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4章 病的不轻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44章 病的不轻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长寿坊,

王大郎家,

李逸带着姬氏赁驴骑回来,带着许多东西,

胡饼、毕罗、羊肉串、麦芽糖、庾家粽子、萧家油锤、梅子姜,一样样掏出来,引的王家的孩子们兴奋的尖叫。

李逸给他们分发,

“无逸你也太破费了。”

“去逛了会东市,顺便买了点吃食,还有呢。”

李逸又掏出不少水果,卫州白桃,同州鹅梨、华州甜瓜,都是新鲜水果,他看到绿珠站在远处,伸手招她过来。

“给你留了羊肉胡饼和鸡肉毕罗,都还热乎着,赶紧吃吧。”

绿珠自李逸进门来,就一直在打量着跟着他身后的姬氏,虽然姬氏戴着蓂篱,薄绢摭面,但还是能看出来她很年轻。

“阿郎,她是?”

“我跟你们介绍一下吧,她是陛下赏赐我的宫人,姓姬,名令仪字素君。”

“素君,这是王大郎赠我的绿珠,来自新罗金州,本名玉濑。”

“以后你们两个都跟着我,要好好相处。”

绿珠心里苦涩,刚跟随了李郎,不料李郎又领回来一个。

“妹妹好,”姬氏先跟绿珠打招呼。

“好。”绿珠却没唤她姐姐。

王乡长和王大郎拉着李逸去喝茶,

今天他们陪李逸到东宫门口就回来了,这会也很想知道李逸去东宫的情况。

“太子出京了,见了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的李公,还有太子舍人王珪,在司经局喝了壶茶就回来了,”

他连上官太子洗马都没见到,

“你没辞官吧?”

听到李逸没辞,两人松口气,又赶紧劝李逸可别胡来。

可李逸其实已经想好了,坚定了想要辞职的心,一来自然是因为知晓李建成这条船不能上,早晚要沉,其次他心中很崇拜李世民,

他不能这边拒绝了李世民那边接受李建成的征召,

还有一个就是今天他去东宫,在司经局见了自己的属下,也跟他们聊了会天,这个所谓东宫正字的官,纯粹就是个闲职。

他并不愿意天天去司经局喝茶看书,

还不如留在乡下先搞好他的无极小学,把三字经、瘦筋体好好传扬一下,三字经写完了,还可以写弟子规、百家姓、增广贤文嘛。

总之,呆乡下既能闲云野鹤,还能轻松刷声望,不急着上李建成那条破船。

他倒并不是讨厌李建成,相反,他来到大唐后,也听说过李建成的一些事迹,这位太子不论能力还是人品都还是不错的,

但李逸仍然还是更崇拜李世民,

他虽是穿越者,但他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改变李建成的命运,也并不想去试。

李逸始终觉得,李世民是能比肩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李建成当皇帝,绝不可能比李世民做的更好。

皇帝李渊人倒是挺好的,

他一乡野小子,也没显赫家世,也没赫赫军功,老李直接给他个官,只是这是个东宫官,只能拒绝了。

但赐婢赏绢这个情,得记着。

午后,

李逸打算去孙伏伽拜访,他已经得知孙伏伽高升治书侍御史,这可是御史台的二把手,唐高宗以后避讳改称御史大夫的要职。

还知晓了他能得李渊敕授正字,也是孙伏伽给皇帝万言谏书里提到了自己这个乡野遗才。

这个人情李逸更要记着,

孙伏伽也是自己师兄嘛。

他住在长安大宁坊,位在东市北面第三坊,离太极宫和皇城都挺近。

李逸带着王里正叔侄同去拜访,对王大郎来说,孙伏伽由七品万年法曹,一跃为五品治书侍御史,有机会当然得结识,现成的关系岂有不用之理。

第一横街承天街北,

李逸三人从坊南门进入,王大郎在坊门口对当值的坊丁打了个招呼,摸出一串钱,那坊丁立即就热情的给他们指明了位置。

“孙中丞就在坊东南隅,”

大宁坊的坊墙上也有一些王公贵族家临街开门开窗,但需要很高的品级,基本上三品以上才能临街开门,五品以上才能临街开窗。

他们很快找到孙宅,

孙伏伽在家,也是刚散衙回到家,见到李逸来访,很是高兴,热情的邀请他到家。

“这宅子是圣人新赐,我也是刚搬来,还没收拾好,到处都乱糟糟的,”

孙伏伽说他原本住在西城的崇贤坊,离西市也不远,是个三亩的小宅,价值二十万。

如今皇帝赏赐他城东大宁坊一座二十亩的大宅,房屋占地六亩,北院是三进式廊院,南边是水池园林。

这是典型的长安贵族的宅院,带花园。

孙伏伽领李逸他们来到中堂,这个厅堂得有三十多平,东西两端通过回廊往北跟中西厢房相连。

院里各屋,都由回廊相连,这便是唐朝典型的廊院了,多个廊院,加上花园、荷塘等组成一座豪华的府第。

这宅院原来也是隋朝官员住宅,屋里家具等一应俱全,孙伏伽拎包入住。

王大郎是专门放贷的,看了这宅子后充满羡慕,“这座宅院占地二十亩,又在城东大宁坊,地价每亩须得五万钱,这房屋家具、山池木石还得另算,孙中丞这新宅,至少值二百多万钱,而且以后会更值钱。”

长安城东地势高爽风景优美,井水甘冽,贵族官员们聚集,地价很高。

孙伏伽原在城西的宅子,三亩宅连房带地也才值二十万,而这里二十亩宅却值二百多万。

东贵西富,南贫北贱。

至于城南,城南又分上南城和下南城,下南城大部份是鬼坊,空着种粮种菜种果树,剩下的一些坊也多是种地的穷百姓。而上南城虽靠近皇城和东西市,但这里住的多是匠人、商贩,

人以群分,

连住的地方,都分的很鲜明。

中厅,

李逸把王大郎叔侄介绍给孙伏伽,然后说起昨日接到通知来领告身,今日去了东宫这些事告诉孙伏伽。

“没想到师兄这么抬举我,”

“你有才能,我为国举才不避亲。”孙伏伽笑道。

“只是我可能要辜负师兄的提携,我去了东宫司经局后,觉得我并不想当这个官,”

“嫌官小?”

李逸摇头,“司经局根本没什么事做,我并不想在司经局混日子,而且无极小学刚开办,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抛下他们?思来想去,我还是决定辞去此职。”

孙伏伽看着李逸,这个年轻人又一次让他意外了。

“你可要想好了,太子正字可是个清官,就算现在没什么职权,但这步台阶很重要,你踏上这步台阶,就能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你可在司经局踏实读几年书,等机会再谋他职。”

“我还是放不下无极小学,还是解绶去职吧。”

孙伏伽苦笑,“我本来还说你来了长安任官,可以在我这住,我们师兄弟可以每天讲经论史,品茶下棋。”

“既然你不愿做太子正字,我这个师兄也不好多劝。”

“朝廷应当很快会重开科举考试,无逸你到时可以参加,若是能考中明经或进士,朝廷肯定会有重用。”

孙伏伽人不错,并没有以长者姿态来教训李逸,

确定李逸不想做这官,他也没再多说,唤来僮仆,让去东市买羊买酒买鸡买鱼,要厨娘做好酒好菜,好好招待李逸,并让李逸今晚就住在家里。

晚上,大家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孙伏伽这个河北汉子,喝到半醉,也讲了不少心里话。

“想当年,我仅携一箱书来到长安,也曾在长安漂泊三年,后来终于考中进士,铨选授官,步入仕途。

这么多年了,如今在长安也总算是出人头地,”

“师兄实乃我辈寒门子弟的楷模,”

能从一个农家子弟,小时靠蹭族学书读,到后来因聪明被老师免费收为学生,再到得老师推荐进衙门为小吏,

一步一步,他没有停歇,没有倦怠,

衙门里别的胥吏,都只想着捞钱谋利,想着喝酒吃肉,他却仍继续用空闲时间读书做文章,

曾经也有三年京漂的迷茫期,但他坚持下来了。

而现在,终于得到天子赏识,一跃为五品绯袍。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孙伏伽鼓励李逸,就算这次放弃了太子正字,也不必灰心,只要坚持,将来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机会。

“回到乡下踏踏实实的先干好实事,也没有错,”孙伏伽拍着他肩膀道。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孙伏伽有抱负,如今也算学有所成,高官,大宅,甚至是天子赏赐的宫人、良马、钱绢。

次日,

李逸写了一封信给太子詹事李纲,他说自己病了,病的还不轻,需要回乡在家养病,没办法担任太子正字这个官职了。

他委托王大郎把自己的官告、敕牒还有官袍,与信一起送到东宫詹事府。

午后,

李纲才有空来到詹事府,他现在既是礼部尚书又还参掌选事,还得参与官员铨选,七十多岁的年纪忙的都有些吃不消。

刚到东宫詹事府,就有吏员来报,说昨日来的那个太子正字李逸称病请辞了,把告身、官袍都送回来了。

“称病请辞?人呢?”李纲眉头紧皱,他昨天见过李逸后,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是还不错的。

“人没来,说是人已经回乡下了。”

李纲接过李逸的信,看着上面那瘦劲的字体,很可惜。

李逸的信内容不长,称病辞职归去。

后面附上一首诗,铁划银钩风姿绰约的书法,让这首诗意境更上层楼,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字如其人,字傲,人更傲,满是傲骨,”

王珪听闻李逸辞职也很意外,看到这首诗后摇头道:“终究是才十六岁弱冠少年,这是嫌弃正字仅是从九品的卑微之职,一心想着混迹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

“李逸本就是道士出身,以前跟着他师傅云游天下,闲云野鹤惯了。”李纲道,“司经局太清闲了,这年轻人哪受的住这等寂寞,还没正式上任,便学着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了。”

对于李逸这般托疾辞去,李纲和王珪都有点可惜,但也并没有太大反应。倒是对他的这字和诗,越发喜欢。

“字好,诗更好,就把这诗上呈陛下吧。”

皇帝是次日知晓此事的,

一个区区从九品的太子正字称病辞官而已,要不是这个李逸是皇帝钦敕授封,都不可能上达天听。

朝会后,

李渊拉着宰相裴寂同坐榻上,聊着聊着便说到此事。

“那个李逸嫌弃太子正字官太小,辞官回家了。”

裴寂也不由的摇头,太子正字官品虽低但却是清贵官啊,十六岁能得此官,居然还嫌官小。

“这字这诗倒确实不错,就是不免有几分恃才而傲。”裴寂道。

“哈哈哈,年轻,有才,傲点才正常。罢了罢,随他去吧。”

李渊摆了摆手,让裴寂举杯同饮。

饮了一口酒,李渊放下酒杯,想了想又道:“派人给李逸赐御药阿胶、人参、鹿葺一副,让他好好休养。”

裴寂道:“陛下对这小子也太好了。”

“有才华的年轻人值得优待一二。”

“来,裴监,咱们接着弹琵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