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 第597章:支持

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 第597章:支持

簡繁轉換
作者:人世几春秋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9-09 04:01:51 来源:源1

第597章:支持(第1/2页)

两郡东方的官道上,白袍兵人马兵分两路,同样也是星夜兼程赶来驰援。

两支白袍兵分队的中军统帅,分别是释流云和秦平。

释流云与靖云生讨论之后,认为西秦极有可能凭借骑兵速取荆南四郡,形成对江南和巴蜀的纵向切割。

骑兵不利于工程作战,但凭借西秦铁骑的威势,本就被南王统治过的两郡内部势力很有可能献城投降!

即使有一部分云家部队守城,以桂阳的城防状态,周围的县镇村庄必定会落入敌手,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二人商议之后,靖云生负责带领步军驰援豫章,自己和秦平各带两千五百白袍兵,终于及时赶到。

如他们所料,西秦果真以最精锐的骑兵奇袭两郡。

波斯商人阿伯杜拉曾经向梁萧透露,西秦也向波斯商队收购了部分好马。

因此,双方的战马质量应该是持平的。

白袍兵面对两倍于己的西秦铁骑,毫不犹豫赶往城下,就在马上拉弓,以示威慑。

双方经过长途奔袭,人马都不是巅峰时期,这反倒有利于武君弓的“风筝战术”。

敌军越难追到阵前,武君弓的持续杀伤效果便越好。

西秦铁骑也没有贸然进攻,而是迅速退后,以防白袍兵突然发难。

他们的弓箭威力远不及白袍兵,即使数量是对方的两倍,这里也并非西秦的领地,与这种级别的精锐交战的风险无限大。

战马是跑得比人快,但人的耐力更强,若是长途奔走,携带轻盾和长枪的步军并非没有机会追上骑兵,尤其是他们这群刚经过长途奔袭的强弩之末。

“天策府的确是能人辈出!”

梁拓远远望着桂阳的城郭,长叹了一口气,调转马头,下令。

“撤兵,提防敌骑追击!”

速取荆南四郡的战略只成功了一半,现在西秦必须保住长沙、武陵这两个据点,才能保障己方的安全。

“我们得救了!”

城上的云家将士惊喜交加,无不欢呼雀跃。

西秦铁骑的数量接近白袍兵的两倍,居然被白袍兵驱逐,此事足以振奋人心,并震慑城内宵小。

释流云带着剑行风等将士,迅速派人联络城内守将,商议守城之事。

零陵城外,秦平带着南霁云、赵云等将士及时赶到,也成功驱逐了西秦铁骑,与守军沟通之后,暂时接管防务,并在城北驻军,防备敌军卷土重来,同时派遣斥候日夜巡逻。

两郡迎来了短暂的安定。

而在豫章以北的江面上,拓跋穹正与南岸的云家军对峙,未知南岸虚实,放弃了冒险登岸。

但拓跋穹很快便收到了梁拓的捷报,欣喜若狂,立即下令。

“全军转道,入驻长沙、武陵,与武安君合兵,东进豫章!”

于是拓跋穹的部队直接转道西南,就在长沙的东北一带登岸,随后奔赴东南,准备在那里选址,安营扎寨,稳步推进。

四十万西秦部队即将合兵一处,直扑豫章各郡。

沛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97章:支持(第2/2页)

梁萧每日督训部队,亲自巡视各种军器的制造。

目前徐州是最富庶的地区,本地的铁矿结合改进之后的炼铁技术和灌钢法,暂时足够配备十二人万规模的军备,这是非常喜人的成果。

不过,长弓所需的紫杉木迟早会用完,毕竟长弓也会损毁。

长弓的制作相对简单,但材料稀缺。

而武君弓的材料复杂,但如今天策府有能力凑齐,只是制作工序比长弓更加繁琐。

算算时间,从天策军一鸣惊人到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西秦那边应该会有一些仿制的长弓,哪怕威力略逊于天策军的长弓,也足以威胁天策军,这是必须考虑的情况……

为此,梁萧特地命人赶制一些盾车和更多的大盾。

这是“笨办法”,但不需要穿戴就能使用的盾牌永远是防备弓箭的绝佳辅助,毕竟不是每个将士都能穿戴重甲。

尤其是攻城部队,必须借助移动的掩体,才有望接近城下。

当代的徐州军民有感于梁萧的恩德,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都足以冠绝当世,因此军器制作和建筑的效率空前绝后。

梁萧甚至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诞生,今后的几代人都未必有当代军民这种效率和执行力。

必须趁热打铁,一统天下!

梁萧正在兵工厂巡视板甲制造的下午,亲兵从外面赶来汇报。

“主公,东野的史官世家已经抵京!”

梁萧立即赶回天策府。

这支东野氏,据说祖上可以追溯到“东野败驾”的主角,春秋时期为鲁庄公驾车的东野稷。

武朝开国之后,东野氏便主要负责修订史册。

但随着门阀日渐猖獗,以秉笔直书为信念的东野氏不受待见,逐渐被四大门阀排挤,最终连本朝专门负责修订史册的“太史令”一职都被端木家夺走。

东野氏一直在京城生活,也是当代历史的见证者。

他们不像四大门阀那样大权在手,但史官世家的属性,以及秉笔直书的美名,让他们具备极高的统战价值。

能够秉笔直书的史官,是梁萧必须争取的证人之一,某种意义上甚至比云家和巴蜀的支持更重要。

自春秋以来,无数史官秉笔直书,比如,齐之太史,晋之董狐,成为后世美谈,也为后世史官树立榜样。

直到端木家垄断太史令开始,篡改史册成风,而武朝的子民却因为东野氏的太史令长期形成的民间印象,而对端木家的史册深信不疑。

现在,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天策府内,已近耄耋之年的东野氏族长,东野清正,正在闭目养神,身边的子孙们神情严峻,个别成员则是一脸纠结。

他们一直在京城,亲历这些年以来所发生的事件。

那位武君是深得民心,但也成了“权臣”,甚至敢逼死当朝三公,并强硬下令迁都,放弃了建康这个百年国都。

如今,他竟然有心起用东野氏作为太史令……

东野氏该如何面对这位权臣,将决定全族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