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 第二千二百七十七章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第二千二百七十七章

簡繁轉換
作者:拉姆雷克撒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30 03:08:47 来源:源1

万神殿想的很好,用最小的代价,就把格尔这个疯子收入体制内。

到了那个时候,别管格尔到底有多厉害,他也会被万神殿的规则限制的死死的。

人一旦进入一个完整体制,被同化基本是必然的!

体制就像一个大机器,体制内的每一个人就是机器中的零件,零件你需要多大的个性和特长?它能正常运转不耽误事就行了。体制大机器对所有零件的要求就是:完成要求你干的事,不需要干得很精彩,更不需要你干出个

人色彩,只需要大家步调一致,以保证这个机构运行的效率值最大即可。你个人太突出,反而不好,弄得体制机器离了你就不行似的,而体制机器能够长久的前提就是:离了谁都行。

所以体制内的每一个人,只是用一部分精力在应付体制的工作需要,还有很多精力在适应体制的环境,对具体工作全情投入的很少,更谈不上个人价值的体现,体制内想给自己工作干出个人烙印的行为,其实从本质上都是徒

劳,体制的本质属性从根本上排斥这种行为。所以体制内大家很平庸是一种环境的要求,也是人对环境的适应。

如果大家对体制的认知都是一样的,对工作的认知也是一样的,那么行为和态度也就一样,时间一长,同化也就是必然。

其实推而广之,人在哪有不被同化呢?社会在我看就是一个同化的产物,有两个以上人的地方就会有同化,因为人要生活,大多数讨生活的营生都是需要多人合作的,合作就存在相互协调,一协调每个人的个性就会被压制。

人喜欢谈体制的同化是因为这地方是把个人压制到了一个比较低度的存在,其它地方没有嘛?相对好一些而已,相对自由和个性化一些而已,有的人在体制内不适应,跳出去,争取到的不过是相对的自由和个性允许。但很多人终

其一生,不就是在争取这些“相对”的东西?所以也无可厚非,看个人怎么权衡吧。

体制化,这个看似平淡的词汇,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复杂而微妙的角色。它不仅关乎规则、习惯和意识,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选择。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体制化的双重面相。首先,体制化的正面效应

在于它带来的稳定与安全感。如同人类对懒惰的天然倾向,人们渴望一个无需主动反应的世界。体制化提供的预知性未来,能够减少我们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比如社会的社会主义体制,为中国公民描绘了一个可以期待的和谐蓝

图。从个人到社会,体制化像是一套保障,为人们提供秩序和归属感,使人安心。然而,这种舒适区也可能成为创新的障碍,正如创业者需要挣脱体制化束缚,寻求新可能,以成为行业领袖。然而,体制化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

它有时像是一剂毒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傲慢与偏见》中的例子揭示了意识形态如何限制我们的选择,教育体制化可能导致思维僵化,如应试教育下的“三点一线”生活,使人失去自由探索。我们甚至可能在

不知不觉中陷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如同老布在监狱中那样,对体制产生依赖,以至于无法适应外部世界。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提醒我们,体制化的阴影无处不在,它既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又是个人自由的束缚。要想摆脱体制化的

束缚,我们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勇于质疑,勇于打破固有的框架。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似稳固的意识形态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的逻辑循环。

以前网上有个非常非常老的梗:不要和一个蠢货去争辩,他会把你拉低到他的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其实这句话算是一句名人名言,说这话的是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的这句话深深地揭示了与人沟通的智慧和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避免与各种人打交道,而有时候,我们的观点和价值观可能会遭到挑战。然而,和一个没有逻辑,没有理性的人争辩,往往会让你陷入不必要

的困扰和消耗中。当你和一个蠢货争辩时,你可能会发现,尽管你提出了有力的论点和证据,但你仍然无法说服他。这是因为蠢货往往不会理性地看待问题,他们的观点往往建立在偏见,迷信或个人利益之上。他们可能没有接受

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足够的见识来理解你的观点。此外,蠢货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你的观点,或者他们可能没有能力提出有建设性的反驳。因此,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浪费时间和精力,试图让一个不愿

意理解或者无法理解你的人明白你的观点。最重要的是,和一个蠢货争辩往往会让你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中。你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是否真的合理,或者开始担心你的推理是否足够强大。这会削弱你的自信和你的决策能

力。

同时这句话也能适应很多场合。

比如搞政治斗争!

还是水浒......这几天都和水浒杠上了!

朝廷那帮奸臣,你让他们剿灭梁山,他们是屁用没有。连续几次围剿,都损兵折将,输的一塌糊涂。

可等到梁山被招安。

这帮奸臣就三下两下,把梁山搞定了!

??经过惨烈的试探与谈判,梁山集团终于与大宋朝廷达成了共识:由朝廷百分之百兼并梁山集团,并以特殊人才引进的方式,招安宋江等人。宋江等则彻底放弃梁山集团股权。谈判达成,宋江一帮人十分开心,准备好好庆祝

半个月就去朝廷报到。但在入职仪式完成前,双方表面上一团和谐,内里却暗流涌动。《水浒传》用寥寥几笔,把这种彼此防范、相互博弈的过程描写得别具意味。宋江表面上永远装着一幅光明磊落对人毫不设防的样子。兼并谈

判工作完成后,宋江准备把家属们都送回老家安顿,彻底抛弃梁山基地。吴用却提醒说:老大,咱到了朝廷,工作职位安排得万无一失之后,再遣散家属不迟。宋江稍一沉吟,点头答应。他是听懂了吴用的潜台词:万一兼并过程

不顺,朝廷对我们安排不利,还是要回到梁山继续创业的。

太尉宿元景是促成此次招安的钦差大臣,梁山对他当然感恩戴德,一再留他多吃几餐庆功饭再回朝廷。但宿元景却要急于回去交差。他提醒宋江:宋哥,如今职场内卷太狠了,十个萝卜一个坑啊,我若不早日回去给你占个好

位子,恐怕总部中那班奸猾的元老会填了你的坑啊!宋江一听,有理!赶紧放行。

临走之前,宿元景又叮嘱宋江:宋哥,你还是得赶紧来报到,来晚了,大老板宋徽宗会疑心你跳槽,不给你留位子了。宿元景的潜台词其实是:你宋江本就三心二意,一天不报到,我这个朝廷HR总监的绩效就不能落到实

处!

宋江答应,在梁山“买市十日”就立即去报到。所谓买市,就是把集团的一些硬件设施低价或无偿赠与周边的小摊小贩,以此向朝廷表明:梁山集团确实在实质性推动兼并工作。买市过程轰轰烈烈。表面上,这是向大宋朝廷表

明投奔的决心。暗地里,却也在稳定原有客户:万一哪天回来继续创业,旧有资源可以马上对接好。

10天之后,梁山人马准时赶往朝廷报到。

半路上,接到朝廷通知:新入职朝廷的原梁山集团人员,都必须穿着统一的职业装(军装进城。宋江知道,这是对原梁山集团忠诚程度的一次小小测试。梁山人基本全部听命,只有吴用、公孙胜、鲁智深、武松例外。公孙

胜、鲁智深、武松三人分别是道士和和尚,一辈子都穿着僧、道服饰,可以理解。吴用却穿着诸葛亮式的文人服饰,就有一点儿小小的反叛了:文人从来不是一种单独的职业。他似乎是要试探朝廷对他们被兼并员工的态度底线。

梁山集团人马刚刚赶到京城外,大老板宋徽宗又下达了新指示:一、城内房价太高,原梁山集团职员不需进城办公,朝廷在城外划一块地皮建集体宿舍;二、本次到朝廷总部参观,梁山集团只需派500人,这500人需穿着统

一职业装进城,并从城东步行到城西,再进朝廷办公大楼办理入职手续,让城中百姓观摩原梁山集团的壮伟风采。实际上是展示梁山风采,还是展示招安成果,只有宋徽宗知道。

其实,双方心里都清楚,朝廷对梁山还是提防紧:不能让梁山集团员工都涌进朝廷总部,否则他们有可能抢占总部,并在朝廷办公楼前挂上梁山集团的牌子。

宋江、吴用带着500人进城巡游。巡游结束,宋徽宗再次传出指令:大伙儿放下兵器,脱去职业军装,统一换上朝廷总部的锦袍,再进总部大楼。这一次,吴用乖乖换装,公孙胜等三人用总部服装的布料改做僧、道服装,一

起参见了大老板宋徽宗。

整个入职过程十分顺利。大老板宋徽宗见兼并成功,龙颜大悦,立即举办入职宴席庆功。至此,梁山兼并工作基本完成。但后续的博弈还在进行。朝廷大股东蔡京等认为:不能让梁山集团继续以分公司形式存在,否则还有可

能独立;应该把他们的员工分散到朝廷的各个子公司当中。大老板宋徽宗一听,这个主意不错啊!众所周知,有宋一代,行政系统特别复杂,权力高度分割,尤其是军队里,为了防止兵变造反,宁可频繁的人事调动,搞得兵不识

将将不知兵才安心。梁山这么抱团的一个集体,掌控着据说有十万大军,朝廷凭什么容许它继续存在?

但这个时候,殿前都太尉宿元景又救了梁山一次。

殿前都太尉宿元景向殿前启奏道:“陛下,宋江这伙好汉,方始归降,一百八人,恩同手足,意若同胞,他们决不肯便拆散分开,虽死不舍相离。如何今又要害他众人性命?”......天子亲书诏敕,赐宋江为破辽都先锋,卢俊义

为副先锋,其余诸将,待建功之后,加官受爵。

这段记述,很能说明问题。宿元景为梁山辩护,特别强调“他们决不肯便拆散分开,虽死不舍相离”云云,可以推知童贯启奏的内容,就是要拆分梁山,并且提出了如果拒绝拆分,那就说明受招安并无诚意,要严厉惩处,所以

有所谓“要害他众人性命”。

大体上,童贯说的是大宋的祖宗之法既定国策,是陷害,理由却很光明正大。宿元景提出的保全方案,则是让梁山去征讨辽国,要保障一支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对的原有体制,当然不能轻举妄动。事实上,受招安之后,梁山

作为一个既有官方背景又有独特军事结构的集团,堪称大宋朝朝野侧目的一朵奇葩。和现代人脑补的梁山兄弟含泪去镇压同属阶级兄弟的另外三大寇不同,梁山出击的热情始终高涨。只有不断为朝廷征伐敌国翦灭异己,梁山才能

向世人证明自己忠义的宣传并非虚诳;也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理由拒绝朝廷重组梁山的计划,这朵奇葩才能常开不败。

征田虎,是梁山主动请缨;王庆,是几个官员推荐了梁山,然后宋江把这几位都引为知己,和他们“或论朝事,或诉衷曲,觥筹交错,灯烛辉煌,直饮至夜半方散”。包括后来众兄弟死伤大半地方腊,开始画风也是这样

的:吴用见说,心中大喜,来对宋先锋说知江南方腊造反,朝廷已遣张招讨领兵。宋江听了道:“我等诸将军马,闲居在此,甚是不宜;不若使人去告知宿太尉,令其于天子前保奏,我等情愿起兵,前去征进。”当时会集诸将商

议,尽皆欢喜。当然大家都知道与方腊大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方腊败亡之后,朝廷暂时看来已无强大的反叛力量威胁,到了鸟尽弓藏的时候;梁山也已经残缺到足以令宋江、吴用心灰意冷的地步。拆分梁山的阻力至此已经很

小,于是仅存的二十七名正偏将领,被分散到十几个不同的军州任职,完整的梁山军事集团,从此不复存在。

这就是体制内拿捏你的手法,都不需要特意的针对你,哪怕四大奸臣对梁山充满恶意,也不需要搞什么阴谋诡计,直接用大宋的祖宗之法既定国策!

即便这一招被阻止了。

也很容易。

把你们丢到最危险的战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