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灵异 >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 第610章 这不天选牛马嘛!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610章 这不天选牛马嘛!

簡繁轉換
作者:生椰拿铁yyds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7-29 15:05:09 来源:源1

第610章这不天选牛马嘛!(第1/2页)

“这一份答案,好像说得挺不错的。”

听到马三宝的声音,朱允熥饶有兴趣地抬了抬眼皮,道:“这么快?你这手气还挺好的。”

他知道马三宝听懂了自己之前的解释,以马三宝的脑子和机灵,他说不错,基本就是答到点子上了。

所以朱允熥心中也带着些惊喜。

马三宝挠了挠脑袋,嘿嘿一笑,诚实应声道:“回陛下的话,也不能说是运气。”

“毕竟奴婢也算是知道第一道考题的皮毛答案,筛选答卷的时候看这份答卷对于第一道题的见解不错,便将其放在最上面,想来至少会比旁的更符合陛下的心意些。”

“不过陛下您先看了朝官们的那一沓答卷,嘿嘿。”

“只是奴婢之前对第二道考题一窍不通,便也不敢贸然和陛下格外提一嘴了,如今得了陛下指点,这才看得明白,此人倒是才华不赖。”

马三宝一边回话,一边看着自己手里这份之前拿捏不准的答案,忍不住赞道。

同时也在心里暗暗感叹了一句:「此人日后,只怕前途无量了!」

旁人不知道朱允熥的意图,甚至许多人还真就单纯把这两道考题当做什么「灯谜」一样的东西看待,可马三宝替朱允熥亲自操刀其中细节,自然知道自家主子心里的主意。

听到马三宝这么说。

朱允熥当即撇了撇嘴,把自己手里这一篇又臭又长的答案嫌弃地往旁边一丢。

吐槽道:“朕还想着先看看他们那些所谓「饱学之士」们的看法和见解,可朕忘了这些文科生最大的本事了。”

对自家主子这一句莫名其妙的吐槽,马三宝却是听不懂了:“文科生?最大的本事?”

这时候可没什么文科理科的。

朱允熥也没多解释什么,只接着吐槽道:“朕说他们写的字儿太多,偏都没在点子上。”

理科生做题目不会,那就是不会,卷面是空的。

文科生嘛……总是擅长长篇大论,就算不知道答案,都能给你卷面上写得密密麻麻混点友情分嘛。

现在他手底下这一沓答卷就这么个情形。

当然,朱允熥也就想起来,这么随口一说。

他现在还是对马三宝手里这份答卷更感兴趣,转而看向马三宝问道:“此人叫什么名字,拿过来朕看看。”

虽然此人的答卷在「非朝官答卷」那一沓里面。

但朱允熥是透过几百年以后的眼睛来看,谁知道这就不是什么熟人了?说不准还是永乐朝朱老四的得力臂膀呢。

马三宝一边起身一边道:“不是什么有名气的人物,如今是太学的学生,叫做……夏原吉。”

这名字现在不响亮。

可对朱允熥来说却不陌生,一边接过考卷,笑着吐槽了一句:“呵!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啊。”

夏原吉。

这时候虽然还只是国子监(太学)的一个学生,身上无官无职的,可是……

历史上,到建文朝他就做上户部右侍郎了。

JUdy篡位成功之后没多久,直接当上了户部尚书,不仅仅永乐朝的户部尚书,而且是历任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三朝的户部尚书。

都不必提他的履历,光看他能如此稳定屹立不倒,就完全足够说明其能耐了。

至于生平履历上……

全面负责国家财政长达二十余年,支撑了永乐帝迁都北京、五次北征蒙古、郑和下西洋、疏浚大运河、编修《永乐大典》等耗费巨大的工程和活动。

赋税、漕运管理、疏浚运河、管理盐法、钞法……

说起来可就一下子说不完了。

换句话说。

这不天选牛马嘛!

其实,「夏原吉」这个名字,一早就在朱允熥的预算之内,只不过当下时期,许多事情没有铺展开来,傅友文这个户部尚书也还够用。

之前等着朱允熥忙的事情海了去了,又腾不出手。

夏原吉的年龄不算大、阅历不算深厚,人都还在国子监当学生,朱允熥自然也不至于大费周章地把他直接从国子监里提溜出来,硬给个职位什么的——没必要,而且没名没分的还惹来麻烦和口舌。

不过现在既然有「开乾元年彩头」这么个说法在。

把他划拉上来也就有说头了。

马三宝看到朱允熥对自己口中这个名字的反应,一边递上手中答卷,一边讶然道:“陛下曾听过此人?”

“算听过吧。”朱允熥接过夏原吉的答卷,不咸不淡地道了一句,至于怎么听说过的,那他就不好说了。

马三宝心中的惊骇顿时更甚。

暗道:「此人当真有大运道啊!不仅答题答到陛下心坎儿上去,连名字都曾被陛下听闻!」

他心中骇然之时。

朱允熥则已经开始认真地看了起来:【草民虽不知陛下所言“通货膨胀”为何意,然……陛下驳回增发大明宝钞一事,实乃圣明之举!草民私以为……】

答案开篇,就把朱允熥驳回傅友文提案的事情给吹了一遍,可朱允熥只从其中措辞便却看得出来,这一发彩虹屁,夸得是真心实意的,也是真正认同朱允熥做法的。

因为夏原吉这份答卷里,完全没有他之前看过的其他答卷里面那一份……一板一眼的迂腐气。

言语之间,笔迹上的龙飞凤舞,更是看得出他写这份答卷时候的激动心情——仿佛在诉说着自己心中所想被人认同的喜悦。

其中更是列举了「大明宝钞」自发行以来,历年购买力逐渐下降的实际数据。

关于第二道题目,虽然说的不算完全对,却也搭上了不少边儿,说得也实实在在。

朱允熥逮着他这份答卷看了好一会儿。

随后才缓缓抬起头来。

脸上更是难得带着一丝兴奋和喜悦:

「文中虽开头就说,自己不知道什么通货膨胀不膨胀的,可往后说的字字句句,都是在说通货膨胀!」

朱允熥要的自然不是让人去逐字逐句解释自己提出来的这个名词,说白了,这就是对经济现象的一个命名,在这个时代,朱允熥就算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这个现象,都没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610章这不天选牛马嘛!(第2/2页)

「没记错的话,他在任户部尚书期间,还曾试图稳定因滥发而贬值的宝钞,只不过效果有限,最终还是没能避免大明宝钞变为一堆废纸的结局。」

「以他这个底子和这份见识……」

「提溜过来给他灌输灌输经济学概念,费心思教一教,用不了多久,就能如臂指使!」

「从今年开始往后,整个大明要涉及的事情越来越多,户部的事情也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广而繁杂,傅友文那货年纪大,还真说不准能撑到啥时候。」

「等夏原吉这个天选牛马历练学习个一段时间,刚好无缝衔接,也省得虐待老人了。」

看完手里这份答卷,朱允熥心里立刻就有了想法和安排——如果说之前对夏原吉的了解,完全是基于历史资料上那为数不多的记录,这份答卷便让朱允熥真正对夏原吉有了个初步了解。

心里做出安排之后,朱允熥看向马三宝道:“此人,果然甚合朕的心意!”

马三宝垂眸躬身道:“那奴婢便恭喜陛下了。”

他虽面上平静,可心下却一惊再惊:「陛下素来对任何事情都是淡然自若而处之的,方才那般神情,鲜少见到!不过……这次两道考题虽的确事关大明江山社稷,可让陛下高兴至此……两道考题当真有这么大的力量?」

显然,马三宝虽初步对朱允熥告诉他的答案有了理解,可他终究没有见过……

后世那些没有硝烟的战争。

有时候甚至比荷枪实弹的战争来得更加严厉!

能够有效把控「经济」这一门学问,于一个国家层面上带来的变化能够有多么巨大。

所以此时马三宝高兴之余,心中还有些纳闷儿。

而朱允熥这边,有了这第一份成果,他也顿时信心大增,打起了精神来,目光重新落在两沓答卷之上,道:“朕这次的鱼饵终究没有白放!看看了有没有。”

马三宝看到自家主子满意,虽然还不完全明白自家主子在高兴什么,脸上却也不由得泛起由衷的笑意——他不明白别的,但他明白,主子高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事儿!

当下也撇开自己心里的疑惑和不解。

应声道:“是,陛下!”

说完,主仆二人便再次扑在这一堆堆的答卷之中,继续进行着枯燥乏味的阅卷。

不过,两个超脱了这个时代认知的概念,能有人答对,是撞运气,答不对的,才是常态。所以接下来,乾清宫殿内只充斥着宣纸被翻动的声音。

朱允熥和马三宝两个人,一直从上午看到下午。

这才堪堪把所有的答卷看完。

朱允熥看着龙书案上被格外挑出来摆放好的四份答卷,长舒了一口气:“总算看完了!”

说完,他挑了挑眉,立刻把书案边上那些被他丢得乱七八糟的答卷,往地上一扫,进行了一个「桌面清理大师」的工作,同时露出满脸嫌弃的表情。

毫不留情地吐槽道:“一个个还说是什么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进士出身……吹得是天花乱坠,实际上却只知道咬文嚼字,好在也是屎里淘金,勉强有两个可用的。”

这一天看下来,他都不由得有些头昏脑涨的。

最关键的是,这些人,不知道两道考题的答案也就罢了,又想蹭着热度,碰运气猜猜这次的彩头,结果一大堆人在那里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地说什么……

「通」出自哪里,可能是什么什么意思;「货」出自哪里,可能是什么什么意思……

全特么抠字眼做阅读理解。

朱允熥看下来,难免带着脾气。

听到朱允熥的吐槽,马三宝不由暗暗扯了扯嘴角,同时憋住自己的笑意:「屎里淘金……陛下这话说得……虽说话糙理不糙,可这话也有点太糙了。」

当然,马三宝早知道朱允熥是什么尿性了。

从来就不是讲规矩的人。

说出这样的话,一点也不奇怪。

他立刻弯下身去,把那些散落一地的宣纸给一一捡起来,一边对自家主子笑着安抚道:“陛下心思深远,高瞻远瞩,旁人但凡能够揣测到陛下用意之一二,都是万中无一的难得了,虽说过程艰难,终究还是找到了几份像样的答卷不是?陛下消消气,奴婢这便喊人来替陛下消消乏。”

朱允熥自然也不至于因此怪罪朝臣些什么,时代的局限性造就的不理解而已,他也就纯骂两句消消怨气而已。

所以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面前这四份答卷的名字上。

除了最开始的夏原吉之外,一共还有三个名字——郁新,古朴,林承轩。

其中,郁新、古朴这两个名字,朱允熥并不陌生,因为都是从朱允熥看的这一沓答卷里面挑出来的,都是当朝在职的官员,而且历史上也都留有姓名。

他们的答案虽然不似夏原吉一样对两道考题都有不错的见解,但他们的答卷也足以证明他们在经济学一道上的天赋和才学,再者也巧,其中一人历史上还是夏原吉的得力副手呢。

郁新,明洪武二十一年以布衣人才被征用,明洪武二十四年超迁户部右侍郎。如果不是因为朱允熥这个变数,如今的开乾元年,也就是历史上的洪武二十六年,他会在傅友文之后继任户部尚书。

他本就在户部任职,答对些点子也在情理之中。

古朴,同样国子监出身,如今是在兵部任职的,永乐朝时期,任户部左侍郎,辅助夏原吉。

所以对这个名字的出现,朱允熥同样不意外。

只是除此之外的另外一个名字。

“林承轩……”朱允熥在嘴里念叨了一句,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因为这个名字他还真没有听说过,无论是当朝在职人员,还是历史上,都没有他的姓名。

是马三宝从他那一沓答卷里面翻出来的。

却意外让朱允熥颇为满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