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二百三十八章 折断的竹子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二百三十八章 折断的竹子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9 14:35:44 来源:源1

竹叶青蛇通常夜间活动,白天不怎么动弹,但这类蛇经常挂在竹子上,竹子被砍了,摔下来之后自然会四处游走。

顾正臣回头看了看吕常言、严桑桑。

吕常言还没到眼老昏花,失去警觉的程度。

严桑桑也保持着警戒,随时可以出手。

高四维被高上午摁在地上给顾正臣磕头,就因为磕得不够重还挨了两脚。

顾正臣呵呵笑着,问道:“听孩子说,砍伐竹子是准备制作模具?”

高晨一脸笑意,颇是热情地解释:“是啊,我们是琉璃瓦窑,总需要先制......

“敌军主力已于昨夜突袭我军哨岗,前锋已逼近河西走廊。敌军将领乌兰汗亲率十万大军南下,目标直指长安。”

林清风看完急报,眉头紧锁。

长安乃大明西陲重镇,扼守通往西域与川蜀之咽喉。若长安失守,则整个西部防线将全面崩溃,敌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京畿。

他立刻下令调集三万禁军,由兵部副将王世昌统领,火速驰援长安。同时,派遣使者前往甘肃、陕西等地,号召地方军队协同作战,务必守住河西走廊。

然而,就在他准备进一步部署之时,又一封密报送来:

“敌军内部传出消息,朱景炎并未真正死亡,其首级乃是替身所扮。真正的朱景炎已被秘密送往西域,意图借机东山再起。”

林清风心头一震。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赵云飞带回的首级,极可能是敌军故意制造的假象,目的是让他们放松警惕,从而掩护真正的朱景炎转移。

他立即下令彻查赵云飞一行人在河南行动的所有细节,尤其是关于朱景炎身份确认的过程。不久之后,果然发现了问题??当时负责验尸的医官竟是敌军间谍,早已混入京城多年,专门为此事布局。

林清风愤怒之余,更是感到深深的不安。

这意味着,朱景炎仍然活着,而且很可能已经落入敌军最核心的阵营之中。他的存在,依旧是悬在大明头顶的一把利剑。

“赵云飞!”林清风厉声喝道。

赵云飞匆匆赶来,脸上满是愧疚:“属下该死,未能识破敌军诡计……”

林清风深吸一口气,压下怒火:“现在不是追责的时候。我要你立刻出发,带人前往西域,查明朱景炎的确切下落。若他还活着,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控制或除掉,绝不能让他再成为敌军的旗帜。”

赵云飞重重叩首:“属下明白!”

林清风又对身旁的心腹道:“立刻派人通知张定远,让他密切注意敌军动向,若有任何朱景炎现身的消息,立即上报。”

安排妥当之后,林清风再度进入皇宫,将最新情报呈报给皇帝。

皇帝听完,脸色阴沉:“林卿,此事是否意味着我们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林清风沉声道:“陛下,朱景炎的存在确实是一个隐患,但他终究只是棋子。真正的敌人,是乌兰汗和他的大军。只要我们能守住边关,击退敌军,他的‘正统’身份也就毫无意义。”

皇帝缓缓点头:“朕明白了。林卿,这一次,朕依旧信任你。”

林清风躬身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离开皇宫后,林清风站在御史台高阁之上,望着远方苍茫的天际,心中思索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他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暴。

而这场风暴,或许将决定大明未来的命运。

***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域某处山谷中,一队黑衣人簇拥着一辆封闭的马车缓缓前行。

车内,一位身着龙袍的青年男子静静地坐着,眼神冷峻而坚定。

他正是朱景炎。

“殿下,前方就是西域边境,再往西行百里,便是乌兰汗的秘密营地。”一名随从低声禀报。

朱景炎微微颔首,目光投向远方:“我知道了。告诉所有人,做好准备。我们的时机,即将到来。”

他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的到来。

大明江山,终将易主。

而他,将成为那个改写历史的人。

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

而在这片辽阔的天地之间,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席卷而来。

***

长安城头,旌旗猎猎,战鼓隆隆。

城墙之上,王世昌亲自督战,指挥士卒布防。远处地平线上,尘土飞扬,敌军前锋已然逼近。

“大人,敌军先锋约五千骑,已至十里之外!”斥候飞马回报。

王世昌神色凝重,转头对副将李文忠道:“命弓弩手列阵,箭矢备足,待敌近至五百步内,方可放箭。”

李文忠领命而去。

不多时,敌军骑兵如潮水般奔涌而来,铁蹄踏地,声势骇人。然而,他们尚未靠近城墙,便被密集的箭雨迎头痛击。第一波冲锋顿时被打乱,阵型大乱。

王世昌见状,立即下令:“开城门,派出轻骑反扑!”

随着沉重的城门缓缓开启,数百精锐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出,直扑敌军阵中。敌军猝不及防,纷纷溃散,仓皇后撤。

然而,这只是开始。

数日后,乌兰汗亲率主力抵达长安城外,数十万大军将整座城池团团围住,战鼓之声昼夜不息。

城内,粮草虽尚可支撑月余,但士气却日渐低落。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敌军,许多士兵开始动摇。

王世昌召集众将议事,神情严峻:“敌军兵力十倍于我,若一味坚守,迟早必陷。唯有主动出击,方有一线生机。”

“如何出击?”李文忠问道。

王世昌沉思片刻,缓缓道:“长安以北五十里,有座断龙岭,地势险要,为敌军补给必经之路。若能奇袭断龙岭,切断敌军粮道,便可逼其退兵。”

众人闻言,皆露难色。

断龙岭地势险峻,且敌军必有重兵把守,贸然出击,风险极大。

王世昌环视众人,语气坚定:“此战,非胜即亡。若无人愿去,本将亲自带队出征。”

话音刚落,一名年轻将领站起身来,抱拳道:“末将愿往!”

此人姓赵名子安,原为林清风麾下旧部,曾在雁门关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王世昌大喜:“好!子安,你挑选三百精锐,即刻出发。”

赵子安领命而去。

当夜,三百轻骑悄然出城,绕过敌军封锁,沿着山道潜行至断龙岭附近。

黎明前,趁着敌军换岗之际,赵子安率众突袭敌军粮仓,纵火焚烧粮草,并斩杀多名敌将。

敌军惊慌失措,乌兰汗闻讯大怒,立刻抽调两万兵马回援断龙岭。

王世昌趁机出城,率军猛攻敌军主营,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乌兰汗被迫分兵应战,原本严密的包围圈出现缺口,长安得以喘息。

然而,这一战虽解一时之危,却无法彻底扭转局势。

乌兰汗很快重整军心,再次集结大军,准备强攻长安。

就在此时,一封来自京城的密令送抵前线:

“林清风已奏请陛下,命兵部调集八万援军,由太子朱允昭亲率,五日内即可抵达。”

王世昌读罢,心中稍安。

他知道,只要再坚持几日,援军一到,便可与敌军展开决战。

但与此同时,他也隐隐察觉到一丝异样。

为何偏偏在这个时候,太子会亲赴战场?

莫非……

他不敢多想,只能继续坚守。

而在京城,林清风也在密切关注着前线战况。

他一面调度后勤补给,确保援军顺利前进;一面加强京师戒备,以防有人趁乱作乱。

然而,他并未料到,真正的危机,竟来自朝堂之内。

***

这几日,朝廷内部暗流汹涌。

太子朱允昭名义上是奉旨出征,实则另有图谋。

他在临行前,曾秘密召见几位心腹大臣,其中便包括兵部尚书杨廷玉的旧党残余。

“诸位,此次出征,不只是为了支援长安,更是一次机会。”朱允昭低声说道,“父皇年迈,林清风权势滔天,若不加以制衡,恐怕将来社稷难稳。”

一名老臣犹豫道:“殿下,林清风毕竟忠心耿耿,若无确凿证据,恐怕难以撼动。”

朱允昭冷笑一声:“忠心?他手中握有锦衣卫、御史台,甚至可以随意拘捕朝廷重臣。这样的人,还能称得上是忠臣吗?”

众人面面相觑,不敢言语。

朱允昭继续道:“此次出征,我会带兵进入长安,届时若能顺势掌控兵权,便可逼迫父皇交出朝政,另立新局。”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他们这才意识到,朱允昭的目的,竟然是要夺权!

但事已至此,他们也别无选择。

于是,一场围绕权力的较量,悄然拉开帷幕。

而在千里之外的西域,朱景炎也在等待着自己的机会。

他深知,自己不过是乌兰汗手中的一枚棋子,但只要利用得当,这枚棋子也能成为翻盘的关键。

他召来心腹,低声吩咐:“传我命令,让西域各地旧部做好准备。一旦时机成熟,便发动叛乱,扰乱大明后方。”

心腹领命而去。

朱景炎望向远方,眼中闪过一抹寒光。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在这场风云变幻的大局中,谁又能笑到最后?

风起云涌,命运的齿轮仍在缓缓转动。

而大明的命运,也将在这一刻,迎来前所未有的转折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