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仙侠武侠 > 大魏风华 > 第六百九十章 众生

大魏风华 第六百九十章 众生

簡繁轉換
作者:东有扶苏 分类:仙侠武侠 更新时间:2025-08-18 15:29:13 来源:源1

第六百九十章众生(第1/2页)

靖平二年的春天,今年似乎来得格外迟,江南的烟雨,往年早已缠绵成一片朦胧的绿纱,如今却依旧带着料峭的寒意,湿漉漉地压在姑苏城低矮的瓦檐上,汇聚成冰冷的水珠,一滴一滴,砸在巷弄里光滑如镜的青石板上,碎开,又洇湿更大一片深色的痕迹。

陈记丝织工坊里,那台祖传的、包浆油亮的木制提花织机,最后一次发出“哐当...哐当...”的沉闷声音,梭子最后一次穿过经线,将最后一缕湖蓝色的丝线织入锦缎,陈守业枯瘦的手指颤抖着,按下了机杼。

“咔哒。”

机杼归位,织机彻底喑哑,仿佛一头耗尽最后气力的老牛,轰然倒毙在狭小、潮湿、弥漫着陈旧丝絮和霉味的工坊里。

陈守业没有立刻起身,他就那么佝偻着背,坐在冰冷的织机前,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眼前这片刚刚完成的、不足一丈的“湖光绉”,料子是顶好的湖州生丝,染工是他重金请来的老师傅,织工更是他耗尽心血、亲自盯了半月的结果,丝光流转,图案精巧,放在一年前,这样的好货,震泽镇上的“天福祥”绸缎庄会抢着收,价格绝不会低。

可如今...

他布满青筋和老茧的手,颤抖着抚过那细腻冰凉的缎面,触手生凉,却凉不过他此刻的心。

“爹...”身后传来一声怯怯的呼唤。十六岁的儿子水生,端着一碗冒着微弱热气的糙米粥,小心翼翼地站在门口,少年身上那件半旧的靛蓝短褂,袖口和肘部都打着同色的补丁,洗得发白。

陈守业没有回头,只是长长地、无声地叹了口气--那叹息沉重得像压垮织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天福祥...还是不收?”他的声音嘶哑干涩,如同被砂纸打磨过。

水生端着粥碗的手抖了一下,米汤溅出几点在破旧的鞋面上,他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王掌柜说...说咱的料子是好,可...可太贵了,现在大工坊里出来的‘飞梭缎’,又密实又便宜,花样翻新还快,镇上的人家,都...都买那个去了,”他顿了顿,鼓起勇气,“王掌柜还说...还说‘万锦堂’新上的‘汽纺绸’,比咱这‘湖光绉’还亮,还滑溜,价钱...只到咱的一半。”

“万锦堂!又是万锦堂!”陈守业猛地一拳砸在织机厚实的木架上!沉闷的响声在寂静的工坊里回荡,震落梁上几缕积年的灰尘,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瞪着前方,仿佛要穿透斑驳的墙壁,看到镇子另一头那座日夜轰鸣、如同钢铁巨兽般吞吐着生丝的“万锦堂”大工坊。

“飞梭”、“汽纺绸”...这些词像淬了毒的针,狠狠扎进陈守业的心窝,朝廷造作司搞出来的“火室转轮”,还有那些能抵三倍人力的“飞梭新机”,最先改变的不是北境的铁锤、不是辽境的军堡,而是江南这千年丝织的锦绣地!那些坐拥巨资、能攀附上官府的大工坊主,像嗅到血腥的鲨鱼,第一时间扑了上去,用冰冷的铁和狂暴的汽,轻易碾碎了陈守业这样小工坊主赖以生存的最后一点精致和心血。

“奸商!都是奸商!”陈守业喘着粗气,胸口剧烈起伏,“什么‘汽纺绸’!那是偷工减料!是糟蹋祖宗传下的手艺!那料子滑是滑,可没筋骨!不经穿!更养不出咱这‘湖光绉’的水色!”

他的咆哮在空荡荡的工坊里显得格外无力,水生端着粥,不敢言语,眼圈却红了--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可震泽镇上的人家,连饭都快吃不起了,谁还在乎“水色”和“筋骨”?能花一半的钱买到看起来光鲜亮丽的绸子,就是天大的便宜。

愤怒过后,是更深沉的绝望,陈守业颓然瘫坐在织机旁冰冷的条凳上,佝偻的脊背仿佛再也撑不起一丝力气,他看着这间祖传了三代、曾经养活全家十几口人、在震泽镇小有名声的工坊。角落里堆着最后几捆上好的生丝,那是他抵押了祖宅后进的货,如今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织机旁散落着几匹织好的“湖光绉”,精美绝伦,却无人问津,如同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工坊的招牌,“陈记精织”四个斑驳的大字,在门外斜照进来的惨淡天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水生,”陈守业的声音疲惫得像随时会睡着,“去...去把镇东头的李牙侩请来。”

水生猛地抬头:“爹!您要…要卖了这织机?”

“卖?”陈守业惨笑一声,浑浊的泪水终于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除了这堆木头,咱家还有什么能卖的?你娘...你娘的药钱快断了...”他抬起枯槁的手,抹了一把脸,抹不去那深入骨髓的绝望,“卖了吧...都卖了吧,这手艺,这祖传的手艺...到头了。”

李牙侩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穿着半新不旧的绸褂,一双三角眼滴溜溜乱转,他绕着那台老织机转了三圈,手指在木头上敲敲打打,又翻了翻那几匹积压的“湖光绉”,嘴里啧啧有声。

“陈老哥,不是我不讲情面,”李牙侩拖长了调子,一脸为难,“这年头,谁还要这老掉牙的木头家伙?万锦堂那边,废铁价收旧织机回去熔铁水呢!您这宝贝疙瘩...当劈柴烧都嫌硬,”他瞥了一眼陈守业死灰般的脸色,话锋一转,“至于这几匹料子...唉,是好东西,可生不逢时啊,这样吧,看您老不容易,织机加料子,再加这库里的生丝...我给您凑个整,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水生在一旁失声叫道,“那生丝都不止这个价!更别说我爹这织机...”

“水生!”陈守业厉声喝止儿子,声音却带着颤,他死死盯着李牙侩那张油滑的脸,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渗出血丝,他知道这是趁火打劫,可他没有选择--妻子的药罐子不能空,家里的米缸已经见了底。

“四十两。”陈守业从牙缝里挤出三个字,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砾摩擦。

李牙侩三角眼一翻,皮笑肉不笑:“陈老板,您这就为难我了--三十五两,顶天了!这年头,银子可不好挣,我也是担着风险...”

“三十五两!成交!”陈守业猛地闭上眼,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再多说一个字,他怕自己会忍不住扑上去掐死这个家伙。

一纸薄薄的契书,按下了陈守业鲜红的手印,李牙侩指挥着两个伙计,像拖死狗一样把那台陪伴了陈家三代人的老织机拖出了门,沉重的木头在青石板路上刮擦出刺耳的声音,如同陈守业心头的血在滴,生丝和那几匹凝聚了他最后心血的“湖光绉”,也被毫不怜惜地卷走。

工坊彻底空了,只剩下呛人的灰尘在惨淡的光柱里飞舞。陈守业瘫坐在冰冷的地上,手里紧紧攥着那几张轻飘飘、却重逾千斤的三十五两银票,水生蹲在他身边,无声地流泪。

完了,一切都完了,陈守业的世界,随着那台织机的消失,彻底崩塌了。

就在这时,工坊外传来一阵不同寻常的喧哗。不是往日的市井叫卖,而是一种混杂着兴奋、议论和某种狂热的声浪。

“听说了吗?朝廷的告示!贴到镇口了!”

“啥告示?又要加税了?”

“加个屁!是天大的好事!博...博什么洲来着?”

“博安洲!我的老天爷!听说比咱们整个大魏还大!遍地是没人要的肥地!”

“真的假的?无主之地?朝廷让咱们去占?”

“那还有假!告示上白纸黑字写着呢!叫什么‘特许状’!自己备船备人,去圈地!占了就是你的!十年不用交皇粮!”

“我的亲娘咧...还有这种好事?那地能种粮食不?”

“废话!告示上说沃野万里!还有金矿!银矿!”

“快去看看!晚了船票都要抢光了!”

“同去同去!”

脚步声、议论声、兴奋的叫嚷声如同潮水般涌过陈守业工坊外的巷子,陈水生被外面的喧闹吸引,忍不住跑到门边张望,陈守业依旧瘫坐着,眼神空洞地望着积满灰尘的房梁,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博安洲?无主之地?圈地?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他现在只关心明天妻子的药钱在哪里,下一顿的米在哪里。

水生却跑了回来,脸上带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混合着震惊和希冀的光芒:“爹!爹!你听到了吗?博安洲!朝廷让咱们去拓荒!无主的地,占了就是咱家的!十年免税!”

陈守业木然地转过头,看着儿子激动得发红的脸。那“十年免税”、“占了就是你的”几个字,像几颗火星,微弱地溅落在他早已冰冷死寂的心湖上,一丝涟漪,极其缓慢地荡开。

“胡...胡说什么...”他的声音依旧干涩,“万里重洋,那是玩命的地方,咱家...哪还有钱?”

“爹!我们有三十五两银子!”水生急切地蹲下来,抓住父亲冰冷的手,那手心里还攥着被汗水浸湿的银票,“告示上说了,最便宜的‘丙等特许状’,只要五两银子!剩下的钱,够我们买路上的干粮!够我们买种子农具!爹!这是老天爷给我们的活路啊!留在这里,守着这空屋子,娘...娘的病,我们...我们都会饿死的!”

水生的声音带着哭腔,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在陈守业心上,他低下头,看着手中那几张皱巴巴的银票,三十五两,在震泽镇,连半间像样的铺面都租不起,只够买药吊着妻子的命,或者...买一张通往未知命运的船票?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空荡荡、死气沉沉的工坊,仿佛看到了妻子日渐灰败的脸,看到了水生眼中绝望的饥饿,留下,是看得见的绝路,博安洲...那是一片传说中数倍于中原的沃土...无主之地...占了就是自己的...总好过被时代淘汰半死不活...

一股从未有过的、混杂着绝望和最后一丝不甘的狠劲,猛地从陈守业枯槁的身体里窜起!他浑浊的眼中,那点微弱的火星骤然爆开!

“走!”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因为虚弱和激动而踉跄了一下,被水生紧紧扶住,他死死攥着那三十五两银票,仿佛攥着全家最后的命脉,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去买特许状!买船票!去博安洲!就是死,老子也要死在一片自己的地上!”

......

定北府。

比起江南,这里的春天来得更是要晚得多,残雪还顽固地覆盖在城墙的背阴处和远处的山峦上,呼啸的北风卷着沙砾和未化的雪粒,刀子般刮过人脸。空气中弥漫着牲口粪便、劣质烧酒和一种挥之不去的、属于占领区的压抑气息。

高大的城门洞下,进出的人流排成了长队,守门的魏军士卒裹着厚实的棉甲,眼神警惕而冷漠,像打量牲口一样扫视着每一个进出的人,尤其是那些穿着羊皮袄子、梳着辫发或髡发的辽人,检查格外严苛,稍有疑问便是厉声呵斥,甚至拳打脚踢。队伍缓慢地蠕动着,压抑的沉默中,只听得见寒风的呜咽和牲口不安的喷鼻声。

阿木尔低着头,牵着一头瘦骨嶙峋的老羊,挤在队伍中间,他身上那件油腻发黑的羊皮袄子裹得紧紧的,却依旧挡不住刺骨的寒意,古铜色的脸庞被寒风割裂出深深的沟壑,嘴唇干裂,一双眼睛深陷在眼窝里,浑浊、木讷,像两口枯井,他不敢抬头看那些魏人士卒,只是死死盯着脚下被踩得稀烂的、混合着冰雪和泥泞的地面。

轮到他了,一个年轻的魏军什长,鼻子冻得通红,不耐烦地用刀鞘敲了敲阿木尔牵着的羊:“哪儿来的?进城干什么?”

“草...草原...巴林部...”阿木尔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浓重的辽语腔调,“卖...卖羊...换盐巴...”

“巴林部?”什长皱了皱眉,似乎对这个名字有些印象,眼神变得更加锐利,“腰牌!”

阿木尔慌忙从怀里掏出一块粗糙的木牌,上面用烧红的铁烙着几个简单的汉字和数字--那是枢密院颁发给归顺辽民的“良籍牌”,也是他们在如今草原以南,大魏占领区生存的唯一凭证。

什长接过木牌,翻来覆去看了看,又上下打量着阿木尔,目光在他腰间那把割草用的旧匕首上停留了片刻,阿木尔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那把匕首是祖传的,也是他宰杀牲口、剥皮剔骨唯一的工具。

“刀,解下来!”什长命令道。

阿木尔身体一僵,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还是默默地解下匕首,双手递了过去,什长掂量了一下那把粗陋的骨柄匕首,撇撇嘴,随手扔给身后的士卒:“没收了!下次再带刀,按图谋不轨论处!”他又踢了踢那只瑟瑟发抖的老羊,“这羊瘦得就剩骨头了,能值几个钱?进去吧!别磨蹭!”

阿木尔默默接过被扔回来的良籍牌,攥在手心,硌得生疼,他牵起那只被踢得咩咩叫的老羊,低着头,快步穿过阴冷的城门洞,像逃离什么恐怖的地方,身后传来魏军士卒肆无忌惮的嘲笑声。

定北府外城的街道比城外更显拥挤混乱,低矮的土坯房和残存的辽式砖石建筑混杂在一起,街道上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穿着魏军号服的士兵三五成群,趾高气扬地走过,穿着丝绸长衫的魏地商人占据了最好的店铺,吆喝声带着南方的口音,更多的是像阿木尔这样,穿着破旧皮袄、眼神麻木的辽人,蜷缩在街角,或是在寒风里兜售着一点可怜的皮货、草药或柴薪。

压抑,无处不在的压抑,像一层厚厚的、冰冷的淤泥,包裹着每一个辽人,让他们喘不过气。

阿木尔牵着羊,走到城里唯一一家还收辽人牲口的杂货铺前。铺子老板是个精瘦的汉人老头,眼皮耷拉着,看都没看阿木尔一眼,只伸出两根枯瘦的手指:“老羊,太瘦,二两银子,爱卖不卖。”

二两银子?够买多少盐巴?更别说一口铁锅了!阿木尔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这老东西在压价,可他别无选择,城里其他的店铺,要么不收草原上辽人的东西,要么价格压得更低,家里的盐罐子早就空了,妻子和两个孩子都等着盐下锅。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喉咙却像被堵住,发不出声音,最终,他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接过了那两枚冰冷的、带着汗渍的碎银子,老羊被伙计粗暴地拖进后院,发出几声哀鸣。

阿木尔攥着那两枚碎银,没有立刻去买盐,他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到街角一处相对避风的墙根下,靠着冰冷的墙壁缓缓蹲下,寒意顺着墙壁透进骨髓,却比不上心里的冷。

他想起了儿子***。

***才十三岁,像草原上的小马驹一样倔强,上个月,***在城外河边放牧家里仅剩的几头羊时,和几个魏人移民的孩子发生了冲突,那些孩子嘲笑***是“辽狗”,朝他扔石头,还试图抢走一只小羊羔,***护着羊,和他们打了起来,结果...那几个魏人孩子只是被各自家长骂了几句,***却被闻讯赶来的巡城魏军以“滋扰良民”为由,抽了十鞭子!皮开肉绽!

阿木尔赶到时,只看到儿子蜷缩在泥地里,背上血肉模糊,却死死咬着嘴唇,一声不吭,那双和他年轻时一模一样的眼睛里,燃烧着屈辱和不屈的火焰,那一刻,阿木尔的心像被滚油煎过,他想咆哮,想质问,想拔刀,可他最终只是默默地背起儿子,在魏军士兵鄙夷的目光和周围辽人麻木的注视下,一步步挪回了城外低矮破败的毡帐。

他救不了儿子,甚至保护不了他。在这片被征服的土地上,他们是连牲口都不如的“归化民”,反抗?只会招来更残酷的镇压,枢密院的告示上写着“汉辽一体”,可现实是冰冷的刀锋和无处不在的歧视,连活下去,都如此艰难。

就在这时,几个熟悉的身影朝他围拢过来,是同样住在城外草场边缘的辽人牧民和猎户:老猎人额尔德木图,脸上刀疤纵横的汉子苏合,还有沉默寡言的牧羊人巴根,他们和阿木尔一样,脸上刻着风霜和麻木。

“阿木尔,听说了吗?”额尔德木图压低声音,浑浊的老眼里却闪烁着一种异样的光芒,他警惕地看了看四周,“城里...枢密院衙门外面,贴了新告示!”

阿木尔抬起头,木然地看着他,没什么反应,告示?无非又是催缴赋税、征发劳役、或者重申那些永远无法兑现的“汉辽一体”的空话。

“不是那些!”苏合性子急,抢着说道,他脸上的刀疤因为激动而微微抽动,“是关于海的!南边的大海!一个叫...叫‘博安洲’的地方!”

“博安洲?”阿木尔皱紧了眉头,这个名字对他而言比天上的星星还遥远。

“对!博安洲!”额尔德木图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压抑了太久后看到一丝裂缝的激动,“告示上说,那地方比十个草原还大!是没人要的荒地!朝廷发‘特许状’,只要拿到那个牌子,自己想办法坐船过去,占下的地就是自己的!十年不用给大汗...不,给皇帝交税!”

“自己的地?”阿木尔的心猛地一跳--土地,对世代游牧的他们来说,是陌生的概念,但“自己的”、“不用交税”这几个字,却像惊雷一样炸响在他死寂的心湖里。

“千真万确!”巴根难得开口,声音低沉却笃定,“我亲耳听见衙门里一个识字的魏人师爷跟别人解释的,告示上盖着枢密院和海外都督府的大印!错不了!”

“阿木尔!”额尔德木图枯瘦的手紧紧抓住阿木尔的胳膊,力气大得惊人,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他,“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了!留在这里,迟早被冻死、饿死,或者被那些魏人踩死!***的事...我们都听说了!这口气,你咽得下吗?”他喘了口气,眼中迸射出一种近乎疯狂的决绝,“博安洲!那是老天爷给咱们辽人开的活路!是无主之地!不用看魏人的脸色!咱们自己去!用刀,用弓箭,用咱们的力气,给老婆孩子抢一块能挺直腰杆活着的地盘!”

苏合也凑近,刀疤脸因为激动而扭曲:“对!阿木尔!你当过部落最好的猎手,有勇有谋!我们信你!你带头!咱们几家凑钱!买最便宜的‘丙等特许状’!买不起船票就给人当护卫、当苦力!只要上船!只要踏上那片地!咱们辽人的血,还没冷透!”

“阿木尔大哥!”巴根也殷切地看着他。

寒风卷着沙砾,打在阿木尔脸上,生疼,他看着眼前这几张同样饱经苦难、此刻却燃烧着最后希望的脸,***背上那狰狞的鞭痕,妻子眼中无声的绝望,毡帐外呼啸的寒风,城里魏军冷漠的嘴脸...一幕幕在他眼前闪过。

留下,是看得见的深渊,是永无休止的屈辱和饥寒,博安洲...一片传说中无边无际的荒原...无主之地...用刀和弓箭去抢...给***抢一个不用低头的未来...

一股沉寂了太久、属于草原狼的野性和血勇,混合着父亲保护妻儿的本能,在阿木尔冰冷的胸腔里轰然点燃!他那双木讷浑浊的眼睛,骤然变得锐利如鹰隼!

他猛地站起身,挺直了那被生活压弯的脊梁,一把将手中那两枚买盐的碎银子拍在额尔德木图手里!声音嘶哑,却带着斩断后路的决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六百九十章众生(第2/2页)

“好!买特许状!算我一份!***能骑马了!我们一家,跟你们走!去博安洲!用血,换块地!”

......

真定府,城郊,王家屯。

靖平二年的春耕已经开始,田垄间,新翻的泥土散发出湿润的腥气,农夫们吆喝着牲口,在还有些寒意的春风里播种着希望。

然而,在村子最西头那间略显孤立的土坯小院里,气氛却与这春耕的忙碌格格不入,天刚蒙蒙亮,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如同野兽受伤般的嘶吼,猛地撕破了清晨的宁静!

“杀--!”

炕上,王石头猛地坐起!浑身肌肉紧绷虬结,布满老茧和伤疤的双手在空中疯狂地抓挠着,仿佛要扼住某个看不见的敌人!他仅存的左眼圆睁着,布满血丝,瞳孔涣散,充满了极致的恐惧和狂暴,汗水如同小溪般从他剃短的头发茬里涌出,瞬间浸透了单薄的汗褂,露出胸膛上几道狰狞扭曲的刀疤和箭创。

“当家的!当家的!醒醒!又魇着了!”一个妇人带着哭腔扑上来,死死抱住王石头胡乱挥舞的手臂,是王氏,王石头的妻子,她脸色憔悴,眼窝深陷,显然早已习惯了丈夫这夜复一夜的梦魇。

王石头浑身剧烈地颤抖着,喉间发出“嗬嗬”的抽气声,过了好一会儿,那涣散的瞳孔才慢慢聚焦,看清了妻子焦急的脸,看清了简陋的土炕,看清了窗外透进来的、惨白的天光,紧绷的身体像被抽掉了骨头,骤然软倒,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汗水顺着额角流进那只空洞的右眼窝里,带来一阵冰凉的刺痛。

“呼...呼...”他喘得像破风箱,那只完好的左眼茫然地看着屋顶熏黑的椽子,眼神空洞而疲惫--又来了,那该死的谷地,那条在梦里永远翻滚着暗红色泡沫的老哈河防线!冰冷的雨水带着浓重的血腥味,混杂着硝烟和烂泥的恶臭,劈头盖脸地灌进他的口鼻,耳边是震耳欲聋的炮声、尖锐得能撕裂耳膜的哨音、辽人野狼般悍不畏死的嚎叫、还有同袍们濒死时撕心裂肺的惨嚎...“石头!石头哥!顶住!顶住啊!”那声音如此清晰,是小六子!那个才十六岁,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同乡!紧接着就是一声闷响,像装满谷子的麻袋被狠狠砸在地上...温热的血和脑浆溅了他一脸...最后,是那撕心裂肺的剧痛,来自右腿...不,是来自那已经不存在了的右腿!

幻痛如同跗骨之蛆,再次从空荡荡的裤管深处猛烈袭来!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仿佛整条腿被活生生碾碎、又被浸泡在滚油里的剧痛!王石头闷哼一声,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左手死死掐住大腿根部的残肢,指甲深深陷入皮肉里,试图用真实的疼痛去压制那虚幻的折磨。

“疼...疼得厉害?”王氏慌忙松开他,手忙脚乱地爬到炕尾,端过一碗早就备好的、冒着热气的汤药,“快,趁热喝了,李郎中开的安神止痛的...”

黑褐色的药汁散发着刺鼻的苦味,王石头看都没看,一把推开药碗,药汁泼洒在炕席上,留下深色的污迹。

“没用...喝多少都没用。”他的声音嘶哑低沉,带着深深的绝望和厌烦。

王氏看着泼洒的药汁,眼圈一红,默默拿起抹布擦拭,哽咽道:“那...那也不能硬挺着啊!你这腿,还有这觉...再这么下去...”

“死不了!”王石头烦躁地低吼一声,猛地别过脸去,不想看妻子那担忧又无助的眼神。死?他王石头在真定城墙下挨过辽人的云梯砸,在黄河浮桥上顶着箭雨冲锋,在老哈河谷地拖着断腿爬了半里地都没死!阎王爷都不收的命!可活着...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朝廷对他们这些因伤退役的老兵确实优厚,真定府衙分给了他十亩上好的水浇地,就在村头,旱涝保收,抚恤银子也足够一家人几年嚼用,里长见了面都客客气气叫他一声“王老哥”,可这些,填不满他心里的窟窿。

他这条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习惯了枕戈待旦的号角,习惯了刀锋砍进骨头的钝响,习惯了同袍在身边的喘息和怒吼,现在,突然把他按在这片平静的田垄里,听着牲口的哞叫,闻着泥土的腥气...他觉得浑身都不自在!像一头被拔光了利齿、关进笼子的老狼。

那震天的喊杀声,那金戈铁马的气息,那并肩赴死的热血...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的骨子里,日夜灼烧着他,每一次梦魇,都是那惨烈战场对他灵魂的强行拖拽,每一次幻痛,都是老哈河谷地那致命一箭的冰冷回响。

他成了这个宁静村庄的异类。邻居们敬畏他身上的伤疤和杀气,却也下意识地疏远他,孩子们看到他空荡荡的裤管和那只恐怖的眼窝,会吓得躲开,连他自己,看着镜子里那个形容枯槁、眼神阴鸷的残废,都觉得陌生和厌恶。

王氏默默地收拾好炕席,又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粟米粥,里面罕见地卧了一个荷包蛋,“吃点吧,地里...还要下种呢...”她小声劝道。

王石头看着那碗粥,毫无食欲--下种?他看着自己那双布满老茧、曾经能开三石强弓、能挥舞陌刀斩断马腿的手,如今却要握着锄头,去土里刨食?一股巨大的荒诞和憋屈感堵在胸口,让他几乎窒息。

他胡乱扒拉了几口粥,食不知味,那只空荡荡的右腿裤管,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失去的一切,他烦躁地推开碗,拄着炕边那根粗糙的榆木拐杖,一瘸一拐地挪到院子里。

初春的晨风带着凉意,吹在他汗湿的身上,激起一阵寒意,他望着远处田垄间已经开始劳作的模糊人影,听着隐约传来的、属于和平年代的吆喝声,只觉得那声音无比遥远,无比刺耳。

他宁愿回到老哈河那冰与血的炼狱,至少在那里,他清楚自己是谁,该做什么--死,也死得像个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拖着残躯,在日复一日的梦魇和剧痛中,慢慢腐烂。

“石头哥!石头哥在家吗?”院门外传来一个喊声。

王石头皱了皱眉,是隔壁村的赵大勇,也是当年跟着王爷,噢不,应该是陛下一路朝北打,从那些大战里活下来的老卒,如今在府衙当个管仓库的小吏。

王氏开了门,赵大勇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里挥舞着一张皱巴巴的黄色告示,脸上带着一种王石头许久未见的、近乎亢奋的红光。

“石头哥!快看!天大的消息!”赵大勇嗓门洪亮,震得院墙上的麻雀都扑棱棱飞走了,他不由分说地把告示塞到王石头手里。

王石头不耐烦地扫了一眼告示,密密麻麻的字,他认不得,当兵前是佃户,就没读过书,当兵后更没时间学,给他这告示做什么?

“什么狗屁告示...”他嘟囔着,就要把纸揉成一团。

“别!别揉!”赵大勇急忙拦住,指着告示上最大的几个字,“看这里!博--安--洲!知道是啥地方不?比咱大魏还大的地盘!没人要的荒地!朝廷发话了,让咱们去占!叫‘特许殖民’!拿着这个‘特许状’,自己想办法坐船过去,圈下的地就是你家的!十年!十年不用交一粒粮食的税!”

王石头那只独眼猛地一眯。

“占...地?”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赵大勇后面那些“比大魏还大”、“十年免税”的话,他没太听进去,唯独“占地”两个字,像火星溅进了干柴!

“对!占地!圈多大都行!只要你有本事占得住!”赵大勇唾沫横飞,激动地拍着王石头的肩膀,“石头哥!你想想!那是啥地方?新地盘!无主之地!听说林子密得钻不进人,野兽多得打不完!肯定也有不开化的土蛮子!这不正需要咱们这样的吗?咱们是谁?真定城头砍过辽狗!黄河水里趟过血!老哈河爬回来的好汉!杀人打仗的本事,咱们有啊!”

赵大勇凑近王石头,压低了声音:“告示上说了,那‘甲等特许状’,就是给有本事拉队伍、带家伙的人准备的!占了地,建了寨子,你就是头儿!朝廷只收点税,别的不管!石头哥!你当年在营里就是哨长!有威望!有本事!拉上咱们真定府退下来的老兄弟,凑钱弄个‘甲等’!咱们去博安洲!打下一片大大的地盘!建个寨子!你就是寨主!咱们兄弟给你当兵!给婆娘娃儿当护卫!不比窝在这土坷垃里刨食强百倍?不比天天晚上被鬼魇着强?!”

赵大勇的话,像一道道惊雷,狠狠劈在王石头死寂的心湖上!占地?建寨?当寨主?带着老兄弟...打仗?

那早已融入骨血的、属于战场的气息,那金戈铁马的轰鸣,那同袍并肩的信任,那用刀锋和力量赢得一切的法则...如同沉睡的火山,被这“甲等特许状”和“占地建寨”的狂言彻底点燃!轰然喷发!

他那因梦魇和幻肢痛而扭曲的脸上,骤然爆发出一种近乎狰狞的狂热!独眼中精光四射,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爬上真定城头,面对一片劈来的辽人刀光时的那种决绝与亢奋!

留在这里?拖着残躯,忍受无尽的痛苦和憋屈,在和平的泥潭里慢慢腐烂?还是...去那片无主之地?用他仅存的这条命,用他浸透了血与火的技艺,为妻子,为自己,杀出一片真正的立足之地?一个能用刀锋和勇气说话的地方!

“哐当!”他猛地将手中的榆木拐杖狠狠砸在地上!那根支撑他残躯的木头,此刻显得如此多余和耻辱!

“好!”王石头的声音如同砂石摩擦,那只独眼死死盯着赵大勇,“弄‘甲等特许状’!算老子一个!去他娘的田垄!去他娘的鬼梦!老子王石头,就是死,也要死在为陛下开疆拓土的路上!死在能挺直腰杆的地方!”

......

靖平二年,三月初五,惊蛰。

铅灰色的天空压得很低,仿佛随时会滴下水来,浑浊的江水裹挟着上游融雪的寒意,与东海深沉的蔚蓝在入海口处激烈地撕扯、交融,翻涌起无数肮脏的泡沫,咸腥的海风失去了方向,在巨大的港口上空打着旋,卷动着鸥鸟零落而尖利的啼鸣,也卷动着港口里那令人窒息的喧嚣。

这里已不再是单纯的军港或商港,而是一个沸腾的、巨大无比的、名为“希望”与“贪婪”的熔炉!

第二次下南洋的庞大舰队依旧森然列阵于开阔江面,九桅巨舰旗舰的阴影下,是无数体型各异、新旧混杂的船只,有挂着“魏”字龙旗和“海狼”、“通远”等各家特许商行狰狞徽记的大型武装商船;有船身斑驳、挤满了衣衫褴褛移民的旧式福船、沙船;甚至还有几艘悬挂着高丽、倭国旗号、明显是来“搭便船”的外邦商船。

码头上,人山人海,扛着简陋包裹、拖家带口的流民;穿着半旧皮袄、眼神警惕又带着野性的辽地汉子;腰挎刀剑、三五成群、脸上带着刀疤和戾气的“前军汉”;吆喝着指挥苦力搬运木箱、粮袋的商行管事;还有穿梭其间、兜售劣质罗盘、驱虫药、甚至据说能“避海妖”的符咒的小贩...各种口音、各种气味、各种**,在这里碰撞、发酵,汇成一片混沌的、震耳欲聋的轰鸣。

空气里弥漫着汗臭、劣质烟草、咸鱼干、桐油、新木材、以及一种名为“孤注一掷”的浓烈气息。

在这片混乱而亢奋的洪流边缘,一艘名为“海鹞号”的旧式三桅福船,正缓缓收起沉重的跳板。这艘船隶属于一家新成立的、规模不大的“利涉商行”,主要搭载持有“丙等特许状”的个体移民前往博安洲。

船舷边,三个身影,如同被命运之潮卷来的三颗沙砾,短暂地汇聚于此。

陈守业紧紧攥着一个不大的粗布包袱,里面是他最后的家当:几件换洗衣裳,一小包妻子视若珍宝的江南稻种,还有那张花了五两银子换来的、刻着“丙等壹柒叁”字样的粗糙木牌--他的“特许状”,水生跟在他身边,少年脸上既有对未知的恐惧,更有一种摆脱绝望后的兴奋,眼睛不停地打量着这艘大船和周围的人群,陈守业则脸色苍白,眼神里充满了不安和对脚下这艘即将带他驶入深渊--或者天宫的巨物的敬畏,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的木牌,仿佛那是他全家最后的救命稻草,周围的喧嚣让他头晕目眩,那些扛着刀枪、眼神凶狠的汉子,更是让他心惊肉跳,他紧紧拉着水生的胳膊,生怕儿子被人流冲散,卖掉织机的决绝,此刻在滔天巨浪和陌生面孔前,正被巨大的恐惧一点点吞噬。

“爹...这船,真大...”水生仰着头,喃喃道,声音淹没在嘈杂里。

陈守业没有回答,只是把儿子的胳膊攥得更紧了些,手心全是冷汗。

阿木尔一家挤在靠近船舱入口的角落,他背着一个巨大的、用生牛皮缝制的行囊,里面塞着简陋的毡毯、风干的肉条、几件皮袄和最重要的工具--一张祖传的硬弓,一壶磨得锋利的骨箭,还有一把新打的、刃口闪着寒光的短柄猎刀,妻子乌云其其格紧紧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脸上写满了担忧和旅途的疲惫,十三岁的***站在父亲身边,背挺得笔直,像一头初生的小狼,脸上那道尚未完全褪去的鞭痕依旧清晰,眼神却锐利地扫视着周围,充满了警惕和一种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坚毅,阿木尔沉默地将那张同样花了五两银子、几家凑钱换来的“丙等贰壹捌”粗麻布特许状仔细贴身藏好,他的目光扫过船上拥挤的人群,在几个同样穿着皮袄、眼神带着草原气息的辽人汉子身上停留片刻,彼此微微点头--那是额尔德木图、苏合、巴根他们几家人,在这艘陌生的船上,来自同一片草原的人,就是天然的同盟。

阿木尔的手,下意识地按在了腰间的猎刀刀柄上,博安洲的荒原和可能存在的“土蛮”,在他心中远比这船上混乱的人群更值得警惕。

“阿布(爹),海...真大...”小女儿其其格怯生生地看着舷外翻涌的浊浪。

阿木尔只是嗯了一声,粗糙的大手用力揉了揉女儿的头发,目光依旧沉凝地望向南方那片铅灰色的海天。

王石头拄着一根新打的、更结实沉重的枣木拐杖,如同一尊铁塔般立在靠近船艏的位置,他身边簇拥着七八个同样散发着剽悍气息的汉子,都是赵大勇联络来的、真定府一带因伤或退役的老兵,有的缺了胳膊,有的脸上带着可怖的刀疤,但眼神都和王石头一样,充满了久违的戾气和一种挣脱牢笼般的亢奋,王石头腰间挎着一柄厚背砍刀--那是他当年在真定城头用过的家伙,刀鞘破旧,刀柄缠着染血的布条,他那只独眼锐利如鹰,冷冷地扫视着船上混乱的局面,带着一种本能的审视和掌控欲,他怀里揣着的,是一张边缘烫着金漆、质地厚实的纸--那是他们十几个老兄弟凑足了银子,又托了赵大勇在府衙的关系才弄到的“甲等零叁玖”特许状!这张纸,代表的不是一块地,而是一个用刀锋在蛮荒之地开辟秩序的权力!

“石头哥,这破船挤得跟棺材似的,等到了地头,非得好好立立规矩!”一个脸上带着长长刀疤、外号“豁嘴”的老兵不满地啐了一口。

王石头没说话,只是用拐杖重重地顿了一下甲板,发出沉闷的响声,周围几个探头探脑的流民立刻畏惧地缩了回去,他那只独眼望向南方,仿佛已经看到了博安洲那茂密的丛林和等待征服的土地,只有在那里,他这条残废的命,才能重新找到价值,梦魇?幻痛?在再次为陛下开疆拓土面前,都不算什么!

“呜--呜--呜--”

三声低沉雄浑的号角,猛地撕裂了港口的喧嚣,盖过了风声与人声!这是南洋船队旗舰发出的启航信号,余音还在江面回荡,岸上,总督府亲兵服色的传令兵齐刷刷挥动了手中鲜红的小旗。

“升帆--!”各舰船上,把总们嘶声咆哮。

“升帆喽--!”

“起锚--!”

命令瞬间在庞大的混合船队中传开,粗粝的号子声陡然拔高,压过一切!无数**着古铜色上身的精壮水手,在甲板上疯狂地奔跑起来,沉重的铁锚带着吸附的江底淤泥,被巨大的绞盘一点一点从浑浊的水中提起,铁链摩擦船舷,发出刺耳的“嘎吱”声。

“海鹞号”也动了起来,巨大的硬帆沿着索道被水手们奋力拉扯,一寸寸向上展开,帆布摩擦桅杆和绳索的“噗噗”声不绝于耳,风帆吃满强劲的东南风,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庞大的船身,在这股沛然莫御的力量牵引下,发出一阵低沉压抑的**,开始极其缓慢地、无可逆转地挣脱江水的拥抱。

船身猛地一晃!岸上的喧嚣、送行的哭喊、挥舞的手臂,瞬间被推远、模糊!

陈守业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被水生死死扶住,他脸色惨白如纸,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死死抓住湿漉漉的船舷,回头望去,那片承载了他半生挣扎、最终将他抛弃的土地迅速缩小,码头上攒动的人头、飘扬的旗帜、江南特有的黛瓦白墙,都迅速退去,模糊成一片混沌的背景,一种巨大的、失重般的虚空感骤然攫住了他。

阿木尔脚下生根般站稳,一手护住妻儿,他最后望了一眼北方,定北府的方向早已消失在视野之外,草原的风,故土的压抑,都被抛在了身后,前方,是浩瀚无边的深蓝和传说中等待征服的蛮荒,他眼中没有离愁,只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平静和野性的期待,他拍了拍***绷紧的肩膀,少年眼中闪烁着和他父亲一样的光芒。

王石头拄着拐杖,身形在摇晃的甲板上稳如磐石,岸上的一切迅速远去,他那只独眼没有一丝留恋,只有灼热的火焰在燃烧!真定的田垄,夜复一夜的梦魇,都被这启航的号角彻底吹散!他仿佛已经闻到了博安洲丛林里腐殖质和血腥混合的气息,听到了土蛮挑战的号角!他猛地深吸一口带着咸腥却无比自由的空气,胸膛里仿佛有什么东西在疯狂鼓胀!他抬起仅存的左手,用力按了按怀中那张厚实的“甲等特许状”,对着身边同样激动亢奋的老兄弟们,发出一声低沉却充满力量的嘶吼:

“开--拔--!”

风帆鼓胀如云,“海鹞号”跟随着庞大的船队,缓缓调整着笨拙的姿态,将高昂的船首指向东南,指向那片吞噬了希望也孕育着未来的、无垠的深蓝。

浪花拍打着船舷,咸冷的海风扑面而来,船上,众生百相:呕吐声、祈祷声、兴奋的叫喊、婴儿的啼哭、老兵粗粝的谈笑、辽人低沉的喉音...交织在一起。

陈守业、阿木尔、王石头,这三个来自不同角落、背负着不同苦难与渴望的灵魂,他们的命运之线,在这艘名为“海鹞号”的旧船上,在这片名为博安洲的宏大图景前,第一次紧紧地、也是短暂地,交织在了一起。

帝国的殖民浪潮,载着无数这样卑微而炽热的希望,如同离弦之箭,劈开万顷碧波,犁出一条翻滚着白色泡沫的航迹,向着那片传说中吞噬一切的未知汪洋,与南方的那块大陆,决绝地驶去。

前方,只有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