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鸾镜花枝俏 > 64、第 64 章

鸾镜花枝俏 64、第 64 章

簡繁轉換
作者:楮绪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2-28 09:06:32 来源:源1

前朝有政务要议,明裳回到雪霁亭时,已是日暮西斜,方用了晚膳,御前的德喜公公就带人送来了一堆皇上的赏赐,出手阔绰,琳琅满目。

旁人若见到,定惊愕于宓贵人竟能得如此之多的赏赐,但于顺湘苑的宫人而言,早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这些赏赐算什么,在宫里头皇上给他们主子的赏赐,私库里已经快堆不下了!

其中的赏赐里,还有那柄明裳举了一会儿,就轻飘飘晕倒的长剑,仿似是那位有意讽刺她。明裳红脸扫了眼,就快快让人好生收了。

入夜,勤政殿

全福海进殿禀话,“奴才已经按皇上的吩咐,把赏赐送去了雪霁亭。”

皇上御极后一向节俭,该给六宫的赏赐是有,这动不动从私库里拿赏赐给后宫嫔妃的惯例,也就宓贵人独一份。

闻言,李怀修脸上并没什么多余的情绪,那女子聪慧,那柄剑送过去,她该知道什么意思,这些日子在他面前,是愈发不成体统,哪还有嫔妃的样子。

李怀修捏了捏眉心,微合着眼,不紧不慢地问他,“那宫人是哪家派来的?”

什么都瞒不过皇上,那宫女自以为无人知晓,不知实在太过明显,怎会瞒过皇上的眼睛。白家也是自作聪明,安安生生地进宫做好主子,日后诞下皇嗣,何愁荣华富贵,偏生没等入宫,就自以为是地打起了主意,哪个上位者喜欢这般自作聪明

的女子。

全福海依照查到的情况,回道:“那宫女曾是建功侯府上的家生子,建功侯出京后,放了她双亲的卖身契,她才得以入宫。”

当年皇上潜邸亲征,建功侯也算立下功绩,这些年镇守边关,得皇上看重,倘若没今日这事,原本,那建功侯府上的嫡出小姐进了宫,位份定然不低,眼下却是不知道了。皇上虽看重建功侯,也更忌讳有人敢动这样的心思。

良久,他听见皇上凉声发问,“此事,建功侯可知情?”

全福海斟酌回道:“那宫女只与建功侯府的嫡出姑娘有过传信,奴才揣测,建功侯大抵并不知情。”

话落,他便感觉到脖颈嗖嗖凉风,知晓这事儿他办得皇上并不满意,可短短一日,他确实查不出什么。更何况,他伺候皇上这么久,也知道皇上早养了影卫,并非忠于皇权江山,而是只听命于皇上一人,那些人,会为皇上查清楚。倘若他一个

内监,什么都查清了,才真真是不该继续留着了。

果不其然,皇上脸色并不见有什么,只是淡淡地吩咐下去,“建功侯劳苦功高,来日赶赴边境,朕不忍心他父母分离,下月册封的名册,不必再记了。

全福海含声,“那两个宫女,奴才不知该如何去办。”

李怀修已拂袖起身,“送到建功侯府,由高延自行处置。”

全福海赶忙应了是,却是抹了把后颈的凉汗,心中喃喃腹诽,敢把心思动到御前,还真是不知死活。

无人知晓,建功侯府的嫡出姑娘,竟因此失了进宫的机会。那两个宫女送到建功侯府,涕泗横流地说明了缘由,建功侯得知实情,又是暴跳如雷,又是心惊胆颤,当晚就处置了那两个宫女,上表陈情,言明罪状,赶赴边境。

幸而皇上顾念当年他这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否则,哪能得皇上轻拿轻放。前日他还做着女儿入宫,诞下皇子,稳坐高位的美梦,怎料想生出这番变故,他怎养了个如此自作聪明的女儿!悔不当初,悔不当初啊!

此时,雪霁亭

月香打探到了消息,白着脸,进来禀话。

白日时明裳察觉到竹林有异,似有人窥视,她疑心是后宫哪个安生的,怕是对自己不利,叫月香去打探一番,她惊得打翻了手边的茶水。

“那个宫人已经不在竹林洒扫了?”

月香一脸担忧地点头。

今日这事,还有谁能不动声色地,做得这般迅速干净。

除了那位,明裳想不到旁人。

不知那宫人倒底做了什么惹怒那位的事,她抚住心口,心有余悸。

王采女近日心情颇为不好,她进宫后侍寝最少,至今也未怀上皇嗣,眼见又要有新人进宫,而她还是采女份,实在让她蒙羞。听闻新进宫的那几人家世门第都不低,如何都册封在正五品常在之上,人人都过得好,只有她至今想要去内务府多

那些冰,都要看人眼色。

到行宫近一月,伺候的宫人也渐渐瞄了后宫主子们的风向,待皇后和贤妃尽心尽力地侍奉,对有皇嗣的杨贵嫔和张嫔更是使了劲儿曲意逢迎,即便宓贵人没有皇嗣,又不见侍寝,行宫的人像是授意了般,待雪霁亭处处妥帖,她若是高位还

好,偏生仅是个采女位份,到了行宫这些时日,不见皇上召幸,昨儿她想吃碗冰水,膳房的奴才竞推脱人手不够,无暇去做!

王采女越想,心中越发生气,眉眼飞斜,咬了咬牙根儿,这群奴才,来日她得了皇上青眼,定要给他们些颜色看看!

她正想得痛快,打远跑过来一道粉衫人影,小小的人儿不知从哪跑来的,边跑边得意地回头张望,伺候的奴才们竟还跑不过一个孩童,个个累得双面赤红,气喘吁吁。尤其那瞟肥体胖的大太监,全身的肥肉随着他的喘息上下颤抖。

小杜子是昨儿调来公主身边的管事太监,顶替了刘伴儿的照顾宝珠公主。他原是在行宫管事,不近主子身边,清闲自在。昨儿皇后娘娘亲自指了他,听闻宝珠公主身边换下的太监不下五个,小杜子忐忑大半日,待见到那个粉雕玉琢的小团子,

心都要化了,没等化上一会儿,被宝珠公主闹腾得冻上了冰,直接碎成了渣渣。

他可算是这位尊贵的小公主为何换了那么多太监,实在是太过机灵,面上规规矩矩地听皇后娘娘的话,转头就当成了过眼云烟,还逼着他们这些奴才不准多嘴,他是皇后娘娘亲自指的,哪能不禀给皇后娘娘,偏生禀给了皇后娘娘,在公主这就

没好日子过,简直里外不是人,一不小心,说不准脑袋还不保。

他苦着一张脸,“诶呦,奴才的小公主,时候不早了,您快些回仪元殿吧!”

宝珠蹲下身子拣地上掉落的花,由着伺候的宫人们围着她转,她性子倔得紧,“日头高着,做甚这么早回去?”

那头小杜子急得满头大汗,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也劝不动宝珠。

这时,假山流水后,一道明黄的身影走近。

李怀修着一袭金龙出云的圆领长袍,负手闲适地逛着园子,见到蹲在地上的宝珠,才走上前,“宝珠这是在做什么?”

听闻熟悉的人声,宝珠圆溜溜的眼珠都亮了,立马起了身子,还不及人膝盖高,抱住李怀修的大腿,把捡到的花捧到男人面前,“宝珠见这些花败了,落在泥里,还要被赏花的人踩上印子,觉得很可怜,想要将这些花收集起来,埋到一处。”

全福海福至心灵,麻溜地奉承,“宝珠公主仁善,奴才料想,这些花被宝珠怜爱,定是喜不自胜!”

宝珠不赞同地摇头,“父皇教导宝珠,食民之禄,本应为民谋事。这些花曾为人所赏,为人解忧,而今是旁人还是宝珠亲为,又有何不同呢?”

李怀修却格外欣赏女儿的性子,他手掌抚了抚女儿的后颈,俯身将小团子抱到肩上,面色大悦,“食民之禄,行为民之事,多少前朝官员尚不清明,宝珠却体悟这般通透,甚好!”

公主看着年纪小,心思却如此活络,方才自己自以为极好的奉承之言,却拍错了人,全福海不禁汗颜,“是奴才鄙陋。”

李怀修转了脸,对伺候的小杜子,淡声,“回去知会皇后,宝珠去了勤政殿用晚膳。”

小杜子愕然,不想宝珠公主三言两语,就得了圣心。要知道,天家的皇子夺嫡艰难,公主又何曾容易,如今后宫皇嗣不多,皇上才多注意到宝珠公主,但皇上而今正值盛年,日后后宫里不知有多少皇嗣,即便寻常百姓家,也有不得父亲喜欢的

子女,更何况是子嗣繁盛的天家,倘若宝珠公主不得皇上喜欢,又本不是皇后娘娘亲生,因是嫡长女,日后婚姻之事,可就由不得自己了。若是皇上喜爱这个女儿,日后也会顾忌宝珠公主的意思。

他方才倒是白担忧了,宝珠公主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心性,看来他日后可得伺候好了!

藏在树丛后的王采女看到这一幕,眉梢飞挑,忽地心生一计。

仪元殿

皇后翻过一页书册,侧眸向窗外扫了一眼,眸色微深,“公主还未回来么?”

文竹已经让人问过一回话,公主跑去了园中扑蝴蝶,到现在也没见伺候在身边的奴才回来通禀。

以往公主虽是贪玩,这种事却并不常有。

文竹摇了摇头,“晚膳已经热了两回了,不如娘娘先移步暖阁用膳。”

她愈发心疼娘娘,宝珠公主看似是贪玩,实则是借着玩耍的由头,离开娘娘身边,宝珠公主机灵,自以为娘娘并未察觉,实则娘娘早就看出了宝珠公主的心思,毕竟不是在娘娘身边养大的,公主懂事又早,怎能把娘娘这个养母当成生母,真正

亲近。

就在这时,小杜子抹着一头热汗,呼哧呼哧地回殿禀话,“奴才给娘娘请安。”

小杜子是伺候在宝珠公主身边的新人,皇后提拔他并无多余的意思,宝珠不愿用她指的人,她是宝珠名义上的母亲,无论如何,都不能没了这个规矩。小杜子看似臃肿愚钝,要没几分本事,也不能数年如一日管着行宫。

皇后合起了书册,眼光淡淡看向跪在地上,衣襟湿透的小杜子。

小杜子拿袖子擦汗,神色惶恐,“奴才该死,公主在园中玩耍,偶遇圣驾,耽搁了些时辰,奴才得了皇上话,才敢回来给娘娘通禀,娘娘恕罪!”

其实,在撞见圣驾前,公主就已经过了皇后娘娘定下的时辰。然主子总是没错的,错的都是奴才,小杜子这么多年在行宫管着事,没少伺候皇亲国戚的主子们,深谙其中的规矩。

皇后眼眸微怔,继而唇角勾起,极轻地嗤笑了声,扫了眼跪着小杜子,“公主晚膳可是去了勤政殿?”

小杜子应答正是。

皇后脸色不好,烦躁揉了揉眉心,没再去问,文竹将小杜子遣出去,到御前伺候好宝珠公主,小杜子悄悄了眼皇后,才躬身离开。

六宫皆知,宝珠公主并非皇后娘娘亲生,他昨儿去伺候宝珠公主之前,听闻宝珠公主乖巧懂事,很是听皇后娘娘的话,如今来看,不过是有心人的传言罢了,事实并非如此。

小杜子自有计较,倘若他跟个墙头草似的,只会两头不讨好,只是这风向倒到哪头,还得观摩观摩,宝珠公主虽是聪慧,可不过六岁大,还不成气候。更何况日后还要离宫,皇后娘娘虽膝下无子,但终究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日后若能一直坐在

这个位子上,也会是位居高位的太后。

小杜子眼珠子溜溜的转,去勤政殿的这一路,都在揣摩这事儿。

宝珠公主生母不得皇上所喜,但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皇上很是疼爱这个女儿。那日宝珠公主从勤政殿回仪元殿,紧跟着御前就赏赐了宝珠公主好些东西,光是上好的翡翠珠宝就足足有十匣。

而令众人更为诧异的是,宝珠公主竟请皇上将这些赏赐捐给各地流民,以足温饱,前朝听闻,无不称赞宝珠公主虽是年幼,竟有如此大义之心,不愧为我大魏公主,有我大魏之风!

闻言,帝王悦。

宝珠公主将皇上赐下的赏赐捐给了流民,唯留下一只凤钗,献宝儿似的给了皇后,她踌躇地站在案后,矮矮的小身子还没有檀木桌高,她自知做错了事,“母后不要生气好不好,宝珠以后不再乱跑了,好好听母后的话。”

这般大的孩子,心性再聪慧,总会畏惧大人。

皇后低眸,望着面前小小的孩童,颇有惋惜,这要是她亲生的女儿该有多好。

可惜,宝珠记事早,不会忘记自己的生母,她不愿意留在皇后身边,可她的脑瓜却也反应得过来,父皇让她留在皇后身边,是为了她着想,她不能让父皇生气,她太想娘亲的时候,就想跑出去,到外面,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能遇到她的阿娘。

这般,宝珠想了一整年,念了一整年,从未在宫道中,遇到她的生母。

皇后最终没有责怪她,只是俯下身子,摸了摸宝珠的发顶,声线平和又带着从未有过的肃然,“无论你心中如何做想,你都要记住,本宫都是你名义上的嫡出母亲,你永远是本宫的嫡长女。’

宝珠眼里的亮光一点一点暗淡下去,她很委屈,仍着没掉下泪,她偏过头,第一次在皇后面前露出不曾有过的抗拒之意。

皇后只是淡淡地看着她,最终,宝珠跪下了身,重重叩了一首,“是宝珠的错,宝珠记得了,母后勿怪。”

没人知晓仪元殿的这桩事,只是伺候在宝珠公主身边的宫人们察觉,宝珠公主近些日子反而变得乖巧,每日读书习字听规矩,鲜少再跑出仪元殿胡闹。

宫人们整日提着的心脏落地,终于松了口气。

仪元殿安安静静,可急坏了王采女,宝珠公主不再来园中扑蝴蝶,她如何实行自己的计策,不这般,又如何得皇上多看一眼。

眼看要到下月,王采女急得嘴边生了燎泡,这副模样,仪元殿问安时惹了不少人调侃,王采女皮笑肉不笑地敷衍,愈发气从心生。

过了小半个月后,终于让王采女等到了机会。

“小杜子,再快些,冰水热了就不解暑了,我要亲自送给母后!”宝珠两条小短腿在前面走得飞快,可苦了小杜子,那浑圆的肉一颤一颤,仔细一看,伺候宝珠公主的这两日,身形反而消瘦不少。

小杜子吐着浊气,额头的汗水哗啦啦往下流,“公主等等奴才,等等奴才啊!”

宝珠嫌弃地皱眉,干脆一人抱紧食盒,飞快地跑远了。小杜子有苦难言,跟着宝珠公主,能不能享受荣华富贵他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这条老命怕是要撑不到那时候了!

他六岁大的时候,怎么就没公主这般活泼呢?想来也是,他穷苦人家出身,早年吃不饱穿不暖,进了宫可了劲儿巴结孝敬上头的公公,混到今日,在奴才堆里也有几分脸面,不然也不能平白长出这么多肉。

小杜子摸了把额头的汗,呵呵地继续追,宝珠公主身边没人跟着,万一出了差池,他才真的是活不到荣华富贵那日子了。

近些日子宝珠与皇后的关系缓和,宝珠不能时常见到生母,她仍不愿亲近皇后忘了曾经的娘亲,只是她隐隐约约意识到,她不能也不该再这样下去。

她是公主,可父皇不止有她一个女儿,也不止有她娘亲一个嫔妃,不会日日将她护在羽翼下,有些事,要她自己去想清楚。

愈这般想,宝珠圆溜溜的眼珠愈发坚定,母后与父皇不同,母后没有孩子,即便她不是母后亲生,但母后说过,自己永远是她的嫡长女。

宝珠为快回仪元殿,抄了近路,绕过鲜少有人经过的游仙湖,刚到行宫时,她常常跑过来完,对这条路甚是熟悉,宝珠自信不会出事,她提着裙摆,小心翼翼地踏上废弃已久的木桥,手臂伸展,保持着身子的平衡,一手提着食盒,聚精会神,

眼见就要到了湖对面。

“叮咚??”有石子坠落湖面的声响。

宝珠分了心神,往那边看去时,脚下踩中青苔,身形陡然一滑,她瞪大了眼珠,惊叫出声,扑通坠入湖水,水光泛出圈圈涟漪,宝珠从未学过凫水,胳膊在水面扑腾挣扎,喉咙呛得满口腥苦。

“娘??娘亲??“

宝珠感受到身子渐渐无力发沉,要坠入湖中,她年纪还小,不知如何描述心底陡然涌出的绝望又惊恐的情绪,只是觉得害怕,她在哭,却四下无人,没人来救她。

湖水在日头下泛出光晕波澜,她忽然想起,曾经在娘亲身边时,一个服待她的小宫女误给她盛了一碗烫热的莲子羹,她烫到舌尖,就哇地哭了出来。娘亲边哄着她,边怒声斥责那宫女,她不记得娘亲说过什么,只是不知为何,记得那宫女被拖

出暖阁时,挣扎绝望的求饶。

她没了力气,痛苦地闭上眼,湖水要埋没她的发顶时,耳边仿佛隐隐约约听见了一道急切呼喊的女声,“宝珠公主!”

紧接着,远处那人扑通跳下水,拼命地往她这面游。

而远处,灌木丛内的王采女,使劲儿扯着被灌木勾破的衣衫,又急又气地看着远处那一幕,她原本是想设计宝珠公主落水,自己再在危机时相救,皇上喜爱宝珠公主,倘若自己救下宝珠,岂不得皇上多看几眼,届时,想要得宠,怎非难事。

可千算万算没算到,游仙湖久没有人洒扫修建,灌木丛枝杈横斜,竟勾住了她的衣裳,叫她无发脱身。

她见宝珠公主掉下水,在湖里不停地挣扎扑腾,很快要没动静,王采女简直心急如焚,一把扯下了芍药花裙的裙摆,正要飞奔过去,眼见贵人不知忽然从哪现身跳入水中,她闪身躲到灌木后,看宓贵人将宝珠公主从水里湿漉漉地拖到岸上,

紧跟着呼啦啦围上一群伺候的奴才,七手八脚地簇拥着离开了游仙湖。

王采女怔住,彻底傻了眼,她死死掐住手心,眼底划过一抹气恼的阴狠。

先帝在时,曾一日梦魇,梦见游仙湖中有一丈长巨蟒,一口咬掉他的喉骨,先帝猛然惊醒,竟也不系衣带,赤脚跑出宫廷,连夜召见朝臣进宫,要填了行宫的游仙湖。前朝老臣一听,大呼不可。游仙湖是太///祖///爷在世时,曾梦在湖中遇白衣

仙人,连梦数日,受化得道,故取名游仙。累及皇室子子孙孙,怎能说填就填了!

先帝昏聩执拗,架不过那老臣一哭二求,险些上吊,才吹胡子瞪眼,勉强答应。不过先帝每每去行宫,从未踏足过游仙湖一步,也不准旁人踏足,设令,进出游仙湖者死,直至今日,先帝薨逝,这条令慢慢叫人淡忘,后进宫人也不得而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