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鸾镜花枝俏 > 29、第 29 章

鸾镜花枝俏 29、第 29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楮绪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2-28 09:06:32 来源:源1

明裳还没明白男人的意思,只是觉得这姿势有些别扭,不由得抬起小手推了一把,“皇上说什么两指?皇上这样,嫔妾就看不到了。“

肌肤如玉,媚眼如丝,狡黠有之,清纯有之,便是眼下,这般迷糊无辜的小模样,比平日的花言巧语更要惹他怜爱。

李怀修耷拉着眼皮,眼底如醉,不似平日君王。他环着女子娇娇软软的身子,乐得继续继续逗弄,“你说什么两指?“

明裳恍然明白,埋到男人怀里,耳珠烫红如血,余光扫到男人修长分明的指骨,羞得不敢看抬头。

李怀修越看越发怜爱,勾了勾唇,难得好脸色地跟她说话,“笨成这样,还能做什么?”

闻言,明裳不快地瘪起嘴,“嫔妾做什么了,皇上就说嫔妾笨。”她弱弱地反抗,“嫔妾才不笨呢!”

内殿里时断时续地说话声传出,女子娇嗔,男人戏谑间却流露出罕见的温柔纵容,全福海走到屏风处,大惊不已,愈发不敢进去打扰,站了许久,几番踌躇,好不容易等到里头断了话音,他才战战兢兢地出声通禀:“皇上,杨嫔主子在外求见。”

话音落下,他明显感觉到里面动静一滞。

这不是头一回,杨嫔截宓常在的宠了,焉知今儿个杨嫔是不是得知宓常在在这,故意求见皇上给宓常在添堵。杨嫔主子的性子实在一言难尽,即便仗着母家,也该知晓,杨家的光耀都是皇上所赐,想要败落,不过在当今一念之间。自古以来,

多少权臣都是因此遭上位忌惮,反而不得善终,杨嫔主子如此不知进退,迟早要失了恩宠。

良久,全福海站得腿麻,便见皇上从里头出来,他上前一躬身,觑到皇上冷得吓人的眼光,脊背一寒,顿时觉得脖颈凉飕飕的,脑袋是快要搬家了。

他苦着脸,扑通跪下来,“杨嫔主子说缺了皇上一盘棋,不下完这盘棋便不走了,皇上恕罪!”

李怀修睨他一眼,拂了拂衣袖,坐到御案后,随手捡起了一本奏折,头也没抬,“杨嫔怀着皇嗣,不宜多动,让她乘朕的銮驾,先回承明宫。”

皇上这既是警告杨嫔,又全了杨嫔的体面。皇上心底盘算,杨嫔确实太嚣张了,傲气足,却不知后宫女子柔顺些才好,皇上在前朝,不知被那些硬骨头的大臣呛了多少回,回到后宫里头,自然是要温香软玉才得圣心。

不过这可不是个好差事,杨嫔不敢违逆皇上,自然就把气都撒到了全福海身上,全福海面如土色,苦不堪言。杨嫔乘上銮驾,紧紧攥住了帕子,心里头火气更甚,皇上竟又为宓常在,把她晾到一边,她怎能不气!宓常在究竟有何好,皇上就那

般宠着她!

杨嫔走后不到半个时辰,明裳回了顺湘苑。出了寝殿,皇上就忙着批折子没空搭理她,也就在她走得时候才大发慈悲掀起眼皮看了她一眼,让她把凉透的燕窝粥带回去。

眼见到了一个月过去,丽景轩里,柳美人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女子原本白净的脸此时斑斑点点布满了红迹,柳美人细眉愈整愈紧,抓紧了手中剩下小半药膏的匣子,骤然扔到地上,“再传太医过来,我倒要好好问问,这些时日这红疹不少反多倒

底是怎么回事!”

自打小半月前,柳美人脸上就生出了红点子,一开始是零星几个,到后来越来越多,太医看过几回,还不见好,幸而是在禁闭,不必出去见人,不然不知道要多少人看了笑话!

入了秋,雨水凉,柳美人喜欢春奎汤,正与垂丝茉莉相冲,虚寒相生,故而起了疹子,天长日久,便是再难有孕。绘如从前侍奉过先妃,那妃嫔家中便有此方子,就连宫中的太医,也辨不出缘由,只当湿寒医治,有一日绘如偶然提起,便被明

裳记住了。

明裳倚靠着窄榻,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水,眉眼淡淡,指尖漫不经心地挑开芍药的花苞,唇角微勾。

“柳姐姐还要禁闭两个月,提点内务府几句,精心伺候着,毕竟是先侧妃的嫡亲妹妹,可千万别怠慢了。”

那日过去,杨嫔便没再正眼瞧过宓常在,宓常在倒是脾气好,见到杨嫔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地问安做礼。六宫嫔妃们才有发觉,这两位得宠的嫔妃,有些剑拔弩张之势,不过后宫中得宠的嫔妃一向互相看不上眼,也无甚奇怪。

这日散了问安,明裳到御花园,被一人拦住,是伺候张美人的大宫女水琳。水琳态度恭敬,请明裳到亭中与张美人小叙。六宫中,张美人是少有想亲近她的人,念及上回嫔小产,张美人曾为她说过话,明裳便没拒绝。

皇宫盛景,不似民间,即便是到了寒霜冬,也有雪梅傲放,四季花团锦簇。

明裳到的时候,张美人已在亭中坐了许久,伶人遮面抚琴,琴声空谷灵动,沁人入耳。今日天气微凉,明裳披了披风,入亭,宫人立即在石凳上铺了厚实的绒垫,周到十分。

亭中近湖,景色甚美,遥遥一望,波光粼粼,万顷碧色。

张美人亲自倒了盏热茶,递到明面前,“上好的碧螺春,常在尝尝。”

张美人不受宠,能得这碧螺春确实不易。明裳看不明白她的意思,含笑道:“嫔妾位份低,怎好喝张姐姐倒的茶水。”

见明裳有所防备,张美人收回了手,不觉意外,她温和地抿起唇,“宓常在知晓,在这深宫里,一向不以位份论尊卑,今日宓常在我之下,焉知他日我不会称宓常在一声姐姐?”

琴声悠扬,飘飘袅袅,张美人望向平静无波的湖水,不禁生出怅然之感,“我自潜邸时就伺候皇上了,那时我父还是提督总司,荣享虞官厚禄,皇上也对我有几分宠爱,可惜钟鸣鼎食,浮华过眼,终究是颓倾的大厦,若非皇上宽仁,我一家性命

怕也难以保全。”

听父亲说过,皇上上位之际,曾除掉不少党羽,一朝天子一朝臣,明裳不觉皇上此举有所错处。张美人神情惆怅,不似作假,想必也是明白帝王权术,并无怨怼。大抵也是这分透彻,才让自身得以保全。不过这都是张美人自己的事了,明裳并

不觉得与自己有什么干系。张美人这番剖白,明裳唯一能想到的缘由,就是张美人想要拉拢她,做日后的倚仗。

张美人嘴唇轻抿,指尖卷了下帕子,抬眸看向明裳,直言明,“宓常在入宫已久,想必也看清了这宫中人心。”

她顿了顿,缓缓抬眸,继续说道,“我可以助宓常在走的更远,不知宓常在愿不愿意日后与我常来御花园说说话。”

在宫里头活着的人,大多都生了一颗七窍玲珑心,明装并没当面答应张美人。她与张美人的往来甚少,张美人又深居简出,不声不响,忽然对她示好,总要惹人怀疑。

明裳先出了御花园,还没走多远,便撞见了方才提到的陈宝林,在陈宝林身边的,是披着湖蓝斗篷的杨嫔。

两人似是也没想到会遇见明裳,杨嫔皱了皱眉,前面几件事儿记在心里,对明裳没半分好脸。

陈宝林转过身,眼眶通红,似是哭过,她垂着眼,屈膝福了福身子,声有颤音,“嫔妾请宓姐姐安。”

这两人显然是刚有一番龃龉,明裳不愿意掺和到两人的事儿中,她心中还在想着,张美人是否值得信任,与张美人交好,又是否可行。

明裳眼眸不着痕迹地扫了眼二人,对着杨嫔福了礼,“嫔妾请杨嫔姐姐安,嫔妾先行回宫,不打扰杨嫔姐姐与陈妹妹说话了。”

她抬步就要走,衣袖一道力度,陈宝林拉住了她的衣角,“嫔妾也是无事,不如与宓姐姐一同离开吧。”

杨嫔白了眼陈宝林,冷笑一声,“方才不还巴着捧着跟我哭诉,现在这又是怎么了,难不成陈宝林是觉得在这宫里宓常在比本宫得脸吗?”

“嫔妾不敢!”陈宝林情急辩解,不知是不是被戳中了心思,脸色时红时白,“嫔妾只是怕杨嫔姐姐厌烦了嫔妾......”

杨嫔不耐烦道:“少姐姐姐姐地称呼本宫,本宫可没有你这么个穷酸的妹妹!”

这回,陈宝林的脸色彻底白了,局促地掐着帕子,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明裳这才记起,陈宝林的知画斋,似乎就在承明宫,杨嫔居承明宫主位,陈宝林又处处讨好她,杨嫔与她不对付,大抵平日没少给陈宝林气受。

她是不想趟这趟浑水,杨嫔心气傲慢,陈宝林唯诺却有心机,沾染上哪一个,都不是好事。

明裳装作没听到两人的龃龉,温温和和地露出笑脸,“杨嫔姐姐怀着皇嗣,寒凉的天儿,不便在外多走动,还是回宫里歇着为好。”

不等杨嫔恼怒,明裳又道,“陈妹妹看着身子也是怜弱,在御花园着凉就不好了,杨嫔姐姐与陈妹妹既同住一宫,同行回去也好有个照应,嫔妾宫规还未抄完,便先离开了。”

她福下身子,看也不看二人一人,快步离开了御花园。

原地,两人反应过来,已不见了明裳的人影,杨嫔噗嗤笑出声,讥诮地瞄向陈宝林,“巴结来巴结去,倒是把人巴结跑了,陈宝林可真是有本事!”

陈宝林垂低着眼,手心紧紧掐在了一起,耳边听着杨嫔的讥讽,恨意由生,眼底划过一抹暗色,转瞬即逝。

她忽然提起裙摆跪到地上,“嫔妾不懂事惹了杨嫔娘娘生厌,求杨嫔娘娘恕罪!”

杨嫔眼尾一挑,眸光上上下下打量过了跪着的陈宝林,能屈能伸的墙头草,还有几分机灵劲儿。

“想要求本宫宽恕,那就在这儿跪着吧,等天黑了,再回承明宫,免得本宫见了心烦。”

陈宝林恭恭敬敬地应下话,似是朝明裳离开的方向偷瞄了眼,愈发委屈般,小声道:“有时嫔妾甚是羡慕杨嫔娘娘和宓常在,杨嫔娘娘怀着皇嗣深得圣宠,宓常在聪慧美貌独得皇上偏爱,嫔妾自愧不如。

这话说的颇有意味了,杨嫔受宠是因为肚子里的皇嗣。而宓常在没有皇嗣便得皇上宠幸,两句话高下立见。杨嫔最见不得旁人拿她和宓常在做比,出身寒门怎能跟她杨氏大族相提并论。

杨嫔眯了眯眸子,指尖捻着娟怕上的兰花,“陈宝林的意思是,本宫比不上宓常在么?”

陈宝林脸色惊慌,解释道:“杨嫔娘娘误会了,嫔妾并非那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杨嫔大有陈宝林不说出所以然,就不放过她的架势。

陈宝林生出心虚,便是如此,愈坐实了那句话,在六宫的眼里,皇上偏宠宓常在,而她如何都比不上那女子。

杨嫔虽是气恼,却并未失了理智,陈宝林看似是无意间说出这句话,实则不过是她挑拨离间的手段。她原以为宓常在不与陈宝林交好,是因为陈宝林的懦弱胆怯,而今才明白,原来宓常在早就知晓,陈宝林是怎样一个人。

她轻轻抚了抚尚且平坦的小腹,冷冷睨了陈宝林一眼,她虽是厌憎与她争宠的宓常在,可也是瞧不上陈宝林这般挑拨离间,暗地里使阴刀子的小人。

“陈宝林不敬上位,今儿晚膳也不必用了,就在这儿跪着反思己过吧!”

杨嫔冷冷地留下一句话,转身离开了御花园。

直至碎金西沉,陈宝林仍在原地跪着,倒底是入了秋,寒江萧瑟,地上的泥土沁着寒气钻进身子里,冻得陈宝林身子发颤,不禁打了个哆嗦。

她仍旧跪得身姿笔直,闭了闭眼,脸上流出两行泪水。

翠苏牙齿打着冷颤,爬过两步,为主子裹紧了披风,“主子,时候差不多了,主子前不久刚染了风寒,受不得冻,现在回去吧。”

陈宝林一动不动地跪着,她睁开眼,望向渐渐布满昏暗的天,想起了家中的日子。有时她倒宁愿没有入选,没有进宫。可如果没有入宫,境况也不会比之此时更好。她生来就受着白眼,母亲怨恨她不是个男孩,父亲整日流连姨娘居处,待她甚

至都不如受宠姨娘的庶女。

她待宓常在,起初有过真心实意,可她太计较那些回报,常在不愿分给她几分圣宠,那她只能靠自己去争抢了。

陈宝林扶着翠苏的手,站起了身,跪得太久,膝盖几近没了知觉,起身之际,忍不住踉跄了下,翠苏惊慌地搀扶,“主子!”“

陈宝林抓住了她的胳膊,脸色平静地摇了摇头,“无事,回去吧。”

晚膳送的是一蛊冬瓜汤,一碟清炒蜜藕,明晚食一向用的少,吃了小半碗汤水便撂了筷,月香劝她多吃些,明裳摇摇头,拿着帕子擦擦嘴角,心思根本不在晚膳上面。

她抬了眸子问:“杨嫔当真罚陈宝林跪到日落才回去?”

月香扶着主子起身,闻言点头回话,“御花园洒扫的宫人都瞧见了,陈宝林裙摆上都是泥土,一瘸一拐的,狼狈的不像个主子。”

明裳眼眸微动,出了暖阁到院里消食,不由得想起杨嫔趾高气扬的态度,这般也太不给陈宝林颜面。

翌日明裳晨起梳妆,翻遍了妆奁也没找到那对描金团花的耳铛,还是月香记起,好似是到御前送羹汤那日,落在乾坤宫了。明裳心生懊恼,从坤宁宫问了安,便没立即回顺湘苑,转道去了乾坤宫。那对儿耳铛并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儿,却是阿娘

在她及笄时,亲手为她描的花样,她珍惜得紧。

没等到乾坤宫,远远地就看见圣驾过来,明裳忙带着宫人避身福礼。

李怀修看清是她,指骨点了两下,“又来给朕送羹汤?”

男人语气淡淡,瞧不出话里的意思,明裳却听出了一分嘲讽,那日那燕窝粥倒底凉透,明裳觉得可惜,便赏了宫人。后来男人知晓,捻着她的红珠子,没少让她吃苦头,敢把送到御前的汤水赏给宫人的,明裳确实是头一个,害得明裳都不敢再

去御前。

明裳小脸通红,恭敬地回道:“嫔妾耳铛许是落在了乾坤宫。”

后宫属她最为受宠,李怀修私库里的好东西不知赏了这女子多少,他一时分不清这女子是借着由头往他跟前凑,还是真的丢了耳铛。

明裳见男人抿唇不语,很快反应过来,皇上最忌讳嫔妃要这等小手段,她立即补道:“是嫔妾阿娘送给嫔妾的,嫔妾十分珍惜。皇上要觉得嫔妾不便打扰,嫔妾走就是了,待皇上找到,再让人给嫔妾送过来。”

边说,不等李怀修准允,便要带着宫人离开,这女子是被他宠坏,小性子上来不管什么时候都对他用一回,大庭广众的,有这么多宫人,还把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李怀修压了压发疼的额角,黑着脸斥她,“朕说让你走了么,给朕上来。”

一旁伺候的全福海不经意一瞥,毫不意外地看见了宓常在立马上扬的嘴角,宫里头敢算计皇上的,也就宓常在一人。他忍笑,恭恭敬敬地让人摆了小凳,扶着宓常在上了銮舆。

到乾坤宫还有一段路,明裳自然地赖到男人怀里,脸蛋蹭了两下朝服的衣料,舒舒服服地合了眼。李怀修垂下眼皮,便是这女子听话柔软的模样。他伸手搭到怀中人的腰间,指骨有一下一下地敲着明裳的腰窝,另一只手握着水治在看。

明裳无聊地睁开眸子,瞄了眼古书的封页,好奇道:“皇上又不必亲自去地方治水,也要看这些书吗?”

女子卷着尾音,像一片羽毛勾着他的心口。

李怀修捻着扳指,眼也没看她,随口答她,“食民之禄,自当要做为民之事。朕若不懂,又如何分得清朝中臣子是为大魏百姓,还是为自己的私心。”

明裳心头一震,不禁望向男人的侧脸,父亲曾不止一次敬赞新登基的帝王,明裳未进宫前不以为然,她觉得,世间男子,就该去大表哥一般,满腹经纶,风光明月。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会懂得民间疾苦。但近些日子,越靠近这位君王,她

越发现,没有人比这位更配坐那个位子。

她怔然片刻,伸手去抚男人紧锁的眉宇,笑意盈盈,“是嫔妾浅薄了,大魏有皇上这样的君主,是江山之幸,万民之福。嫔妾能伺候在皇上身边,也是几世修来的幸事。”

李怀修听得这般毫无新意的奉承之言,耳朵早就生了茧子,一把抓住怀中女子乱动的小手,冷眼睇她,“少捧着朕,嘴上说的好听,当朕不知道你私底下给朕翻的白眼?”

早就知这位帝王心思深沉,明裳私下什么动作都看的清楚,她哼了声,粉嫩的脸蛋嫣红如灿霞,“嫔妾是真心的,皇上不相信就算了。”

边说,边翻过身子,给男人留了一个黑乎乎的后脑勺,李怀修又气又无奈,捏了把那张脸蛋,“没良心的东西,换作旁人敢给朕脸色,朕早就要了他的脑袋。”

明裳疼得呜咽一声,捂住右脸,毫无气势地反抗,“皇上别总指嫔妾,疼死了。”

里面说着话,忽听宫道有人请安的声音传来,李怀修抬手掀开了垂帘。

两人高的宫墙内,身着诰命华服的妇人屈膝做礼,旁边跟随的少女眼如弯月,唇如渥丹,随之做礼。

“臣妇孟江氏恭请皇上圣安。”

明裳闻见动静,转过脸,正瞧见了地上跪着的二人,宫里头孟氏一姓只有重元宫的丽妃,难不成这位是丽妃的生母?可瞧着容貌却是连三分相像都无,旁边的女子倒与妇人有些相像。不过,明裳想到一点怪异,命妇入宫走东偏门,若从东偏门

去重元宫,到这条路岂不是绕远,还是说,这位孟江氏就是为了遇见圣驾才有意为之。明裳往下瞄了眼,看清那女子含羞带怯的神情,愈发确信了心中的想法,这孟家,是存了些别的心思。

明裳正要收回打量的眼光,就对上了那女子的视线,少女见到她与皇上同乘圣驾,脸色明显一僵,全福海很有眼色道:“孟夫人,这位是宓常在。”

孟江氏下意识看了眼明裳,脸色显然没方才好看,干巴巴地再次福了礼,“臣妇请宓常在安。”一旁的少女也随之做礼。

明裳没说话,听旁边的男人道了句免礼,便撂下了垂帘,甚至不给孟江氏奉承攀附的机会。

男人虽未露出情绪,明裳却感觉出,皇上并不喜孟江氏二人,也不知这事儿丽妃知不知情,但见皇上的态度,显然那二人打错了算盘。

銮驾内很静,明裳识趣地不说话,李怀修拨着扳指,稍许扫了眼怀里的女子,那人合着眼,黏糊糊地窝在自己怀里,倒是难得乖巧,良久,李怀修敛了眼眸。

重元宫

丽妃得知孟江氏带着孟纾进了宫,嘴角扯出一抹讽笑,“江氏就这般急不可耐么!”

禀话的小太监说了孟江氏有意从乾坤宫东廊那条路过来,清沅听了,心疼得红了眼眶,立即道:“奴婢这就到重元宫前守着,打发了江氏二人!”

丽妃拦住她,敛下眼,“本宫久不回府,她们倒是忘了这孟家因何而得今日的荣耀!让她们进来,本宫倒想知道,这江氏还要拿什么来压本宫。”

小太监引着江氏母女入了重元宫的门,江氏进过宫,不觉新鲜,孟纾却是初回进这皇宫,听闻长姐竟是重元宫的主位,眼中惊诧不已,又不禁鄙夷,主位又如何,没有皇嗣,待人老色衰,皇上哪会记得,待她入了宫,定要皇上专宠,别说重元

宫主位,就是这六宫主位她也坐得。

孟纾心高气傲,对引路的宫人也没有好脸,早早摆上了架子,鞋面沾上泥土,她便停下来,指着前面的宫女道:“你,过来给我擦擦绣鞋,这南洋的珍珠价值连城,别弄脏了失了体面。”

那宫女有些无措,求助地看向清沅,孟二小姐虽是娘娘的胞妹,可毕竟同父异母,倒底是在重元宫里,她若贸然听了孟二小姐的话,就是失了娘娘的面子。

清沅给小宫女使了眼色,上前一步,恭敬地笑道:“南洋珍珠固然罕有,于娘娘而言也是稀松平常。二小姐倘若觉得旧了,再求娘娘赏赐几颗,毕竟是娘娘的嫡亲妹妹,娘娘仁善宽厚,必然不会吝惜。”

孟纾怎会听不出清沅话里的明嘲暗讽,偏生她想不出反驳的话,毕竟绣鞋上缀着的这两颗南洋珍珠,也是长姐从皇上赏赐之物中给她的生辰礼。但这宫女这番话实在是无礼了些,不过是个奴才,就敢跟她这么说话?

她正要发作,衣袖被人拉了一把,江氏最是明白这个小女儿,自小被她宠惯了,娇纵跋扈,但今日是有事要求丽妃,可不能把人得罪了。江氏温下声,“纾儿不懂事,清沅姑娘莫要见怪。”

江氏原是府上的姨娘,娘娘嫁给尚是成王的皇上第二年,夫人病逝,不久江姨娘才被扶上正室的位子。娘娘在府邸时,江氏母女不知占了娘娘多少好处,今时今日,若非娘娘一力撑着,江家早就败落,偏这些人不知感恩,还如此狼心狗肺的对

待娘娘。清沅瞧见孟纾俏丽的装扮,强忍着才没去啐上一口。

宫人掀起珠帘,请江氏母女入殿,窄榻里慵懒地斜坐着锦衣华服的女子,翡翠金钗挽起乌黑的青丝,身上的宫裙是上好的江南蜀绣,缀着大颗大颗剔透晶莹的珍珠,成色不知比孟纾鞋面上的两颗好了多少。

孟纾呼吸一滞,江氏拉着她跪身福礼,“臣妇见过丽妃娘娘,丽妃娘娘万福金安。”

宫人垂首上了热茶,步履无息,丽妃点着杯沿儿,良久才换上笑意,请江氏母女起身免礼,却并未叫人看座。

“母亲入宫,怎不叫人给本宫传个话,倒是让本宫全无准备,怠慢了母亲。”

在府邸时,江氏就领教过这位长女的厉害,说是怕怠慢了她这位嫡母,得知她进宫,却不亲自去迎,进了内殿做礼,又有意压着她,即便起了身,也不见宫人看座,可见这位长女是看出了她的心思,对她此行颇有不满。江氏觉得这些种种不过

是丽妃垂死挣扎罢了,表面再风光,膝下至今还不是没有皇嗣,一个生不出皇嗣的女子就是一枚弃子,迟早要被家族抛弃。丽妃要是知进退,就该把纾儿留下,日后诞下皇嗣,也能认她做养母,给她几分体面。

江氏心里打着盘算,笑时眉眼出了皱纹,仍旧可见年轻时的风韵,“是臣妇的不是,纾儿许久不见娘娘,甚是思念,臣妇才自作主张,想着娘娘一向重情,或许也想念家中了,便带她进宫与娘娘叙叙旧事。”

江氏那张嘴,总有颠倒黑白的本事。

丽妃牵了牵唇,顺着她的话头继续道:“本宫入王府多年,不记得与纾儿有什么旧事可叙,倒想起来,纾儿当年不是与向家姑娘走的近,怎的如今不见纾儿提起了。”

当年孟纾与向家姑娘走的近,全然是因为先帝爷喜爱十三皇子,向家姑娘又与十三皇子有婚约,孟纾可不是要绞尽脑汁地讨好了向家姑娘,谁料想,先帝爷突然暴毙,最后继承大统竟是三皇子,十三皇子及其党羽因篡位而诛杀,向家请辞退

隐,才得以保全一族性命,孟纾哪还敢跟向家沾上干系!

她脸色一白,手心都出了一层凉汗,“长姐误会了,纾儿不过跟向家姑娘说过几句话,谈不上交好。”

丽妃仿佛没看到孟纾紧张的神情,“哦”了一声,淡淡道:“或许是本宫听错了,皇上与本宫说起这事儿,本宫还疑虑了许久,幸而纾儿与向家姑娘没什么关系,不然就是本宫也保不住你。”

皇上说没说过这话不重要,丽妃的意思,明显是在敲打她,丽妃在皇上身边还有几分体面。

江氏压下不快,含糊遮掩道:“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了,娘娘还提那些做什么。娘娘是纾儿的嫡亲姐姐,纾儿自是与娘娘最亲。”

未免丽妃又要说些别的旧事,江氏立即将话头引到正事上,“臣妇今日进宫,也是老爷的意思。”她微顿住,拉过孟纾的手腕,“娘娘待君多年,始终没有皇嗣,为家族荣耀,老爷想请娘娘在皇上身边提上几句,纳纾儿进宫,绵延皇嗣。”

早就得知江氏的心思是一码事,可等到亲耳听了江氏这番话,丽妃心口依旧仿佛被剜了一块儿的疼,她为孟家做了这么多事,可在他们眼里,她终究是一个外人,小产后身子不好,迟迟不能生育,于他们而言,更是毫无用处,随时可以丢弃的

棋子。

丽妃敛下情绪,轻描淡写地饮了口茶水,“既是父亲的意思,那纾儿呢?可愿进宫?”

江氏听丽妃这么快就松了口,一时难以置信,她本以为,还要费上一番口舌,毕竟这位长女,可不是那么好对付。

提及自己,孟纾不禁想到宫道上,銮内坐着的帝王,坐拥大魏江山,丰神英伟,那般的威仪气度,怕是天底下没有女子会心有不愿。

孟纾红着脸,往日的跋扈都化成了柔水,“纾儿愿意伺候皇上。”

丽妃眼底闪过一抹轻笑,是在笑孟纾的痴心妄想。她坐起了身子,道:“本宫知道了,时候不早,母亲带着纾儿回去吧,本宫会跟皇上说起这事。”

“待过些日子,母亲再带纾儿进宫,到皇上跟前瞧瞧。”

江氏本意要留孟纾在宫里,听了丽妃后面一句,才没继续开口,来日方长,把人逼急了,对纾儿也不好。

江氏了了心愿,领着孟纾一脸得意地出了重元宫。清沅瞧不上江氏母女,有些生气,“娘娘何必遂了她们的心愿,二小姐进了宫,也不见得待娘娘有多恭敬。”

丽妃摆弄着鬓间的珠钗,摇了摇头,“本宫只说在皇上身边提上一两句,可皇上要不要人,就不是本宫能管得了了。‘

不过……………丽妃轻轻抚上小腹,她小产后身子一直好不利索,倘若当真不能再有孕,她确实要为自己谋划别的出路。

“本宫记得,三叔伯的幺女,今岁也到及笄。”

清沅回忆道:“娘娘说的是三堂小姐?奴婢记得,三堂小姐小的时候最黏着娘娘。”

丽妃卸了鬓间的珠钗,轻言自语,“三堂妹确实听话,能进宫陪陪本宫也好。

那厢,明裳在乾坤宫仍旧没找到自己的耳铛,被男人强留下抄写宫规。

砚台里没了墨,明裳抬起眸子,瞄了眼坐在圈里看书的男人,张口正要说话,李怀修先一步堵住了她的话头,“全福海,拿一块新砚台进来。

明裳不乐意了,撂了狼毫,揉着酸痛的手腕走到男人跟前,嗡嗡地求情,“嫔妾都写完一块砚台了,皇上让嫔妾歇歇好不好………………”

李怀修对她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眼皮子撩起来,看一眼她写的字就一阵头疼,“不把朕要求的写完,自己多加一块玉器备着。”

霎时,明裳记起那滋味,指尖儿下意识地颤了一下,可不想再受那等苦楚,转身就坐到了案后,规规矩矩地抄起了宫规。边写着,边咬紧了唇瓣腹诽抱怨,怎会有如此小气的男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