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章 要新妇不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4章 要新妇不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稻草棚虽简陋,却也是新家。

罗三特意教李逸一些仪式,

先拜四角,这是向土地神明打招呼,入屋叫人,入庙拜神。

接着提来一桶水,放在草棚里,山管人丁水管财,这叫风生水起。

再把无极观取来的一捧旧土撒在新屋,谓可治水土不服。

仪式最后一步,就是生火起炉。

罗三交给李逸一段枣木,让他钻木取火。

李逸拿着那根枣木挺意外的,本以为罗三穷的连块打火的燧石都没有,谁知道并非如此。

这是传统习俗。

唐朝清明节前是寒食节,要把家里旧火熄灭,吃冷食。次日则是清明,这天则要钻燧改火,重新将火燃起。

而每当迁新家,也是要将旧居火种熄灭,然后在新家钻燧改火。

不同季节还要钻不同的木头取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世家大族,一年要改火五次。

每年清明后时,皇帝还会给大臣赐新火种,以示特别恩宠。

钻木取火挺难的,

北齐的后妃和宫女曾经将硫磺沾在木棒上,借助火石把阴火引发为阳火。

李逸没有这种火柴,又不能当众掏出打火机来,只能削尖一根木棒,老实的用手掌搓。

他的手掌都快搓冒烟了,

在罗三的指点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真的搓冒烟了。

枣木新火在稻草上燃起,

李逸松了口气,赶紧添稻草加树枝,等火稳定下来,架上瓦罐烧水开始做饭。

两条鲤鱼,一条炖,一条煎。

刮鳞去腮,抽掉鱼筋,然后开肚去内脏,打上花刀,一套动作很是熟练。黑陶罐里水浇开后,放入猪油,加入一把小葱,把鱼放进去炖。

转身把另一条鱼收拾好后切成块,用盐、葱先腌一下。

鱼炖了差不多二十分钟便熟了,李逸趁他们不注意,偷偷的往里加了点鸡精和细盐,又加了点醋和白糖,最后还加了点耗油,撒上把嫩绿的小葱花。

另起一个沙锅,舀上一勺猪油,把腌好的鲤鱼块小火慢煎。

“哇,好香啊。”

在外面白杨树下聊天的石头、狗剩兄弟鼻子狗灵狗灵的,顺着香味就凑到火塘边,也不怕热,

“这鱼怎么这么香啊。”

狗剩有点不可置信,罗家堡就在滈河边,河里有各种鱼,两岸稻田水渠里也有各种鱼泥鳅蛤蟆等,大家也经常会弄些鱼虾吃,可从大人到小孩没几个喜欢吃鱼虾的,

鱼虾刺多且腥,还不饱腹。

其实说白了就是鱼要好吃,得用油烹饪,不管是煎煮烹炸,都得有油有盐,放少了还不行,最好还得有葱姜蒜去腥三剑客。但鱼虾本身缺脂肪,所以不管饱。

可穷人家普遍缺油少盐,弄来的鱼虾就是一锅乱炖,连葱姜蒜也是不齐的,弄出来哪会好吃。

李逸今天这鱼,可是加了很多料,就说这煎鱼块,因为用的是沙锅煎的,就用了不少猪油,少了可是会粘锅,腌制的时候又偷偷加了秘制调料。

“放了猪油呢。”李逸笑着糊弄两小子。

煮了锅小米饭,再煮了个蕹菜,这玩意就是熟悉的空心菜,想不到唐朝就有了。

再来个野菜汤,三菜一汤。

李逸的新家桌子都没,于是就把菜摆在棚子外树荫下,大家弄了点树叶席地而坐。

郭二郎看着李逸招待他的这三菜一汤,也很是意外,看着挺简单的,怎么这么香呢。

“今天我借花献佛,希望二叔别嫌弃。”

罗三坐在一边坐陪,他家三个孩子则从自家拿了碗筷来,装了小米饭后夹了点菜,站在一边吃。

“小心鱼刺啊,慢点吃。”李逸提醒。

鲤鱼刺多且土腥味重些,不过滈河潏河都是砾砂河底,这鱼不算太腥,经过李逸的秘制调料后,连拥有几百亩地的地主郭二郎,都吃的赞不绝口。

“想不到鲤鱼一炖一煎,都如此美味,绝了。”

那边三个孩子更是吃相都没了,狗剩都让鱼刺卡两回了。

野菜汤也相当美味,李逸偷偷的把昨天吃的方便面剩下的调味包撒进去了,这可是大骨汤调味包,那个味更鲜美。

村长他们的味蕾都被反复的冲击,前所未有。

李逸煮了四升小米,

一升米出两升饭,煮了满满一大陶罐。

李逸本以为自己吃两碗饭就够了,结果这一吃起来也有点停不下来,吃了五碗饭,还喝了两碗汤。

堪称饭桶。

郭村正这样的地主,居然也一样吃了五碗饭喝了两碗汤。

罗三也吃了五碗饭又喝了三碗汤,却明显是只吃了个半饱就放碗了,

三个娃,一人三碗饭两碗汤。

狗剩和石头甚至直说还没吃饱,结果一人挨了罗三几句骂。

真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

李逸很快明白过来,主要还是这时代的人缺少油水,加上体力劳动多,这饭量也就大,平时一天两顿多是喝稀的,缺油少盐,更不会有什么副食水果。

朝廷规定,凡军人日支米二升,一月六斗,官户、番户、杂户的标准一样,都是日给米二升,中口一升五合,小口**。

李逸这顿饭,三丁三小,标准就应当是三升九,可大家都只吃了七分饱。

“我再煮锅饭,”

“别麻烦了,”郭村长和罗三都笑着拦下李逸,“这菜油水多,管饱。”

罗三也满足的说得省着点吃。

说到饭量,郭村正说他弟郭三郎最能吃,曾经一顿饭就吃了三升米,不是三升饭,而是三升米。

罗三说他也能吃这么多,只是没的吃,现在粮价太贵了。

“咱们关中还算好的,你可知道关东三河地区是啥情况,尤其是河南,斗米千钱,亦无处得。洛阳城中更是饥荒,绢一匹才值粟三升,布一匹才值盐一升。王世充都用金银跟敌人李密换粮吃,也是天下一大奇事。”郭村长说道,洛阳的粮价比长安的高出五六倍。

李逸听了并没太惊讶,现在才武德元年,王世充这会还没称帝呢,后面唐军围洛阳,那时斗米直十匹绢,亦有价无市。

郭村长打量着李逸的草棚,

“等田请下来,日子就安稳了,你屋里现在就缺个女人了。”

“无逸啊,你要新妇子不,要新妇子的话,只要你开金口,我这就给你送一个过来。”

李逸愣了下,他也不是曹操啊。还是郭二郎解释了下他才明白,唐人说的新妇子,一般也说新妇,既有新娘,也有妻子或儿媳妇的意思,郭二郎的意思是问他想不想要娶个老婆。

罗三则道,“是哩,早点娶个媳妇好,屋里有个女人,洗衣做饭,知冷知热,村长哪有合适的?”

郭村长笑道:“如今河南、陇右、朔方到处都有饥民往关中逃荒,那长安城外,到处都是饥民,一斗小米就能换个孩子,三斗小米就能任挑个黄花大闺女呢。

好些没了丈夫又带着娃的妇人,甚至只要能管娘俩一口饭,她就愿意跟着过日子。”

“无逸人年轻,屋里有粮,马上又分地,在长安城外流民窝棚区里喊一嗓子,会有无数人扑上来。就是罗三你去转一圈,也能领回来个妇人。”

罗三以前两个妻子,还真都是在饥荒时领回来的灾民。

“谢二叔好意,不过我现在暂时没这心思。”李逸连忙拒绝。

“无逸你若是想娶个本地的小娘子,其实也不难,有个几贯钱就够娉礼了,”郭村长绕了一圈,说到正题,“你那个秘银小锅,叔是真心喜欢,你不如就割爱卖给叔,我也绝不亏你。

叔呢,也是实在喜欢,愿再给你十两黄金买下来,你先前典借的这一两黄金、一石半米加一匹绢,就不必还了。”

“你别急着拒绝,你现在还俗了,以后总不能一直住这稻草棚吧,等田地分下来,你要修屋,要置办农具,最好是能买头牛,趁年轻还得赶紧娶个媳妇,早点生孩子,这些都得要钱,”

李逸低头,一副为难的样子。

郭村长咬咬牙,“十两黄金,足够你盖上几间新房,再娶个媳妇,置办农具甚至再买头牛了。”

“叔,这是我师傅留下的,我······”

“我再给你加一头牸牛,三岁口的,能值十匹绢。”郭二郎见他有些动摇,便立马又加上一头牛。

罗三在旁边听的是心头火热啊,十两黄金,加一头母牛,前面借的钱粮还不用还了。

这锅一卖,家业马上就能立起来了。

“无逸啊,你这是没真心把我当叔啊。”郭二郎见他仍犹豫,一副痛心无比的样子。

“二叔,既然你如此喜欢,那就卖你吧,”李逸无奈的道。

郭二郎一听马上变的兴奋,满脸通红,生怕李逸会反悔,马上就要立契约。

十两黄金,加一头三岁的母黄牛,先前借的典借的一两黄金、一石半小米、一匹绢也不用还了。

一口小锅,等于总共卖了近十二两黄金。

郭村长还把罗家堡的几个保长叫了过来,一同见证。

立契,签字,按手印。

“一定以后,两不休悔。如先悔者,罚黄金二十两充不悔人,恐人无信,故勒此契各各亲自押署,用为后凭。

戊寅年四月二十一日立契。”

郭村长不仅把正式的契约立了,还特意定了个很高的违约金以防李逸反悔。

他不知道李逸其实心里乐开了花,99块买的雪平锅,卖了十多两黄金,还有一头牛,这真是赚翻了。虽然他之前说一两秘银二两金,但铝合金卖出了黄金价已经十分满意了。

郭村长看着契约上李逸的签名和一众人的红手印,满意的郑重收入怀中,“走,去我家拿钱牵牛。”

罗家堡几位保长一个个向李逸道着恭喜。

“无逸啊,你师父若是还留有什么好东西,以后也可以卖给二叔,绝对给你好价钱。”郭村长挽着他的手道。

李逸则在想,有了十两黄金,那他可以考虑请人把无极观修复一下,总比住这稻草棚强,他甚至想过,要不要趁现在长安房价便宜,直接落户长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