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1987我的年代 > 第452章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求订阅!

1987我的年代 第452章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求订阅!

簡繁轉換
作者:三月麻竹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12 16:44:00 来源:源1

第452章,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求订阅!)

离开四合院,两人搭上公交车往清华大学赶去。

一路上,他一边和肖涵聊天,一边暗暗观察腹黑媳妇的微表情。还好,直到下车她都没提起昨晚的事。

这一关算是过了麽?

这样思绪着,他打量了一番清华大学校门,然后问:「媳妇,你来京城一个多月了,你和杨应文照过面没?」

「嗯,她去医院找过我好几回,告诉了我租房地址。」

肖涵四处打量,最后指向右手边一间旅舍说:「应该在那边,应文说她的租房在旅舍隔壁的隔壁,在二楼左边倒数第2间。」

李恒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顿觉巧了,李然在信里告诉他,就入住的这间旅舍。

接下来十分顺利地找到了租房地址。

「是这间吧?」他问。

「是,这衣服是应文的。」肖涵指指走廊上挂着的衣服。

「咚咚咚...!」

确认过后,李恒伸手拍门。

才响,里边就传来声音:「谁啊?」

「老抹布,开门,你老家人来了。」李恒吆喝。

「吱呀」一声,门开了,露出了里面正在扎头发的杨应文。

杨应文见面就高兴地拉着肖涵进屋,只对李恒说了句「你自己找位置坐」;

就又招呼肖涵去了。

李恒跟进屋,环视一圈,租房比较简陋,就一张桌子一张床,还有两张木凳,他娘的也忒穷酸了些,简直没地方落脚啊。

他站在门后问:「老抹布,这房子一月多少租金?」

杨应文说:「8块。」

李恒惊讶:「这麽贵?一个普通工人每月也才几十块工资吧。」

杨应文吐槽:「大哥,你别整得跟个土鳖似地,这是京城矣。」

李恒翻白眼,在肖涵面前转个圈,问:「媳妇,你说说,我们俩谁土?」

奶奶个熊的!被土鳖说自己土,老受侮辱了。

肖涵浅个小酒窝,抿笑抿笑,谁也没帮。

李恒关心问杨应文:「暑假你不回家,也不从家里要钱,你现在靠什麽挣钱?」

杨应文告诉他:「我在带5个孩子,帮他们补习英语,一个星期上6天,每堂课4块钱。」

李恒问:「每个人每堂课4块钱?一天挣20?」

杨应文说对。

李恒再次打量一番租房,释然:「你这妥妥的高收入啊,难怪你舍得花这麽多钱租房子。」

杨应文说:「我上午给孩子上课。下午还要去给老外上课,教老外说普通话,偶尔还带老外逛街,介绍京城的风土人情。」

李恒眨巴眼:「你哪来的资源?」

杨应文说:「我英语老师发现我条件困难,她主动介绍的资源。」

李恒这回没问她收入,想来收入十分可观,难怪有底气不回上湾村了,他提醒说:「女孩子家家的,一个人在外面注意安全。」

杨应文土味笑笑,「没事,老外是女的,人很好,经常给我买东西。再说了,我又不是肖涵,大美女在外面才不安全,像我这长相的,一般没人打主意。」

目光在她身上来回扫扫,李恒煞有其事地点点头,「这话在理,走在大街上,10个女人有8个比你强。」

杨应文气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狗东西,你是不是皮痒痒了?见面就斗?」

把她气到,李恒满意了,乐呵呵朝门外走去:「你们到这等我,我去找个人」」

杨应文问:「找谁?这地界我熟悉,要不要我带你?」

李恒指指旅舍,「就在旁边,不用。」

前后不到10分钟,他把李然带到了杨应文房间。

「是你呀?」一进门,李然先是跟肖涵寒暄几句,然后对老抹布这样说。

李恒问:「你们认识?」

虽然李然去过上湾村,可杨应文和家里不合,那段时间没在家,两女按道理应该没见过面才对。

李然自来熟:「这几天,我天天碰到她出门。」

杨应文笑着说:「我也是,常常在傍晚时分看到你在马路上,手拿相机,对你印象挺深的。」

「我那是闲得无聊,取取景,拍拍照。」李然以前本身就是干新闻工作的,

几乎相机不离身,难怪容易让人记住。

有着这样打岔,杨应文和李然算是熟悉了,都懒得李恒多费口舌介绍。

关上房门,四人先是闲话了一些家常,半个小时后说起了正事。

杨应文半年前就在信里说发现了商机,想跟他合夥创业。为了说服他一起创业,自然准备充足,当即从抽屉中找出一沓厚厚的报纸和文件给他们。

老抹布说:「这是我收集的材料,你们看看。」

进入正事环节,李恒收敛表情,接过报纸文件快速默读了起来。

为了让他尽早了解情况,杨应文还在旁边做补充说明:

「1984,上面发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允许个人和公职人员自费出国留学,从而引发了一阵出国潮,一大批抱着各种各样目的的年轻人丶

甚至是中年人,不惜辞掉稳定的工作,抛弃家庭,变卖房产,也要削减了脑袋往外跑:

自从美国1981年在咱们国家举办托福考试以来,参考的人数每年都是打着滚朝前上涨,光是首都这地方,85年的考生就有8000多,86年超过2万,87年超过4

万,今年更是疯狂..

虽说出国潮一年比一年热,但国内环境你们是知道的,大家的英语并不好,

又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多人都落榜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机遇,日进斗金的大机遇。」

她洋洋洒洒说了很多理念,挨着又炫耀似地说,「对了,李恒,我也参加了托福考试,你猜我考多少分?」

李恒抬头:「多少?」

杨应文得意地说:「只差1分满分。」

李恒愣了下,竖起大拇指:「厉害,你是怎麽做到的?」

杨应文说:「我背了两本词典。」

李恒肃然起敬:「难怪你老师推荐你去教老外中文。」

「嗯,那些家长之所以让我教孩子英语,也是因为我考得分高,加上我还常常带老外四处逛,他们都相当信任我。我在这一片名气还是比较大的。」杨应文好久没遇到老乡了,压抑久了,今天难得这样畅快开腔,嘴皮子像机关枪一样巴拉巴拉说个不停。

足足花了2个小时,才把所有文件和报纸看完,李恒放下报纸,接过肖涵递来的汽水大喝一口,问杨应文:「你是想办正规英语补习班?」

杨应文说:「对,这半年我跑遍了京城大街小巷,做过详细调研。京城这块地,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没有相关的专业服务。

大多都是我这样单打独斗的草班台子游击队,没有任何正规军。如果这时候我们成立京城第一家补习班,那绝对能在短时间内打响名号,赚一波快钱。」

李恒不动声色问:「如果只是办补习班,你喊我来干嘛,你自己也可以搞啊?」

杨应文以为他不满,连忙解释道:「我本钱不够。而且我到底是一个女人,

想要有个人帮我撑腰,思来想去,还是你最合适,你有钱,你有名气,万一将来我出了点事,你还可以利用你的大作家身份救救我。

最关键的是,咱们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我信任你。」

这是她真心实意的话。

说到底,她只是一个山角落来的女人,在这大城市需要人撑腰,这样才有胆气丶有自信,压力大的时候有地方诉说。

而数遍周边的同龄人,她谁都不服,就佩服李恒。

或者说,杨应文暗暗有些崇拜他。

当然,这崇拜之意她是不会说出来的,免得某人瑟,经常用来打击她。

大家都认识这麽多年了,谁还不了解谁啊,李恒也是一个给一丝阳光就灿烂的主,夸不得!不能夸!

李恒道:「老实讲,如果只是开一个英语补习班,我是没兴趣弄的,我都把李然叫来了。这样吧,咱们玩票大的,要办就办英语补习学校。」

杨应文错:「补习学校?」

李恒点点头:「刚才你给我的报纸和文件都看完了,自从半年前你给我写信想弄这个后,我平素也有关注这一块。

市场绝对没有问题,就像你说的,自从允许公费出国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和外国接触的机会增多,整个社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当代年轻人,对英语出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渴望。」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社会大环境导致的,上行下效,媒体天天在推波助澜,不然不会这麽疯狂。

说到底,对学英语的渴望,骨子里主要还是对金钱的渴望,对国外现代化生活的向往。

尤其是随着四六级的普及,92南巡后外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只会越来越大。

有市场,没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会有人发现这一块香饶饶。如后世俞敏洪就吃到了这一时代的大红利,两年后在京城创办了补习班业务,用四处贴小GG的方式打开了市场。

李恒前生就是和老抹布在羊城弄这一块市场的,几十年下来,对业务对管理那可谓是相当熟悉,简直是门清。

他现在有前生成功的经验,又坐在时代大红利的座椅上,银行存摺里还有上百万的资金。

要是不干回老本行,不亏死了麽?

他现在野心很大,作为第一个有机会吃螃蟹的人,他想把这个培训学校做到后世新东方的规模,甚至更大。要把属于老俞的气运抢过来。

叨逼叻逼说了一通,李恒最后拿过一份报纸指着一则新闻讲:「你看,国家都鼓励做教育,鼓励民间办学,有很大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目前其他行业都不能与之相比的巨大优势,咱们要充分利用起来。」

他要办补习学校的事情,李然听得跃跃欲试,在旁边摩拳擦掌想跟着他大肆干一番事业。

反倒是杨应文显得犹豫。

李恒问:「怎麽?你怕了?」

杨应文说:「不是怕,我怕步子迈得太大,没经验。」

呵,谁说没经验的?当即,李恒没再藏着掖着,把前生的培训机构架构详细描述了一遍,期间还把新东方的底裤都扒光了,一五一十分析丶讲给她们听。

又耐心讲了半个小时有多,李恒讲得口千舌燥,最后把手中的汽水一口喝完。

杨应文睁大眼晴,不可思议地问:「你怎麽懂这麽多?」

李恒答非所问:「我是谁?老子是大作家啊,你现在有信心了没?」

杨应文沉思良久,把他刚才讲的内容细细消化一遍,尔后重重点头,「我又不是蠢猪,真觉得你的方案可行。」

李然没意见,老抹布没意见,三人达成了协议。

接下来商量一番,初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李恒出资,当大老板。

李然当行政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整个补习学校,

杨应文则撑起教学这块,这是重中之重。

李恒道:「我们现在要找一个学校挂靠,给这学校孝敬点钱,这样社会上的人才能信任我们,会觉得我们是正规的。」

李然问:「找哪所学校?」

李恒分析:「名气不能太大,太大了,人家根本不鸟我们。名气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在社会上没公信力,没影响力。」

杨应文说:「回头我把这片区域的学校都列出来,到时候一一筛选。」

李恒点头,然后说:「教学这块,老抹布你认识老外多,看能不能拉几个老外过来做兼职,要是咱们的补习学校有几张洋面孔,!那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招生就不成问题了。」

杨应文赞同,用笔记本把这点子记上,

他接着说:「除了洋人外,附近各大学校的英语老师才是我们要拉拢的主要对象,你们挨个学校走,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让他们出来兼职赚取外快。」

肖涵在旁边问:「人家是大学老师,会同意吗?」

李恒对此非常有把握:「媳妇,那话怎麽说来看,有钱能使鬼推磨。别看大学老师风光无限,可十个指头有长有短,并不是每个大学老师的日子都过得如意。

放心,只要咱们给出的报酬足够诱人,有些老师可能清高不屑为之,但总有一些老师会动心的。」

李然在社会上摸爬打滚这麽多年,其母亲赵菁还是西大的教授,对老师这个群体有着深刻的认知,很是认可这话:

「确实,大学很多老师都来自贫困乡下,每月的工资不仅要家用,还要寄一部分回去帮衬老家,根本不够开支,日子过的十分拮据。我想,咱们用金钱开路,应该不难。」

杨应文跟着附和:「涵涵没接触过课外补习这一块,不太懂。我却体会颇深,其实也有个别大学英语老师跟我一样,私下在外面带学生赚外快。」

李恒眼晴一亮,吩咐道:「把这些老师拉过来,咱们统一收编。」

「好。」杨应文又把这些点子记下来。

接下来几人就怎麽拉大学老师?怎麽授课?教学内容?怎麽招生?都做了详细规划。

最后,李然问:「补习学校叫什麽名字?我好去注册。」

李恒脱口而出:「新未来。」

李然品味一番这名字,问:「有什麽特殊含义没?」

李恒张嘴就来:「就是字面意思,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Ps:求月票啊!求订阅!

先更后改。

今天已更11100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