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黜龙 > 第一百零三章 送乌行(13)

黜龙 第一百零三章 送乌行(13)

簡繁轉換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5 14:44:11 来源:源1

大年初三,一日血战。

三方各自回营,清点死伤减员,不由各自心惊。

但是,真正心惊的人在伊阙关????翌日凌晨,李枢在晓得襄城郡郡治易手,东都军最后一支甲骑全军崩溃离散,尚师生、薛亮、薛仁三将全都生死不明后,几乎陷入到了一种肝胆俱丧的境地!

没办法的,真没办法的!

首先,襄城郡城丢失,防护粮道的甲骑尽丧,意味着南阳方向的东都军主力彻底丧失了后勤道路,只能立即回师,而现在他李枢还不知道前方战况,如果前方战事不利,撤退过程中又出现什么问题,那可是天翻地覆的大事;

其次,东都被隔绝,战马补充极难,这最后的几千成建制甲骑崩散,本就是伤筋动骨的大事,更何况尚师生是东都资历大将,薛亮更是临阵相投过来可靠可用之将,如今一并没了消息,这些本就是大问题;

最后,也是让李枢难以接受的是,他这个兵部尚书,正是此战署理后方的主要负责人,某种意义上比坐镇东都的司马进达都要重要,却在短短数日内造成了这种后果......他有何面目去见司马正?!

可是,可是,东都已经是他最后的容身之所了,连司马正都没法面对,他还有什么人可以面对,连东都都无地自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容他?!

几乎是在麻木状态下,李枢依靠着自己的经验和素质下达了一系列军令,乃是要求关闭伊阙关大门,谨守城防;联系身后司马进达,全面警戒东都;同时每隔一刻钟发出三人一组的信使,绕过襄城郡郡治承休,不惜马力、人

力,飞速给司马正报讯。

从伊阙到前线武川,大概是两百来里路,到鲁阳关干脆不足两百里,对于大部队来说,这自然是数日路程,但当骑士们不顾一切飞奔而去,当日下午便陆续抵达。

司马正闻得消息,自然震惊,但震惊之余竟有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现在回头去想,昨日阵中根本没见到秦宝,踏白骑也少了许多,恐怕正是用来挠自己身后了。

事到如今,也只能感慨,张行反应太快了,黜龙帮也人才辈出。

念头泛起的同时,这位东都军统帅也毫不迟疑下达了全军连夜后撤的军令,并在知会诸将之后,亲自为先锋先行向北??这当然不是要抢在第一个逃窜,而是司马正心知肚明,此时大军伤亡颇重,若不能抢在全军大部队前驱

逐襄城郡内的黜龙军别动队,那么军心就会动摇,说不得会有离散逃逸之举。

大年初五,随着天气进一步升温,局势陡变。

黜龙军与关西军全都察觉到了东都军的后撤,各自派出成建制部队前往武装侦查。而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负责断后的牛方盛在离开武川城后不久,忽然率领本部转向西面,直奔伏牛山北侧方向一带而去。

说实话,关西军还以为牛方盛是要从侧翼顶住自己,东都军也以为这位是有军令在身要去做侧翼遮护,反倒是通过快马来报晓得北面一些情势的张行第一时间意识到了某种可能性,立即亲自引踏白骑去抢占武川。

下午时分,已经离开鲁阳关抵达水支流舞水的司马正得到了多个消息??黜龙军第一时间重新夺回武川,张行的红底“黜”字大旗被重新立起;北面的程知理、秦宝、刘黑?、张公慎等人在晓得他回来以后已经全面弃城东

走,归途道路通畅;尚师生确定战死,薛仁确定被俘,薛亮一个人徒步逃了回去。

此外,牛方盛似乎引本部叛逃关西!

出乎意料,司马元帅竟还是没有太多的情绪与过激反应,只是回身中军按部就班处理撤军事宜。

只能说,事到如今,无论是司马正也好,还是整个东都势力也好,全都认清形势,彻底放下了之前的种种幻想。

然而,东都的退场不代表剩下两家就能从容坚定的坚持下去,更不代表谁就是胜利者。

凌汛要来了,春耕要开始了。

要不要退兵?

南阳这块地方怎么办?!

谁先熬不住?!

当晚,伏牛山上设宴款待牛方盛。

自古以来的习惯,多方对峙时,降人待遇就极高,更不要说人家牛方盛是关陇有根的人,还带着好几千兵,甚至就连这次反正,都不是什么无缘无故,乃是之前作为使者来到这伏牛山上以后白皇帝亲自许下承诺的结果......甚

至,在之前遭遇两家夹击损伤惨重的情况下,若非人家牛方盛此时引兵反正,怕是都没脸宣传胜利的好不好?

故此,牛方盛当场被授予一卫大将军,并授了还在东都的大魏忠臣,老相爷牛宏一个大英的敏国公爵位,让牛方盛代领。

当然,那几千从江都带到东都的本部兵马也依旧由牛方盛带领,甚至还说要从关西府兵里给他做补充,并配以对应的左右翼中郎将,确保兵权。

一句话,事情是大好事,双方都做到位了,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相对应的,宴席上的气氛也好极了,没有谁不开眼,搞什么喝到一半抱着皇帝大腿痛哭一场的戏码,经历了前日血战的白立本、张世静,因为前日大战匆匆折回的刘扬基没一个不懂事......人家白皇帝本人也没有李定那么低

端。

实际上,很多人在这次宴席上反而有些放浪形骸之态。

宴会完美结束,然而散了宴席,又过了大约大半个时辰,已经逼近三更天的时候,刘扬基刚刚脱了鞋子泡脚,却忽然收到传召,说是皇帝想要见他。

刘扬基无奈,赶紧重新收拾了过去,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多少次了,这种临时的召见其实多是坏消息,皇帝做个梦都是噩梦。

进了御帐,见到白立本跟张世静已经等在这里了,再去看白皇帝,却见这位大英皇帝也只是扶额不语,明显在等自己......刘扬基心中一片焦躁,只强撑着要行礼。

白横秋抬手制止,顺势睁眼来看三人,然后落在刘扬基身上,不由好奇:“老刘,你有话说?”

刘扬基无奈束手而立:“是有些谏言,可本想着大战之后陛下临时召见,肯定有其他事情,藏一藏再说,但陛下既然看出来了,我藏着反而心中难解。”

“咱们之间有什么可计较的?”白横秋笑着摆手,竟然有些释然之态。“是要说牛方盛吗?”

“不是,臣下要谏言的,恰恰是陛下对臣下这些故交们过于优容。”刘扬基语出惊人。“而对牛方盛这类人今日这般优容过少。”

“对你们优容不好吗?”饶是白横秋此时已经看开了一些东西,闻言还是不免诧异。

白立本跟张世静也觉得莫名其妙。

“陛下还记得臣下走前跟陛下说人家黜龙帮开会的事情吗?”

“自然记得。”

“这就是了。”刘扬基肃然道。“我这几日往返,心里一直想这件事......想来想去,今日又逢牛方盛过来受赏,便起了念头,咱们之所以不能像黜龙帮那般一起开会,团结更多人,恐怕正是因为陛下优待旧人、老臣过了头。”

“怎么说?”白横秋催促了一下。

“陛下,臣下冒昧,你觉得我这个才能如何?”刘扬基伸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来问。

“你这个人......”白横秋不由失笑。“难道你想说你自家是个废物吗?”

“臣下当然不是个废物。”刘扬基无奈道。“臣下的才能和对陛下的忠心,做一卫大将军,一路总管,替陛下看守一营,都督一军,怎么都是恰当的!但也仅此而已......臣下想说的是,臣下算不上国士,于大局、国政、军谋而

言,只是一个寻常将军罢了。”

话到这里,刘扬基看着白横秋诚恳以对:“可是陛下如此信重臣下,乃至于经常私下召见臣讨论国家大务......恕臣直言,陛下虽然是大宗师,可到底是个人,一日便只有十二个时辰,也要睡觉吃饭,如此一来,私下里再与臣

聊上许多次,便是少了许多次与真正俊才讨论国事的机会;而如果陛下竟然直接依靠的本事去制定大略,那臣真是万死莫辞!因为臣心知肚明,臣的本事恐怕是对付不了张行和黜龙帮的......反过来说,黜龙帮之所以能连番开辟

战线,逼的我们手忙脚乱,难道没有人家才智之辈尽得使用的缘故吗?”

说着,其人就在张世静与白立本复杂的目光中直接下拜。

白横秋也不用真气,只是起身扶起对方,却神色哀婉:“如此说来,我反而不该亲近你们这些老臣了?”

刘扬基忍不住流泪,却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若是陛下还是当年的千牛卫都尉,我恨不得每日执打马随从陛下出入长安;若陛下还是太原留守,我恨不能每日佩刀出入太原替陛下筹建起事兵马......可是陛下,现在你要争天

下,我们这些旧人不是说没用,可不能只用我们吧?

“吐万长论、鱼皆罗、王怀通都是宗师,就算是他们有二心,不可能真正忠心于陛下,可陛下也得用起来呀,不能只用一个故人韦胜机;再比如说,我们这些人当然可信,但想要动员关中人力物力,难道不应该跟窦、李、韩

几位做商议?想要对抗黜龙军的青年俊杰,等强制筑基的孩子是来不及的,应该早早动员关中子弟为自己亲信,然后放在身边提拔才对,何至于等到现在还只是用于中层军官?陛下,便是让他们家族趁机做大,同时掌握枢机、清

议和兵权又如何?得先?下来呀!”

白横秋以手抚身前之人后背,依旧不恼:“老刘,你说的极对,你说的极对,我能有你这种忠心耿耿的旧友、下属,是我的福气.......咱们回去以后,从长计议,学着司马洪,谨守关西,用尽人力物力,等到时机再与黜龙帮争

锋。”

刘扬基一愣,白立本、张世静也都诧异。

白立本更是匆匆来言:“陛下,不能退!东都经此一回,已经无力离开东都干涉外部局面,我们一退,南阳就是黜龙帮的了......到时候,南阳联通荆襄,韦元帅怎么办?甚至江东都要被黜龙帮收走的!”

白横秋点点头,言辞从容:“道理是这样,但也没办法,我两刻钟前收到了长安来的加急军报,李定率领北地联军十万之众,已经在年前渡海,并且一战击败了都蓝可汗的王庭主力......马上他们就要南下进袭关中了。

三人目瞪口呆,久久不能应声。

“那......那荆襄到底如何?”张世静赶紧追问道。

“道理上不会,他应该趁我们被李定吊住,赶紧集合河北、河南主力,等凌汛一过,立即全力吞下东都,盘活全局才对。”白横秋语气平缓。“但也不得不防......所以,要立即抽调一位宗师南下襄助韦元帅......我会升鱼皆罗老

将军和吐万老将军为副元帅,给他们国公爵位,让他一个去主持毒防线,一个去巴蜀支援。”

“河东......”

“我在长安,可以兼顾河东。”白横秋缓缓做答。”此外,不能这么被动应付......你们三人......本去一趟荆襄,见见三娘,告诉她,虽然她不是我亲生儿女,但父女近三十载亲恩,总不是假的,只要她愿意回来,便是皇太

女!她那几个兄弟,任她处置!”

白立本张了下嘴,但最终还是点头:“臣下明白。”

“扬基,你去东都.....怎么说你心里明白......怎么说都行。”白横秋继续吩咐。

刘扬基赶紧应声。

“世静,你去巫地,见李定,告诉他,只要他愿意反正,便是元帅领赵王。”白横秋最后看向了张世静。

张世静俯身拱手,然后忍不住来问:“陛下,若是他不应,我是留在毒还是干脆去晋地做监督?”

白横秋稍作思索:“你就不要干涉鱼皆罗,省的他多想,到时候去晋地......若是晋地没被大举攻击,你就努力转运物资给毒漠前线;若是被攻击而不能支应,你也要想方设法把晋地的物资和兵力集中到河东一带。”

张世静这才赶紧点头。

“就这样吧!”白横秋终于摆手。“你们先走,撤军的事情我来处理,到时候亲自断后......省的有人要学牛方盛,连爹都不要了也要跳船。”

三人一起应声。

大年初六,雪在继续融化,黜龙军从方城重新转移回武川的过程不免变得麻烦。

这个时候,张行第二次见到了第三次被打断手脚的薛仁。

秦宝认为薛仁是个好手,天生的战将,一个区区凝丹,能成功偷袭他,也能在空中跟三个成丹拖延片刻,委实是个好苗子,他希望张行能够招降此人。

自诩以人为本,爱才如命的张首席竟然明显迟疑了一下,没有直接开口,反而左顾右盼。

武川城内署衙大堂上,躺在斜靠门槛木板上的薛仁面色发白,心里也终于惊惶起来??因为,因为这是第三次了嘛。

万一,万一人家生气,真看了自己又如何?

而且,而且为什么呀?

为什么看不上自己?

人家白皇帝、司马元帅,都觉得自己是人才,可为什么就你张首席次无视自己?

而更让薛仁难以接受的是,相较于白皇帝和司马元帅,似乎这位张首席在收拢人才,爱惜人才的名声方面更胜一筹......难道说,自己真算不上什么人才吗?

正想着呢,拉个凳子做到薛仁侧前方的张首席终于开口,却不是对着薛仁,而是扭头看向了另外一人:“七郎,你觉得怎么样?这个人值得招降吗?”

薛仁如坠冰窟,却哪里还不晓得,自己在这位首席眼里,确实算不上什么顶尖的人才,最起码人家是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恶了另一位爱将的!更何况,这尉迟融战场上便傻傻的,会不会真记恨上自己了?

尉迟融明显有些措手不及,他之前一直死死盯着薛仁是不错,但此时闻言却也有些慌乱,只能硬着头皮开口:“这厮确实可恶,但要是愿意降也不是不行......”

说着,他瞥了眼同僚秦宝,这才是真正俘虏薛仁的人,同时也主动建议招降了,他尉迟七郎哪有资格处理这个俘虏?

张行点点头,依旧没有问薛仁,而是依次与堂上其他人做询问。

除了单通海和稍微几位头领在外面指挥安置部队,其余几位龙头和大头领、头领,几乎都在这里,而除了伍常在以外,几乎所有人都给了秦宝面子,或者说察觉到了张首席要要的手段,纷纷附和,表示可以招降。

一圈问完了,张行才眯着眼睛来看薛仁:“如何,薛将军,这是第三次生擒你了,可降吗?!”

一股强压之下,薛仁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他现在非常害怕,真的非常害怕自己稍微表示一点拒绝的意思后,坏了这么多人面子,会被直接拽出去斩首,那样的话,他期待的一切就都没了。

他一开始就是为了兴复祖上荣誉,为了妻子有所回报,为了自己出人头地来参战的。

他从来都是想要这些东西且不愿意死的!

但是,剧烈的情绪下,此人心底那点东西还是压住了这袭来的恐惧,然后在门板上欠身咬牙开口:“张首席,我不是不愿意降,但我还欠陛下一个答复......不是欠他什么恩情,他的恩情我上次在河内两次拼命已经还了,也不

欠司马元帅的恩义,因为这次也还了......但我不能这么直接降了,直接降了,我在陛下那里便是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他就不晓得我为东都效力是为了回他那里,张首席,你最起码要让我与他说清楚!”

张行面无表情听完,迅速点头:“可以,你回去与白横秋说清楚便是。”

不止是薛仁,堂上其余人也都是片刻后方才愣住,继而反应过来,纷纷去看这位首席。

“我让人送你去伏牛山。”张行正色道。“今天就去,到了那里你与白横秋说清楚,然后告诉他,你不欠他的了,如今却欠我们黜龙帮一条命......让他处置你,如何?”

薛仁愣了许久,方才在许多人的目光下喏喏:“不是不行,但我还有妻子,万一………………”

“万一白横秋用妻子威胁你,那你就先回去,不怪你的。”张行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停顿便衔接了上去。”但要自己想法子带着妻子回来........我信你便是。

薛仁终于无言,当时便被抬了出去。

人既走,堂中开始摆放圆桌和一圈又一圈的椅子,过了一阵子单通海也带人到了,张行便正式开会。

会议的议题很简单......那天雄伯南是在黜龙军全军出动的半路上赶上来的,战斗一结束就走,连动手都没有参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来过,更不要说河北大行台那里临时更改了预定大方略,决意全军猛攻晋地。

而现在,必须要考虑北面军情传过来以后南阳这里白横秋的反应,已经后续处置。

所以,张行先做了两处军情通报,然后就直接询问众人,南阳这里要如何收尾?

众人闻得李定已经成功击破东部巫族主力,自然多是惊喜,而且都晓得白横秋要走了,只是听到大行台临时更改战略,就没有那么态度一致了,至于说到眼下南阳这里何去何从,那就更是五花八门,各有所言了。

很多人,准确的说是以单通海为首的河南本土头领还是想着去打东都,尤其是这一回后,张行的修为到了一定份上,他们也能察觉的,那么如果此时集中河南河北主力,一位准大宗师,五位宗师,八百踏白骑一起攻击,东都

说不得一个春天就能拿下。

到时候就是全局在握,从容进取关西了。

所以,他们希望当时议定出兵晋地且还不晓得张行晋升以及此战结果的大行台,现在直接把大军撤回来,掉头等待凌汛结束,然后一起围攻东都。

相对应的,一些大行台背景的头领跟少数河北籍贯头领则建议一起渡河去河北打晋地。

理由也很简单,最近越来越放得开的魏文达就说了,河北那边已经动员和出动了,河南则正要调整,没道理要那边更改路线,更不要说大行台的理由很正,打晋地能呼应李龙头,晋地本身到手意义也不下于东都。

说的刘黑、张公慎几人连连颔首。

当然,相对于庞大且立场鲜明的河南、河北两大块头领们,也有人提出了一些别的建议......比如说秦宝就询问,要不要先南下,收降淮南军,然后一路进入荆襄,联结白龙头,了结韦胜机?

伍惊风、伍常在兄弟俩的方案更直接,他们建议等白横秋撤军的时候直接追上去,逼入武关,万事可定!

而很快,方案逐渐集中在了前三处......因为最后一个方案很快就有人明确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白横秋到底是大宗师,十之**在长安立了塔,越往那边去越厉害,追上去反而会堵在武关门前没有进展,不如其他方案能迅速

产生有效战果。

与此同时,秦宝的方案则随着讨论进行,尤其是在河南河北立场分明的情况下,渐渐有了更多支持者??程知理这位新来的“准指挥”第一个跟上,第一次主动表态的阚棱随之加入,然后牛达也随着转向,接着是王雄诞、张金

树等人,最后连伍氏兄弟都明显动摇,并在三个选项中渐渐偏向了这一处。

至于说第三个方案为什么人多,就好像河南头领要打东都、河北头领要打晋地一样,都明显是有另一层缘故的。

那不是白三娘嘛。

争论了一阵子,就连单通海都焦躁起来,瓮声瓮气,直言不讳:“争端这么明显,又是军前,首席本可一言而决,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但我还是要说......南阳一战从一开始就是河南各行台抢在年前动员参战,年都是在军

中过的,且因为雨雪,多日大战死伤累累,若是还让他们春耕时再往南边去大江上,往河北去红山打仗,是不是对他们不公正?”

这话一说,其余人都不好开口了,但几乎所有人,包括一部分河南籍贯头领,也都觉得单通海有些过头了。

说白了,军队要听指挥,一次次整编不就是为这个吗?真要是用这个拿捏住方案,事后肯定会有处置。

“说的是,军心士气一定要考虑。”张行脱口而对。“但这不是军队不听指挥的道理,还是要考虑哪个方案更合理......说实在的,我之所以一直没开口是因为我与大家的讨论都不大相符,我是赞同去叩武关的。”

堂中一时陷入诡异沉默。

“诸位,打东都不是不行......打东都有打东都的道理,我毫不怀疑,打完东都,我就是正经大宗师了,说不得咱们还能再多两位宗师,再去攻杀关西,那就从容许多。”张行开始阐述理由。“打晋地也有晋地的道理,而且大行

台那里已经打了.....我是尊重他们意见的。

“那么叩武关呢,道理是什么?不是指望能直接破关成功,而是要拖住白横秋,让他这个大英唯一的大宗师兼皇帝不敢离开长安腹心之地!拖住了白横秋,其他三处,尤其是北面晋地跟巫地南下挨得近,很容易形成突破!”

话到这里,张行环顾四面:“但是这么做,也有一个麻烦,就是去武关的部队,很可能在关键的时间内没有任何战功,而我们为了拖住白横秋,最好是此间的部队一个不拉的顶上去,让他知道,他要是乱动,真就能破关……………

换言之,我们要坐视其他人成功。”

堂上再度陷入鸦雀无声的境地。

从几位龙头到范六厨这种最基本的杂牌头领,包括之前提出这个方案的伍氏兄弟,都在艰难的挣扎。

好嘛,又回到了那天,其他人负责统一天下,而我们是代价了。

“那就去武关!”过了不知道多久,单通海忽然拍案而起,震动了堂中所有人。“首席这个方略是公心,而且是咱们自己争执不下的,去河北的话河南的兄弟肯定不满,去打东都河北已经动手了,也说服不了人家......去武

关,谁都无话可说!争天下的事情,首席自家都不在意功勋威望,我们还要计较吗?!“

此言一出,堂中终于如释重负,众人也开始发言附和起来:

“不错,去武关!去武关堵住关西,也方便后方从容吃掉南阳。”

“武关到底也算是河南地界,只要司马正不发疯再出来,咱们也能就地休养补员......之前死伤确实重了。”

“司马正那个样子,他出来截我们,我们就能回去冲垮他!趁势夺了东都又如何?!”

“那就去武关嘛......也不要考虑什么春耕了,打到这份上,就是拼这一口气!”

“那大江上......“

“三娘没那么弱。”张行开口道。“她若需要援军,打通道路之后,自然会与我们说......到时候我们有余力自然可以尽量支援......但现在,如果我们准备去武关,现在就要做好准备,从白横秋撤退开始,就咬住他,让他一刻

不得喘息!”

“那就打武关。”片刻的沉寂后,单通海重申了一遍立场。

很快,在场大小头领近二十人,全手通过了若白横秋真的撤退便立即追击到武关为止的方略。

PS: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变白金了。此外17-18号,要去阅文那边参加一个相关活动,会耽误更新,提前说一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