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玄幻 > 开局:召唤锦衣卫 > 第一百四十五章朝会(九)

开局:召唤锦衣卫 第一百四十五章朝会(九)

簡繁轉換
作者:肉丝膝枕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23 10:49:4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四十五章朝会

皇宫,太和殿。

御香仿若轻纱般袅袅升腾,龙涎香那馥郁醇厚的气息悠悠飘散,弥漫在殿宇的每一寸空间。

今日的朝堂之上,却弥漫着一股别样的“硝烟”气息,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正在这威严庄重之地悄然上演。

针对的,便是这方世界,与前世历史上南北朝时代背景相近,南朝四百八十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佛门以慈悲济世之态广结善缘,信众遍布市井乡野,庙宇渐次林立,香火鼎盛一时。皇家亦念其安抚民心之功,多有扶持,赐地免税,望其护佑江山社稷。

然数百年过去,繁华背后,暗潮汹涌。佛门不少寺院仗着往昔恩宠,贪欲滋生。京畿近郊的灵芝寺,住持法严大师,表面宝相庄严,暗地却与前朝中世家佞臣往来密切,常以佛事为由,于深夜密会,为权贵谋私出谋划策,借此在朝堂编织势力网,妄图左右朝局政令。

土地侵占更是肆无忌惮,各地僧众打着扩建庙宇、广植福田之名,低价强购、甚至直接霸占农户良田。南方鱼米之乡,本是膏腴之地,万顷沃土,却硬生生被一座座寺院划界圈占,致使农户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田间劳作之人日益稀少,仓廪渐空,可寺院的谷仓却堆得满满当当。

寺内僧众良莠不齐,部分僧寮竟成藏污纳垢之所。一些游手好闲、作奸犯科之徒混入佛门,身披袈裟却行苟且之事,奸淫掳掠传闻不绝于耳。香油钱箱成了他们敛财的私库,民众虔心供奉,换来的却是奢靡挥霍。

以这玄幻世界的尿性,未来也必然会遇上什么佛国王朝之类的,有些事是得从一开始,就着手处理。

皇帝李景炎高坐龙椅,身姿看似挺拔端正,可那微微蹙起的眉头以及时不时轻抿的嘴角,却将“为难”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的手指看似随意地搭在龙椅扶手上,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叩击着,每一下都仿佛带着千钧的压力,敲击在群臣的心坎之上,让本就气氛凝重的大殿愈发压抑沉闷。

文武群臣们分列两旁,个个演技精湛。

宰相季海生位列前排,目光低垂,眼睫恰似垂下的帘幕,巧妙地遮掩住眸中那一闪而过的心计与深沉。

在他身侧,六部官员们各怀心思,或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却故意流露出恰到好处的焦虑;或眉头紧锁,面露难色,仿佛被那棘手至极的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

“众卿!”

李景炎终于打破了这刻意营造的寂静,声音刻意压得低沉沙哑,透着股无奈与急迫,在殿内空旷处悠悠回荡:

“如今天下局势危急万分呐!国库空虚见底,各地赈灾急需大笔银钱,前线战事正酣,已然将府库掏了个干干净净。朕的这万里江山,怎忍心看着它就这般被困境拖垮?”言罢,还轻轻摇头叹息,尽显痛心。

一位御史连忙出列,清瘦的脸上沟壑纵横,满是忧思:“陛下,如今国库空虚,边境军需吃紧,百姓赋税已不堪重负。臣听闻,各地佛寺庙宇广占良田,僧尼不事生产,靡费甚巨!”

说罢,他以袖掩面,微微颤抖,声音中透出几分无奈与痛心。

户部尚书立刻心领神会出言附和,身形颤抖着,脚步虚浮地缓缓出列,手中紧握着的笏板好似有千斤重,拿捏得都有些不稳。他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几分哽咽:

“陛下啊,那僧尼群体从不事生产劳作,却坐拥肥沃良田千顷,资产富足得令人咋舌。单说京城一地,每至秋日收获时节,佛寺中负责收租的僧众便动辄上千之数,且赋税还多有豁免优待。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言语间也满是痛心疾首,只差挤出几滴眼泪来应景。

工部尚书紧接着上前一步,手捧账册,额头上汗珠密布:“陛下,臣详细核算过,仅京城近郊数十座寺院,田产便横跨数县,每年收租丰盈,却皆入僧门私囊。而修缮寺院、铸造佛像之资,动则千万,能养万千士卒。若将此财收归国库,可解燃眉之急。”

言毕,他跪地呈上账册,那册子上密密麻麻的数字,似是无声的呐喊

皇帝李景炎微微颔首,手指有节奏地叩击扶手,发出沉闷声响,似敲在众人的心鼓之上:“诸卿所言,各有其理。然国运维艰,朕又岂能坐视?佛之慈悲,若不能庇佑苍生,反累社稷,又何存之必要?”

他的声音低沉,却如洪钟贯耳,震得殿内烛火摇曳。

一时间,殿内议论纷纷,有如秋末寒鸦聒噪。一位头发花白的御史却面露迟疑,花白的胡须抖动:“陛下,佛道传承千载,深入民心,一旦厉行灭佛,恐激起民变。况且,诸多寺院于文化传承、教化百姓亦有微功,不可一概而论。”

他言辞恳切,目光中好似满是对局势的斟酌。

吏部尚书沉吟片刻,出班奏道:“陛下,若真行此举,当循序渐进。可先下令清查寺院田产,令僧尼还俗归耕,再将多余寺宇改作学堂、医馆,既不损佛面,又能利民强国。且选拔贤能官吏督办,恩威并施,方可平抚舆情。”这一番话,条理清晰,引得不少官员暗暗点头。

一直沉默的刑部尚书此时也开口道,声如寒铁:“陛下,臣担心有不法之徒借机生事,中饱私囊。清查寺院务必严苛,若遇反抗,当以国法论处,不可姑息。”

其眼中寒光一闪,似已预见刀光剑影。

礼部尚书李元洪装做露踌躇犹豫之色,轻咳一声,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进言道:“陛下,佛教传播深远,已然深入人心,百姓们笃信虔诚,世家大族更是多有供奉。此刻若要贸然对佛寺采取行动,微臣恐会因此失了民心,激起民间哗变,还望陛下您三思而后行啊。”

言辞委婉含蓄,却精准地点出关键要害,配合着脸上恰到好处的担忧,让人挑不出一丝破绽。

一时间,殿内议论之声此起彼伏,赞成对佛寺采取措施的官员们言辞急切,句句忧心社稷安危;反对的一方亦是忧心忡忡,满心顾及舆情动向。

皇帝李景炎目光如炬,缓缓扫过众人面庞,演技精湛地定格在季海生身上:“宰相,你意下如何?”

季海生步上前,身姿恭敬却又透着一股不容动摇的坚定:“陛下,臣以为,当下佛事兴盛之势已然走向畸形。自古以来,大肆兴建石窟,如那南方举世闻名的云逸、龙冈石窟,耗费的人力物力难以计数,倾尽举国之力。如今朝堂之上艰难维艰,反观佛寺却富奢至极,当务之急,确应对其加以规制。只是凡事操之过急必然引发祸乱,不妨先行从清查佛寺田产、僧尼人口着手,令僧尼还俗归籍,参与农事生产,循序渐进推进,或可解当下燃眉之急。”

皇帝李景炎微微颔首,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只有近旁之人才能察觉的赞赏之意。他转而望向殿外远方好似,佛寺悠悠的钟声随风传来,仿若声声叩问灵魂的梵音。

“朕亦不想与佛为敌,可朕的子民正在挨饿受苦,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无饷银可发,朕的江山已然风雨飘摇!”李景炎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将那悲愤交加的情绪演绎得入木三分。

恰在此时,殿外一名内侍匆匆入内,疾步走到殿中,跪地高声禀报:“陛下,宫外有大批百姓请愿,言如今我大燕干戈四起,灾祸连连,皆是是因朝廷未拨款修缮各大寺院,以求上苍庇佑,保我朝风调雨顺。”

这消息仿若一勺热油倾入热锅,瞬间群臣再度哗然一片。

刑部尚书当即冷哼一声,上前奏道:“陛下,此乃佛寺蛊惑人心的狡黠之举。每逢灾年,他们从不向百姓施予援手,反倒蛊惑百姓求神拜佛,大肆耗费民财。如今可好,竟还妄图从朝廷抠钱。”

李景炎怒极反笑,笑声在殿内回荡,带着几分悲凉与愤怒:“好一个佛门清净地!果真是清净无为啊!”

说着锐利的目光看向,玉阶下数位身着袈裟、手持禅杖的高僧,各个法号不凡,有绝远大师、慧明大师等等。

皇帝李景炎端坐龙椅,脸上的为难之色瞬间化作一抹看似温和的笑容,可那笑意却未达眼底:“不知各位大师,可愿为国分忧啊?”

绝远大师心中暗骂,这该死的小皇帝,和群臣演这一出,给天下人看,当真是虚伪至极。

分明是里子面子都想要,却让他们这些寺庙主持来背黑锅,麾下少林弟子要是知晓此事,还不得骂娘,这改革的利刃又砍向佛门一刀,当真欺负人。

可面上,他们仍得强压怒火,双手合十,一齐微微躬身,却也知晓此刻不能公然与皇权相悖,否则只怕顷刻间就等人头落地,只得硬着头皮应下:“阿弥陀佛,陛下,我佛慈悲,佛门向来心系天下苍生,既如此,我等愿为陛下分忧。”

皇帝李景炎看似满意地微微点:

“众卿,既佛门已表心意,接下来便依方才所议,即刻着人清查佛寺田产、僧尼人口,各部需协同配合,莫要懈怠。吏部精心挑选贤能官吏督办此事,务必做到公正严明;刑部密切留意各方动向,若有异动,严惩不贷;礼部则负责安抚舆情,莫让百姓恐慌。”

李景炎目光冷峻,一一部署,群臣齐声领命。

其话音刚落,一内监匆匆入殿,手中拂尘都因疾行而有些凌乱,未及行礼便高声禀道:“陛下,大喜啊!东境东征大都督王离,所率百战穿甲军,数日前于清水河畔,与相城侯叛军决战,大破敌军,斩敌无数,生擒叛军贼首,不日将押解京师斩首。”

“哗!”

这一消息如同惊雷,在朝堂上空轰然炸响。

刹那间,百官们脸上的沉静被彻底击碎,惊愕之色如潮水般迅速蔓延。武将们瞪大了双眼,有的甚至不自觉地攥紧了手中拳头,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常年征战留下的沧桑面容上,此刻满是震撼与意外。他们深知东征之路艰险,敌军据险而守,本以为这场战事至少要耗上一年半载,没成想才短短数半月不到,局势便已逆转。

文臣们亦不能免俗,手中的笏板差点拿捏不稳,掉落在地。他们相互对视,从彼此眼中看到的皆是同样的震惊,平叛的银子都已经在路上了,这才花出去多少?

不过,众人终究是官场沉浮多年的老手,不过片刻,回过神来的大臣们纷纷整理衣冠,向前一步。

武将们率先出列,为首的一位老将声如洪钟:“陛下洪福齐天!我军将士用命,此番大捷,实乃天佑我朝,扬我国威!臣恳请陛下重赏出征将士,以振士气!”

言罢,单膝跪地,抱拳请命。

其余武将也齐声附和,甲胄碰撞,发出铿锵之声,震得殿内回音阵阵,满是豪迈与激昂。

文臣们也不甘示弱,一位身着绯袍的大臣紧接着出列,清了清嗓子:“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胜不仅彰显我朝武力昌盛,更是陛下圣明决策之果。臣以为,当下当速拟诏书,昭告天下,令百姓同沐此荣光,亦使四方蛮夷知晓我朝之威不可犯!”

说罢,微微欠身,目光坚定地望向龙椅之上。

一时间,朝堂之上奏贺声此起彼伏,众人各抒己见,皆欲在这欢庆时刻为朝廷添彩,往日的明争暗斗似乎也被这胜利的喜悦暂时掩盖,只剩一片对皇权的尊崇与对家国未来的无限期许在殿内悠悠回荡。

龙椅之上,皇帝李景炎原本冷峻的面容此刻也绽出一抹欣慰笑意,百战穿甲军,果然名不虚传,这评判速度比自己预想的还要快,不由缓缓起身,龙袍下摆如行云流水般飘动。

他目光扫过群臣,声如洪钟:“朕心甚慰,诸卿所奏,皆合朕意。传旨,厚赏出征将士,抚恤阵亡英灵,不得有丝毫懈怠。朕要让天下人皆知,为国尽忠者,朕必不负之!”

话语掷地有声,在大殿内久久回荡,群臣山呼万岁,声震屋瓦,那激昂之声仿若能穿透宫墙,传遍京城每一个角落。

————————

退朝之后,暖日高悬,一辆马车缓缓驶出皇城。车内,几位身着袈裟的大师面色凝重,气氛压抑得仿若能滴出水来。

绝远大师最先打破沉默,手中佛珠转动的速度陡然加快,声音带着几分激愤:“那小皇帝实在是欺人太甚,妄图以新政之名,动我佛门根基。我佛门传承千载,于这世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岂是他能轻易拿捏的!”说罢,手中的佛珠重重一磕。

慧明大师亦是满脸愤慨,他微微皱眉,目光透过车窗缝隙看向外面繁华市井,可眼中并无欣赏之意,只有深深的忧虑:“师兄莫急,当务之急,需速与天下各国朝堂和江湖武林,及燕国南方诸寺联络。燕国江湖武林南北方世家门阀,向来与我佛门多有往来,诸多利益相互交织,他们必不愿见新政顺遂,断了自家财路、失了倚仗。我等当尽快谋划,莫让那小皇帝的野心得逞,也护得佛门安宁,不负我佛慈悲。”

“说的不错。”其中年长些的那位老和尚身披一袭褪色的袈裟,面容清瘦,皱纹如沟壑般纵横交错,此刻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语气生冷:

“此次燕国新政,牵一发而动全身,天下诸国中的南楚和西蜀国绝对不会坐视不理,其国内必然触及各方利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新政一旦推行,他们的封地、财路、权势皆会受到冲击;江湖之中,各门各派亦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靠着旧有的规矩行事多年,岂会轻易顺应?民间更是暗流涌动,百姓们虽盼着日子变好,可新政要落实下去,岂是那么容易的,哼!”

老和尚顿了顿,目光透过车窗,望向远方,仿若穿透了岁月,回到往昔:“遥想当年小皇帝的先祖,绍兴皇帝推行新政之时,亦是这般轰轰烈烈。那时候,与如今相比,那时国库还算充盈,兵强马壮,朝堂上下,一片革新之象。可结果呢?”

说到此处,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冷笑:“还不是落得个暴毙的下场。那些反对的势力联合起来,明里暗里使绊子,朝堂风云突变,好好的一场革新,最终化为泡影,真是活该。”

另一位老和尚一直静静聆听,此时也微微点头,接口道:“师兄所言极是。绍兴皇帝在位时,燕国国力鼎盛,要钱有钱,要兵有兵,都未能将新政彻底推行下去。”

“反观如今,燕国内忧外患,如大厦将倾,就凭那十万百战穿甲军,还能横推天下,扫灭诸国不成,朝堂之上,奸佞当道,河南河北等忠臣良将被排挤打压;边疆战事吃紧,蛮夷频繁侵扰,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国内天灾不断,颗粒无收之处比比皆是,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有识之士,哪个不知,这燕国已然有了亡国征兆。”

他轻抚手中佛珠,眼中满是忧虑与笃定:“如今这个登基不过月余的儿皇帝,乳臭未干,根基不稳,朝中只有改革派那些老家伙,还真能翻天不成?怕只是垂死挣扎,在这乱世,终究是一场镜花水月,难以成真咯。”

说罢,轻轻摇头,佛珠碰撞,发出轻微而沉闷的声响,似是为这燕国奏响的一曲挽歌。马车依旧在官道上奔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