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524章 开乾元年发展计划和方针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524章 开乾元年发展计划和方针

簡繁轉換
作者:生椰拿铁yyds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4-30 12:49:16 来源:源1

「是,陛下,奴婢这就去传。」对于朱允熥的命令,马三宝自然从来都是不疑有他的,下意识便道。

不过反应过来朱允熥找的是傅友文之后。

马三宝面上却又露出了些许忍俊不禁的样子,心里暗暗给那位户部尚书大人默哀了三秒。

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家主子下一榔头会敲在哪里,但他是看着这些朝廷大员一路被自家主子吓过来的。

马三宝恶趣味地在心里想道:「今日小议,这位傅大人严阵以待丶小心翼翼的,一句话都没敢多说,只怕此刻还在心有馀悸地想着终于结束了,此时又把他给喊回来……这位老大人只怕脸上该是五颜六色的了。」

当然,他办事一向利落,面上还是一如往常,领了皇命便恭敬地退出了乾清宫。

听着马三宝离开的声音。

朱允熥也重新将目光投到了自己的龙书案上,或者说,案上那张满是他恣意潇洒丶苍劲有力的字迹的纸上。

事不预则废,预则立。

尤其是他站在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位置上,任何一步路丶一个决策,对最终结果的影响都无比深远。

走对了,陆上横着走丶海上日不落;

走错了,也能一波留学废了大明的基业和武功。

因此。

除了目光要看得长远,走一步要想着往后十步丶百步的棋路,同样重要的还有踏实,着眼于眼下。

书案上的宣纸上。

在【大明球长】几个大字之下。

便是:【开乾元年,行动发展计划和方针】

一年要有一年的规划和条理。

去年半年以来,时间紧张丶赶丶满打满算着丶内外平衡防备着,算不得太过轻松,但好在事情都基本顺利,如今也都算告一段落了。

而大明皇朝今年的事情,旁的任何人都可以懵懵懂懂丶迷惑丶茫然。

他这个一国之长,万民君父。

不可以。

朱允熥深吸了一口气。

将桌案上的杂七杂八撇开到了一边,继续琢磨着刚刚还没来得及琢磨完就被打断了的事情。

去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坐上了这个位置之后。

朱允熥就已经定下了「在内谋发展,外部兴贸易」的基本国策了。

所以最前头便写着:【百姓的基本生存】。

下面则分了三点:

【其一,各项灾祸损失最小化。】

【其二,番薯种植,并尽快获得其他高产作物。】

【其三,农业水平提升。】

这第一点,自去年登基之后就一直在做。至于今年,根据朱允熥的记忆,洪武二十六年也即开乾元年,大的天灾一共有两项,一个是刚刚在议今年预算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打算的大涝,另一个,则是河南一带的大旱。

只是大面积大旱这种天灾。

以当前的科技水平丶物力丶人力,怎麽做都很难提前有效的预防,只能等到时候提前调粮囤粮了。

好在朱允熥拥有信息的前置性,不至于遭遇跟历来皇帝最常头痛的那样,到灾祸发生了才知道要去处理,而一般到了这种时候,手里有粮的一定会囤积居奇,疯狂抬高粮价,无解的难题就落到皇帝和朝廷身上了。

再加上提前预防水患。

又能保住山东丶京师直隶一带的粮食产量,诸多防范,将这两个难关度过去,天灾的威胁也算解了。

朱允熥在心里思索了片刻。

便在第一点后面打了个「√」。

至于第二点。

第一茬番薯长得很好,平稳落地,现在第二茬番薯都已经长得十分茁壮茂密,再过上一个来月的时间,第二茬番薯都快能出土了。

而其他高产作物,却是目前一下子难搞,得出海了才有,朱允熥只能暂且放在一边。

「这第三点……按照现在的节奏,番薯的培育和繁殖很方便,不停不歇循环往复一茬茬种下去……」

「推广普及丶种植培育方法丶与本土主要作物的融合,土地肥力的保持丶科学合理的轮作……桩桩件件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朱允熥看着自己写下的第三点,【农业水平提升】,目光定定丶若有所思地轻声呢喃道。

沉吟片刻。

他便在这一点后面挥笔写下:【建立专门的农业部,由王祯后人王应辛一族负责。】

前朝的王祯是个妙人儿。

虽说去年王应辛忙活的大多都是技术活儿,譬如活字印刷丶譬如水力纺纱机……等等。

可要说起王祯真正的老本行,其实是农业才对,毕竟他的主要着作,叫《王祯农书》。

这玩意儿里面不止包含机械设计制造,更主要的内容,一是能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二是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十分详细,三是广泛介绍了各种农具,对农业机械进行了记述与讨论。

这也是朱允熥一登基,就立马火急火燎让人去寻王祯后人的,另外一重更重要的原因。

朱允熥写完,将手里的笔放在笔搁上。

不急不缓地对门外的人道:「去个人,去工业司传旨,让王应辛下午来见朕。」朱允熥直接先把此事安排下去,以免自己事情太多忘记了。

「是,陛下,奴婢这就去传。」外面响起一个尖细的声音应了一句,随后便是脚步轻轻地渐行渐远。

而朱允熥的目光。

则始终都在自己的龙书案上。

对于百姓的生存丶存活,这三点是最重要的。

至于摆脱了生存需求之后,更高一层的规划,就涉及到了经纪丶教育丶医疗丶住房丶就业丶社会保障丶公共安全丶基础设施丶环境丶乃至文化……等等多个方面。

在当前阶段,这些的优先级自然还没提上来。

所以朱允熥只是在下面将这些概括性的大类写下,并没有过多地将目光放在上面。

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人活着」。

在后世,「活着」这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奢求丶是一种幸运,是一次次的劫后馀生。

这种情况讲什麽上层建筑。

那就是不切实际的平地起高楼,得塌——朱允熥对于这些要往后靠的规划能做的,也只是在有馀力的情况下,顺带着先铺一铺路基,也就不得了了。

还是那句话,饭一口口吃,路一步步走。

而当朱允熥交代好事情,目光继续这张写有计划的宣纸下面的位置挪动,便来到了「在内谋发展」的第二个大点:【朝局稳定。】

动荡之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只有稳定的环境,才能讲发展,而这第二个大点之下,只有两个点:

【其一,淮西勋贵。】

【其二,藩王。】

淮西勋贵现在已经出现了不稳定的迹象了,虽然朱允熥屡次三番地稳住了局面,但他也不真是三头六臂丶手段通天的,最好今年,能解决掉这个后患。

至于藩王。

无论是考虑到后续的巨大的财政负担,还是考虑到朱允熥往后要做的,需要高度中央集权才能做下去的事情。

这藩,是一定要削的,但朱允熥这并没有被朱允熥列为十分优先级的事。

一来,现在各地藩王情况还算稳定。

二来,现在的藩王才是大明第一代藩王,藩王所占用的财政支出相对于国朝收入来说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远达不到什麽所谓的「负担」的程度。

朱允熥缓缓抿了口茶,嘴角虽噙着笑意,可目光之中带着锐利,淡淡地道:「且容他们再快活两年就是。」

说完,他再次提笔。

在这两点的后面,打了个归拢的符号,然后写下了【造枪炮】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去年,已经达成了稳定炼钢的计划,同时,「炼丹司」那边的各类火药比例丶配方也都一直在进行研究试验,造枪炮的准备条件,算是基本已经差不多了。

实话来说。

朱允熥前世不是造枪的丶不是造炮的,他对枪炮的了解,更多的是一些设计丶理念丶原理上的大致了解。

让他直接手搓,那是不可能的。

任何一个从后世来的人,几乎都是不可能直接手搓出完整的枪炮来,除非带系统,可是贼老天不给啊。

所以……

朱允熥能做的。

就是把自己从后世带来的,一些远远先进于当前这个时代的枪炮设计丶理念,传输给这个时代的人,继续当一个「提要求的甲方爸爸」,让这个时代聪明的丶有资质的人根据他的启发,进行改进丶研究,调试……

古人只是见得少,不少笨,甚至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只要你能给他一个灵感,他就能给你无限惊喜。

这也是朱允熥一直以来的理念——光靠他自己一个人,干到死都不可能把所有事情干完,也没那个脑子把后世的一切完美复刻,靠这个时代的人们丶靠他们的智慧野蛮生长,这才是唯一的正途。

而要想改良这个时代的火器,总得先看看这个时代的火器到底是个什麽德行才好。

朱允熥想要把后世的枪炮设计丶理念传达给这个时代的人,首先当然得彻彻底底地摸清楚这个时代的枪炮设计和理念,具体发展到了哪个阶段,出现了哪些东西。

如此才能针对性地讲解,给这个时代予以启发。

这也是他为什麽让马三宝把傅友文叫回来的原因——他得让傅友文带他去户部仓库晃一晃。

找个专业的给他讲解讲解。

在大明朝,存放兵器的地方有两处。

这第一处,就是在京郊存放兵器的「九库」,实际上,「九库」才是大明最大的兵器库,只是,朱允熥特地出应天府外去一趟,还特地跑去「九库」……

这就太惹人注意了。

而这第二处。

就是户部的仓库了。

户部仓库除了用于存放国家的赋税收入丶财政储备之外,同样包括各式各样的兵器在内?,虽然数量远不如专门存放兵器的「九库」,但种类也都齐全。

去「九库」兴师动众甚至打草惊蛇,户部仓库则更显得掩人耳目些。

想到这里。

朱允熥抬起头,透过此时被打开着的大门往外看了一眼,既是往远处远眺些许,让眼睛休息休息,同时也是下意识地看看傅友文回来了没有。

不过他并没有看到傅友文和马三宝的身影。

想来自己前面开会差点开晕了,忘了这茬儿,傅友文这货走得有点远。

不过他也不是什麽急性子,目光漫无目的地在外面的天空丶宫殿四处逡巡了片刻后,便再次低下头,重新研究起龙书案上这张纸来。

无论是百姓的生存和发展,还是朝局的稳定。

这都只是他去年定下的方针的前半段,而后半段,则是针对外部来的。

这两者并非先后关系,而是同等并行的关系,对于外部,则一共涉及了三点。

【其一,以内部发展为基础。】

【其二,出海前的各项准备。】

【其三,提前做好军事力量上的准备。】

这第一点,是承接着前面所有内部发展的结果的,除了百姓的生存和朝局的稳定之外,在提升国内生产力上,去年也已经做出了不少的铺垫,譬如水力纺纱机丶飞梭织布机,以及筹备开展一个「温和的工业革命」的前期铺垫,都在馀裕之下,擦着边在进行。

第二点,交给了马三宝,在朱允熥一早就有过刻意引导的情况下,他算的上是专业的。

至于第三点……

嗯,干是干下去了,现在估计一大堆人都在心里骂他「独夫」丶「固执」丶「刚愎自用」丶「自以为是」呢。

朱允熥放下手里的笔。

又从头到尾看了一眼,做到心里有数,这才站起身来,走到火盆旁边,随手将这张纸丢了进去……

与此同时。

户部衙门之外。

傅友文和詹徽二人还徘徊于此,没有进去,各自的表情都显得有些一言难尽。

却突然听得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这是户部的傅大人?还有吏部詹大人,傅大人,可算找到您嘞。」赫然便是当今圣上身边的大红人,马三宝,二人心中皆是一紧。

「三宝公公,何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