上宝相纹花样的凭几,发鬓只簪了一只檀木的簪子,像入寺修行的老妪,气度却浑然威仪,令人不敢直视。她入殿,太后微微抬眼,唇边浮出慈和的笑容。

舒美人端庄地服了身子,低眉顺目,姿容不比宓妃美艳,也可称是小家碧玉。

“嫔妾美人徐氏,请太后娘娘安,太后娘娘万福。”

太后仔细打量过舒美人,满意地点了点头,“你祖父近来可好?”

舒美人所答有条有理,“劳太后娘娘记挂,祖父身体康健,嫔妾入宫之时,祖父知晓太后娘娘诵经礼佛,特给嫔妾带上这卷经书,待他日献给太后。”

那卷佛经她早早带在身边,也是为以来日,能得见太后。

舒美人聪明,她无法从宓妃身上下手,只能去求见太后。

如今后宫中宓妃诞下龙凤双胎,受宠愈甚,已无人可及,她多次到御前送羹汤,皆未得见皇上一面,那条路子行不通,她只能另行?路。

她低低地垂下眼睑,“嫔妾在谨兰苑整日无事,想时常到寿康宫陪伴太后,请太后准允。”

太后脸上挂笑,看着恭敬而立的舒美人,“你有心了。”

舒美人凭借一卷佛经,入了太后眼,六宫嫔妃到寿康宫问安时,常见舒美人服侍在侧,俨然如亲女。

寿康宫中,这日问安,太后扶着赵月儿走出内殿,方落下座,众人起身福礼之际,就见舒美人脚步匆匆地捧着披风而出,面带嗔色,“入秋转凉,太后注意身子,多披件衣裳,总是好的。”她又恼着去对赵月儿,“月儿也不提醒太后。”

这样熟稔,叫六宫嫔妃看了眼酸,只恨自己不得太后欢心。

明裳神情一顿,微微拧眉,注意到太后对舒美人的提醒有轻微的不喜。

她猜测,太后不是不喜舒美人,而是不喜舒美人责怪赵月儿,太后对赵月儿的保护,若是不知情的人,怕是要以为赵月儿是太后生女。她不咸不淡地提了提唇线,舒美人亲近太后,就不知要先捧着赵月儿?

舒美人急于攀附太后,自以为自己的身份高于赵月儿,便不曾把这个等同于伺候在太后身侧的宫女放入眼中。

待众嫔妃散去,太后眼光就淡了下去,她扶着赵月儿的手起身,舒美人要上前去扶,被太后不动声色地躲避了回去,“你伺候哀家有段日子了,过几日有太医为哀家诊脉,你去御前通禀皇上。”

舒美人意识到什么,神情惊愕,“太后娘娘!”

赵月儿扶着太后的手臂,眉眼也有一分忧色,她看出太后是在为她说话,正想开口劝上一句,就被太后用眼色瞪了回去。

永州时,太后到佛寺上香,途遇被主母设计的赵月儿,心软救下,赵月儿性子温顺,脾气又好,但太后受不得有外人欺负自己身边的人。

她念及舒美人伺候了这段日子,给了她想要的,日后也不必再伺候她身边。

太后不想再听舒美人求情,移开眼,“哀家乏了,你不必跟着哀家伺候。”

......

当夜,圣驾歇在永和宫,宫人在殿外躬着身子等主子吩咐备水,寝殿中,男人的手掌禁锢着明裳的腰肢,没让她乱动,小月复胀得厉害,明裳有点难受,想推开,又被强硬压着。她遂作罢,眸子嗔了瞬,呼吸绵绵。

“皇上......”明裳那嗓子娇滴滴的,李怀修喉咙滚了滚,更深了些,感受到怀中人在发抖,眼眸几近失神,李怀修吻她唇角,恶人先告状,“还敢不敢再勾朕了?“

待明裳能说一句完整的话音,边哭边委屈地说不敢了。

胡闹一通后,李怀修才把人放开,他披衣坐起身,压了压眉心,正要吩咐宫人备水,腰身又被一双玉臂缠住,那小妖精在后面又不知死活地磨蹭她,“臣妾还有一件事没跟皇上说呢!”

李怀修搂过人,捏一把她脸蛋,问她何事。

那人伏在他怀里,披着薄薄的衾衣。

“舒美人近来一直伺候在太后娘娘那儿。”

乍然听这女子提起太后,李怀修略一沉思,近日他前去寿康宫,确实有见舒美人服侍在太后身侧。皇后分身乏术,他忙于朝政,后宫嫔妃能伺候太后,也可昭示孝悌之道,李怀修便没多加在意。

他敛眸,“说这个做甚?”

明裳那软乎乎的身子在男人怀里磨了磨,指尖儿又入衾衣去戳男人胸口,勾着他撒娇,“臣妾知晓舒美人伺候太后娘娘是尽孝,但要伺候皇上,臣妾可不依!”

那只柔荑一点一点向下,在他小腹间游来游去,李怀修呼吸倏然绷紧,一把抓住了那只乱动的小手,从衾衣里掏出来,脸色甚黑,“无法无天了!”

他有心压压这女子日渐养肥的胆子,“舒美人服侍太后有功,朕召幸她也是理所应当,朕这后宫难不成为你一人都做了摆设?”

“臣妾不管!”明裳不管不顾地抱着男人劲壮的腰身,脸蛋埋入李怀修胸怀,不管不顾地耍赖,“舒美人居心不良,故意与臣妾争宠,皇上不能宠她,只能这样宠着臣妾!”

李怀修把人揪出来,冷冷斥她一句,“胡闹!”

他没有答应这女子,要唤人备水,手掌又被她拉住,那人眸子委屈巴巴地泛红,就这样可怜地望着他,小心翼翼地怕他生气,底气其实不足,弱弱地小声,“那皇上要召舒美人侍奉,也不能越过了臣妾。”

李怀修硬生生止住了动作,想到她拼命生下的两个孩子,心口不由生疼,这人能气他,也总能让他无可奈何。

他叹息地把人拥入怀间,“朕答应你。”

宫人服侍皇上到净室沐浴,明裳扶着月香到妆镜前坐下,对着铜镜照了照自己这张脸蛋,眼眶生红,面娇玉软,这样的容色,即便是哭,也能哭得梨花带雨,惹人生怜,铁石心肠也要化作了绕指柔。

明裳没想过那位会专宠于她,只是倘若舒美人有太后倚仗,可就不如从前好对付。她得先给那位提前说些舒美人的坏话,即便舒美人得召侍寝,那位想起的也是自己。

舒美人侍奉太后也有段日子,经一早寿康宫问安那事,明裳猜想,太后是不愿再让舒美人伺候在侧,为皇上引荐舒美人,就在这几日,她今夜说了,皇上待过几日见到舒美人,也能记起她的话。

净室传出动静之前,明裳起了身,扶着月香的手准备沐浴。

太后的动作要比明裳预料得快,两日后,宫外人进殿通禀,太后身子不适,舒美人去了御前请皇上过去看看。

寿康宫中,李怀修跨进内殿,太后靠着引枕,掺有银丝的鬓发束一支金簪,面容疲惫。太医看过诊,退身,就见皇上进了殿,来不及直起腰,再次躬身做礼。

李怀修抬手免礼,坐到床榻边,问太后身子如何。

那太医道太后娘娘是心绪郁结,又受风寒,须得静养,慢慢调理。

李怀修沉下脸色,斥声,“你们是怎么伺候的,居然让太后受了风寒!”

宫人们神色惊惧地跪下身子,大呼请皇上恕罪!

太后抵唇咳了两声,“皇上不必怪他们,是哀家从永州回京,尚不习惯这皇城。

殿内有嫔妃来看太后,皇后脚步匆匆进殿,鬓间的步摇摇晃作响,她立到榻边,忧心地唤了声姑母。

“姑母身子如何?“

太后摆了摆手,道了句“无事。

舒美人捧着汤药进殿,“汤药煎好了,嫔妾伺候太后服下吧。”

闻言,皇后先朝那道人声看去,见进来的是舒美人,她眼底闪过一抹惊讶。

舒美人今日有意描了妆容,这是太后给她的机会,太后已经无意再让她侍奉,倘若错过这回,她不知还有什么法子去入皇上的眼。

她顶着殿内中人的视线,轻呼了口气,定下心神走向床榻旁,柔声道:“太后不喜苦药,嫔妾吩咐宫人备了梨汤,太后服药后也好祛祛口中苦味。”

皇后在太后与舒美人之间打量过,露出和煦的笑意,“舒妹妹伺候太后这段时日,是辛苦了。”

舒美人脸颊飞上一抹晕红,她含羞带怯地偷瞄了眼坐在榻边,始终没有开口的皇上,“嫔妾尽孝于太后娘娘身侧,不觉辛苦。”

床榻边,李怀修听着二人一言一语,眼光淡淡,他起了身,“母后,前朝有政务尚未处理,待儿子忙完再来看望母后。”

太后没有留他,“哀家知道你忙,哀家这里不缺人,你不必留在这陪着。”

李怀修嘱咐宫人照顾好太后,起了身,殿内众人福礼恭送。

圣驾离开寿康宫,太后精神不济地揉了揉额角,赵月儿为太后掩好被子,“殿外有宫嫔看望太后,太后若不想见,月儿这就去回了。”

太后没有答赵月儿的话,而是让皇后与舒美人先退下,皇后没有继续留着,福了身,舒美人迟疑地看去一眼,怕太后更不喜她,没有提什么,朝太后福身,出了内殿。

待殿内没了人,太后才拍了拍赵月儿的手,“传宓妃进来,其他人各自散了。”

后午,明裳留在寿康宫中,在碧纱橱内为太后抄写佛经。

至晚膳时,太后将将转醒,目光触及,是碧纱橱内女子端正写字的侧影,长睫翘鼻,月貌花容,这样好的容色,又有些聪慧,吩咐她抄写经书,不多嘴去问,规规矩矩地抄了这么久,是个有心思的,不怪皇帝喜欢,太后长长叹息一声。

太后传宫人进殿伺候,慢条斯理地盥洗过,才放明装离开。

深夜,敬事房的小太监到了御前,李怀修扫一眼六宫嫔妃的名册,不知有意无意,舒美人的名字放在了前头,描上了金花边,他推了推拇指的扳指,靠到銮座发问,“来乾坤宫前还去哪儿了?”

那小太监诚惶诚恐,如实答话,“奴才受太后娘娘传召,去了寿康宫。太后娘娘说近来舒美人替皇上在寿康宫尽孝,甚是有心,请皇上去谨兰苑关照关照舒美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