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大魏风华 > 第六百四十九章 远行(六)

大魏风华 第六百四十九章 远行(六)

簡繁轉換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1 01:44:05 来源:源1

第六百四十九章远行(六)(第1/2页)

这个时节的北平晚风已经带上了刻骨的寒意,街角的尘土与枯叶打着旋儿被卷起,落在屋顶上或者水池里,等待着化作明年的春泥。

这座被定为新都的城池,如今正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般的蜕变,昔日边关军镇的粗粝尚未褪尽,但新的骨架已在喧嚣与尘土中野蛮生长,立屋修路的号子声从城池的各处闷闷传来,如同沉睡巨兽的呓语,街道两旁,新砌的砖石地基与残破的旧屋犬牙交错,巨大的木料在号子与皮鞭声中,被汗流浃背的民夫一寸寸拖向远方,空气里混杂着新木清香、泥土腥气、汗水的酸咸,以及街边食肆冒出的浓烈油烟气。

街角一处简陋食摊,几张油腻矮桌,几条吱呀长凳,便是这宏大图景下最底层的烟火,一个青衫身影独坐角落,吃相很斯文,即便面对一碗最普通的阳春面,也给与了对食物应有的、近乎刻板的尊重,他挑起几根面条,吹散热气,缓缓送入口中,细嚼慢咽,目光却越过粗瓷碗那粗糙的边沿,越过蒸腾的白雾,投向这喧嚣混乱、尘土飞扬的街景。

他的眼神很静,像结了冰的深潭,映着眼前的一切:为生计奔波的商贩、趾高气扬的新朝小吏、麻木瑟缩的流民、呼朋引伴的匠人...形形色色人流在这尘土飞扬的街道上涌动,杨哲看得入神,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近乎玩味的笑意。

他喜欢这种混乱中的勃勃野心,喜欢看蝼蚁般的人群在时代巨轮下挣扎、适应、或被碾碎,这比井然有序的盛世有趣得多,他能从这粗糙的砖石、飞扬的尘土、鼎沸的人声中,清晰地“看”到未来--巍峨宫阙拔地而起,宽阔御道贯穿南北,万国衣冠来朝...一个“一城镇天下”的煌煌巨都正在孕育,他享受这缔造过程中的所有混乱、血腥与不确定性,如同享受一盘精妙的棋局。

然而当他的目光掠过那些渐渐成型的规整街巷雏形,掠过那些张贴的、强调秩序与生产的布告时,那丝玩味的笑意便淡了下去,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一蹙--太快了,也太稳了。

乱世将息的征兆越来越明显,那令他沉醉的、可以肆意拨弄风云的混沌舞台,正在被一种名为“秩序”和“建设”的东西迅速填充、固化,这让他感到一种索然无味的...厌倦,就像一出精彩纷呈、**迭起的大戏,眼看就要落入一个四平八稳、可以预见的结局。

最后的玩具已经没了,辽东女真早晚会成为大魏的一部分,如果天下重归一统,那么波澜壮阔的时代就要落幕,魏辽争霸百年的大世已经划下了句点,接下来就算是唐宗之治,又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无趣。”他近乎无声地自语,端起粗瓷茶碗,抿了一口冰冷的茶水,略微苦涩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开,就如同他此刻的心境。

蜀地是盘好棋,可惜对手太强,落幕得太快;扶持女真,本想看他们与辽国、与大魏上演一场精彩的“三国争杀”,然而完颜阿骨打确实是扶不起的阿斗,金国也需要时间才能完成蜕变--结果就成了靖王手中一把指向明确、操控自如的利刃,翻不起他期待的大浪。

这天下大势,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强行抚平的褶皱,正在变得乏味至极,几年前杨哲推演天下,总觉得这世道就要迎来极致的混乱,魏辽终有一个要倒下,其他食腐的国度乘势而起,再厮杀个几十年,结果没想到才这么短的时间,那些“乐子”似乎就都结束了。

或者说,能容纳这些乐子的空间,正在急速萎缩,那位靖王殿下几乎是以一人之力平定了整个天下,西夏、高丽、倭国、金国...尤其是踏平了辽国两京四道,几乎就让魏国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唯一还能存在的帝国。

或许是时候离开了,找个地方,冷眼旁观这盛世如何建立,又如何...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悄然腐朽?

青衫文士的嘴角勾起一丝冷漠的弧度,治国和打天下终究不是一回事,那位靖王殿下虽然在政事上一向很有天赋,甚至在某些政策上的长远眼光让杨哲都感觉悚然,但未来的事,谁说得准呢?篡魏这种事情,只要做了,新朝就必然会有永远浮躁不安的人心,也许再过二十年,不,十年,就算那位靖王仍然春秋鼎盛,这天下也不会真的就永远波澜不惊了。

他喝了口面汤,正准备放下钱结账,一道身影无声无息地在他对面的长凳上坐了下来。

杨哲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在那人身上,一袭玄色缀着银线的道服,墨发松挽,几缕碎发垂落额前,来人他很熟悉,或者说,他曾经还主动接近,甚至为其效力了很长一段时间--虽说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才去了辽东,但说到底,这几年的天下大势,几乎都绕不开这个人,但凡想要做点事情,就不得不和他产生纠葛。

大魏靖王,顾怀。

原本喧闹的街头,被顾怀眉宇间沉淀的沉静与无形威仪,瞬间隔绝,杨哲握着筷子的手稳如磐石,眼中那丝厌倦瞬间被一种深潭般的平静覆盖,他没有起身,没有惶恐,只是放下筷子,对着顾怀,如同老友闲谈般点了点头,嘴角甚至牵起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了然与疏离的笑意。

没必要装了,没有任何靖王回京的消息传出来,但顾怀却坐在了他面前,其中的意味不言而明,这算是一种表态,一种...开诚布公谈话即将到来的前兆。

“王爷,”青衫文士说,“您来了。”

顾怀没有回应他的问候,目光扫过他那碗吃得很干净的面,又落在他清癯却难掩对一切都很倦怠的脸上,他拿起桌上另一双洗得发白的竹筷,随意地在桌沿敲了敲,发出两声轻响,远处正因为有新客人而伸长脖子的摊主立刻又下了碗面,热气在摊子附近蒸腾开来。

“我看到了你的辞呈,如果不是我来得快,或许再过两天就没人能找到你了,”顾怀开口,声音不高,却像冰锥刺破喧嚣,带着洞悉一切的笃定,“你要走?”

不是询问,是陈述。

杨哲端起凉透的茶碗,又抿了一口,任由那苦涩在口中弥漫,目光再次投向街对面忙碌的街景,语气平淡得像在谈论一件与己无关的小事:

“该做的事都做完了,不离开还能做什么?”

“我还以为你和完颜阿骨打相处得不错,但现在看起来你们实在没有半点交情可言。”顾怀说。

“我觉得我应该没有必要和完颜阿骨打有交情,毕竟女真这把刀,不是已经被王爷您打磨得足够锋利,也牢牢握在手中了么?”青衫文士笑了笑,带着一丝洞悉的冷静和玩味,“借他们的手,去撕咬草原的残余势力,消耗不听话的部落,最终将其肢解、消化,融入您的北平行省,这盘棋的后续,已经清晰得像摊开的舆图。该落下的棋子,该点燃的烽烟,都已按部就班,在我看来完颜阿骨打早就是个死人了,和死人相处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这一番话如果让完颜阿骨打听到,大概他会很愤怒,然后...惊悚?顾怀对于辽东的布局从来没有和别人说过,完颜阿骨打的反骨顾怀给予了最大的容忍,很多人都觉得顾怀是对当年那个少年跟着他做亲卫时的念旧,然而青衫文士却早就看出来了,从一开始,顾怀对于完颜阿骨打就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之所以能容忍他蹦跶来蹦跶去,只不过是因为他还有用。

而辽东女真的覆灭,也是迟早的注定。

杨哲叹道:“西夏,高丽,倭国,辽东...王爷你这几年做了太多事,这天下已经生不起波澜了,我这观棋的闲人,乐趣已尽,再待下去,既碍您的眼,也很无趣,不如归去,寻个清静处,看看您亲手打造的这‘盛世’,究竟能开出怎样的花,结出怎样的果。”

放下那些伪装后,这最后一句,也终于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近乎恶意的期待。

顾怀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竹筷。杨哲的清醒、漠然和那毫不掩饰的无趣感,没有激怒他,反而让他眼中闪过一丝饶有兴趣的光。

这样的人,放出去,才是真正的隐患。

“难怪锦衣卫无论如何都查不到你的过去,”顾怀说,“看来我还是太低估你,想必当年蜀王府割据背后,有你不少的影子--不过我很好奇,你现在敢当着我的面说这些,就不怕你想要的离开变成身死当场么?”

青衫文士轻轻摇头:“既然王爷你肯现身见我,那就一定不会杀我,你从来都是个有底线的人,女真这件事上我有功劳,只要我没有真正触怒到你,我就不会被无罪而诛。”

“但我的底线一向都很灵活,为了不留隐患这种事,我偶尔也可以心黑一点或者不要脸的。”

“那么我换一个说法,”杨哲说,“您不会杀我,因为您从来都是个喜欢物尽其用的人,今天来见我,想必一定有什么事让我去办--这就代表我有了存在的价值,所以我该思考的是怎么让您满意以此来换取生机,而不是担心自己会不会死在这里。”

顾怀看着他,沉默片刻,轻声笑道:“和聪明人说话虽然很省心,但也真的很无趣。”

他的声音陡然下沉,和杨哲看似平静的眼底对视:“你说你想离开,那么离开之后呢?继续游历天下?寻找下一个李修筠?或者...下一个金国?寻一处新的‘枯井’,再搅动一番浑水,看看能否再溅起几朵让你觉得有趣的浪花?”

杨哲的笑容缓缓收敛。

“搅动浑水?”他说,“王爷,您是在侮辱我的品味,还是太高估了这天下人的能耐?”

他脸上的平静面具终于崩裂,取而代之的不是受伤,而是一种被轻视的、近乎荒谬的错愕!他像是听到了极其可笑的事情,声音因荒谬感而微微拔高,带着一丝尖锐的嘲讽:

“李修筠?一个被野心烧昏头脑、格局却只囿于蜀地一隅的庸才!白莲教?一群被几句粗陋谶语煽动、只知烧杀抢掠的愚昧暴民!他们算什么‘浑水’?充其量是池塘里被石子惊起的几圈涟漪!”

他指着窗外喧嚣的街道,指向那些奔忙的身影,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近乎神灵般的漠视:

“至于这些人?王爷,您觉得他们懂什么是天下?懂什么是大势?他们不过是随风摇摆的草芥!盛世也好,乱世也罢,只要刀没架到脖子上,有口饭吃,有片瓦遮头,他们就能麻木地活下去!指望靠他们掀起让杨某觉得‘有趣’的风浪?呵...”

他冷笑一声,靠回椅背,恢复了那种深潭般的平静,但眼底深处是毫不掩饰的轻蔑:“王爷,您太小看我了,也太抬举这些芸芸众生了,我追求的乐趣,是棋逢对手的倾轧,是国运相撞的轰鸣,是英雄枭雄在时代浪尖上的生死搏杀!而不是...看一群蝼蚁在浅滩里毫无美感的挣扎扑腾!那只会让我觉得恶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四十九章远行(六)(第2/2页)

他闭上眼,仿佛在驱散某种不愉快的想象,再睁开时,只剩下彻底的疏离与厌倦:“之所以想要离开,是因为这盘棋,形势已然一目了然,结局毫无悬念,也是因为这池塘,已经清澈见底,再无大鱼可钓,亦无浑水可搅,找个地方,冷眼看看您如何将这‘清澈见底’的池塘,经营成您想要的煌煌巨湖,或许还能在它未来某日不可避免滋生腐臭时,重新看到大幕的拉起?”

“我从来都不是什么搅动浑水的人,”他说,“我便是这天下的浑水。”

食摊的喧嚣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隔绝,顾怀看着眼前这个将天下苍生视为草芥蝼蚁、将混乱与博弈视为最高享受的狂悖智者,心想自从蜀地时第一面算起,他还真的从来没看破过青衫文士的这面具。

如果不是刚才那番话让他感觉到了羞辱,或许他永远会是那副波澜不惊、平静死寂的模样?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为了“天下大乱”这个意义而奔走,简而言之,他似乎是个这时代少见的“乐子人”。

顾怀沉默片刻,忽然低笑了一声,那笑声很轻,带着一种奇异的磁性,也带着一丝怜悯的豁达。

“你和一个人很像。”

杨哲皱眉,不知道是因为那笑声,还是因为这句话:“谁?”

“辽帝,”顾怀说,“虽然每个第一眼看到你们的人都会认为你们极其不同,但在某些更深的地方,你们很类似--你自诩跳出三界外,看透众生相,视天下为棋盘,辽帝雄才大略,几乎就要让辽国的旗帜插遍天下,但你们的眼界,真的都很窄。”

“你们似乎都把中原当成了天下间仅有的、值得厮杀征服的地方,穷尽毕生都只想在这块棋盘上多落几子,从来没有将目光投向更远处,杨哲,你盯着脚下一亩三分地太久了,就像井底的蛙,以为头顶那片圆形的天,就是世界的全部。”

“那么,”杨哲问,“王爷有何高见?”

顾怀没有回答,摊主将做好的面送来,顾怀用筷子搅了搅,热气氤氲了他的脸庞。

“真正的棋盘,在海上。”

“海上?”

“你所追求的乐趣,其实并不会随着天下的一统而消失,只是舞台从你熟悉的这片土地,转移到了更浩瀚、更凶险、也更精彩的大海之上,而你,杨哲,一个自诩看透世事、追求极致混乱与博弈乐趣的人,却因为习惯了陆地的棋局,就对那真正风起云涌的瀚海视而不见,甚至觉得‘无趣’?”

“但海路难行,且海外多是些蛮夷小国。”

“错了!那里有疆域数倍于中原的庞然国度!有航行万里、船坚炮利的西方强敌!有与我们迥异却同样璀璨的文明!有流淌着黄金、香料、白银的航线!更有...国与国之间,在海浪与炮火中进行的、比中原诸侯倾轧残酷百倍、宏大千倍的生死博弈!”

顾怀放下筷子,看着他:“大魏的根基在这片土地上,但大魏的未来,在海洋,这片土地上的粮食、丝绸、瓷器、茶叶...是流淌的黄金,但不能只堆在库房里发霉,它们要像血一样流出去,流到南洋那些香料堆积如山的岛国,流到极西之地那些遥远的国度里,流到传说中黄金铺地的新大陆,换回来的,只能是真金白银,还有大魏急需的优质铁料、能让百姓吃饱饭的海外良种!这条海路,是这片天下新的命脉,是千秋万代的基石!”

杨哲定定地看着他:“这就是您的下一个征服目标么?”

“征服?不,应该是做生意,”顾怀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步子迈得太大,只会摔伤自己,征服那些遥远的国度没有意义,我能做的,就是亲手开启新的时代,至于以后的事情,那就交给以后的人去做了。”

摊位上陷入了短暂的沉默,杨哲喝着茶,顾怀吃着面,青衫文士和道服公子无论怎么看都是相当奇怪的组合,再考虑他们的身份,以及他们聊着的话题,那些堪称宏大史诗的蓝图,居然就在这么一个破路边摊上被提出来--也不知道会跌掉后世多少学者的眼镜。

“很震撼人心,可然后呢?和我有什么关系?毕竟做生意这种事情,我其实不怎么擅长。”杨哲说。

顾怀嗤笑一声:“贸易只是最温和的表象--实际上,是资源的掠夺、市场的争夺、技术的封锁、文化的侵蚀!是看不见硝烟却足以倾覆王朝的战争!高丽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对倭国的私掠更是提前的预演,交流?那是强者的福音,弱者的丧钟!谁强,谁便有话语权,真正的天下棋盘,应该在那里!在跨越重洋的贸易与征伐之中!在文明与文明碰撞、融合、毁灭与新生的宏大史诗里!那才是配得上‘国手’落子的无垠棋盘!那才是能让你毕生所学、你那颗唯恐天下不乱的心,得到彻底燃烧与满足的...终极舞台!”

他看向杨哲,挑了挑眉:“你沉迷于在枯井里拨弄几颗石子,溅起几圈自娱自乐的涟漪,就以为看尽了天下风云?这其实很可笑,真正适合你的地方,不在这里。”

“大海不是平静的,海路不是坦途,商道也不是拿着通关文牒就能一帆风顺,那里比陆地上最血腥的战场更黑,更脏,南洋的土王,坐拥香料黄金,贪婪如饈餮,他们视航道为私产,雁过拔毛,敲骨吸髓!西洋的异国人,船坚炮利,横行无忌,视他国商船如待宰羔羊,强占港口,垄断贸易,稍有不从便是船毁人亡!还有那些盘踞在星罗棋布岛屿上的巨寇海盗,他们就是海上的豺狼,成群结队,神出鬼没,杀人越货,尸沉大海连个泡都不会冒!他们盯着我们满载财富的船队,眼珠子都是绿的,比陆地上最凶残的马贼贪婪百倍!”

“而大魏,要扮演怎样的角色?”顾怀看着他,“不是谦谦君子,不以德服人;也不是莽撞的征服者,妄图将大魏的旗帜插到西方,大魏应该是--秩序的制定者,规则的掌控者,是非对错交给后世去评判,但我,我们,要做的,便是只为了这片土地考虑。”

“但讲道理?签文书?在港口码头上,在使节往来的殿堂里,那是明面上的台子,唱的是冠冕堂皇的戏,可台子底下,在远离陆地的惊涛骇浪之中,在那些被海盗盘踞的阴暗角落,在异国人戒备森严的堡垒之间...需要的是什么?”顾怀的声音低沉而充满蛊惑,“需要的是见不得光的刀,是能悄无声息割断对手喉咙的匕首,是能挑动土王们互相猜忌、让异国人后院起火、让那些海盗头子莫名其妙死在女人肚皮上或沉在自家锚地里的毒计,是能把这片看似平静、实则杀机四伏的海水,彻底搅成吞噬一切的漩涡的手段,用最小的代价,最隐蔽的方式,撕开一条血路,让大魏的海船,能在这片吃人不吐骨头的瀚海里,站稳脚跟,劈波斩浪。”

顾怀的身体微微前倾,玄色道袍的暗纹在昏黄光线下流淌着冰冷的银芒,他的眼神很锐利,牢牢锁定杨哲那双深潭般的眸子,抛出了最终的饵,也是杨哲无法抗拒的挑战:

“这不是什么光明正义的事业,手上要沾血,心里要藏毒,永远见不得光,甚至功成之日,你的名字也未必能刻在功劳簿上,但...”顾怀的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属于枭雄的弧度,那是棋手对另一枚致命棋子递出的橄榄枝,是对同类灵魂最深沉的诱惑,“...够不够有趣?这跨越重洋、席卷列国、在文明碰撞的烈焰与阴谋的暗影中博弈的棋局,配不配得上你毕生所学,配不配得上你那颗...唯恐天下不乱的心?”

长久的死寂,如同凝固的冰层,覆盖了小小的食摊角落。

炉火噼啪作响,铜壶依旧固执地喷吐着白气,邻桌食客吸面的声音都清晰可闻,杨哲垂着眼,仿佛入定,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瓷茶碗边缘那道深深的豁口,碗底浑浊的茶渣如同他此刻被彻底搅动的内心,那潭死水般的眼底,冰封的表层之下,有什么东西,正在慢慢萌生。

“有趣”...这两个字像带着倒钩的毒刺,狠狠扎进了他近乎麻木的心脏,注入了一股滚烫的、令他灵魂都为之颤栗的暖流,这片土地上的棋局,确实已经索然无味,魏辽争霸的尘埃落定,中原一统的格局初显,如同被抚平的褶皱,再难激起他半分波澜。

但这片名为“瀚海”的新棋盘,规则迥异,陌生的对手,未知的风险,每一步都可能粉身碎骨、万劫不复...这感觉陌生而危险,却带着致命的、令他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这不再是拨弄池塘里的涟漪,这是掀起真正的惊涛骇浪!

他缓缓抬起眼,目光与顾怀在空中相撞,没有火花,没有激动,只有冰与铁的无声凝视,深渊与深渊的对望。

终于,那深潭般的眼底,那深入骨髓的枯寂与无趣,被一种更深沉、更阴郁、也更炽热的光芒彻底取代--那是棋手面对前所未有复杂残局时的兴奋与贪婪。

顾怀知道,火候到了。

一张折叠整齐、加盖了顾怀藩王印玺的旨意放在了桌上,他将其轻轻推到杨哲面前,那动作仿佛在放置一枚开启新世界的钥匙。

“海外都督府参赞,秩比五品,”顾怀的声音恢复了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绝对力量,“但我觉得你应该不在意这个,拿着它,处理好你的事,养精蓄锐,明年春天去江南,登船,出海。”

过了许久,青衫文士站起身,拿起那道旨意,步履平稳地汇入了街角的人流。扛着巨木的民夫与他擦肩而过,带起一阵混着汗味和木屑的风;推着独轮小车的商贩吆喝着,车轮吱呀作响;几个追逐打闹的孩童差点撞到他身上,又嬉笑着跑开,他青色的身影在鼎沸的人声、飞扬的尘土、近晚时迷蒙的光线中,时隐时现,如同一条沉入浑浊水流的鱼,最终彻底消失在北平城这宏大而混乱的脉搏深处,再无痕迹。

顾怀目送着那抹青色彻底融入市井的喧嚣与尘埃,仿佛从未出现过,他收回目光,端起面前那碗早已温凉的阳春面,面条有些坨了,汤也浮着一层薄薄的油花,他拿起竹筷,不紧不慢地挑起,送入口中,细细咀嚼,仿佛刚才那场影响了未来数十年大海的密谈--

不过是饭间一段寻常的闲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