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2章 秘银丹锅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章 秘银丹锅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梳着双丫髻的黄毛丫头叫兰香,是罗三的女儿。罗三以前是无极观的佃户,佃着无极观的十八亩稻田,是个勤快忠厚的汉子。

无逸就是罗三从坍塌的窑洞里挖出来的,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李逸看了看太阳位置,估摸着现在应当是早上**点钟了。

这个时候是辰时,也叫食时,吃早饭的时候。

李逸跟着兰香往南岸她家稻草棚走去,路上李逸悄悄的试验着,已经能够熟练的将那块面饼收入和取出意识空间了。

真是一个意外惊喜,

他并不是孤身来到千年前,起码花费了半生积蓄买的那套房子也跟着来了。

他可以直接将里面的东西随心意取出,也可以把外面的东西放进去,甚至可以神识化形进入其中。

这让他心中安定许多,没那么慌张不安了,多了些生存的底气。

滈河南岸的灌溉水渠边,罗三用稻草搭了一个很简易的棚子,好在现在是夏天,不用担心四面透寒风。

“李道长仙逝,你也别再难过了,日子还得过,先吃饭吧,一会我帮你也在这搭个稻草棚,道观那几间屋随时会倒,不能住。”

“你以后就跟我们一起吃。”

罗三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一张国字脸满是沟壑,乱糟糟的须发已经花白,肩膀上有长期进终南山担脚、扛木磨出的硬茧包,曾经挺拔的背也已经压弯了,

他放过羊,做过麦客,进山割过竹子、扛过木头、烧过炭,也给地主当过长工,还凭良好的名声租到了无极观的稻田。

他娶过两个妻子,生过五个儿女,还曾挖了三孔窑洞,买过一头大黄牛。

第一个妻子在逃荒路上病死了,为给妻子看病还把大女儿卖了,妻子死时小儿子还没满月饿死了。

续娶的妻子又死在先前的暴雨垮窑中,他大儿子也压死了。

麻绳偏从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兰香帮李逸舀饭,

饭是小米粥,很稀,能照出人影,里面还掺了些野菜,连点油花都没。

“给你阿兄捞点干的,”罗三对女儿道。

兰香红了脸,没有辩解,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李逸也看出她的窘迫,那锅里再怎么捞也捞不出几粒米,罗三的碗里同样稀可照人,与其说是粥,还不如说是小米野菜汤。

“以后无逸跟我们一起吃饭,你多煮点米。”罗三道。

“阿耶,家里没粮了。”

罗三顿了一下,叹了声气,“我一会去郭二郎家再借点。”

“阿耶,我们已经跟郭二郎家借了许多钱粮了,春天借种子、借耕牛,

阿娘和大哥的棺材,也是向郭二郎家借的钱,郭家的利息又高,借一还二,再借,咱家拿什么还啊”兰香急哭了,

郭二郎不是什么大善人,借他家的钱粮,都要收很高的利息,借的时候已经立契按过手印了,到期没钱还,可不讲情面,说不得要拉人抵债。

李逸心念一动,

袖中便出现了先前那块面饼,

白象大骨汤方便面,一块面饼二两多点。

“兰妹,把这块面饼煮了。”

李逸从袖中递出那块金黄的面饼时,兰香和七岁弟弟石头,还有罗三后娶那个女人留下的五岁继子狗剩,都瞪大着眼睛盯着。

尤其是狗剩,甚至不停吸溜着鼻子,“真香啊。”

“这是?”罗三也很惊讶。

李逸也没多解释,直接把面饼投进米汤陶罐里,“兰妹,再加把火煮一下。”

这款白象大骨面是传统油炸工艺的,在高温下用油进行炸制而成,这种泡面,会吸收一部分油脂,口感更加酥脆,虽然比起非油炸的来没那么健康,

但李逸买泡面本来也只是半夜码字饿了的时候吃,主打就是方便,都吃方便面了,哪还管他健不健康。

还没煮,

已经挺香了。

下锅后,热水一煮,

那油花也出来了,香气也更加四溢了。

李逸让兰香往里面又添了些野菜,咕嘟咕嘟一会后,就可以开吃了。

二两多点的面饼,也就一人份。

李逸分成五份,

狗剩和石头哥俩迫不急待的就吃,结果烫的吱哇乱叫,

方便面这玩意说实话,闻着比吃着更香,尤其是对没吃过的人来说,更是香气诱人。

李逸肚子饿的咕咕叫,边吹边吃,倒不觉得有多好吃,这款方便面得放汤包,是不是真大骨汤他不知道,但味道确实挺好的。没有放汤包,就是普通的泡面了,闻着还可以,吃起来就一般了。

尤其是这面是放在小米野菜粥里煮的,就更有点不伦不类,口味奇特。

但那边罗家四人,却都是惊为天人,

黑娃更是吃一口就要喊一句真香。

那点面条很快吃完,大家把汤也给分了。

狗剩舔干净碗,还一脸意犹未尽,摸着肚皮在那咂嘴,“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汤饼,好香,这汤饼那么细,还弯弯曲曲的,这是长安城里皇帝吃的汤饼吧?”

石头也是舔碗,“都还没尝够味,就没了。”

罗三这个时候其实也是同样感觉,

这样好吃的汤饼,别说吃,以前听也没听说过啊。

李逸含糊的道,“以前跟师傅云游在外的时候,有贵人送的。”

罗三听了不由的拍大腿,“这种好东西,怎么就随便吃了呢,要是拿去换成小米,这一块饼,能换上一二斗吧?”

他觉得自己不配吃这么好的东西,亏了。

可惜吃进去扣不出来。

“三叔,一块面饼而已。”

罗三却有些发愁,今天倒是开了荤了,可明天怎么办,这地里的稻禾也才插下去个把月不到,离收割还得有差不多三个月呢。

只能再去找郭二郎借粮了,

李逸喝了一肚子汤,见罗三那愁坏了的样子,主动的道,“一会三叔带我去郭二郎家,我这还有几件师傅留下的东西,应当是值点钱,我跟他先换点钱粮来。”

“真人留下的东西,哪能随便变卖,”罗三连连摇头。

“三叔,肚子都填不饱了,这个时候何必那么在意身外之物呢,放心吧,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传承之物,只是些一般物事,不过应当能值点钱粮,先渡过眼前这难关再说吧。”

“三叔,跟我说说郭二郎的情况?”

村长郭二郎不是罗家堡的村长,而是隔壁郭庄的村长,郭村和罗家堡相邻,中间隔着无极观,大约有三十多户人家。

郭二郎家就是村中最大的地主,郭二郎兄弟三人,郭大郎在长安县衙做司法佐,放后世相当于北平市西城区警察局长了,品级不入流,但实权不小。郭三郎,则在右骁卫当府兵,还是个队副,入了流的从九品武官。

郭二郎留在乡下,虽仅是个小小的村长,但他妻子却是隔壁樊川杜曲的,京兆韦杜中的杜氏家族,关中六姓之一,虽他妻子仅是个旁枝庶出的女子,

可这对乡下人来说也不得了了。

总之,郭家是万年县御宿乡兴盛里排的上号的土豪。

李逸一番思索,决定先从他身上薅点羊毛。

他先装模作样回了趟无极观,实则只是借机从意识深处里的家中找了件东西,

他挑了一口锅,

一口极为精致的铝制雪平锅,重量只有一斤,能装三斤多水。要是这么大的铸铁锅,得有三四斤。

这口小锅不仅精致,而且导热快,热奶煮粥都是极快,还不溢锅,李逸花99买的,平时晚上码字,若是太晚,就用这小锅煮碗泡面。

拿块布把小锅包好,

李逸汇合罗三便直奔郭村正家。

滈河北岸的村子,百姓基本上都是在塬崖上挖土窑居住,真的就是掏个洞,相当简陋。

郭村长家却不一样,

他家也在崖上挖窑洞,但他家用砖石把窑洞门窗接了茬,立马显得高大上许多。而且他家窑洞也多,别人家都是两三孔,他家有五孔,每孔里面还带左右两间,等于是一孔三间的套间。

外面一个大场院,还有十几间草房,有牛马骡驴猪牲口房,有长工房,有厨房、柴房、仓房、茅房、杂物房等,

李逸和罗三的到来,让郭二有点意外。

“郭二郎,我师傅羽逝,如今我被迫要还俗,可现在连落脚的地方都没,实在是窘迫,不得已便想拿师傅留下的一件东西,先抵押在郭二郎这借点钱粮,”

“哦,”郭二郎没太在意,来他家借钱借粮的人太多了,郭二郎一般也并不拒绝,放贷可是有利可图的,到期收利,还不上的就拿田、屋抵债,没田没屋,就拿人抵,为奴为婢,总都是赚,不存在坏账一说。

郭家如今的这家业,大部份可都是靠借贷赚来的,这年头地主豪强们都这样。

可当李逸解开布,拿出里面的那口小锅时,郭二郎被耀了眼。

连他妻子杜氏,都瞪大了眼睛。

“这是银锅?”

李逸摇头,“郭二郎不妨拿起来瞧瞧。”

郭二拿起来,“咦,好轻。”他心中惊讶,这银闪闪的锅,如果是银的,那得有四五斤重,可这锅感觉一斤都没有。

他递给妻子,杜氏接过后也越发惊讶。

看着跟银子一样,结果这么轻,也不可能是铁的,如果是铁的,那也得有三斤左右才是。

“这看着好像银,却这么轻?”

李逸淡定的道,“这个不是银,但可比银子贵多了,甚至比黄金还贵重,乃是用道家秘法炼制出来的,十分稀有,叫做秘银,也称轻金。同样大小,这秘银仅有银的四之一重。”

“这个秘银锅,是我老师赵真人云游四方,费尽心血收集材料炼制而成的,是用来炼制丹药的。如今我迫于无奈,想先以此抵押些钱粮,以后再赎回。”

“这口秘银锅,除掉把手,用秘银十三两半,”

“此物极其稀少难得,一两秘银二两黄金,可遇而不可求。”

郭二郎望向妻子,他从没听说过秘银、轻金这种东西,杜氏也微微摇头,她京兆杜氏出身,同样也没听过秘银。

可是这种如此似银却又仅有银四分之一重的东西,确实少见,他们直觉应当很值钱。

加之李逸又说是李老道留下的炼丹之物,心里也信了几分。

“我想以此秘银炼丹锅抵押十两黄金,一年后来赎还,愿意按如今寺院质库的一年倍利,到期还本偿息二十两黄金。”

郭二看看锅,又看看李逸,笑道,“质库典当,规矩都是值十当五,你说是轻金秘银,但我们谁也没见过,也不能你说啥就是啥吧?”

“我看这样,我就按银估价,你这重十三两半,就算十三两半银子,但规矩是值十估五,那就只能估六两多,我就直接估七两银,

现长安城里一两银兑换一千六百枚五铢钱,那就估得一万一千二百钱。按你说的当一年,倍利,那一年到期后,你连本带息给我两万二千四百钱。

只是我也不好确定这锅就真有银子值钱,又如何肯定你一年后到期能拿两万二千四百钱还赎?”

李逸听了也不由的感叹这郭二郎可真是奸商范十足啊,

上来就砍上几刀,刀刀直砍大动脉。

就算这是银子的,可这也是银器不是银料啊。

他可没骗郭二郎,大唐可还没有铝,虽然这是铝合金,但在大唐也是独一份。

物以稀为贵

要知道拿破仑大帝,还曾经用铝做了一顶铝王冠,他还打造了铝盘、铝刀叉等餐具,他宫廷宴会招待贵族们给黄金餐具,唯独他自己铝餐具,

当时铝极为稀少,价格比黄金贵一倍。

李逸说这叫秘银,一两秘银抵二两黄金,还真没乱说。

“郭二郎可以找懂行的人鉴定,若是有假,我承担一切后果。至于说万一到期没钱赎,那就按照老规矩,逾期不赎就是绝当,任由处置。”

郭二郎见李逸这态度,心里又信了几分,“可以,”

“我希望部份折成黄金,部份折成粮食。”李逸提了个小要求。

“也行,如今一两黄金直钱八千,可折银五两,斗米直匹绢,匹绢直三百六十钱。”杜氏在旁边道。

罗三拉了拉李逸衣袖,“换小米,不要换大米。”

六斗大米,可以换一石小米。

李逸想了想,“那么就换成一两黄金,一石半小米,一匹绢。”

“无逸这心算本事了得,”郭二郎从腰间取下算筹袋,拿出算筹棒摆弄计算了几遍,见李逸折算的一点不差,大为惊叹。

“那就立契约,签字画押按手印,今天先给一石半小米和一匹绢,黄金则等我鉴定后再给如何?”

郭二郎留了个心眼,小心没大错。

其实他觉得这买卖怎么都不会亏,而且他认为李逸一年后肯定还不上一倍的本利,那到时这个秘银锅就是自己的了。

要是真的一两秘银二两金,这口小锅可就价值二十多万钱,一年后他付的这一万多钱,可就翻二十倍了。

兴奋的郭二郎迫不急待的就开始写契约,然后还让妻子杜氏去量米取绢,又交待厨房做饭,要留李逸罗三吃顿饭。

李逸脸上一副无奈不得已的表情,心里却是很高兴,99块买的小奶锅,居然能换回一两黄金,还有一百多斤小米,还有四十尺绢,这买卖,赚大发了。

能换回这么多,一年后能不能赎回其实都无所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