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还能坏到哪一步去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还能坏到哪一步去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3 12:21:58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周慈、周大山看向麦田,眉头紧皱,沧桑而黝黑的脸难掩失落与沮丧。

这个人说得对,地主是不可能让佃户有好日子过的,否则,佃户就有可能不出力干活,甚至在地主欺负人的时候,还能腰杆硬一硬,不必卑微地仰人鼻息。

地主不可能让佃户如此,留在这里,自己被欺负了一辈子,那儿子也一样,孙子也差不多。

穷苦百姓家,连活下去都困难,哪还有翻身的机会?

顾正臣也站了起来,将口中不多的馒头咽了下去:“当佃户,麦子落不了你们手里多少,那等到土豆、番薯、玉米普及的时候,你们也一样,地主会拿走更多,留给你们的,只会是够吃,仅此而已。”

“可一旦移出去,那就有了自己的田地。一旦土豆、番薯普及开来,你们还会发愁吃饱饭的问题吗?不会吧,到时候拿出一亩地种土豆,一亩地种番薯,剩下的地种麦子、玉米、棉花……”

“日子总归一天好过一天,可留在这里,多好的收成都与你们无关,只与地主大户有关。所以啊,移民这事分怎么看,谁都不想成为不肖子孙,可还有一个问题,谁又想成为没有抓住机会,被子孙埋怨的祖辈?”

“大明会迎来一个盛世,而这个盛世的根基,就是耕者有其田。现在朝廷正在做的,可不就是将田地分给百姓,让佃户成为自耕农,让少田的自耕农成为多田的自耕农?”

喝了一口水,顾正臣从树林中走到路边,回头看向周大山、周慈等人:“你们若是相信朝廷,相信镇国公,那就应该大胆向前向前走,至少,我若是佃户,愿意抓住这个机会。”

“走出去,子孙后代未必能读书入仕,至少也可以温饱、平安一生。”

“留下来过什么日子,你们大半辈子都经历了,没什么好说的,几位叔伯啊,换一种活法,未必就糟糕,佃户糟糕的日子还不够多吗?再坏,还能坏到哪一步去?”

说完,顾正臣拱了拱手,笑着离开了。

严桑桑跟在顾正臣身旁,低声问道:“夫君这番话,他们能听进去吗?”

顾正臣叹了一口气:“多少出点力吧。”

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决心不够大,顾正臣也不指望这一番话就能促使他们下了决断,只是希望这些人在思考要不要移民的时候,多多少少想一想,到底要不要给子孙一个未来。

看着顾正臣离开的背影,周大山叹了一口气,转过身看向周小山:“你认为他说得对吗?”

周小山看着老父亲那张沧桑的脸,有些心疼,低声道:“孩儿听父亲的。”

周大山有些恼怒:“问你他说的对不对,不是问你听谁的!就这德行,迁出去之后还不被人欺负?看什么看,干活去!”

三月的风和煦,带着几分柔软,打在人脸上很是舒坦。

只是百姓没心思在意这些春风,要么勤于耕作,要么愁于当下。

移民带来了许多烦恼,甚至还带来了一些家庭矛盾,长辈希望留下,儿孙却被衙门说动了心思。

在平遥,豪绅降低佃租、阻挠佃户主动移民的伎俩并没有奏效,知县姚甘来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先游说老人,将老人拉拢过来之后,让老人与衙役每两三天在傍晚聚拢百姓一次,讲述移民之策。

豪绅、富户使了浑身解数,也没有阻挠百姓移民的决心。

平遥土地过于集中,九成以上都是佃户,且每一户佃户只能分摊到少量的田亩,豪绅平日里太欺负人,百姓早就怨声载道,只不过苦于没有生计,也没出路,只能被欺压着。

虽说前面移民之策大家都听得动心,可终究还有重重顾虑,可当顾正臣的告山西父老移民书张贴出来之后,移民途中、安置后的顾虑就一扫而空,当顾虑不在,放心压倒种种考量时,便也出现了主动移民潮。

当然,这与县衙的不断游说也有莫大关系。

有些地方移民难,难在重土难迁,要顾虑祖宗,宗族,有些地方移民容易,许多人是二十几年前因为战乱逃到山西的,最终当了佃户,这个时候朝廷出了新策,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虽说回不到原籍,找不回家的那几亩地了,毕竟老朱开国之后当年发布过一条政令,谁垦的荒地,这地就归谁,主人回来了那也是他的地,皇帝给撑腰。

这就意味着,垦荒的人不必有任何顾虑了,背井离乡的人回去也只能从头垦荒,打官司都打不赢。

可回去干嘛呢,亲人要么在身边,要么死光了,这些年但凡能找到,也不至于留在山西当佃户了。当年能进入山西安顿下来,现如今也就能从山西离开,找个地方再安顿一次。

山西巨大的人口数量之中,不少人是这种心理,这也就导致了各地的移民难易程度不同,像是太原、汾西、临汾等地,山西本地人居多,哪怕有不少是佃户身份,一家赤贫,那也倾向于留在山西本地,你就是费尽口舌,人家也不想走。

这一次暗访持续了半个月,直至四月中旬顾正臣才返回阳曲。

徐允恭自三月打大同南下至阳曲之后,便教导朱梓、朱檀等人从文书中提取数字,制造表格,分析各地移民进度与状况,见顾正臣回来,便将几张薄薄的纸递给了顾正臣:“先生,太原府、大同府、平阳府的数据基本整理出来了,一些直隶州的数据还在统算,有些县的文书应该在路上。”

顾正臣接过文书看了看,言道:“现在看来,倒是平阳府主动移民的户口数略胜过太原府。”

徐允恭微微点头:“这应该与平阳府、太原府佃户多有关,不过主动移民的户口数与两地摊派下去的移民户口数,还有不小差距,太原府差两万余户,平阳府相差不多。”

汤鼎见顾正臣不说话,索性走出来说道:“先生,自二月起到如今,两个多月了,上上下下多少人不断宣传奔走,这些草民还不愿意,是时候下决心,开始强制移民了。”

顾正臣目光微冷,看向汤鼎:“草民?先生我也是个草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