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汴京小面馆 > 57、融资成功

汴京小面馆 57、融资成功

簡繁轉換
作者:小雀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3 09:14: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黄巢之前,门阀士族所经营的是“庄园经济”,通过收拢战乱中破产自耕农的田产,不断兼并土地,建起的山庄往往占据山川湖泊,绵延数十里甚至上百里。譬如东晋时谢氏于会稽、吴兴等地筑起的庄园,不仅依山傍水,庄园中有农田、陶坊、织

坊、酒坊,蓄养着数千奴婢、部曲、佃客,堪比一座完整城市。

黄巢之后,庄园经济崩溃,门阀士族无力再垄断选官、土地与财富,生活在宋朝的老百姓,凭借蓬勃而生的“商业”经济,一手创造了这个封建王朝中最富裕的朝代。

沈渺牵着湘姐儿和济哥儿下车来,步入谢家在汴京城郊外乡野间的庄子,不知为何还是如一个历史旁观者一般,冒出了这样的想法:与他们家魏晋时期的先祖相比,这庄子或许只能称作一间修建在大片农田桑园之上的......带院落的大型四合院

了。

当然,青瓦飞檐临于山水之间,沿着庄园游廊往外望去,田野青翠无边无际,池畔垂柳依依,柔条拂水;不远处还有座四五层高的塔楼,登高凭栏远眺,想来便能将山川田野尽收眼底,还是美极了的。

引她们进来的门子是个熟人,正是闫七。他见到沈渺也喜得直搓手,笑道:“奴与沈娘子有缘,今儿客这般多,还能遇上娘子。”

他一路与沈渺搭话,走到半截,济哥儿便单独得跟另一个门子去会前头男客的宴席,闫七道:“九哥儿书院里的同窗都在一处,沈娘子不必担忧。”

沈渺与湘姐儿则继续往内走去,过了两道门,眼前豁然开朗,谢家这庄子真是另辟蹊径,后苑竟直与山野交错相通,迈过门,以为会见到庭院深深,没想到是“湖平秋水碧,桂棹木兰舟”??女眷们竟三三两两结伴,乘舟在水面上游玩。

方才刚下车时,她望着眼前的宅院,还在想,瞧着也不过是个比较大的四合院。此时,沈渺不免顿感汗颜,她真是狭隘了,如此看来这一整个山头加上下头那一大片麦田,只怕都是姓谢的。

看来此时庄园经济的根基并未完全被落榜生摧毁啊。沈渺尴尬地想。不过也是,真实的历史中,门阀士族最后的丧钟,其实敲响在靖康之变。

此时的大宋,历史车轮早已开上了十八弯的山路,沈渺早已无法与记忆中学过的历史相映照,有些差别也算正常。

湖边芦苇荡中,还着几只没坐满人的竹篷小舟,在闫七的指引中,沈渺拉着湘姐儿弯腰捡了其中一艘人最少的登舟而上,一抬头,才发现里头已坐了三个小娘子。

其中两个还挺眼熟。

瓜子脸的,还有那小圆脸的,好似都在铺子里见过。沈渺虽然不记得名字,但她确信,她们一定是来光顾过??小圆脸的手里,还捏着她定制的“人鱼棉花娃娃”,她甚至还给这小娃娃换了件宋制小衣衫,袖口领口都缀着米珠,好精细的活计

啊。

小圆脸瞧见她进来,似乎震惊极了,也不知缘何如此?倒是那瓜子脸的见了她脸颊红扑扑地招呼了声:“沈娘子,好巧,快请坐。

沈渺依言坐下来了,湘姐儿紧紧挨着她的腿坐,手里拉着她裙上垂落的飘带,平日里在巷子里当山大王的她出了门,乖巧得一声不吭。

舟上不算窄,竹篷细成了个高高的拱形,五人中间摆了张小几,上头的漆木攒盒里正好放着她先前教会方厨子的蛋黄酥与曲奇饼干。

瓜子脸的小娘子还友好地用帕子垫着手,先取了两块来给湘姐儿:“你是沈娘子的妹妹么?那是不是该叫你沈二娘子?”

湘姐儿先抬眼看了看沈渺,见沈渺微微颔首,她才伸手拿了,还回头冲着瓜子脸小娘子甜甜一笑:“谢谢这位阿姊,我叫湘姐儿。”

瓜子脸小娘子顿时也笑了起来:“你很乖呢。比我妹妹乖多了。”

这时,那小圆脸小娘子才好似回过神来,也忙跟着与沈渺见礼。几人于是互通姓名,沈渺才知道原来这两位都算是熟人了,瓜子脸小娘子是冯家七娘,这小圆脸竟是九哥儿的嫡亲妹妹,谢十一娘。

谢十一娘又指着角落里一直眺望着水面的女娘与沈渺介绍道:“这是我姨母家的崔家大表姊,沈娘子唤她崔元娘便是了。”

沈渺跟着看过去,崔宛娘好似没有听见,只是神色淡淡地对着水面出神。

她削瘦入骨,面色比纸更白,身上穿着的衣裳都撑不起来了,显然是大病都还未愈的模样。她生得竟与谢家大娘子很像,都是英气十足的模样,但因似乎病了,那英气便破碎无望了一般,眉目间找着淡淡的死气。

她不理会人,沈渺便也没说话。刚上船时,沈渺还因瞥见她生得像谢家大娘子,以为她才是谢家的姑娘呢,没想到是表姑娘。

十一娘还帮着圆场:“我崔家阿姊身子不好,沈娘子别见怪。”

沈渺自然道不会。

谢十一娘望了望沈娘子身上那件青碧色的褙子,又望向崔宛娘,心里都快搅成一团乱麻了,偏生这里头唯有她知晓,她满肚子惊涛骇浪,无人能诉说。

沈渺不知谢十一娘在想什么,微风拂面,她很快享受了起来。

尤其冯七娘很爱与她谈话,倒叫沈渺有些惊讶,她本来以为自己这样的升斗小民,进了这样的地方,与这些高门贵女会说不到一块儿去,没想到冯七娘先夸她的汤饼好吃,又说起她爹冯博士吃了她的烤鱼念念不忘,每日都谴仆从前去买,后

*......

“沈娘子前两日不是还办了节庆庆典么?阿爹还命冯六存了八十条鱼,摇签摇了个够,中了好几个绢人呢,全送回家赠给我们这些做女儿的了。”

沈渺眨眨眼,破案了,原来那两日的榜一大哥是冯家郎君身边的仆役!她说这一掷千金的行事风格,怎的令她如此熟悉呢,原来是你们冯家。

那便不奇怪了。

在舟上吹吹风、吃吃点心、喝喝茶,沈渺还听见远处有丝竹之声,像鸟儿的羽翅轻轻点在水面上一般,和着风送来,叫人惬意得很。

湘姐儿闷头吃蛋黄酥,沈渺自打忙起来以后很少再做,今日在这里吃上了,且滋味与阿姊做得好生相像,她吃得那叫一个两眼发亮,如获至宝,嘴边都是脆皮碎屑。

谢十一娘纠结到一半,瞥见湘姐儿那满足无比的吃相,忍不住也伸手拿了个来吃。今日方厨子做来的蛋黄酥口味有三四种,一种是红豆沙的,另一种是莲蓉的,莲蓉是采摘了庄子上最鲜嫩的莲子制成,去芯、蒸煮、研磨后,再加入糖、油等熬

制而成,吃起来细腻、还带有莲子的清香。

另外还有抹茶味的、肉松芋泥味,听闻这些都是娘子教的。

谢十一娘还是最喜欢红豆沙的,豆沙的绵软香甜中和了咸蛋黄的咸味,又有一股浓浓的红豆香,她吃多少个都不会腻。

一旦吃起来,十一娘很快又忘我了,她后来干脆坐到湘姐儿边上,两人一边吃一边说:“这个好吃,湘姐儿你吃这个,方厨子将玫瑰花捣碎了和进去,因此这蛐蛐饼便浮有碎红点点,又香又甜又酥又好看。”

直到舟船停靠,她们俩已经吃光了船上所有的点心了。

下船后,她们便被引入一处大厅之中,厅中已摆好案几位次,沈渺和湘姐儿被冯七娘、十一娘拉着一块儿坐,那崔家的表姑娘却没进来,反倒有个小丫鬟来唤她,她与十一娘低语了几声,便自顾自离去了。

此时,沈渺坐下来才发现,这大厅中入座的全是小辈,没有其他长辈了。问了十一娘才知晓,谢家大娘子与其他家的大娘子另在一处,外男也是另外安顿了。

沈渺明白了,约莫是大人坐一桌,小孩儿坐一桌。

她被归到了“小孩儿”这桌了。

那她今日岂不是见不到谢家大娘子了?沈渺忍不住将手放在随身背着的斜跨小包上,里面还放着她准备的标题为“舌尖上的汴京”融资企划书来着……………

她可是从铺子的地理位置、市场分析、菜品特色、风险评估、投资需求、预期回报等方面又写又画了十页纸哎。

她还仔细画了收入预测柱状图!

沈渺心不在焉地吃完了一顿饭,湘姐儿倒是吃得很开心,两只腮帮子鼓鼓的,还记得给沈渺夹菜,很小声与她说:“阿姊,快吃,牛肉哎!”

吃完了,沈渺和湘姐儿又被兴奋的十一娘拉着看了两折戏,湘姐儿听不懂,认真吃点心,一边嚼着点心一边睁着大眼听十一娘在旁边感动得肝肠寸断,无法理解她怎么能哭得帕子都湿了。

沈渺却没心情听才子佳人分分合合的故事,正为自个中道崩阻的投资心里发愁。

今日难不成白来一回了?这念头刚冒出来,没成想下一刻,喜妈妈便如天神般出现在她面前了,竟低声对她道:“大娘子说趁看戏时得空,想见沈娘子一面,有事相商。”

沈渺大喜,她也有事啊!

于是托冯七娘帮忙照料一下湘姐儿,她正看十一娘看戏看得津津有味。沈渺便趁机告罪离席,随喜妈妈匆匆下了戏台,乘舟渡湖,上岸后又直往另一处偏厅去。

郗氏也不爱听戏,方才忙了一上午,正好借众人观戏时借口更衣回房休息一会儿,但说是歇息,却也压根没歇,她一离席,各管事、仆从便争先恐后上来禀报此次办宴的各类事项了,等她忙完真正坐下来,都又快过去两刻钟了。

谁知这时,又有人来了。喜妈妈打起帘子,一道幽魂一般的身影迈了进来,往前走了两步,便伏拜在了氏的腿前,哽咽道:“宛娘斗胆,恳求姨母救我性命。”

郗氏诧异不已,下意识便伸手去搀扶,但崔宛娘风烛般虚弱的身子,却跪着不愿起来。她抬起那幽幽的,像是快要燃烬的双眼:“姨母,我知晓我没脸,可我真是没活路了,过了今日,阿娘与爹爹便要将我押往楼台观,再也不许我出来了。”

郗氏蹙起眉头,楼台观是一所女道观,但远在永兴军路,离汴京好几百里,好生生将病得只剩一把骨头的女儿送到那里去作甚?

崔宛娘看见郗氏面露疑惑,眼底不由沁出更深重地悲戚来,她惨笑道:“原来九哥儿竟真的连姨母都不曾透露过。他才是真正的君子,是我瞎了眼了......”

随后心一横,便将曾犯下的错事尽数袒露。原来她爱上了住在家中,教弟弟学琴的落魄琴师,她信了他,不惜抛却一切与他私奔,谁知他却只是为了讹诈崔家银钱偿还债务,那人狮子大开口,一开口便要能兑万两银子的交子,否则便要将这事

儿抖搂出去。

后来,他自然是被崔家想法子请君入瓮后弄死了。

崔家在陈州名望甚重,怎会没法子拿捏个落魄无赖?假意答应了他,诱他上门,便随意捏造个偷盗的名目,在窝窝头里包块热炭,直逼他吞下去,活活烫坏他的喉头,再送到官衙,塞给胥吏十两银,重重打几十板子下去便成一滩烂泥了。

这样愚蠢贪鄙之人,她当初却看不穿,只是自欺欺人般,想与他逃离那令人窒息的家。她自小便与其他姊妹不同,喜爱骑马围猎,时常甩开家仆,一骑红尘,冲上崔家庄子上最高的山峦看日出,可是她在高山上望去,云雾缭绕,山之外仍是高

山。

旁的姊妹一生最大的期盼便是嫁一个家世殷实,相貌堂堂的良人,从此相夫教子,安然一生。其他的,再不做他想。她却偏偏生了反骨,十分厌憎那自小定下,从一处深宅大院搬到另一处深宅大院的婚约。

她一直想去看看那山外山,究竟是何模样。

那琴师曾对她说江南水乡柔美、岭南风光奇崛,关中多奇侠,西北尽苍莽......大好山河美不胜收,她真信了他的誓言,以为他会带着她游历山河,永世不弃。

结果,她怀揣着梦来与他私奔,却被他绑了送回崔家勒索银钱。

所有甜言蜜语,全是谎言。

她被关在祠堂里,眼睁睁看着自个的肚子一日一日大起来,才知道自己酿成大祸了。她想逃,终究还是逃不掉。若非九哥儿搭救,她恐怕也已被爹爹打死了。

爹爹性子刚烈,眼里揉不得沙子,见了她便厌恶,早想将她送走了。是阿娘跪下恳求爹爹,才求得让她在家坐月子,至少养得能起身了,再送去道观里了此残生。

可那与慢慢地让她死了,又有何区别?

崔宛娘对着郗氏重重一磕头,泪如雨下:“姨母,我知道我寡廉鲜耻,可我.....还想活下去……………”

郗氏长久没说话,只是示意喜妈妈将崔宛娘搀扶起来,沉思许久,她才语气沉沉地开口:“宛娘,你是我瞧着长大的,你自小便灵慧,否则我不会让你与九哥儿定亲。你读过那么多书,学过那么多道理,怎会这般轻信他人?以致酿成如此大

祸!”

崔宛娘垂下头去。

她鬼迷了心窍,这些时日,无一不再后悔,可是悔之无用了………………

郗氏长叹一声:“是你阿娘放你来寻我的,是吗?你爹爹当初最怕我了,他早年来幽州求娶你阿娘时,我拿棍子打过他好几回。”

郗氏与崔宛娘的母亲是一母同胞,自小一起长大的姊妹。姊妹两个性子一静一动,崔家大娘子生性温柔娴静。当年知道最亲爱的阿姊要嫁人了,郗氏可不惯着,崔家人来一趟她打一趟,还在夜里紧紧搂着阿姊睡,死活不让她嫁走。

她以前喜爱崔宛娘,未曾没有觉着阿姊这孩子有些像自己的缘故。

可没想到她竟然这样傻。

“是,阿娘......在门外。”崔宛娘点点头,阿娘疼她,又说服不了爹爹,这也是为何她拖着病体也要来一趟汴京的缘由,若非谢家邀约,她也正要往楼台观去,否则她实在没机会能躲开爹爹的视线。

喜妈妈将早已泪流满面的崔家大娘子引入室内,郗氏见她面容苍老了许多,心中也是一顿泛酸,她起身执着崔家大娘子的手坐下,又细细为她拭泪。

“阿姊别哭了,我知晓你的心,这件事我不怪你与宛娘。以前九哥儿命数不好时常出事,你们也没嫌他霉运缠身。宛娘的事我也知晓了。若是姐夫定要让她远走,不如让她回幽州外祖家吧。”郗氏又命喜妈妈将崔宛娘扶到绣墩上坐着。

崔家大娘子也想过这一节,但是......她叹了口气:“我原也想过,只是郎君生怕这事儿漏出风去,若是叫几个舅甥知晓了,崔家更是没脸了。因此只想着将她打发到没有亲的地方去,省得碍了崔家女孩儿的名声。”

崔宛娘坐在登上,薄得好似一片纸,闻言微微一抖。

郗氏沉吟片刻:“我倒还有个去处。”

她抬眼望向崔宛娘,问道:“我记得宛娘六岁便开始跟着学打理家事了?”

崔家大娘子点点头,眼底又生泪意,低头拭去:“宛娘琴棋书画、骑马射箭无一不精,算账理事也自小便跟着我日日磨出来的,若非碰上那天杀的贼泼皮,她做什么事儿都做得好,原先她爹爹还夸她是姊妹里最精明强干的……………”

“我与人合办了个作坊,便在幽州,正愁寻不到可靠的理事人。作坊建在幽州潞县,与咱们家隔了两个县,上回阿兄来信,说是已动工了,如今算算日子,只怕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宛娘若是过去,不必住在舅家,住在作坊里便是了。”郑氏瞧了

眼喜妈妈,喜妈妈似乎明白了氏的想法,微微一点头,便退了出去。

崔宛娘猛地抬起头来。

郗氏又细细地将她的打算与崔家大娘子说了,这作坊上头还有个当做障眼法的商号,那空壳商号必须要有个忠心耿耿又数通算学、税法、刑律的人来主事,否则一切布置都将成泡影。她这些日子也在寻这样的人,本是打算在奴仆中寻的,如今

还不如让宛娘来做。

这次汤饼作坊的商号她十分看重,她想试一试这样的法子能否真的庇护谢家积蓄下来的这些财帛家产,若是真有效,谢家名下其他行当也该如此慢慢转移开去。

“与其关在道观中郁郁终老,不如用后半辈子再做下些事业来。”郗氏转眼看向激动得脸都通红的崔宛娘,“只是你得向姨母发誓,要时时刻刻清醒,要永远以作坊的利益为重,不能受人蛊惑便失了头脑。’

“姨母放心。”崔宛娘恨得咬牙切齿,“我剩下这半辈子,最恨的便是男人了。”

她想起先前自己竟为了人中渣滓神魂颠倒,更觉恶心。

崔宛娘重新又跪下,咚咚咚地磕头:“我愿意去,姨母,阿娘。我这辈子曾愚蠢到将一生希望寄托在旁人身上,如今我吃过大亏,险些没了命,早醒悟了。人总归要靠自己,靠山山倒,依墙墙塌,靠男人更是死路一条,我真想重活一趟,求您

了。”

崔家大娘子也下定了决心,黯然道:“如此也好,宛娘如今这样日后也不可能再嫁了,道观里清苦又憋闷与坐牢无异,她一向想去瞧瞧外头的世道,也算如愿了。”

只是这代价,实在太大了。

她才十七啊,这辈子却已走到穷途末路。

是她的错,她没多多关切思量女儿的心思,也是她没用,总无法左右郎君的想法......崔家大娘子泪如泉涌,擦了又擦,在氏安慰下才缓了过来。

这时门外敲门声笃笃地传来,郗氏道:“与我合作坊的人来了。”便请崔家大娘子与崔宛娘先去后面梳洗。

她们转到屏风后,又进了内室,郗氏才出声:“请进来。”

喜妈妈引沈渺进了门,郗氏笑道:“我冒昧相邀,该耽搁沈娘子听戏了。”随后目光在沈渺身上微微一顿,却没有多说什么,笑容依旧。

沈渺不大好意思地笑道:“哪里的话,我正好也不大会听戏。”

郗氏便请沈渺坐下,又让丫鬟上茶,便直奔主题,将自己有意令自家外甥女到幽州去管理那作坊的事细细说来。她自然没有说崔宛娘因何而病,只说她精于算账理事,只是身体不好,日后也难以婚嫁,不如寻一条出路,她又与郗家血脉相连,

身份高贵,比奴仆们可靠。回头她去了,郗家还会选十几二十个识字的家生奴婢过去帮衬,她的身份摆在那儿,也能钳制那些奴仆,省得他们日后生出欺主的心来。

沈渺想了想,觉着也好。在古代用人是越亲近越好,宗族之间互帮互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她对郑氏的选择也不奇怪。只是有些惊讶她竟然超脱于时代的目光,选了个女子,而不是选家族中的男人去办这件事。

不过。

“那崔娘子我今儿凑巧见了一面,”沈渺想起那崔家姑娘惨白的模样,有点担心她,“幽州苦寒,她身子骨能撑得住么?“

郗氏笑道:“她那是心郁自苦导致的,如今有了盼头,再养养便好了。

人家说得含糊不清,估计是有关**,但谢家大娘子的为人沈渺是信任的,于是便不多问了,点头道:“既然如此,这事儿便托付给大娘子了。”

郗氏拍拍她的手:“沈娘子放心,汤饼作坊事关幽州守军的餐食,我是不会轻忽的。”郗家在幽州经营了两三代人,幽州守军,几乎便能被冠名为“郗家军”了,每一个将士都亲如自家子弟一般,稍有折损都叫人心疼。

她的初衷是希望能让他们过得好些,不全是为了谋利。

见沈渺这样爽快而信任,郗氏心里也喜悦,目光落在她领口暗绣的莲花上,含笑道:“沈娘子今日的衣裳,很衬你。”

沈渺脸瞬时便有些发红,但心中那荡起的涟漪很快便被她无情地压下去,在如今的她心里爱情不如面包重要。她掏出在包里放了许久的手绘版企划书,舔了舔唇:“其实,今日我也有事想与大娘子相商。”

“哦?什么事?”郗氏好奇地接了过来,翻开一看,更是很快被吸引了进去。她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账册?头一页是一座小铺子的地址,坐落何处,周围又有何建筑、街道,特意点明人烟繁盛,周围居住者多为小富之家。

之后便是这铺子以及周边其他铺子挂在中人处的售价,她用了几个长方柱形画了个图,即便不看字,也能明晰地看清这铺子与周围其他铺子相比,要便宜两三成。

“谢家大娘子,我这提议恐怕有些冒昧,但是希望您能听我说完。”沈渺观察着郑氏的神色,仔细地说了自己的打算,她为何打算扩店,如今手头有多少积蓄,还缺口多少积蓄,并提供了三个投资方案:

一是提前支取汤饼作坊的红利,按年扣除,直到还清为止。

二是以股权分配方式投资,谢家大娘子这一千贯算是投资她的铺子的。能获得她营收的二成利润,她日后也会因此定期向她提供账目,确保她的一千贯不会亏损。

三是由谢家大娘子出资买下那间铺子,租赁给她,这样谢家不用承担她可能亏损的风险,还能收入稳定的租金。哪怕日后她倒闭了,谢家也还能租赁给他人。

沈渺说完后,又将她手写的企划案翻到了最后,她其实还做了个财务规划,按照短中期和三种不同方案,分别阐述谢家大娘子投资她之后可能获得多少回报。

郗氏听得都有些惊讶,目光从册子上移开,望向沈渺,她发现她神色虽有些紧张,但还是言辞有条,思理明晰,又论之有序,非常坚定地说完了自己所需的事项。

“谢家大娘子,这册子可以留在这儿,您可以再好好考虑。”沈渺微微笑着,“您放心,无论您怎样回答我,在我心中,大娘子一直是我崇敬之人,更是我的贵人,这一点永远都不会变。”

郗氏却看着她笑道:“我做事从不拖泥带水,就选第二种吧。

沈渺眨眨眼,其实她想过郗氏会拒绝,会选一和三,偏偏没想到郗氏会愿意花钱与她这样的小铺子深度绑定。第二种方式,其实最为利好的是沈渺,而非谢家。

要风险共担,那铺子还是沈渺的。

说完,郗氏还将沈渺的册子收入囊中,笑着赞叹道:“这册子我也笑纳了。我最喜爱沈娘子的长处便是你的慧心巧思、精细筹谋。沈娘子对金银财帛之支用,皆心中有数,毫厘不爽。又一心为家中谋生计,或营小业,或置薄产,样样悉心操持、

思虑长远,这才是兴家之妇啊。”

说到最后“兴家之妇”,语气似乎还有深意。

但沈渺已高兴得顾不上其他了,她起身道谢,深深地福了下去:

“我知道大娘子并不缺这些蝇头小利,如此轻易地答应我的恳求,多半是对小辈的爱护,我不知要如何言谢,此情我必铭记心中,日后大娘子有所嘱托,绝不敢多言推诿。

郗氏却不再说什么,看了看天色,起身将她送到门口:“娘子既是来谢家做客的,我身为主家如何能这般扫兴呢?去吧,一会儿散了戏,四下逛逛,春庄虽广,但唯有湖光尚可赏玩,汴京城里寻不到这样的好水,沈娘子莫要辜负了。”

喜妈妈客气地一路相送到通往湖边的长廊堤岸,沈渺又多谢了她一回。

戏台搭在湖面,要回去得乘舟,幸好湖边有许多谢家仆从在舟边等候,随时帮着撑船。她随意选了一个离她最近的。

她因合作谈成太过开心,满心喜悦无处释放,没忍住雀跃地弯下腰直接跳了进去,舟船因她的动作顿时剧烈摇晃起来,她笑着扶住了船壁,站稳了才抬起头。

小舟上竟有人,似乎喝了酒,舟内飘着一股淡淡的梅子酒香。

那人也侧过头,乌浓透亮的眸子,好似被酒浸湿,显得更较平日里还要柔和几分,忽来一阵风激起高高的芦苇摇荡,也吹过了他们二人。

谢祁因喝了酒而有些沉闷的头脑,瞬时便明朗了起来。

他望向眼前身着青碧色衣衫的女子,她似乎有些惊讶他怎会在此,细细眉头微挑起来,这样有些呆呆地神色,却令他禁不住弯下眼睛,微笑起来。

很久之前,他便觉着沈娘子好似风中亭亭的一枝荷,如今......她穿上这衣裳,果然与他想象中一样美好,令人望之,唯盼此刻时光凝驻,世间诸般绮丽,尽汇于其一身矣。

“九哥儿怎么在这里躲着?”沈渺懊恼岸边的仆役也不提醒她一声,否则她便不会像个秤砣似的“噗通”一声跳下来了,还震得舟船摇荡。

丢脸。真丢脸啊。

“喝多了,躲在这里醒醒酒。”谢祁眉眼笑意不褪,仍旧这般含笑望着她。

沈渺被他看得愈发不好意思起来,用手背摸了摸微热的脸颊,局促地抽了抻裙摆,小声道:“九哥儿你笑什么呢?我脸上可是有东西?”

谢祁摇摇头,总算转开眼去,风一阵阵荡过来,吹拂起两人的衣袂与发。

好似他每次看到沈娘子,总是满心欢喜的。

说不上什么缘由,哪怕仅仅因同一缕清风,曾一起拂过他与她的衣衫。

他也很欢喜。

**

原本想着见到了九哥儿,她便要就“为何突然送我衣裳”这事儿与他问个明白,但后来,直到离了谢家,沈渺都还是稀里糊涂,什么也没说。

她与他傻傻地,什么话也没有说,在那舟上同坐,吹了好久的风,又看了好久的水。

后来么,沈渺简直对自己这一行为感到难以置信,她怎会在九哥儿面前就成了个傻愣愣的锯嘴葫芦呢?怎么会莫名什么都不想说了呢?

倒是湘姐儿玩得极为尽兴,在她嘴里,谢家的园子又好吃又好看又好玩,当渺在傻傻吹风时,她不仅看完了戏,还遇上了砚书,两个“吃友”好久不见,说了好一会子的话,砚书又送了一包枇杷果脯给她,说是上回随太夫人去乡下,摘的野枇

杷,回来吃不完怕坏了,便成了蜜饯。

沈渺琢磨来琢磨去,满脑子九哥儿在想什么,她又在想什么?还没琢磨明白,郑内知来送投资的银子与契书了,她立刻把所有小女儿心思抛诸脑后,一点儿也不琢磨了。

扩店!她要着手扩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