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全能大画家 > 第928章 心之密码

全能大画家 第928章 心之密码

簡繁轉換
作者:杏子与梨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15 02:42:49 来源:源1

第928章心之密码

线条逐渐在顾为经的指尖,显示出明显的聚散变化。

每一根线条,都有自己着自己的朝向丶姿态,都有着自己的美学精神。

它们在地上绵延。

安娜的目光顺着沙地上扫过。

最先线条仅仅只是线条,由点在地面上平移所形成纯粹几何上的空间结构。

渐渐地这些线条开始分别诞生出独立的意趣。

浓淡。

深浅。

圆润而流畅的线,枯涩而苍劲的线,飘移而灵动的线。

沙土还是原本的沙土,顾为经的细长的指尖则是铁犁,是粮种,是雨水以及草木的散发着温度的余灰。

他的手指贴着沙土犁过,其间所蕴藏着的「美」的种子,便开始勃然生发。

它们开始在沙地上自我生长。

有些线条娇弱一些,轻轻浅浅的一条痕迹,像贴在地面上的小草,带着柔软的气息。

它随时仿佛会被岛边的海风吹散,颇似嫩芽在风中律动摇曳。

有些线条长得更大,更结实。

它们清新而挺拔,带着强健且坚实的生命力,在沙上坚韧地横生,就像是在海边所生长的海人树。

还有些线条则更加有趣。

看上去断断续续的——

安娜盯着轻轻一道如弓一般弯曲的沙痕。它拇指般的粗细,势大力沉,中间有几丝几厘忽然间变得极为纤细,像是从中猛地折断了一般,然后又被续上。

这种断断续续的勾线线条。

往往是不少情况下画线稿时的忌讳。

画个画瓶,勾线的时候,瓶身肚子处的某处线条忽然断了,或者细颈处和瓶口的椭圆差了几毫米,没有成功的连在一起。

这是会被老师批评画的不认真的!

画的好不好,像不像是能力问题。

线条连都不连到一起去,明显就是态度问题了,简直要逼死强迫症,都不需要伊莲娜小姐出马鞭笞你,小学美术老师都会喷你。

达文西小朋友人家顶多画鸡蛋画得不圆。

不够圆顶多是丑鸡蛋。

有个缺口算什麽?

坏鸡蛋嘛?

顾为经之前画的线条也有断断续续的不连贯感,让伊莲娜小姐看的纠结,她拍拍小画家的头说了句「可爱」,就转身跑去洗澡去了。

现在的线条却没有让患有审美强迫症的安娜看得郁结。

那弓形的线条形制是断的,却也没有断。

无形的精神连接着它。

它依然蓄满了力量,它……仍然能射出锋利的箭来。

顾为经告诉自己,应该要一气贯之,应该线断而神连,线散而意不散。

安娜不熟悉这样的审美哲学。

但她熟悉钢琴。

绘画本身就是所有人能读的语言,顾为经用手指说了似断而不断,似散而不散的语言,听到安娜的耳朵里,像是在听钢琴。

线条便是琴键。

她在低音区按下一个琴键,或者是中低音的Do,或者是Re,手指松掉,足尖却踩住延音踏板不放,让琴弦的声音继续沿着踏板的力度绵延,慢慢地通过调整足腕间的力度,让制音器的毛毡和琴弦若既若离的刮擦,在过滤所有的杂质和毛刺的泛音。

在声音即将完全消散的那一刻,

重新再次重重的击下琴键。

声音便破碎般的迸发出来,制造出水波荡漾式的听感。

这样的线条,就给安娜带来了相似的感受,它是一条线段,一个字母,一个音符,一滴立于沙上的凝而不散的水珠。

顾为经不满足只是画线。

线条被他在指尖编织起来。

字母组成了单词又组成了诗歌,音符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巴赫式格律严谨的乐章。

晶莹的水珠组成了奔涌的长河。

河水先在地上流淌,绵延百里后消逝不见。

它没有乾枯而是汇入隐藏在地下的河道,在地质结构之中穿梭,在地下水网里积蓄着力量。

于是又是百里。

它轰然之间便奔涌而出。

顾为经画在沙上的线条在绘画之间,随着年轻人的手指流淌,先有形体,有了骨架。

然后在骨架上自然的长出了色彩来。

——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宋)苏轼《东坡题跋·评韩柳诗》

——

顾为经在摆弄了那麽多形形色色的线条之后。

最后。

呈现在女人身前的,则是一幅极简单的作品。

沙上画画毕竟是沙上画画,传奇级别的手指涂抹法,仅仅带给了顾为经灵巧的运用手指来传达心中笔触的能力。

安娜去的时间固然不短。

顾为经要是在这段时间,便在沙子上画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出来,实在是强人所难。

然则。

留白,本就是中国画的强项。

中国画很少会如同油画作品那般,用笔触和色彩将画面挤占的很满。

顾为经只在选择了林间棕榈树很小很小的一域场景,在身前的沙土上用沙痕勾勒出了几枝交错的树枝,几片宽大的棕榈叶。

现在。

他正跪坐在地面上,用指尖点出棕榈叶上滴落的水珠。

顾为经是在画画,也是在沙上雕刻。

他稍微融汇了一点点子冈刻法的精髓,手指既是笔须,也是碾玉的刻刀。

年轻人想用「蘸墨法」式的观感,努力去还原出在棕榈叶上滚下的水珠的立体感。

这幅画在安娜的眼中。

它充满了颜色。

《历代名画记》里说——运墨而五色具。

颜色所涵盖的意味包括了赤丶橙丶黄丶绿丶青丶蓝丶紫,也包裹了色彩的丰富变化。

它是一种色泽,同样也是一种质感。

火焰的橙黄色在表面的橙黄之外,还隐含着它的热量,隐含着它翻涌着的姿态,捕捉了它的热烈和姿态,同样也就捕捉住了火焰。

类似很多摄影名家喜欢用的黑白胶片相机。

只须黑白两种色彩。

摄影师能把世界的质感在镜头前记录清晰了,颗粒感足够精细,那麽也就有万千种不同的颜色在其间诞生。

顾为经之前留在沙上的线条是他自己的绘画试验,在伊莲娜小姐的心中,它们也是精彩的线条赏析的教具。

安娜盯着顾为经画画,同时也抓着那些线条步步向前。

先是听到了一个音符。

再是一句乐句。

最后,便是此刻的整首乐曲。

顾为经在练习刻画线条的过程里那些炫技般的展示,那些绚烂感,在这幅画里逐渐的消弥。

它变得平淡了起来。

清澈。

澄挚。

自然。

几片枝叶占据画面的一角……也称不上一角,沙滩是无限广阔的画布。

正因为没有确定边界,也就谈不上构图。

构图只存在于绘画者和看画的人的心中,伊莲娜小姐相信,那几枝枝干是从画面的右侧角落里延伸出来。

她在脑海里想像着它怎麽生长,怎麽翻转,怎麽长出枝叶。

它们疏密有致的生长在一起,被自然的动势所裹挟,誓要从沙地里挣脱出来不可!

雨后树木带着清新气息的棕黄色,便也顺着这样的气息,也顺着这样的动势一同覆盖住了沙中的树枝。

然后是宽大的丶嫩绿的枝叶。

顾为经用指尖拂在叶片间头发丝样的纹理,是它的叶脉。

它也是绿色的,暗色调,应该要比叶片的绿色更深一点,也更加坚韧一些。

……

整幅画是一首音乐。

顾为经画在沙上的线条,就是这首音乐的一连串音符。

伊莲娜小姐有个音乐家朋友,每次去听音乐会的时候,一定要带本琴谱,然后再带个微光手电筒用来看谱子,有些时候还非要坐第一排。

这件事就跟小学老师讲课的时候,有班上的学霸整天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盯着老师看一样讨厌……认真听讲当然是很好的,但你拿着本教师指导手册,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叹气,还要偷偷给老师打分,这是要搞哪样嘛!

都会了不想听,大爷您睡觉好吧,做做其他课作业也行啊。

这麽干是闹事来的吧!

音乐家朋友和安娜说,音符是骨架,音乐是从音乐上长出的血肉。

他每一次都要去看一遍谱,思考着一个音符应该如何延展出下一个音符,然后和台上演出者的演奏相互应证。

这是心灵的相互碰撞。

密叶隐歌鸟。

香风留美人。

伊莲娜小姐踱着步子,绕着顾为经的作品观察。

她眼前无疑是一幅关于正午,关于阳光的画。

顾为经画面里不见大片大片炽热的颜料,他没有颜料,他是用盎然丶清新,明媚的画面动态侧面说明的这一点。

画家用密密的叶子隐去歌唱的黄鹂,用五月玫瑰丶依兰花,和格拉斯茉莉的香风,捉住匆匆走过的法式佳人的衣袖。

顾为经在线条上承载出了美好时光的倒影。

安娜围绕着顾为经的作品缓行,她的目光追溯着顾为经画出来的简单的细枝延伸,想像着在留白里,在没有画出来地方里,一整片雨后正午时分明丽清新的树影。

伊莲娜小姐见到,顾为经的手指一抹,一点。

于是。

所有的清新的意象,又凝聚在一小滴的露珠里,滴入了沙中。

顾为经抬起头,盯着伊莲娜小姐看。

安娜也盯着顾为经看。

「毕卡索一直认为,线条和音乐有相似性,是抽象世界的终极提炼。作画的本质上是手和心灵之间的直接对话,画笔并不重要,画笔仅仅只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工具。」

女人蹲下身。

坐在顾为经身旁。

「今天我看到了这一过程的生动演示。」

安娜说。

「你也去擦一下身体吧,等你回来……」

「关于你的画展,我有一些建议想和你说。」

她露出了一个微笑。

——

「塞尚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型个人展,和他的经纪人沃尔夫关系匪浅。那是在1895年11月至12月,沃尔夫为他联系上了巴黎拉菲特街的一条小画廊。那是欧洲战前的美好年代,艺术市场节节攀高。而那年塞尚已经56岁。他跑去参加巴黎沙龙,巴黎沙龙不要他。他跑去参加印象派,在印象派里也被边缘。」

「他是银行家的儿子。衣食无忧,但在艺术界又一事无成。」

「他会在十年内死去——而在那之前,他会站上欧洲的艺术之巅,为整个辉煌壮丽的十九世纪欧洲美术史,画上一个句号。」

入夜。

顾为经平躺在火堆的一侧,头顶枕着一块木枝。

安娜则盘膝坐在火堆的另一边,手搭在腿上。

他们两个人,望着远方的海面和天空,像是两只坐在沙发上,或躺或作姿态格异的一起看电视的猫。

昨夜的雨过后。

这一夜天上没有一片云。

群星璀璨。

他们的四周依然很是安静,只有木料轻轻的燃烧时的哔波声,和两个人对答间缠绵在一起的声音。

安娜的兴致却很好。

他们就这麽聊着天度过了整个白天,看着太阳红红的沉入大海,夜幕涂抹了整个天空。

通常是安娜在说。

顾为经在听。

伊莲娜小姐和顾为经讨论了线条在艺术作品里的作用以及功能。

顾为经和安娜讲述着中国画里关于墨色的探索,安娜则有一种非常惊人的联想能力,告诉顾为经蒙德里安和毕卡索在画笔之下关于线条结构的构建。

他们谈论着线条如何在二维的平面里,切割出多维的视觉空间。

伊莲娜小姐还提起,如果线条本身过于的抽象,完全服从于某种关于形式的实验,会不会让作品本身变得晦涩难解。

安娜提及了蒙德里安的着名的公案。

他的那幅有纵横线条构成的「格子画」《纽约城》,摆在知名美术馆里悬挂了75年,研究来,研究去。

才终于被一位策展人指出——

抱歉,你们博物馆把这幅画上下挂反了。

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幽默的色彩。

顾为经说她不知道。

伊莲娜小姐笑着说无所谓。

他们又把话题切换回了顾为经本身的艺术展上,安娜此刻正在给顾为经讲述着有关塞尚的故事。

之前她身上的某种纠结的挣扎的恐惧,通通的都消失不见了。

没准。

看到那幅画的时候,安娜便做出了某种选择。

没准。

看到那幅画的时候,安娜忽然明白了这个道理——

「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的凋谢。」

这是海德格尔的话语,过往伊莲娜小姐拿它喷人,喷的很开心。

现在。

顾为经用一幅画,把这个道理,将给了安娜。

一朵花会凋谢。

它曾经会凋谢,它未来也会凋谢。

春光会浓缩在一滴露水里逝去,这件事,这幅画,从来都不是关于对未来的恐惧的作品,而是证明此刻之所以值得加倍珍惜的作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