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长生 > 第二百章 恩威难测

长生 第二百章 恩威难测

簡繁轉換
作者:风御九秋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9-02 13:07:33 来源:源1

最快更新长生 !

听得长生言语,龙颢天面色大变,看得出来他是想骂人的,不过最终还是忍住了,虽然长生的灵气修为并不高,但他跟长生为难每次都是落下风的那个,几次下来,他已经有些怕长生了。

不但忍住了没骂人,龙颢天临走之前还冲长生道了声谢,他虽然粗枝大叶却并不愚蠢,知道长生虽然这么说,却不会轻易将天蚕神功泄露给其他人,因为长生很清楚泄露口诀会有什么后果。

了却一件心事,长生回到堂上继续提笔书写,此番他写的就是给皇上的奏折了,其中并不涉及审讯的案情,而是一份请罪的奏折。

这份奏折很不好写,他想让皇上认为他今天之所以能够力挽狂澜纯粹是运气使然,并不是自己有多大能耐,以此降低皇上对自己的忌惮。但是如果真的这么写了,皇上就可能怪罪他太鲁莽太草率,竟然一时热血上脑,打没把握的仗,拿着皇上的性命来赌。

斟酌良久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说昨天夜观星象,发现紫微星大放异彩,由此得知时机已到,故此才会顺天应人,突然发难,自己之所以能够稳住局面,只是因为顺应天意,得紫微龙气庇护。

由于自己身边被阉党安插了大量的眼线,故此动手之前不得知会皇上,让皇上毫无准备,无端受惊,此乃罪过之一。

罪过之二就是事急从权,为了稳住局面而假传圣旨,许下了包括高侍中在内的三十几名官员认罪不死以及几位卫戍军将领的从轻发落,还有神策军将校的官居原职,如此重要的事情理应皇上亲自定夺,自己越俎代庖,实属大罪。

罪过之三就是收受贿赂,扣留赃银,自己此前曾经收受不少官员的贿赂,抄家得来的银两也没有上缴,这件事情也得写在奏折上,当然不能写明是为了给皇上筹措军饷和赈灾银两,只能说自己没有遵守朝廷的制度,而今已经将四百万两银子和相关账簿全部送去了户部。

写下了三大罪过,长生略做沉吟之后又继续提笔书写,只说自己虽然承蒙圣恩主政御史台,却是德不配位,才不堪任,硬撑了这段时间已是心力交瘁,而今朝局已定,而主犯杨复恭却逃脱了,此人不除终是祸患,故此自己想要专心追缉杨复恭,为皇上铲除心头之患,后顾之忧。而御史大夫乃律法大吏,理应交由精通律法,年老持重的官员来担任。

这么写,可以表明自己不想结党营私,能够最大限度的打消皇上对自己的猜忌,而他内心深处也厌倦了为官的勾心斗角和权衡拿捏,离开长安前去追缉杨复恭,等同重获自由,再得洒脱。

临近四更,还有十几名被抓的官员未曾审讯,长生不敢耽搁了,与杨叔昀小声商议,将目前已经审理结案的这些官员的处理结果送往宫中,给皇上留下一个更次的时间权衡定夺,然后自早朝时处置发落。

送公文这种事情不用他亲自去做,他很信任余一,便让余一和一名御史台的御史一同前去呈送,他之前所写的奏折也交由余一一并转呈皇上。

审讯告一段落,长生回到御史台倒头就睡,这一觉只睡了半个时辰就被大头叫醒了,由于不曾睡够,浑身发冷,关节酸痛,催动灵气加速气血,又喝了几口热茶,这才缓过神来,然后急切出门,策马上朝。

去到皇宫才发现神策军和卫戍军全都撤走了,朝廷并不只有他一名官员,在他和大理寺卿一同审讯阉党的同时,还有很多官员也在奉旨帮助皇上掌控局面,收拾残局。

长生也并不是唯一一个不愿上朝的官员,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官员以各种借口不去上朝,但今天所有五品以上官员尽数到齐,当然其中不包括被抓起来的那些。

张善张墨等人也在朝堂之上,龙颢天等人也在,偌大的朝堂并不显得空旷,人数也不见比之前少了多少。

时辰一到,皇上临朝,百官跪拜,恭敬见礼。

不知道是先前惊吓过度还是昨晚不曾休息好,皇上的脸色很是难看,神情也多有阴郁,接受过百官的参拜之后,便有宦官先行唱读上谕,说的自然是昨天发生的变故,陈述和揭露阉党罪行,不过圣旨上并未提及阉党裹挟皇上,把持朝政,只说他们不思忠孝,贪赃枉法,辜负圣恩等罪行,之所以不提及裹挟皇上,把持朝政是因为这些事情对皇上来说是莫大耻辱,毕竟谁也不喜欢当那受人摆布的傀儡。

宦官念完一道圣旨,紧接着又是一道,这道圣旨就是对阉党的罢官夺爵,治罪惩处,宦官唱读的顺序是根据罪臣官阶由低到高来唱读的,早些时候大理寺和御史台呈送的公文只供皇上参考,最终如何处置这些官员还是得看皇上的心意。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宦官读了七八个官员的处置结果之后,长生便知道了皇上对待这些罪臣的态度,一次不忠,终身不用,大开杀戒,清一色的斩立决加罚抄贪墨。

对于皇上的这种作法,长生并未感觉不妥,因为他能理解皇上的心情,没有人喜欢叛徒,皇上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他压抑的实在太久了,最主要的是这些官员被判斩立决也并不冤枉。

长生曾经在御史台审问过哪些人他记得非常清楚,当太监念到其中一人的名字时,长生开始紧张,因为他曾经在给皇上的奏折中提到过这些人的姓名。

这些人是他答应过要饶他们不死的,如果皇上处决了他们,就会陷他于言而无信的不义。

斩监候。

既不是斩立决,也不是徒刑,而是他之前定下的斩监候,斩监候是死是活并不是定数,皇上既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也没有完全否定他的意见。

第二个还是如此,同样是斩监候。

全部听完,所有他在奏折中提起的名字,都是斩监候并罚抄贪墨,而所有他未在奏折中提及的阉党官员,一律斩立决,不管身居何职,任职多年,罪行轻重,无一例外的斩立决。

圣旨念完,没有一个上朝的官员出列求情,尽管众人都知道如此严厉的大清洗会造成朝局动荡,政令不通,对于本已风雨飘摇的大唐而言不啻于雪上加霜。

随后还有第三道圣旨,调职补缺,阉党一案牵扯了大量官员,严惩之后导致了很多职务出缺,朝廷逐一派人进行了补缺。

在第三道圣旨的最后有两人得到了封赏,龙颢天护驾有功,官升一品,封护国将军。

最后封赏的是长生,实心用事,精忠体国,升正三品,任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