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25章 大开眼界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25章 大开眼界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马蹄寺门口,

李逸不由的感叹,不愧是皇家敕建寺庙,雄踞神和塬畔,圈地三百余亩,临山望水,景色怡人。

塬上塬下还有良田三千余亩。

山门前报出下院当家慧了的名字,立马有知客僧客气的将他迎进寺中。

再见面,慧了仍是一件红色僧袍,脚踩人字木屐,笑起来跟弥勒佛似的,第一次送货非常顺利,十斤腐竹十斤油豆腐,李逸还额外赠送了老豆腐嫩豆腐各十斤,素鸡、千张各两斤,希望以后能够扩大供货单。

“今天有大施主来布施,寺里会准备素席,”慧了提了个要求,想让李逸教寺里做素席的和尚做腐竹和油豆腐泡,就昨天王里正家吃的那几道菜。

“没问题,”李逸一口应下,“素烧腐竹、豆芽炒豆泡、腐竹炒木耳、三鲜腐竹煲、豆泡汤,就这四菜一汤?”

“辛苦你了。”

李逸跟着慧了来到寺院的厨房,厨房很大,马蹄寺有僧人一百多,寺中还有许多净人,也就是奴隶。另外还有不少在寺中借住的修士、读书人、挂单僧人等,

寺中香火兴盛,来上香的人也多,尤其是初一十五。

马蹄寺的厨房名为香积厨,长安的寺庙厨房都叫这个名字。

“你可知为何叫香积厨?”慧了问。

李逸只知道唐朝神禾塬下有个著名的佛寺叫香积寺,安史之乱时,这里爆发了著名的香积寺大战,唐军和叛军投入三十万人在此互砍,从白天砍到了日落,从南天门砍到蓬莱东路···砍的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势均力敌,双方在伤亡了超半数人马后,依旧是死战不退,奋勇向前,堪称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奇迹,

最后是唐军依靠数量优势险胜,顺利恢复长安,这一仗,唐军斩敌6万,俘虏2万,但双方保持了一比一的交换比。

不过李逸之前打听过,此时神禾塬下还没有建起香积寺。

“香积厨源自《维摩诘所说经》,维摩诘居士病了,佛陀派弟子们去探病,维摩诘居士借机宣讲大乘佛法,临近中午,舍利弗动了个如何吃饭的念头,居士骂他,你是求解脱的,怎么能念念不忘吃饭?既然你想吃饭,就给你吃从没吃过的饭。

居士凭借神通,到遥远的香积佛国,向香积佛求来一钵米饭,馥郁、清冽的饭香,弥漫整个城市,饭看起来虽少,却使在场的大众都得以如愿满足,不少人因香而悟道。

从此,寺院都把厨房改名为香积厨,希望弟子能够因饭香而悟道。”

故事听起来很不错,

不得不说这年头,寺庙的和尚们是最会讲故事的一群人。

寺中弟子能不能因饭香而悟道李逸不知道,但他所知道的是,长安各大寺院中都有香积厨,但香积厨并不仅仅是厨房,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寺庙,香积厨还有另一个功能,就是放贷。

和尚们不纳赋不服役,魏晋以来还大肆经营工商,上到帝王下到百姓,大量施舍,寺庙的财富积攒迅速,总不能放着生锈着,于是就会借贷。

厨房跟外面来往是最密切的,于是香积厨慢慢就成了寺庙放贷的地方,放的贷称为香积钱。

当然,佛法不可沾染铜臭,所以这香积钱的本金唤作“功德”,利息唤作“福报”。

越大的寺院,香积钱利息就越低一些。

隋唐官府的公廨贷,就是衙门公款借贷,月利百分之八,年利一倍。而香积钱利息相对少些,比如马蹄寺就是一座大寺,他们的香积钱,福报一月是四分,比如借一百贯,一年期,福报就是四十八贯。

寺里还有质库,也就是典当,和尚把质库称长生库,典当放贷叫长生钱。

名头一个比一个好听,

但利息一点都不少,欠寺庙的钱那叫欠佛债,一般人是不敢赖的。

马蹄寺所属的三阶教,在当今佛家各派里,是最世俗化,也是搞钱最厉害的。

慧了带着李逸来到香积厨,立马就有知客僧迎了上来。

“师兄,是借贷还是存钱?”

慧了道:“这是罗家堡李村正,给香积厨送菜来,我请他顺便教火头几道新的斋菜。”

那和尚跟李逸打了个招呼,“原来是罗家堡李村长,失礼了,若是李村正手头有闲钱,可以放到我们香积厨,我们替你放贷,按时给你利息。”

李逸才知道,原来寺庙并不全是用自己的钱放贷,他们早学会了空手套白狼。

那些王公贵族、地主豪强、大小官员们也会把一些闲钱存到寺庙,交由他们去放贷,自己按时收息。

寺庙从中赚取息差,而那些贵族官员则轻松省事。

许多来寺里上香的贵人们,其实并不全是来烧香拜佛的,而是来存钱收息的。

那些平民百姓来寺里,则大多数是来典当借贷的。

大家不过都打着烧香拜佛的名头。

以佛之名,

干的都是最俗的事。

那位知客僧还给李逸开出不错的存钱利息,月利三分。啥也不用管,一年就有百分之三十六的利息,本金安全,利息可靠。

李逸相信,马蹄寺不仅有四分息的一年贷,肯定也还有更高息的短期贷,甚至利息更高的无抵押贷等,当然,某些钱存多的大户,存钱利息肯定也更高。

不过他现在既没钱放贷,也不需要借贷。

慧了找来香积厨里负责做饭的火头,

那火头更是肥头大耳,手底下几名管事僧人,厨房里还有许多净人,也就是寺中奴隶。

他对于李逸送来的腐竹、油豆腐泡等新菜,并没有置疑,毕竟是下院当家慧了带来的人。

在厨房转了一圈,

李逸对这个厨房挺惊叹,地方很大,不仅有洗碗、洗菜的石池、石槽,而且做饭用的是四口大铁锅,

其中最大的一口锅,达到了惊人的五尺口径,深两尺多,火头说煮一次饭需放五包大米,两千斤水,可供千人食用。

是庙里每年重要庙会、布施活动时才会启用的。

据说饭熟后,锅底沉结一层锅巴,酥香可口,还是本寺特产之一。

李逸打口七印锅,都费一头牛,这么大的巨锅,得费多少头牛啊,不得不说是敕建皇家寺院,就是有钱。

在几道菜的做法先详细的教了一遍,然后把腐竹、木耳泡发着,李逸便跟慧了先去寺里参观。

这寺占地几百亩,不过好多地方都还空着,但毕竟曾是隋朝皇姑出家之处,还是能看出不少地方的不凡。

光是那数百年的银杏树,就有十几颗。另外寺里还植有樱花树上千棵,据说到了春天樱花树盛开的时候,一点不输于长安城里的青龙寺。

看着马蹄寺如此壮丽,再想想无极观。

相距不过数里地,可这边是红红火火,圈地几百亩,还有三千亩田地,僧侣过百,奴仆成群,佃户众多,放贷收租还接受布施日子滋润无比,反之无极观破坏荒废,老道一死,他被迫还俗,这无极观就断了传承,直接成了民宅了。

只能说和尚们会讲故事,会包装,不管啥教派,人家都给你描绘一个美好的来世,什么信我佛得正果入西天极乐世界,什么因果报应,

道士们就很少这样,他们寻找洞天福地修行,求长生、求升仙,一心要证道成仙,根本懒得管你别人信不信,别来打扰我最好,爱信不信,甚至死道友不死贫道。

道家求长生,佛教修来世。佛家总说解脱,道家却修安乐。

道士们只顾自己,当然还是和尚们更有市场,人家还掌握着金融业呢,放现代,老美掌握金融的那个民族,在老美都是太上皇,你老美骂天骂地骂总统都没事,但你骂犹就不行。

李逸记得昨天王里正的话,

主动向慧了提出,要布施。

慧了带他到无尽藏院,这里有僧人接受布施。李逸先是按一等的布施了三十六钱、三斗粟,然后又额外的布施了一百钱。

僧人写下李逸的名字,

“我们马蹄寺信奉三阶宗,信行禅师当年创立三阶宗,将佛教按时、处、人分三类,每类又分成三阶,信仰世界众生无不为佛,谓之普佛,提倡苦行忍辱,见人不分男女,一概行礼,谓之普教。

我三阶宗推行无尽藏,主张众生应行布施,了却前生的宿业。无尽藏,种子多少者,法别有两,一者田无尽,供养众生,日日不断;二者种子无尽,此明能施人,日日布施,相续不尽,是无尽藏。

施舍钱帛分为三分:一分供养天下伽蓝增修之备;一分以施天下饥馁悲田之苦;一分以充供养无碍······”

李逸听来听去,觉得这和尚这套说辞很厉害,给寺院布施钱财,就能了却前生宿业,布施还可以每天缴一点,寺庙接受这些布施统筹使用,用这本金放贷收息,修补佛寺,买田救济孤贫,

它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把信众财产分别用于法事和慈善的分配人。

最特别之处在于,他们收的布施不是直接拿去修佛寺、救济孤贫,而是要先放贷收息,买田出佃收租,

那个和尚又跟李逸声明,说他布施的钱粮,若是有急需时还可以取回。当然,这个没有利息的。

这个布施无尽藏院的钱,跟交给香积厨放贷的钱,是不同的。

总之,李逸也是大开眼界的。

他觉得如今布施给无尽藏的钱,要是能够计算利息,那才是真牛,平时一点点的捐,用时取出,或老了取出养老,那岂不成了统筹养老保险?

不过明显三阶宗并不会做这种事,所谓急需时取回,也未必就真能取回。

但三阶教的无尽藏这套,把仁慈虔诚的布施,向世人和寺院的布施混淆一起,其价值功效却是倍增。

引的民间信者无数。

再回到香积厨,李逸指点伙头僧,用泡发好的腐竹、木耳等做了四菜一汤,慧了尝过后,说还是李逸昨日亲手做的更好。

火头僧等几位执事僧尝过后都对腐竹、油豆腐这新食材十分满意,觉得做出来的斋菜确实很好,让李逸以后长期供货,并愿意当天现结钱,价格就是斗米换一斤腐竹或豆泡。

从香积厨离开,李逸问要不要再给香积厨火头僧回扣。

胖胖的慧了笑着说不用,他自会打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