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两千二百六十一章 花船为瓮

大明:寒门辅臣 第两千二百六十一章 花船为瓮

簡繁轉換
作者:寒梅惊雪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09 14:35:44 来源:源1

顾正臣指了指花樱,萧成上前抓过,抬手便将其击晕。

萧成面色凝重地说:“他们知道老爷上了船!”

“知道我上了船?”

顾正臣有些惊讶,转而道:“知道我今晚登船的人可不多,就连带路的蔡昭都不知我真实身份,如何会走漏消息?”

萧成将床上的皮鞭拿了起来,因为担心暴露坏事软剑没带上来,深深看了顾正臣一眼:“目前还不清楚,但我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在商议除掉老爷。现在情况紧急,我必须送老爷下船。”

顾正臣没理会萧成异......

朱景炎回到御药房,已是深夜。风雪渐止,宫墙上的积雪映着月光,泛出冷冽的银辉。他站在门前,望着那片沉寂的紫禁城,心中却并不平静。

今日朝堂之上,虽已将沈仲达一案压下,可他知道,这不过是权谋之局的一角。建文遗党并未真正消亡,他们在暗处蛰伏多年,如今终于露出獠牙。而太子中毒之事,背后牵涉的势力远比表面所见复杂得多。

他缓步走入御药房,屋内炉火未熄,温暖如春。一名老太医正守在药炉旁,见他进来,连忙起身行礼:“大人。”

朱景炎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走到案前坐下,提笔写下一份密折,内容涉及东宫幕僚刘知远供词中的可疑之处,以及沈仲达遗物中发现的一封未署名书信。字迹沉稳,一如往常,然每一笔落下,皆似重若千钧。

“去吧。”他将密折交予心腹,“连夜送往辽东总兵府,务必亲手交给王崇武。”

心腹接过密折,拱手离去。

朱景炎望向窗外,夜色深沉,寒意逼人。他深知,自己虽掌控了京城局势,但真正的危机,仍在北方。

***

次日清晨,朱允?召见朱景炎于乾清宫。

“朕昨夜思虑良久,”皇帝缓缓开口,“太子中毒一事,虽已查明幕后之人,但朕总觉得……尚有隐情。”

朱景炎拱手道:“陛下明察秋毫,臣亦察觉此案背后另有黑手。沈仲达虽死,但他并非主谋,真正的幕后之人,至今仍未现身。”

朱允?眉头紧锁:“你是说,还有人在操控这一切?”

“是。”朱景炎沉声道,“沈仲达不过是一枚棋子,有人借他之手,试探朝廷反应。若非太子命大,恐怕此刻京师早已陷入动荡。”

朱允?沉默片刻,终是叹道:“朕信任你,也愿意将国事托付于你。只是……朕终究年迈,精力不济,若再起风波,恐难以支撑。”

朱景炎郑重叩首:“陛下请安心养神,朝政与边务,臣自当竭尽全力。”

朱允?点头:“好,朕便倚仗你了。”

***

午后,朱景炎再次前往刑部大牢,亲自审讯一名被秘密逮捕的东宫侍从??此人曾为沈仲达旧识,据供述,他曾多次潜入太子寝殿,偷偷更换太子所服汤药,使其精神恍惚、噩梦连连。

“你可知罪?”朱景炎冷冷问道。

那侍从跪在地上,浑身发抖:“小人……小人只是奉命行事……”

“谁的命令?”

“是……是刘知远。”

朱景炎眼神微眯:“除了刘知远,是否还有他人指使?”

侍从犹豫片刻,终是低声道:“还有一人……据说来自漠北……身份不明……只听刘知远称其为‘先生’。”

朱景炎心头一震。漠北……难道此事竟牵连至北疆敌军?

他当即下令彻查东宫所有往来书信,并命锦衣卫加强监视,同时派遣密探前往辽东,通报此消息。

***

与此同时,辽东前线战事愈发紧张。

阿鲁台部果然如预料般南侵,直扑雁门关。王崇武率军死守,然因兵力分散,形势危急。

朱景炎接获战报后,立即召集诸将议事。

“敌军主力已至雁门关外,意图突破防线,直取京师。”王崇武沉声道,“我军虽奋力抵抗,但补给困难,恐难持久。”

朱景炎翻开地图,仔细分析敌我布防,最终沉声道:“必须尽快切断敌军粮道,令其陷入困境。同时,派人联络陈修远,让他加快分化瓦解敌军联盟的步伐。”

王崇武点头:“属下这就安排。”

朱景炎又道:“另外,派出使者前往漠南,以高官厚禄许诺部分部落首领,使其倒戈相向,扰乱敌军后方。”

“是。”

部署完毕,朱景炎披甲上马,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骑兵,星夜驰援雁门关。

***

数日后,陈修远传来消息:漠南部族已有三部表示愿意归附,并承诺断绝与阿鲁台部的联系。另有两部仍在观望,但已表现出动摇迹象。

朱景炎阅罢信件,微微颔首。这场战争,不只是刀剑之争,更是人心之战。

他随即回信,命陈修远继续施压,并给予其更大的权限,必要时可许以实权官职,以换取部族支持。

与此同时,辽东战局亦出现转机。

朱景炎亲临雁门关,指挥作战,亲自督战筑垒、调配火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更下令切断敌军粮道,使得阿鲁台部陷入补给不足的困境。

短短数日,敌军攻势骤减,士气低迷。

某夜,朱景炎在帅帐中批阅军情,忽见一名斥候匆匆入内。

“大人,陈修远传回最新情报,漠南部族已有五部联合签署盟约,正式宣布脱离阿鲁台部,并愿与朝廷结盟。”

朱景炎目光一亮:“很好,让他们继续保持联系,一旦时机成熟,便可发动突袭。”

斥候应声退下。

朱景炎望向窗外,夜色依旧沉沉,风雪未歇。

他深知,这场战争尚未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他,早已别无选择。

***

朱承志在京中亦未停歇。

他一边协助锦衣卫调查东宫毒案,一边密切关注京城内外动向。随着对刘知远过往经历的深入调查,他发现此人曾在永乐年间短暂担任过翰林院编修,后因卷入一场文字狱被贬出京,从此销声匿迹。

“一个被贬官员,何以能接近太子?”朱承志低声自语,翻阅着手中的卷宗。

他忽然想起父亲曾提及过的一个名字??李玄。

“莫非……刘知远也是他的棋子?”

朱承志立刻命人调取当年翰林院的档案,并秘密派人前往刘知远原籍查访。几日后,一封来自山东的密报送至他手中。

“刘知远早年曾在济南一带游历,与当地一位名叫‘李玄’的谋士交往密切。该人曾自称出身建文旧臣之家,精通谋略,且擅长蛊惑人心。”

朱承志瞳孔微缩。

“果然是他……”

他立即将此情报整理成密信,准备送往辽东。然而就在他准备动身之时,一名身穿青衫的神秘人悄然出现在他的书房门外。

“公子,别来无恙。”

朱承志猛然回头,只见那人面戴斗笠,身形瘦削,声音却透着几分熟悉。

“你是……”

那人缓缓摘下斗笠,露出一张苍白却棱角分明的脸庞。

“李玄。”

朱承志心中一震,右手已悄然按在腰间的佩剑上。

“你竟敢亲自入京?”

李玄轻笑一声:“既然你们已经查到我的存在,我又何必躲藏?”

朱承志沉声道:“你到底想做什么?挑动北疆战乱,毒害太子,究竟是为了什么?”

李玄眼中闪过一丝幽深的光芒:“为了一个旧梦。”

“什么旧梦?”

“恢复建文帝的江山。”李玄缓缓说道,“你们朱家夺位之后,多少忠臣良将被屠戮殆尽?我父兄皆死于永乐初年的清洗之中,我忍辱负重数十载,只为等待这一天。”

朱承志怒道:“你这是逆贼之言!当今圣上仁德,百姓安居乐业,岂容你煽动叛乱?”

李玄冷笑:“仁德?若真如此,为何你父不得不远赴辽东,远离权力中枢?为何太子屡遭毒手,却无人追责?你以为天下太平,不过是幻象罢了。”

朱承志一时语塞。

李玄缓步向前,语气忽然变得温和:“朱承志,你是个聪明人。你应该明白,这场棋局早已超越了忠诚与背叛。我只是要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朱承志握紧剑柄,冷冷道:“你若敢伤我父亲一根汗毛,我必取你性命。”

李玄轻轻一笑:“那就看谁能活得更久了。”

话音未落,他身形一闪,已消失在夜色之中。

朱承志冲出书房,四下张望,却不见半个人影。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回到书房,提笔写下一封密信,详细记录今夜遭遇,并叮嘱父亲务必小心防范。

“飞骑,即刻启程,将此信送往辽东。”

他望着窗外漆黑的夜空,心中第一次生出强烈的不安。

李玄……真的只是一个人吗?

还是,这只是更大风暴的开始?

***

辽东,雁门关。

朱景炎接到朱承志的密信后,面色凝重。

“李玄……原来是他。”

他回忆起多年前在江南任职时,曾听闻过此人名声。当时李玄不过是一名江湖谋士,却能在短时间内策划多起地方叛乱,甚至一度攻陷县城。后来因其身份敏感,被朝廷通缉,从此销声匿迹。

“难怪阿鲁台会听命于他。”朱景炎喃喃道,“此人不仅精通谋略,更懂得如何利用仇恨与恐惧。”

王崇武皱眉道:“大人,若李玄仍在辽东活动,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景炎沉吟片刻,道:“立即加强各条通往京城的驿道戒备,同时派人封锁边境,防止他逃往漠北。此外,调动辽东各地锦衣卫,全面搜捕此人。”

王崇武领命而去。

朱景炎独自站在城楼上,望着远方起伏的山脉,心中却愈发沉重。

战争虽已进入尾声,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他,早已别无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