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阿根廷帝国崛起 > 第283章 城市化和裁军

阿根廷帝国崛起 第283章 城市化和裁军

簡繁轉換
作者:百川紫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1 22:00:4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除了前往美国那一次学术交流,圣赫塞现在已经很少离开阿根廷,外国的首都就去的更少了,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倒是停留了2天。

这不足以窥探里约热内卢的全貌,外国的猎鹰情报局也不会花太多精力在这些上面,更多的是为经济服务,也就是为了赚更多钱,美国分部如此,巴西如此,西欧、日本也是如此。

圣赫塞通过猎鹰局获取各经济大国的经济金融情报,控制这些投资银行和贸易公司,赚取惊人的财富。

根据大脑中历史知识和一些超前的眼光,通过风险投资未来的潜力公司和人才,可以赚取超额利润。

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需要通过堆钱,大量投资各种新的计划,显示自己的制度最先进,展示国民的优越生活,需要试错,需要筛选,但圣赫塞自己就知道最终的答案,这是一条发展的捷径,虽然后世稀松平常的东西或者小玩意,很可能是几亿美金砸下去才获得的,比如计算机设备,比如各种半导体公司。

同时他还把基本决策思路提供给美国红杉、普拉里国际、黑石、欧洲等公司的负责人,还有制造各种金融衍生品思路套路,规避风险,顺水推舟的捞钱,搭顺风车可快多了。

基本上投资一个大项目有圣赫塞的拍板,成功率能提高一倍以上,如果连他这个老板都反对,那基本上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

这就好比爱迪生改良电灯一样,美国政府可能要试错几千上万次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而圣赫塞就可以直接拿到最终答案,而且相差无几。

去年日本生产了24万辆汽车,西德生产了126万辆汽车,但未来日本的汽车工业还要超过德国一些,圣赫塞利用美国财团的优势,利用低廉的资金投资了日本的汽车公司。

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均有美国红杉的身影,虽然投资额不多,但也在日本财阀的忍受范围内,毕竟这是华尔街的财团,日本更是美国彻底占领的,地位比西德还低,圣赫塞不止通过红杉和黑石,还通过其他公司投资日本。

西德工业届进入比较困难,圣赫塞就投资一些规模比较小,但后世能听得到名字的一些公司,以获取更大回报。

而这些投资只是圣赫塞的冰山一角,他还通过当初芝加哥炒期货的时候注册的一堆纽约空壳公司,大量投资日本、西德、荷兰、新加坡、英国、法国、比利时、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产业和知名公司,以掩盖输送给阿根廷大量资金,同时也可以赚更多钱。

只有阿根廷的投资是失败的,或者说阿根廷相比其他国家回报率太低。

因为这些都是美国的金融投资公司,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天然给高人一等和强大,而且给他们配的团队都是红杉出来的金融精英,又有资金加持,往往都能达成预定的目标。

华尔街本身就是复杂的,这些公司唬人还很有用的。

加上大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也能通过堆钱堆人,拥有各种优秀的各种人才充足的资金,稳定发展就可以获得足够利润,这就是资本的优势,属于双重保障了。

这些国外的资金给布兰卡市和拉潘帕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外部支援。

而里约热内卢给他的感觉,除了气候比布兰卡市炎热,也属于世界一流的繁华都会,比布宜诺斯艾利斯多了一些狂欢的气氛,对了,里约的妹子穿着也比较清凉,也豪放许多。

里约的人很多,环境也是界限明显,卫生环境条件要更差一些,治安没布宜诺斯艾利斯好,但要远胜后世,治安彻底恶化要去到七八十年代了,现在里约的民风那是相当淳朴。

巴西人有一句话:“上帝花了6天的时间创造世界,第7天创造了里约热内卢。”

这句话就足以说明里约是巴西的天选城市了,就像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一样。

乌拉圭的蒙德维的亚他也待过几天,当初为了协助拉普拉塔钢铁厂和普拉里国际拿下铁矿,开采三十三人省的铁矿,跑了不少地方。

蒙德维的亚的气候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相似,但人口不算多,环境是比较干净整洁的。

蒙德维的亚人口亚占了乌拉圭差不多三分之一,如果是包含郊区卫星城,则接近一半,但就公共基础设施来看,显得比较落后,而且还是没有贫民窟的情况下。

不管是新城还是旧城,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自来水设施,也没有用电,生活用水只能依靠河沟里的水,所以在河里洗澡洗衣服显得很是平常,随着经济发展停滞,工作岗位也变得稀缺。

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圣赫塞更关注经济和就业,里约热内卢的经济发展明显比蒙德维的亚好,是巴西的经济、工业和金融中心,纺织、服装、化学、医药、印刷出版、冶金等工业在巴西居重要地位。

背山面水,港湾优良,就是城市规划做的比较一般,明显有繁华区和郊区,甚至落后郊区的分别,市中心繁华无比,但郊区可能用电用水都有问题。

相比之下,布兰卡市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规划就非常合理了,不管是老城区还是新城区,基础设施一直处于超量供应的状态,完全不会缺水缺电。

不仅电力价格低廉且充足,自来水厂的建设规模一直大于人口规模,每个住房建筑都有足够自来水供应,现在修建运河也是为了未来稳定的自来水淡水供应。

自来水钢管的大量采购,又促进了钢铁工业的发展,火电站的超前规划,也让布兰卡市和中部的圣马丁市一样,成为阿根廷夜晚最亮的城市。

火力发电厂多被安排在郊区下风向,空气污染并不严重,电力价格并不算高,南方电力还因此获得了大量补贴,工业用电价格也非常低廉。

布兰卡市、圣马丁市、奥兰市、莫拉多镇、奥托市这些圣赫塞集团控制下的城市,各种基础设施规划都很超前,道路比较宽敞,绿植和公园多,电力和自来水供应充足。

这样的情况在目前的阿根廷或者整个南美来说都非常难得,不说自来水,发电就是个很大的问题,原先阿根廷的煤炭都进口至英国,价格贵而且还被人为控制供应,英国资本家通过控制资源获取超额利润。

现在阿根廷从英国进口的煤炭已经降到最低,南非、澳大利亚、印尼、哥伦比亚、印度的优质煤炭都通过海运大量进口到阿根廷,被火电厂和钢铁厂大量使用,让阿根廷发电量进入正增长。

而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也是吸引省内外移民以及国外移民的优势之一。

去年年底阿根廷再次进行了全国人口普查,这几年通过吸纳移民和黑户人口普查,加上自然增长的人口,让阿根廷人口比50年的时候增加了600多万,去年阿根廷整体人口已经达到了2550万。

阿根廷的人口要远远多于历史上的2000万。

这几年阿根廷本来预计有100-200万移民离开阿根廷,前往美国或者回到西欧,结果这批人有一大半被稳住了,他们选择暂时不离开阿根廷。

毕竟离开祖国前往一个新的国家,其实需要很大的勇气,除了勇气,还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

哪怕这个国家可能是自己祖辈曾经的母国,这意味着要重新获取移民的身份,还有其他很麻烦的事情,儿女教育,住处,找工作,还有移民的资金。

其中有不少打算移民的人选择前往布兰卡市、圣马丁市、拉普拉塔市碰碰运气。

并真的找到了好工作,而现在比索贬值速度,通货膨胀速度也没有那么离谱了。

阿根廷还因此吸引了更多的新移民,这是必隆时代都很稀缺的移民。

布兰卡市、圣马丁市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奥兰市、拉普拉塔市是去年接纳新移民最多的五个城市,增加了大约30万新移民。

在多种因素促进下,拉潘帕省是阿根廷人口增长最快的省,目前稳居阿根廷第三人口大省,常住人口超过了194万,而这已经是去年年底的数据。

仅次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870万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407万。

55年10月,拉潘帕省人口有279万人,光是省府布兰卡市人口就从135万增加到194万,就不说其他沿海三市的人口增长了。

沿海三市中,奥托市的人口有19万、布拉托维奇市也有了11万,科罗拉多港市则有7万人。

奥托市离布兰卡市最近,原先是一个农牧业比较发达的小镇,现在为布兰卡市提供生猪,粮食和各种工业原材料,经过行政区划整合,成为一座中型城市。

奥托市位于布兰卡湾南岸,目前正在修建的沿海高速和铁路已经把奥托市和布兰卡市连接起来,受布兰卡市带动比较大,而且拥有一片相对不错的深水港,常年不冻不淤。

港口发展的很快,奥托港区已经建设生产泊位6个,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奥托南港区拥有万吨级生产泊位2个,进出口量也已经开始稳步上升。

奥托市通过发展贸易和基础加工业迅速发展了起来,布兰卡市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工业,被引入到奥托市,其中有火力发电厂,炼油厂,化工厂,造纸厂,印染厂等。

奥托市重点发展引进毛纺织工业,奥托市附近是绵羊养殖区,目前已经引进发展毛纺厂140多家,就业人数已经有上万人,发展的非常快,主要以给布兰卡市的国外知名品牌代工为主。

布拉托维奇市在10月份的时候,正式改名布拉托市,发展虽然没有奥托市那么快,但也引进了很多工厂,重点扶持食品加工出口,发展了60多家食品工厂。

科罗多拉港市也大力发展矿石进出口,南边的石油,澳洲和哥伦比亚的煤炭都会在这里中转一下。

拉潘帕省沿海城市的发展都算是比较快的了,圣赫塞规划构建t字形发展走廊,把沿海和内陆连接起来。

……

钾三角地区距离秘鲁不远,奥兰市作为边贸城市,又有烟草、矿业开采、进出口贸易三大产业加持,最近两三年发展迅速,居住人口悄然过了20万,常年差不多有8万人是外国偷渡客或者新移民,经济规模也已经超过了省府萨尔塔市。

事实上,巴拉圭和玻利维亚在奥兰市没有发展起来之前,就一直为图库曼和萨尔塔省的制糖业提供季节性工人,智利南部的马普切人穿过安第斯山脉到门多萨收获葡萄,到巴塔哥尼亚剪羊毛。

现在这些邻国人在阿根廷定居下来,年轻的马罗洽(黑皮肤妇女)在中产阶级家庭做女佣,男人在工厂工作。

奥兰市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不管是机遇还是工作都相对缺乏,更繁华的布兰卡市和圣马丁市成为他们的终点站。

靠着奥兰市,圣马丁市和布兰卡市吸引的秘鲁和玻利维亚移民也有小几万,这些移民和当初科尔多瓦市的华人移民一样,主要是贫困或者本国缺少机会,来到邻国谋生,属于半候鸟型的,并非彻底的切断了母国关系,从阿根廷回去探亲虽然有些麻烦,但也不是那种离家上万里那种。

有移民中比较厉害的,还从阿根廷与母国倒腾货物贸易或者成立移民中介公司,积攒了做生意的第一桶金。

而布兰卡市在圣赫塞的规划下,现任市政厅一直严格执行,人口越吸越多,机会也一直放开,因为欧洲市场被圣赫塞打开了,阿根廷货币贬值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比欧洲生产成本更低,做出口很赚钱。

阿根廷中部最大城市已经易主,圣马丁市现在人口也已经完全超过了科尔多瓦市的69万人,去年科尔多瓦市也增加了1万居住人口。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底圣马丁市的人口已经到了80万,很可能已经接近90万,其中新增人口有一半来自于其他省,外国移民也很多。

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科尔多瓦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因为那里治安变差,最重要的是缺乏稳定的工作,移民不可能参与罢工,更应该谨慎一些,否则可能被遣散回国。

更宽容自由的圣马丁市和布兰卡市,就更吸引他们了。

圣马丁市现在储备土地资源充足,当初规划好的玛利亚大型水电站,因为这两年雨量充沛,每年发电量比预计的还要高不少,又增加了3台发电机组,现在达到了1.1亿千瓦时,比原先还多了3000万千瓦时,加上其他地区的电力引进,圣马丁市的供电一直稳定且充足。

廉价用电可以吸引很多对用电需求大的工厂,市政厅已经在水能丰富的地方修更大的水电站,年发电高达18亿千瓦时的科尔多瓦省大型水电站,与科尔多瓦市联合开发建设,足以供应更多的用电需求。

圣马丁市政厅在拓宽从圣马丁市到罗萨里奥的河流,未来可以通过水运河道连接阿根廷的最大河流——巴拉那河。

玛利亚市和圣马丁县合并前,城区建设就已经初现规模,合并后市政厅的权力和主政范围扩大了。

工业化建设也因此加快,现在除了城区,郊区县的发展也市区给带动起来了,发展大大加快。

加上市政厅对很多工业的发展扶持,圣马丁国营资产新建了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国营工厂,获取了更多的税收和利润。

新建立的十多家国营工厂中,圣马丁国营钢铁厂,圣马丁国营棉纺织厂,圣马丁第一化工厂,圣马丁第二发电厂,圣马丁建筑公司都是阿根廷上规模的大工厂公司,而且技术属于比较先进的,引进了一批欧洲先进技术,开拓中西部市场。

圣马丁市私营工厂的发展也很迅速,纺织服装工业也位居阿根廷前列,重点扶持各种轻工业发展,如食品加工、造纸、钟表、陶瓷、制糖、家具、玩具等,与科尔多瓦形成错位发展的同时,玛雅化工,新科恩重工,菲利普工业这些重化工工厂也保持了一定的优势竞争力。

这些充满活力的工厂遍地开花,圣马丁市政厅学习布兰卡市政厅,也建立了许多专业批发市场,让各种小工厂也能发展起来,经济更加活跃。

科尔多瓦省的人口有圣马丁市的强力注入,虽然比不上拉潘帕省的开挂发展,去年年底普查也达到了190万人,只比拉潘帕省少了几万。

科尔多瓦省位于阿根廷心脏地带,随便发展起来也不算差,总统府现在也是科尔多瓦帮的,一些重要工业的布局会安排到科尔多瓦省。

科尔多瓦省的地位在阿根廷的地位一直很重要,大概就相当于新华夏的川蜀省一样。

拉潘帕省崛起后,科尔多瓦省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又提升了一些,只是拉潘帕省的地位迅速提高。

阿根廷南方地区稳固不少,拉潘帕省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小团体,联合周边省份一起做大经济蛋糕。

在拉潘帕省的帮助下,小乌肯省和内格罗河省也找到了发展的路子,小乌肯发展采矿业,内格罗河发展农牧业,加工业,给拉潘帕省提供各种资源,最近门多萨省也跟拉潘帕省亲近了不少,圣赫塞也终于算是拉拢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省。

再南边的丘布特省的石油管道建设,圣布鲁斯省的航线维护,也沾了不少光。

特别是丘布特省和小乌肯省的石油勘探开采,发现了不少大油井,让南方石油公司迅速壮大起来,又给圣赫塞加了一个钱袋子。

雷盾汽车把菲亚特600在拉丁美洲卖爆了,便宜的小汽车市场销路大开,有准备的一拖三工厂,通过复制菲亚特600的生产线,让产能增加三倍还不够卖的。

汽车产业链复杂程度比想象中的要高不少,但有菲亚特汽车工程师的支持,产能扩大还是不成问题。

雷盾汽车研究所开出高工资全国各地甚至欧洲挖人,组建更大规模的汽车技术研发团队,打算加速推出自己品牌的小汽车。

真正有可能让雷盾汽车突破的,还是在德国,雷盾汽车把三分之一的利润送到德国奥迪汽车,把三分之一的利润拿来更新扩大厂房和生产设备,剩下的三分之一保留起来。

布兰卡市政厅和科恩财团保证在重化工业业和装备制造业每年的高额投资,才换来雷盾汽车崛起的不是那么困难。

如果是单纯只在阿根廷投资汽车工业,估计雷盾汽车已经和阿根廷的另一家汽车迪特利亚汽车厂一样,早就半死不活了。

迪特利亚汽车厂隶属于迪特利亚家族,是阿根廷少有的工业实业家族,而不是和其他阿根廷买办一样。

迪特利亚家族曾经因为反对战争辣脆主义得罪了必隆,导致与总统府和进出口方面遭受了为难。

现在又因为很多美国公司涌入阿根廷,迪特利亚家族控制的公司竞争力一般。

让迪特利亚家族遭受了很严重的打击,还曾傲慢的求助过布兰卡市政厅,不过圣赫塞没太搭理他。

迪特利亚死后,他儿子小迪特利亚继承了公司,情况才好转了不少,还在布兰卡市开设了新的工厂,并获得了南方石油和电力公司的一些订单,帮助制造油泵和储油罐,以及一些发电设备。

1954年必隆流亡以后,阿根廷大多数工人变成了“孤儿”,没有人为他们提供庇护和发声了,阿根廷工人丧失了必隆政权下获取的利益。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的国营工厂的工人又开始拿起罢工武器,还影响到了中小工厂。

布兰卡市因为政治经济稳定,而且港口也便宜,吸引了很多小工厂的搬迁到这里。

……

圣赫塞上任新高官的第二把火,烧给了自己人——拉潘帕防务军。

这是建立一个规范而有权威的省政厅的第二步。

军队毕竟还是太烧钱了,哪怕只是最便宜的陆军,而拉潘帕省的经济发展又很缺人。

因为人员混杂,导致拉潘帕防务军的名声也很一般,而且存在**现象。

队伍需要进行规范,把有问题的人清除出去。

建立良好的军队形象,有助于实现省政厅权威。

而三个师两万多人已经完全超出了实际发展需要,既不存在安全问题,短期也不存在总统府政变之类的问题。

圣赫塞的计划并不是单纯的裁军,而是以春季整训防务军名义,12月的时候,开始了春季大练兵,进行军事训练和实战演习。

内务整理,体能训练,武装越野,实弹射击,政治思想一个没落下,很快就有一批士兵顶不住,而这些都通通纳入考核。

负责训练的也都是真正的精英教官,打仗可能不行,训练是一把好手。

一番操练下来,虽然很多士兵离优秀还比较远,但至少是一名合格的士兵了,混日子的人也开始有了走人的想法。

训练完,紧接着就是实战演习。

除了军人的荣誉以外,还设立大量军事奖学金,激发士兵训练热情和积极性。

通过这次大练兵,筛选出一批优秀精锐士兵。

而通过实战军事演习,又把一批有指挥能力的人筛选了出来。

然后就是组建一支精锐步兵师。

第二步就是再度全军专业化选人,通过征召士兵并进行培训。

分别组建炮营,组建坦克营,再组建特种部队,然后是空军大队,又把体能指挥差一些,但有专业天赋的一批士兵军官筛选出来了。

这样一来,一支相对而言比较不错的师就慢慢培养起来了,不过还凑不到一个师,只有两个团,只是这样的战斗力,甚至可以打赢原来的三个团。

被淘汰剩下的军官士兵,战斗力也与新的精锐师团和专业化士兵形成了战斗梯度,也会有一部分在,这样再经过打乱,不过这样的人肯定不多。

经过差不多4个月的宣传铺垫,已经成立有一年半的拉潘帕防务军,大多数人也都明白了圣赫塞的意思,就是真的裁军。

12月1日,拉潘帕防务军裁军2个团,6000人的军队编制,防务军第三师整体解散取消,就地转业,没有引起太大波动。

12月2日,拉潘帕省政厅组织了万人招聘会和军队升学委员会,并联系了50家大中型工厂,给退伍人员解决就业问题,有意愿前往大学学习的,还会组织专门的升学考试。

虽然升学的大学最好的就是布兰卡市高等专科学校了,但难度确实比正常考试小了很多。

布兰卡市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是除了国立南方大学外,布兰卡市最大规模的大学,其他的新设立大学,并没有那么大的招生规模。

布兰卡市高等教育还在缓慢起步中,明年开学的大学很可能达到15家,有很多是新成立的市属大学。

布兰卡市市政厅已经有意把布兰卡市高等专科学校升级为布兰卡学院,跟即将成立的拉潘帕理工学院一个级别。

除了招聘会和升学考试,拉潘帕省国营资产委员会新成立拉潘帕省建筑公司,专门承包运河工程的建设,就地吸纳1000人,工资还不错。

而新成立拉潘帕工程运输公司也吸纳了300名货运工程司机,更厉害的人已经去开坦克了。

除了一些个别情况,大部分退伍军人在获得一笔退伍费,也很快获得了新工作。

12月22日,第二次裁军,再裁8000人,第二师解散取消,再裁军3个团。

这一次的退伍军人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布兰卡市现在什么劳动力都能吸收,钢铁、建筑、化工、机械、汽车、造船都是用人大户,何况这些已经经过培训的壮劳力。

短短1个月,圣赫塞就进行了两次裁军,拉潘帕防务军只剩下1个师3个团,9600人,军队指挥机构也进行了精简和优化,战斗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这次裁军完全没有什么特别情况发生,圣赫塞对于这些事情,一向务实,也不多说,就是一撸到底。

反对的声音,就是直接镇压下去,要比狠,那没人狠的过圣赫塞。

恩威并施,组建精锐师团,枪支收缴,打散分队,分批处理,发钱给工作,一气呵成,顺顺利利的。

圣赫塞裁军,也是前期经过一批批筛选,并非一股脑的一个团一个连全部打包送走,而是有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思,有组织能力的,会闹事的,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的,都被他留下来了。

而且整训的时候,培训工作技能的时候,就一批批进行过谈话,想在军队发展的,其实并不太多,更多的是为了利益,也有很多人第一批就申请了退伍。

这次防务军精简工作进行的相当顺利,驻地换防,而且给布兰卡市提供了一批优质劳动力,一些年轻的退伍士兵,还进入大学深造。

这次裁军,再次让拉潘帕省某些人见识到了圣赫塞的手段,民众支持率再度上升了不少。

改革各地市政厅的阻力也减轻了很多,集权也更轻松了些。

圣赫塞顺势再加强了对各地市政厅的控制力度,并加快了市政厅改革进程。

除了裁军和军队专业化工作,圣赫塞加大了对拉潘帕军事学院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办学预算,培养属于拉潘帕防务军的专业军官。

炮兵系、步兵系、装甲系、航空系、电子系……等7个系全部建了起来,明年就要扩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