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二百三十五章 没有发出铜钱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二百三十五章 没有发出铜钱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9 14:35:44 来源:源1

“呜呼赵公!”

“苍穹折柱,杏林摧梁,公乘仙鹤而去,遗医典泽尘寰……”

“开医道之新天,立千秋之圭臬……”

“拯万民之疾苦,破顽疾于方寸……”

内侍手持悼文,抑扬顿挫地朗读着。

当内侍离开,弟子散去时,只留下了格物学院的一干高层站在原处。

顾正臣站在墓碑前,倒了三杯酒,将酒壶搁了下来,上前擦了擦墓碑,转过身对送别的人言道:“赵院长临走之前最后的话是‘要前进,前进’,这五个字,是对格物学院的期望,也是对......

林清风站在御史台高阁之上,夜风猎猎,吹得他衣袂翻飞。远处京城万家灯火,依旧璀璨如昔,然而他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自边关战事稍缓、朝堂动荡初定以来,表面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那些被革职查办的官员虽已失势,但他们的门生故吏仍在,党羽未尽,暗中串联者不在少数。而敌军虽退守雁门关以北,但乌兰汗素有野心,绝不会就此罢休。

林清风深知,真正的危机尚未到来。

“大人。”一名心腹亲信悄然走近,低声禀报,“属下刚刚收到密报,兵部尚书杨廷玉在府中召集了几名旧臣,似有密议。”

林清风眉头微皱:“可曾探听内容?”

亲信摇头:“未曾靠近,便被侍卫驱逐。但据观察,参与密会者皆是昔日与赵文渊、朱允昭关系密切之人。”

林清风神色凝重。他知道,杨廷玉虽未被牵连入案,但其侄子杨文昭已被斩首示众,其兄长杨文辉亦发配边疆。此番举动,恐怕并非单纯哀悼亲人,而是另有图谋。

“继续监视,不可轻举妄动。”林清风沉声道,“若他们真有异动,必会露出马脚。”

亲信领命而去。

翌日清晨,林清风再度入宫面圣。皇帝面色沉重,显然也察觉到了朝堂上的异常气氛。

“林卿,朕近日听闻有人私下议论此案处置过严,甚至有大臣上书为周世昌求情。”皇帝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林清风拱手道:“陛下,臣所做一切皆依法行事,证据确凿,不容狡辩。若今日不肃清奸佞,明日便会有更多叛贼效仿。”

皇帝沉默片刻,终是点头:“朕知你用心良苦。只是……人心难测,朕担心此举会激起更大反弹。”

林清风正色道:“陛下,乱世需用重典。如今大明根基未稳,若纵容奸邪,国将不国。臣愿以性命担保,绝不让任何人动摇社稷根基。”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好,朕信你。”

林清风退出皇宫,回到御史台后,立刻下令加强京师巡逻,并秘密调查杨廷玉等人动向。与此同时,他亲自召见几位忠于朝廷的御史,叮嘱他们在朝堂上密切关注各派势力动向,一旦发现可疑之处,立即上报。

数日后,果然有所斩获。

一名潜伏在杨府的细作传来密信,称杨廷玉正在秘密联络各地旧部,意图拥立新君,另立朝廷。更令人震惊的是,信中提及,杨廷玉竟与敌军仍有往来,试图借助外力推翻现政权。

林清风看完信后,脸色铁青。他深知,若此事属实,那便是十恶不赦的大逆之罪。

他当即提笔写下密令,命锦衣卫严密监视杨廷玉一举一动,并准备随时拘捕。

次日深夜,林清风再次入宫,将密信呈交御前。

皇帝览毕,怒火中烧:“杨廷玉!朕念及他是先帝旧臣,特许其安享晚年,他竟敢勾结敌军,图谋篡位!真是狼子野心,死不足惜!”

林清风沉声道:“陛下,此人已无药可救。臣恳请即刻拘捕,以免夜长梦多。”

皇帝咬牙道:“准奏。林卿,此案由你全权处理,务必要快、要狠,不得放走一个叛贼。”

林清风躬身应诺,随即连夜调遣锦衣卫,包围杨府。

当夜,杨廷玉正与几名旧臣密议,突闻门外人声鼎沸,惊觉不妙,欲逃时已被团团围住。他长叹一声,知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次日,京城震动。杨廷玉及其党羽数十人被押解入狱,审讯之后,供词累累,证据确凿。皇帝震怒之下,下旨将其全家抄没,本人赐死,其余涉案人员一律斩首或流放。

至此,朝堂之上最后一股反扑势力也被彻底铲除。

然而,林清风并未因此松懈。他深知,敌人不会轻易罢休。真正的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

这一夜,他再次登上御史台高阁,望着远方天际,心中思绪万千。

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

他知道,自己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警惕、更加果断。

因为,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战争。

而他,只能前行,不能回头。

---

数日后,边关急报传来??敌军再度集结,意图南侵。

张定远虽已稳固防线,但敌军兵力雄厚,且此次调动极为隐秘,显然是蓄谋已久。更为棘手的是,敌军内部似乎有一名熟悉大明军情的内应,使得张定远多次布防计划都被识破,损失惨重。

林清风接到战报后,眉头紧锁。他立即召集群臣议事,却发现许多原本支持他的官员态度暧昧,甚至有人提议暂缓剿匪,转而议和。

“陛下!”林清风当机立断,在朝会上直言,“敌军屡次犯我边境,若此时议和,便是助长其气焰。更何况,敌军此次进攻,背后恐有内应策应。若不查明真相,即便议和,亦不过是苟延残喘。”

皇帝沉吟许久,最终点头:“林卿所言极是。朕决意全力迎战,绝不妥协。”

朝堂上一片哗然,但皇帝心意已决,众人不敢再多言。

林清风随即下令彻查内应之事。他亲自审阅边关来往文书,发现几处细微之处疑点重重。尤其是关于粮草调度的记录,竟然出现了两套不同的账本,其中一套明显伪造,试图掩盖某支军队的真实动向。

他立即派遣密探前往边关,同时命令锦衣卫在京中展开调查。不出三日,便有重大突破??户部一名低级官员突然畏罪自杀,家中搜出大量密信,内容涉及敌军将领与其联络的具体细节。

林清风迅速将这些证据呈递御前,并指出幕后主使极可能是早已被贬黜的一位旧臣??原礼部侍郎李承恩。

此人曾在周世昌案中侥幸逃脱,虽被贬官,但仍留居京城。林清风怀疑他一直暗中联络旧党,策划反击。如今敌军来袭,正是他里应外合的最佳时机。

皇帝震怒不已,立即下旨缉拿李承恩。

然而,当锦衣卫冲入李承恩府邸时,却发现他已经失踪。府中空无一人,只留下一封血书,上面赫然写着:“大明气数已尽,尔等不过苟延残喘。待我主归位,尔等皆成阶下囚。”

林清风看着那封血书,心头一阵寒意。他知道,这场斗争远远没有结束。

李承恩既然能顺利逃脱,说明朝中仍有他的眼线。而他口中的“我主”,更是意味深长。难道,还有更大的阴谋尚未浮出水面?

林清风立刻下令封锁京城,所有出入人员必须严格盘查。同时,他派人追查李承恩可能藏匿的地点,并派出密探深入敌营,设法获取敌军情报。

数日后,密探带回重要消息??敌军主帅乌兰汗已与一位自称“大明正统继承人”的神秘人物达成协议,承诺助其夺回皇位,作为交换,该人将割让北方三镇,并开放贸易通道。

林清风闻言,心中震惊不已。他立刻意识到,这所谓的“正统继承人”极有可能就是当年因政变而失踪的废太子??朱景炎!

此人本应在政变中被杀,但多年来始终杳无音讯。如今看来,他不仅活着,而且已经成为敌军的重要棋子。

林清风立即将这一情报呈报御前,并建议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皇帝听完之后,脸色苍白,久久不语。良久,他才缓缓开口:“林卿,此事非同小可。若朱景炎果真尚在人间,并与敌军联手,恐怕民心动摇,局势危矣。”

林清风沉声道:“陛下,臣以为,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定军心,安抚百姓。同时,必须尽快查明朱景炎的身份,若属实,则必须予以铲除,以免动摇根本。”

皇帝点头:“林卿所言极是。朕命你全权负责此事,务必在敌军大举入侵之前,解决内忧。”

林清风拱手应诺,随即展开新一轮部署。

他一方面派遣密探深入敌军,设法确认朱景炎身份;另一方面,他亲自前往兵部,重新调整边关防御策略,确保张定远能够有效抵御敌军攻势。

同时,他在朝中扶持一批年轻官员,逐步取代那些立场不明的老臣,以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而林清风,已然站在风暴的中心。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唯有迎难而上,方能守护这片江山。

夜深人静,林清风再次登上御史台高阁,遥望远方。

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而他,只能前行,不能回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