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0章 杜曲遇秦王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30章 杜曲遇秦王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长安,太极宫中,

刚从泾州前线返回的李世民正在接受加封诏书,皇帝册封他为秦王,加雍州牧,仍兼尚书令、左武侯大将军、西讨元帅。

他的兄长李建成则被正式册封为大唐太子,四弟元吉被封为齐王、加镇北将军、并州总管、总领十五州诸军事。

这一天,皇帝还同时册封了宗室黄瓜公李白驹等九人为郡王。

册封仪式结束后,李世民回到自己居住的西宫承乾殿。

妻子长孙氏上前迎接,

“二郎,妾有孕了。”

听到这个突然的消息,李世民愣住,脚步停下,好一会才终于回过神来,欣喜不已道:“你怎么不早点写信告诉我。”

“殿下在前线领兵,妾不敢分殿下心,”

李世民上前去摸妻子的肚子,长孙氏赶紧推开,“才两个月呢,离显怀还早。”

“哈哈哈,那我也要摸摸我儿子。”

“你怎么知道就是儿子。”

“头一个,肯定是儿子。”

李世民今年才刚过二十岁,妻子也才十七,但其实两个结婚都四年多了,观音婢十三岁就嫁给了李世民,只不过结婚时较年轻,便没那么早圆房,去年带兵攻入关中后,李世民把妻子接来长安,才正式圆房。

“殿下,房记室求见。”内侍张阿难进来禀报。

李世民叹道:“这个玄龄啊,是一点空闲也不给我啊。”

“房记室好像有很要紧的急事求见。”张阿难提醒,这位干瘦的宦官是承乾殿中的总管,官职是五品的内给事,却有个汶江县开国侯爵位。

他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是梁朝散骑侍郎,他侍奉过隋朝太子杨昭,当年还参与了雁门勤王,因此与李世民相识,后来成为李世民心腹,传说还是位用剑高手,随李世民从河东南下关中时,甚至披甲纵马随李世民战阵冲杀,得到李世民勇冠三军的嘉奖。

“好吧,请他来。”

房玄龄一脸忧色,“殿下可知,东宫向陛下建言,将秦王府官员调到外地任职?”

“我刚回来,还不知此事。”李世民闻言也是皱眉。

“朝廷已经下旨,被迁外地的人非常多。”房玄龄道。

李世民也不由的急了,“我在前线统兵打仗,太子怎么能背后捅我刀子?”

“殿下,如今府中幕僚去者虽多,但不足忧,唯有一人,绝不能走。”

“你是说克明?”

“没错,杜如晦聪慧,能洞察事理,此人有王佐之才。大王若为镇一方,那用不上他,如果以后要经略四方,那就非杜如晦不可。”

“克明外调何职?”

“迁陕州总管府长史,陕州总管是今日加封为永安王的李孝基。”房玄龄道,太子李建成跟李世民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太子明显已经开始在防范这位屡立功勋的兄弟了。

把秦王府那些幕僚迁往外地,就是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陕州总管府是新设,首任总管是皇帝李渊的堂弟李孝基,杜如晦出任长史,这也是对他才能的肯定,这是从五品上阶。杜如晦原本仅是八品的赵国公府兵曹参军,现在一下子迁升五品。

李渊也是想让杜如晦好好辅佐堂弟李孝基,经营潼关外的陕虢之地。

“要不是你提醒我,我就要失去杜如晦了,你和如晦,乃是我的左膀右臂,一个都不能少。你马上替我拟一道表章,我一定得把如晦留下。”

房玄龄提醒李世民,杜如晦的调令已下,而且是由八品升迁五品,如果要留下杜如晦,一定得考虑这点,得给杜如晦的官职提一提。

否则,岂不成了拦人升迁之路了。

只是李世民刚晋封为秦王,但他的幕僚长史和司马都早有人了,长史权弘寿、司马豆卢宽,都是在太原起兵后,就被李渊安排到李世民幕府的。

就连主要的秦王国官,皇帝也安排了人,咨议参军是窦纶和萧璟,窦纶是皇后族人,萧璟是萧瑀的哥哥,秦王友则是于志宁,于家关陇贵族集团中的名门,李渊入潼关后,于志宁是带头来迎接的。文学姚思廉、颜师古,东西阁祭酒王达和权万春,也都是起兵不久后,就投奔李渊,然后安排到他幕府的。

这些人占据了幕府主要位置,个个都很有来头,不能轻易挪动。

“我建议殿下表留杜如晦,让他任秦王府属兼兵曹参军。”

属,是正六品上,和掾是王府幕僚里仅次于长史和司马的官职,这两个官职相互配合,协助长史和司马工作,负责王府具体事务的执行和管理。

房玄龄现在担任的记室参军,是李世民的机要文秘,品级从六品上,王府的诸曹参军则是正七品下。

虽然秦王府属是正六品,不及陕州总管府长史的从五品,但一个是辅佐秦王李世民,一个是辅佐永安王李孝基,肯定也不一样。

“陛下要调其它人,我可以放,但杜如晦,我一定要跟陛下请求留下。”

一番商议后,李世民马上又去太极殿求见父亲,当面陈说要留杜如晦,李渊拉着儿子一起坐在皇帝御榻上,最后还是答应了他这个请求。

李世民从太极宫出来,房玄龄急忙询问结果。

“陛下已经同意杜如晦留任秦王府属兼兵曹,不过也没免去他陕州总管府长史之职,”

“殿下何不现在去城南杜曲走一趟,当面跟如晦聊一聊。”

“好。”

李世民便与房玄龄骑马向杜曲赶去。

少陵塬下,潏水河畔。

丰乡侯府,

接到外任陕州总管府长史的杜如晦,回到杜曲家里,做着上任的准备。

丰乡侯府很大,布局是内外两进廊院加侧院,外院狭长内院方阔,内院正中是两座中堂以连廊相接,形成工字厅,四面房屋围一圈,皆有回廊相连,另外东西还都有一个跨院,并带有一个大后花园。

杜如晦家住在西跨院,这个跨院也是内外侧三院组成,三十多间房还带有后花园。

丰乡侯夫人郭氏和杜淹是住中院,嫡三子杜锐住西跨院。

东跨院原是分给杜如晦父亲杜吒的,杜吒去世后,现在杜如晦兄弟三人同居。名义上杜如晦三兄弟跟郭老夫人还有叔父杜淹、杜锐那边也还是同居共产,实际上他们早自己分出来过了。

甚至东跨院通往中院的门都锁了好些年了。

郭氏向来厌恶丈夫前妻留下的杜吒这房人,杜如晦兄弟几个从小受气,也不愿意往那边凑。

平时两边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但今天中院那边的杜三郎杜城却带着女婿郭二郎来到东跨院,后面还跟着中院郭夫人的宝贝孙女杜十娘,

杜如晦有点意外,更意外的是杜三郎跟杜十娘还带了个外人来拜见。

“这位是御宿川罗家堡李逸李大郎,上次那个焖烧杯就是从李大郎那得来的,他一直想要拜见大郎。”

杜如晦看着他们带来的这个年轻人,年轻、高大,他站在那里如白杨般挺直,面带着微笑,那目光不卑不亢,丝毫没有小民对世家大族的那种敬畏。

“阿兄,李郎是来给你送请帖的,神禾塬冯家堡的董秀才要收李郎为学生,特让他来送贴邀你去见证呢。”杜十娘见堂兄坐那不说话,赶紧出声。

杜如晦侧目看了眼十娘,他很意外怎么十娘会帮这个年轻人说话。

“董秀才与我是忘年交,才学和品德都为我所敬重,没想到他要收学生了,”杜如晦之前收了郭二郎送他的焖烧杯,很特别的一个礼物,他转送给二皇子了,对杯子原来主人李逸,并没很在意。

可现在,杜如晦对李逸挺好奇,既能让杜三和十娘都这般为他说话,甚至还能让董秀才收为门生。

董秀才被人称为冷先生,学问好但脾气也臭,连权贵都绝不奉承的人,为何却要收一个不久前刚还俗的小道士为学生?

杜十娘在旁边道:“李郎打算开一所私孰,免费招收村里孩童教授,不仅不收他们学费,还提供一餐午饭,还提供纸笔,”

杜如晦再次惊讶,

这人真只是个刚还俗的道士,一个乡下小村长?

杜如晦跟董秀才往来多年,既然董秀才都要收这人为学生,甚至还这么隆重的下请帖邀请朋友见证,那说明这年轻人肯定不同一般。

“明日神禾塬上冯家堡的私塾里拜师礼是吧,好,我一定前往。”杜如晦收下了请帖。

“谢杜郎能够赏光。”

杜十娘笑着拿出一副装裱好的字来,“阿兄,我知道你喜欢书法,我这副瘦筋千字文绝对能让你喜欢。”

当这幅字在杜如晦面前展开后,喜爱书法的杜如晦一下子目光就被吸引住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熟悉的千字文,但却是完全陌生的字体,每行十字,共计百行,布局合理,行笔流畅。

看了许久,杜如晦不由的赞叹道:“笔法飞动,有凌云步虚之意,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飞动而干脆,用笔瘦劲,挺拔,好字。”

杜十娘得意道:“阿兄,这副千字文不错吧?”

“这是哪位大家新创的字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实不相瞒,这瘦筋千字文,就是你面前这位李郎所作,今日我借花献佛,把李郎的这副千字文送你。”杜十娘最近找李逸要了不少瘦筋书法,全都找名家装裱,当然来而不往非礼,她也送给李逸不少自己的画。

杜如晦又被震惊到了,他有些无法相信这能够在书坛开宗立派的字体,居然是这年轻人所作。

李逸谦虚的道:“瘦筋字体其实是我师傅李真人学习众名家所长后自创的,我只是受师傅指点学了此字体,仅得师傅三分皮毛罢了。”

杜如晦听说李逸师傅不久前意外去世后,很是感叹:“天妒英才,使天下书坛失一宗师矣。”

门外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是谁能让克明如此尊崇?”

“秦王殿下怎么来了?”杜如晦一听这熟悉声音,赶紧起身相迎。

李逸听到他喊秦王殿下,也是马上扭头望去,秦王殿下,那不就是李世民吗?他没想到,能在这里遇见二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