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汴京小面馆 > 67、红烧猪蹄

汴京小面馆 67、红烧猪蹄

簡繁轉換
作者:小雀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03 09:14: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秋日总是忙的,大多人家都忙着冬了。

顾屠苏与其他街坊的男人、孩子这几日都是天刚亮便来敲门,把沈渺家里三个大小孩子都带去外城山上“拾秋”去了??捡松针、松果、野栗子。

刘豆花一手挎着竹篮子,一手拉着腰别小镰刀、手拖麻袋的湘姐儿,一个劲给她炫耀头上新买的绢花,湘姐儿斜眼看她?瑟,煞风景来一句:“等会上山让树枝挂坏你别哭。”

这小嘴毒得给刘豆花气得倒气,跺脚跑走了。李狗儿见状趁机赶上来,从袖子里掏出把炒豆,偷摸塞给湘姐儿、济哥儿和陈?,还小声道:“我娘没炒多少,咱们几个吃。”

结果又被眼尖的曾家小子发现了,脸上拖着一行清鼻涕就冲上来抢,孩子堆顿时像一群飞起的小鸟。

拾秋队伍就这样吵吵闹闹着,大的带小的,呜呜泱泱往外城进发了。

天气冷了,外头铺子里炭柴的价格立马上涨一倍,日后估计还要涨。巷子里的男人们为了给家里省些钱,几乎日日去外城山上背柴,连同顾屠苏在内,个个都熬得又黑又瘦。

沈渺家因开铺子做烤鱼、烤鸭,夏日里便囤了一屋子的柴木和炭块,估摸了过冬应当没问题,但她要做生意消耗大,为了保险起见,前阵子又忙买入了两大车,但那会儿柴炭的价已经涨上来了,两车柴就买了两贯钱。

冬日里什么都贵了起来,成本随之飞涨,各家食肆酒肆也都开始涨价,沈渺也琢磨略涨些,起码把柴火钱弥补回来就好了。就拿最费柴火的香水行来说,一入秋便涨了十文钱,沈渺与家里这么多人都快洗不起澡了。

幸好冷了也不常洗澡,抬一盆热水擦一擦身子就算爱干净“穷讲究”的了。巷子里那曾家是一冬天都不洗头洗澡的,会熬到开春过新年前再去香水行彻底搓一遍。

他们家也不是懒或是脏,听闻曾家爷爷便是冬日里洗澡,之后染上风寒,挺了一个来月,一命呜呼了。从此他家冬日大人孩子都不敢洗了。

这时,冬日一场感冒要人命还挺常见的。

随着天气寒冷,愈发干燥,沈渺也慢慢降低了洗澡的频率,但她平日里还是要打水单独擦身,也要求湘姐儿和阿桃不许偷懒,女孩儿不比男孩儿,一定要特别注意保持身体部位的干净。毕竟全汴京城仅有一家“张小娘子家”[注]是专门瞧妇人病

的,还几乎日日都受邀去达官贵人家瞧病,平常小老百姓压根寻不见她。

妇人看病一直挺难的,有些小毛病也难以根治,所以得保护好自个。

差不多十天半月再到香水行搓一回,大宋的澡堂子也是分男女的几个坦荡荡无隔断的大池子,大伙儿不论老幼此刻都坦诚相见了。

泡好澡,让搓澡大娘搓得左右翻面,面面俱到,搓完还给抹猪油膏,沈渺拉着湘姐儿和阿桃,每次都被搓得眼神迷离浑身冒热气,满脸油亮亮的,走起路来也轻飘飘的,洗一回能舒服好长时间呢。

那搓澡的大娘还特喜欢搓湘姐儿,说是埋汰小娃娃搓起来得劲儿,能下一地灰。

除了柴炭,沈渺也开始囤粮米、麦粉、猪肉鸡肉和一些白菘、萝卜、山药、芋头之类容易储存的蔬菜,虽说花钱如流水,但等下了大雪,运河冻上了,很多东西都买不着了,必须得囤。

地窖里这时已成天然大冰箱了,也快堆满了。

在古代,平头百姓过冬并不算一件易事,哪怕是顶顶富裕的汴京城。内城还好,冻饿而倒毙路上的人难得见,但外城里在水门边搭棚子住的贫困人家,一冬过去,便几乎没有老人了。

这时,外头卖儿卖女换粮食的也多起来了。

矮子牙保吸索索地坐在铺子里大口吃炸酱面,配了碗热腾腾的羊肉汤,还点了一份猪头肉拌黄瓜,吃得头都不抬。

他刚从外地买人回来,随带悄悄给阿桃带了她娘口信,他这回又去了一趟大名府,买回来一批人,几乎都是孩子,连他都瞧不过眼了,直摇头:“哎,外头苦,人市最旺时,便是冬日了。”

阿桃捧着她娘给她攒的一根小银簪子躲后院里哭去了,牙保说阿桃娘一直提心记挂着阿桃,得知她在汴京城谋了个好东家,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又忙取了个用红布一层层包着藏在箱笼底部的簪子,托牙保给阿桃一并带来。

阿桃娘愧疚地说旁人家的小娘子到了十五岁,家人都会宴请宾客,办热闹的及笄礼。

唯独阿桃可怜,及笄之年被她亲手卖了。

但她还是攒钱给阿桃打了一根银簪子,簪子顶部便是两颗胖乎圆润的小桃子。随着簪子带来的口信,是阿桃娘含泪踌躇犹豫许久说的:“你便与她说,让她好好过,别挂念我,千万别回来了。”

牙保把话带到,吃干净汤饼菜肉,便走了。

沈渺送了他,正想回身进后院宽慰阿桃,虽说心里想得酸,但至少有了阿娘的消息,回头问问牙保何时再去大名府,托他也递个话,两边便不会断了联络,也是好事。

阿桃却比她想象中更坚强,沈渺刚进去,她已擦干眼泪,若无其事地出来招呼客人了。

沈渺抬眼,目光落在她发髻上,便放心地笑了。

她头上戴着那桃银簪子,一瞧便是好银子打的,在她乌黑的发髻间,闪着盈润的亮光。

冬除了粮食柴火,沈渺还带全家人去棉花铺子买了几十斤新棉花,回来自己填棉袄、缝被子。

唐二和福兴还直摆手说不必给他们俩买新棉,买些便宜的旧棉就成了。

沈渺哪能做这样克扣员工的事儿?买了棉花裁了布,一人冬天两件厚实的老粗布棉袄,她和阿桃准备花上半个多月时间做好。沈渺还想把雷锋帽的款式也提前做出来,冬日里戴上耐穿又暖和。

她即将头一回在古代过冬,也有些紧张兮兮的。时常会在心里庆幸,庆幸自己刚到汴京时便起早贪黑地摆摊挣钱,那时虽累,却让她很快攒下了初始资金,又多亏结识了谢家,谈成几次大单和合作,才能慢慢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好。

否则只怕也没法过得这样从容充裕。

总之大到囤积粮食柴火,小到日常洗澡的小事儿,为了能平安过冬,家家都铆足了劲儿。

沈家小院今日也是如此,初霜一下,家里的人便全动起来了。

沈渺举刀将白菘一劈两半,再把每一半都劈成四瓣儿,劈的时候要在根部切得稍微斜点儿,好让白菜入味。之后将劈好的白菘都放在大盆里,撒上盐,倒上清水,让水没过白菘,要泡两个时辰以上,直到白菘都泡得软。

她在泡白菘的时候,唐二和福兴便趴在屋子里通烟道、盘火炕。在汴京城,家家户户的房子建起时不用特别说,木匠泥瓦匠都会留烟道,还会与灶房相连,春夏时节就堵着,省得满屋子烟气。

今日趁着还没下雪,便要将床移开收起,用土坯和石头搭起炕洞的框架,再在上面铺设土坯作为炕面,土炕缝隙用泥土仔仔细细地糊实,这样房子里的火炕便好了。

火炕烟道与厨房的炉灶相连,大半日便能将土坯烘干,冬日取暖也可以省下大量柴火。

唐二原便是辽东人,盘起来又快又好,炕面又抹得很平整,一上午他便与福兴盘了两间房的炕了,吃过午饭又接着干了起来,家里六间房,得分两三日才能全都盘好。

阿桃则抱着大笸箩挑鸭毛,先把那大鸭毛-片挑出来,再瞅那些小鸭毛和鸭绒,用手指头捏着杆儿,轻轻拽出来,再将绒毛小心翼翼地放进缝了两层的厚实布袋里,省得风一吹就跑了。

天一冷,夜里已经要盖两床厚棉被才顶用,压得人喘不过气,沈渺便想把棉被拆下来,拆一部分棉花出来,再絮一些鸭毛进去,鸭毛容易跑,还爱钻棉,要将毛裹进棉花中间,整张被子都用针线横竖缝好。

家里积攒了十几袋鸭毛了,之前时不时拿出来晾晒去味,这下能派上用场了。

沈渺接着调好茱萸辣酱,捣碎蒜泥、姜,再倒上糖、糯米糊、虾酱,搅匀后腌辣白菘的料就备好了。看了眼盆里盐水泡的白菘,还得泡些时候,便也忙过来帮着挑鸭绒,挑了半日也才攒了两个袋子,已经挑得头昏眼花、肩膀酸痛了。

再挑下去,都快挑成斗鸡眼了!

这下可算知道羽绒服为何这么贵了,哪怕后世有机器,可鸭毛里能挑出来的鸭绒真不多。她算了算,一斤白鸭毛,最多能挑出六两白绒来,麻鸭的毛更不争气,挑出来的灰绒,才四两!

挑得眼酸手酸,她赶忙叫停,让阿桃也起来走走,歇息一会儿,别把眼睛熬坏了。

阿桃歇了会儿又坐下赶着挑,沈渺让她别太急了,她却把装满鸭绒的袋子扎紧,另拿一个,继续埋头一根儿一根儿找毛:“我记得济哥儿的秋假也只放到明日,书院便要开帷了,我念着给他先填一床被一件袄带去,他在书院里不比在家里方

便。”

是啊,日子过得真快,济哥儿转眼又要开学了。

沈渺听得一愣,忍不住伸手在阿桃脸上揉了揉:“你这个阿姊,当得比我称职。

阿桃仰起头来笑,下意识摸了摸头上新亮的银簪子:“原本我没有兄弟姊妹,只有阿娘一人待我好。如今在娘子这里,人人都待我好,我没什么能报答的,只能也尽心待娘子一家人好。”

沈渺才想起来忙得忘了记日子,起身去翻了家里墙上挂的“灶王码”。这时民间的日历都是粗糙的草纸画,几乎没几个字,有画灶王、春牛图等,还会印上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的图,方便不识字的人知道重要的农耕时令。她看了眼,不仅济哥

儿要开学了,九哥儿也要入场考院试了呀!

院试的日子是初七,不就是明日了吗?

不过这些天九哥儿都不知道在忙什么,一直没露面,沈渺有些遗憾,她特意做了桂花糕,取折桂之意,又买了几对大猪蹄,已经上灶炖了,还准备给九哥儿做红烧猪蹄、猪蹄冻吃??金榜“蹄”名嘛。

人果然禁不起念叨,傍晚,沈渺刚把辣白菜装陶瓮里封起来,砚书已经兴奋地跑进来了。他手里拎着俩篮子满满当当的红柿子:“娘子,我给你带了春庄上的柿子,我和麒麟一起摘的!”

跑进来,柿子滚了一路,又慌忙弯腰去捡。沈渺也忙出来帮他捡:“别跑,你急什么,等会摔了!”

“奴这几日在春庄都吃不惯方厨子的手艺了,娘子你瞧,我是不是瘦了!”砚书想沈家饭想得眼泪汪汪。

沈渺一边捡一边回头打量,砚书圆胖圆胖的脸,大眼睛塌鼻梁,一笑起来还缺了俩上门牙,嗯,几日不见他还换牙了。

怪不得方才他说话有些漏风。

至于胖瘦......别说瘦了,应该还胖了些,这脸上肉跑起来都荡漾了。

砚书满地抓柿子,还不忘伸头找姐儿。

“湘姐儿去山上拾松果了,一会儿就回来。砚书,你去里头和追风雷霆玩吧。”沈渺摆摆手,“看着追风,别让它添鸡屁股!”

“?!知道了!“

沈渺看他玩去了,又发现还有一颗柿子滚到门槛处,她忙追过去,刚要伸手,面前也落下一截水蓝色竹纹帛缎衣袖,一只修长白皙的手已先帮她拾了起来,衣袖荡起一阵清凉凉的雪松香,还有九哥儿一如既往温和的声音:“我来。”

沈渺直起身来,仰起头。

谢祁似乎骑马来的,还披着白色带风帽的披风,风帽边缘饰以一寸长的白色狐毛,绒毛柔软蓬松,衬得他面容更加柔和而舒朗。

他手里还握着缰绳,他身后还探出个大马头,是一匹高高的枣红大马,也眨着湿漉漉的大眼睛望着沈渺。

谢祁把柿子递给沈渺,才转身去栓马。

沈渺和马对视了一会儿,她稀罕地问道:“九哥儿,这是什么马?那么高,可是相马人常说的辽马?”

“它爹是辽马,娘是鞑靼马。”

沈渺眼睛亮亮地望着那漂亮的大马。谢祁一定很喜欢它,这马养得鬃毛都油亮柔顺,睫毛也长长的,蹄子也修剪得干干净净的。

谢祁便也温和道:“红骥是母马,很温顺,沈娘子可以摸,它从不踢人的。”

沈渺便踮起脚抬起手摸了摸马头,它还微微低头给她摸呢,果然温顺。

它太高了,比她的个头都高一头。这是沈渺来了汴京见过最漂亮的马了,不论是别家的马,还是平日里谢家用来拉车的马也没有这么高,那些马只怕还没它脖子高呢。

在大宋,最好的辽马相当于劳斯莱马,鞑靼马算法拉马,大宋各类本土马算宝马一档,大青牛算奥迪,驴子估摸只能算大众了。

回头买了地,养鸭场开起来了,沈渺也准备花钱买两匹“德州驴大众”来运送鸭子,方便些。

沈渺又摸了摸它,让唐二舀些泡软的黑豆喂马,这些黑豆原本准备明儿磨些黑豆花生豆浆喝的,如今只好先让给这漂亮的劳斯莱马吃了。

“九哥儿先进屋,外头冷。对了,我给你做了一些桂花米糕,祝你蟾宫折桂呀!明日一早你不是要进考场了?我记得是辰时开考?那咱们今晚炖大猪蹄吃,给你讨个好寓意。”

“多谢你记挂着,实在不必忙的。”今年还不知有没有意外发生呢,谢祁心里不抱希望,却还是听得眼睛不自觉柔和下来。

怀里突然被一只爪子挠了一下。谢祁又忽然想起一件事,变戏法似的,从披风里一个暗袋里掏出来一辆肥嘟嘟的实心三花猫:“娘子,我家中有些事,乱糟糟的,我又要入场科考,所以今日过来,其实是为了将麒麟托付给你。”

沈渺吃惊道:“这是麒麟?”

怎么这么肥!

她方才一晃而过险些没认出来。

谢祁挠挠猫头,一边往里走,一边细数:“是啊,麒麟如今还爱喝羊奶呢。每天吃三顿,有时吃鱼糜混鸡丝,有时吃鹌鹑拌兔肝,鸭胸肉也吃,偶尔逮着田鼠,方厨子会做成肉干给它磨牙当零嘴。”

iti“......“

她瞥了眼躲过砚书的眼线偷偷对着鸡屁-股正大大张开嘴的追风,再瞅了瞅啃大骨棒子吃剩菜拌面条的雷霆,最后重新将目光落在谢祁怀里油光水滑的大脸肥猫上。

完了,假千金被送回贫家了!

麒麟进了沈家,谢祁给它刚放下,它扭头钻进地台下头去躲着了,追风好奇探了狗头去看,还被炸毛的麒麟像响尾蛇似的怒哈了出来。

谢祁面上顿时流露出老父般的担心,沈渺有养猫经验,让他先过来坐下吃块香甜的桂花糕:“没事,它躲着别硬拽,让它熟悉一会儿,它觉着放心了,就会出来了。”

桂花米糕是用糯米和大米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泡开再碾碎,再用磨子磨成细腻的米浆,搁点白糖搅合均匀,加入面肥,醒发到两倍大,等里面全是蜂窝孔以后,再撒上初秋自家院子里的桂花干,就可以上锅蒸了。

蒸上两刻,时间一到,掀开蒸屉的盖子,那股桂花的香味便会“噗”地就冒出来。

谢祁从春庄骑马过来,赶了一路,吃了一肚子凉风,被沈渺塞过来一块切成三角的桂花米糕,那暖意比香味更早传递到他心里。

谢祁原是不太爱吃甜食的,但这桂花米糕,桂花味儿极浓,吃到嘴里,软乎乎、甜丝丝,又没有什么杂味儿,口感细腻,意外很合他口味。

这不是新鲜东西,往日方厨子也做过,外头糕饼铺子也卖,但以往不知为何没觉出好来。

“真好吃。”谢祁弯起眼眸,被凉风吹了一路的手脚也跟着暖和了起来,他吃下了一整块,嘴里也不?,有些好奇地问道,“比外头卖的桂花糕清爽,沈娘子怎么做的?”

沈渺见他吃得香,也笑:“其实没什么,我不过少放了一勺糖,想着这样米香不会被甜味盖过。糕饼铺子里爱搁多些糖,为了蒸出来甜香更浓。但我认为做菜其实并无定势,取舍也是一门做菜的学问呢,有时舍比得好。”

谢祁怔怔地点点头,是啊,做菜要取舍,他们家族又何尝不是呢?以往便是太贪心了,底下的人才会酿出些欺上瞒下,鱼肉百姓的事。

幸好,或许还来得及。

沈渺不知谢祁心思已经转到别处去了,又扬声喊砚书和有余也来吃桂花糕。

他们俩像门神似的守在灶房的门口,一直在盯上散发着浓浓肉香的大猪蹄。听见沈渺叫他们,才依依不舍地过来吃糕。

红烧猪蹄还在灶上小火慢炖。

做红烧猪蹄,焯水后要再和香料一块儿炒,还要一直翻炒到猪蹄微微发黄,这样吃起来那皮才香。这时候淋点酒、酱油、接着搁一勺白糖,继续翻炒。等猪蹄都裹上色了,添上能没过猪蹄的热水,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半个多时辰,直到猪蹄

软烂,汤汁浓稠,撒点盐再调一次味,就成了。

等天黑透,一盆红烧猪蹄总算出锅了。

沈渺挑了个大的带蹄筋的,先夹给需要金榜题名的谢礼。谢祁看着碗里巨大的猪蹄,原本有些不知从何处下口,但那香味实在香极了。

于是便放开了包袱,夹起来放嘴里一咬,那猪蹄皮软糯弹牙,咬得“咕叽”一下,胶感十足。

里头的肉也得嫩得很,嚼两下便要化了,红烧的浓浓滋味瞬间在嘴里弥漫开。沈娘子做菜,香料味从不会太重,反而能把猪蹄那股子肉香衬得更浓郁。吃完了一个,谢祁忍不住再来一个。

哪怕如今已吃多了沈娘子的手艺,却还是会想吃了再吃。

湘姐儿几个猴孩子出去玩了一日也回来了,背回来一大袋松针松果,还捡了一堆带刺的毛栗子。

他们来得巧,一回家就赶上吃猪蹄。

如今湘姐儿和砚书两个家伙,啃猪蹄啃成了花脸猫,吃完连手指头都吮干净了!

用完晚食,谢祁便与砚书先告辞回去了。夜里,沈渺又冻上了猪蹄冻,准备明日一早起来,调个蒜汁儿配粥喝,一定好吃。

次日,因是院试的日子,街上天不亮便吵闹了起来,都是送考的,砚书一个人把谢祁送进去了,之后也不回谢家,又蹦蹦跳来沈家蹭饭吃。

沈渺见他一个人,还奇怪:“砚书,怎么就你一个人送九哥儿去考试?这也......”太不重视了吧?

那可是科举啊!

砚书扒拉着热乎粘稠的小米粥,配上透亮得跟水晶一般,颤巍巍的猪蹄冻,夹一筷子放嘴里,“滋溜”一下便融化在嘴里了,他咽下去才无奈地道:“大娘子和郎君都说照往年的惯例,九哥儿指不定今日就能回来了,便不来送了。’

“......“

可怜的九哥儿,倒霉得家人都绝望了啊。

就连砚书吃完朝食,突然靠谱了起来,背了一兜子伤药,就赶去考场门口侯着,生怕九哥儿出了什么倒霉事儿就出来了。没想到他可怜兮兮在考场外吹了一日风,九哥儿竟没出来!

他激动万分,一溜烟跑回沈家报了喜,又一溜烟跑回谢家,套了车去春庄报喜。

九哥儿竞挨过头一日了!他还抽空看了看日头,没错啊,太阳还是东边升起呀?于是更激动了。

难不成...是谢家祖坟叫人点着了么?

沈渺也很高兴,看来考前吃猪蹄吃对了啊!旁人都要放榜考中才算厉害,到了九哥儿身上,只要顺利过了一日,就算这非酋转运了!

就在砚书急哄哄往春庄去时,御街上也有一辆挂着谢字灯笼的朴素马车正慢慢地接近东华门。

谢父穿着自己那青绿色的九品官服,手里捧着个厚厚的奏疏,腰上革带里别着竹笏板,紧张得满头大汗,问陪他来壮胆的郑氏:“娘子,这真的有用吗?为夫腿肚子转筋,怕得有些站不起来了。”

郗氏习惯了,安抚得拍了拍他的手背:“郎君莫怕,九哥儿说得对,不破不立,闻风而观形势,这是最好的法子了。你上书自己弹劾自己管家不严,再跪下称有罪,求官家严惩,再摘下官帽挂冠而去,官家想必也会念你的好,也会念谢家的好。”

谢父总算萌生出一点儿勇气,握起拳头来,义正言辞点头:“好,娘子所言极是,只要为了家中平安,这官舍了也就舍了!反正不过九品官,我混了半辈子,也混够了!”

可马车到了宫门外,谢父撩开车帘子,望向近在咫尺的东华门,深吸了一口气,又深吸了一口气,还回头望了望都氏,愣是没下车。

忍无可忍的郗氏抬脚踹了出去:“快去!等会天晚了你还想挨十板子再叩宫门不成?”

谢父带着张苦瓜脸,一步一蹭地挪到宫门外,期期艾艾地递上竹笏板求见面圣了。

因是科考的日子,沈渺今日铺子里也格外热闹,汤饼卖得流水一般,羊肉汤才半日便售罄了,之后大白天便有人点烤鱼吃了。

沈渺店里所有人连轴忙到天快黑了,秋阳落下山去,客人全送完了,才瘫在铺子里的条凳上歇了会。

这天色一晚,便一阵阵冷了起来。外头街市也跟着零零落落,不如夏日时热闹了。沈渺正要回去抽空缝棉袄,谁知那梁老丈又来了。

他这回没穿细布素衣。

他头戴黑罗纱硬脚幞头,边缘镶以金线。身着深绿色公袍,袍身绣云纹,袍袖宽大,银线熠熠,浑身气度已与前两次截然不同。

他身后还跟着一辆无纹饰的宽阔高车,车旁还有四个蓝衣小内侍提灯跟着。

梁迁这身代表宫中高等内侍的衣裳一出现,寒冷风中途径的行人见了,都连忙举步避开了。

福兴和唐二已经吓得从凳子上摔下来了。

梁迁迈过门槛,温和有礼地拱手道:“娘子,事出有变,客人已先到了,劳你速速随奴婢前往玉津园,筹备晚宴。”

沈渺眼珠子也快惊得掉下来了。

不是,不是,您这老丈怎么还有两副面孔!

说好的御街旁住的富裕人家呢?怎么变成玉津园了,这个玉津园...不是...不是皇家园林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