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48章 你撒币的样子好潇洒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48章 你撒币的样子好潇洒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天微微亮,

李逸便睡醒了,果然女人只会影响拔刀的速度。

在长安那三天,他就没早起过。

推开老榆林房门,李逸伸了个懒腰。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乡下土财主生活才是最惬意的,要是留在长安当那啥太子正字,一年才三十石禄米,一个月才两石半米。

而长安城西一座小宅都得二三十万钱。

这要是当上了朝官,还得天天四更起床去早朝,那可是凌晨四点左右,在宫门前候到天亮开门,风霜雨雪都不能停。

那是人过的日子?

“阿郎早。”

绿珠和素君一左一右的站在门口向他躬身请安,一个圆润甜美,一个气质温婉,

“早,”

清早起来就有美人问好,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李逸去洗漱,

绿珠立马打上清凉甘冽的井水,还把从长安买来的牙粉撒在马尾毛牙刷了递给他,

青盐加入丁香等药材、香料制成的牙粉,价格昂贵,但用起来没牙膏方便。

他刷好牙,绿珠又把毛巾打湿拧好递上。

这个新罗姑娘,极努力的在争取通房大丫头的地位。

而姬素君只是侍立在旁,不争不抢。

“昨晚阿郎说今早要出门办事,奴已经吩咐把马饮喂备好了。”

“嗯,先去桥头吃个早餐,一起尝尝去。”

坡下桥头。

稻棚早点铺子生意不错,已经越来越热闹了,罗三娘确实很有经营的能力。现在不仅卖豆浆、豆脑,也还卖起了小米粥、糯米饭,还有新品槐叶冷陶和馎饦。

还把腐竹、豆泡、纳豆、豆芽、豆渣等自家作坊的产品,摆在那展售。

顺便向路过的商旅、附近的百姓们推销,一天下来也能卖不少。

李逸当初确实没看走眼,

罗家桥守在两条官马大道上,借着这个流量口,李逸把早餐、休息、方便等集合在一块,

这里大树绿荫遮阳,河边又凉爽,

服务又好,价格也挺公道,特别是干净的厕所,在路上可是很受人喜欢。

就算不吃早点不买东西,

这里也会提供免费的水,

要是消费了,还提供免费的饮马涮马服务,吃碗豆浆还送把草。

现在就连本里附近几村的村民,没事都喜欢来这里坐坐,跟过往的客商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体验。

李逸带着两美婢来到桥头,

“三娘,给我来碗豆浆。”

三娘忙碌着,听到他喊,看了眼,犹豫了下,还是舀了碗豆浆来了,她今天气色不太好,浓浓的黑眼圈,昨晚其实大半夜都没睡着,拿着那个口脂合子胡思乱想一夜。

“有槐叶冷陶,做好了用篮子挂在井里凉着,要吗?”

“算了,刚起来,就不吃那么凉的了,糯米饭可以来一碗。”

李逸转头问绿珠她们,“想吃什么跟三娘说。”

捧着个陶碗就圪蹴在桥边吃,边吃边观察着早上的人流量,路过的人不少,一拨一拨的,

大多都会在桥头停留歇一脚,

愿意吃点喝点的只有少数,不少人都是自己带了干粮,

但一天下来,这个服务区的生意应当还是不错了。

其实那个不起眼的厕所,进进出出的人很多,基本上在这歇脚的都会去方便一下。

一天下来,得收集多少粪尿,这些玩意可是好东西啊,农田缺少肥料,亩产都很低,有了这玩意,沤肥发酵过后,施到田里可是能大大增产。

只要李逸愿意,把这茅厕的粪包出去,有的是农民抢,一年能卖不少钱呢。好多农民每天早起去拾粪,牛粪马粪驴粪一点都不放过,可哪比的上李逸这里这么大一个茅厕呢。

他很佩服自己的眼光,

以前怎么就没有人发现这里的流量和商机呢,要说摆个摊也不要啥成本,但确实没有人干。

只能说眼光和胆量,缺一不可。

不由的又佩服了自己几分,这样的能力,李渊就给区区一个正字,这不屈才嘛,东宫图书管理员,图书都没有,管个屁啊。

跟大家打个招呼,骑上马去了冯家堡。

虽然李世民只给他一个书令史这样的办事员岗位,但哪怕李逸拒绝了,李世民也还是又送突厥良马又送猎弓,之前还送了把金刀子呢。

不太熟练的骑着马来到董秀才私塾,

李逸骑术刚入门,但李世民送的这匹马好,稳如老狗,安稳的送他到达。

见了董秀才,李逸先送上了一百张A4纸,

坐在廊下把这次长安之行讲述了一遍,董秀才对他辞官不受这事并不太惊讶,更没生气。

“不想当就不当,太子正字也就是个虚职闲差。”

董秀才倒是挺欣赏李逸的选择,这么年轻,能够这么干脆的辞官,李逸可不是什么名门士族的大家子弟,没有那么多机会。也许这次拒绝了,就再没机会当官了。

“学生主要是放不下无极小学,刚开学我就摞挑子跑去当官,也太不负责了。我在东宫司经局跟那些吏员们聊了聊,天天无所事事,每天到衙门也就是点个卯然后一本书,一壶茶,一整天,

我还是宁愿回来做事实打实的事。”

董秀才大赞,给他敬了杯茶。

去了趟长安,

李逸还是那个李逸,

但在乡里,却身份大涨,

大家见面不再称他李逸、无逸,或是李村长,而是喊他李正字。

哪怕他都没正经上任,可大家仍然以正字这个官职称呼他。虽然绝大多数人不理解李逸为何会辞掉这官,可大家都在传说李逸辞官,皇帝不仅不恼,还特意赐人参鹿葺阿胶等御药,又赏赐了他钱绢和宫女。

没几天,越传越离谱,已经有人传皇帝赏赐了李逸黄金百两,美人两个。甚至有人说那两个宫人,一个是杨广的嫔妃,一个是杨广的公主。

还有人传李逸之所以辞官,是因为太子和秦王都非常欣赏李逸,李逸夹在中间太为难,所以只好称疾请辞。

不管怎么说,

这漫天谣言里,李逸在乡里的地位那是水涨船高,毕竟能够让名达天听的村长也就这么一个。

他辞官回家,仍是庶民身份,但在乡里却已经隐隐的跟那些土豪大户们平起平坐,甚至名头还在他们之上了。

这名气大了带来的最实际的好处也有,还不少。

先是主动来买腐竹、豆泡这些的豪强地主大户商人们多了,再就是无极小学又得到了不少的捐赠。

就连万年县令,都特下了一道贴给乡里,嘉奖了李逸办学这事,还让乡里给李逸特批了两块地。

一块是学堂用地,就在罗家桥北不远,批了六亩地。另一块地是田地,塬上三十亩麦地,滈河畔三十亩稻田。

六十亩良田,

虽然这是挂在学校名下,

但这无极小学是李逸在管,这田实际也是由他掌握的。

李逸估计那位万年县令对他这么好,更可能是因孙伏伽的关系,孙伏伽原先是万年县令的手下法曹,结果现在一飞冲天成了治书侍御史,那可是御史台的老二,跟万年县令虽同是五品,可要说实权,还真不好说。

哪个当官的,也不敢惹御史啊。

转眼间,

距离罗三罗五他们受召去做役,已经二十天了。

若是往年,今年役期就已经做满了。

可是现在没半点动静,看来真要超期服役做满五十天才能回家了。

不过兰香姐弟三个,除了兰香丫头还经常惦记父亲什么时候回来,石头狗剩兄弟俩那是都把爹忘到爪哇国去了,爹不在家的这段日子,他们过的可是太惬意了。

每天在李逸无极院,有吃有喝,不仅顿顿吃饱饭,经常还有荤腥,每天放牛喂马读书玩耍,日子别提多爽。

现在两兄弟不仅肚里蛔虫打掉了,头上虱子身上跳蚤没了,还已经长了一些肉,脸色也红润了一些。

“上梁大吉!”

工匠师傅高喊,

李逸这个主人跟着高呼,

然后大工小工,做工的村民,甚至是学堂的学生,村里的小娃娃,全都跟着高呼。

李逸攀着脚手架来到西院正房山墙上,

底下全是围观的村民、孩童们。

李逸笑着从篮子里抓起一大把的喜果往下撒,红枣干、瓜子、莲子、粽子、核桃、蒸饼等顿时如雨下,

大人小孩欢呼着争抢起来,

上次上梁没搞这个撒喜果,这次李逸有条件了也就搞的热闹些,提前准备了不少的干果,以及白面蒸饼黄米糕等。

盖房、娶妻、生娃,这是百姓的人生大事,要的就是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撒了几把干果糕点后,

李逸又从肩上背着的布袋里抓出一大把铜钱,

“上梁大吉喽!”

这是特意换的开皇五铢铜钱,金灿灿的,

漫天钱雨,

下面的村民和娃娃们爆发出更大的欢呼声,抢的更激烈了,连老婶子小媳妇也是使足了劲。

撒的都是好东西啊,

再说了,谁不想沾沾李正字的喜气呢,

李逸撒了六篮子的干果糕点,撒了八篮子铜钱,

六六大顺发发发。

李逸从上面下来,众人都向他道贺,今天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了,比上次可热闹太多了。

郭二郎满面红光,“李正字刚才在上面撒币的样子,可真是潇洒极了。”

李逸笑容凝固在脸上,

撒币?

那叫撒钱散喜,什么撒币,我怎么可能撒币,你会不会说话。

“多谢郭二郎来捧场,下次二郎办喜事大撒币,肯定比我潇洒。”

郭二郎这次的贺礼比上次厚多了,一对大鹅,一百个蒸饼,还有一匹布。

娃娃们还猫着腰在地上寻找着遗落的铜钱、干果,这边李逸已经拉着郭二郎的手,招呼宾客朋友,请工匠师傅们开席了。

“开席嘞!”

天下未定,也没条件搞什么八大碗九大碗。

今天准备了几石小米,作坊里平时做腐竹的大锅,全架上大甑蒸上了饭。罗二昨天去买回来两头百多斤的猪,天不亮就跟几个村民一起宰杀分割。

连骨带肉全切成坨坨块,大锅里清水煮熟,捞入簸箕,撒入盐来回簸匀,撒入葱花,这道菜就好了。

就在无极院里,

没有摆桌也没有椅子,

村民们自带碗来,

小米饭管饱,

每人几块坨坨肉,

再来一大碗心肝肚肠肺腰子等炖煮的猪杂汤,

大家随便找个地圪蹴着分享这美味和喜悦,

“大家吃好喝好,招待不周,多有见谅啊,吃完了再去添!”李逸在乡党、宾朋中不停打招呼。

董先生今天也亲自来捧场,他孙子六郎给他装了一碗坨坨肉,这种彪悍的吃法老董也头回见,

得有二两一块的坨坨肉,吃起来却有点出人意料,没有想象中的腥骚异味,也并不觉得油腻,甚至也没有很硬很柴,

肥而不腻,脆而不柴,越嚼越香。

董六郎也吃的很香,大块吃肉大口喝汤感觉真不错,“李正字今天这场面真大,这都来了二三百人,一顿吃两头猪,真豪爽。”

“以前没见过猪肉还有坨坨肉这种吃法,吃的真过瘾。”

老董吃的斯文的多:“无逸比你还年轻两岁,你不要光知道吃,你要多学学他的为人处事,”

董六郎很光棍的道:“我可学不了他,我要有他的本事,皇帝钦敕我做太子正字,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哪还会辞官不受,更不可能跑乡下来教书卖豆腐。”

“阿公,你说李逸究竟是咋想的?”

老董摇头,看着孙子眼神中透露着一股朽木不可雕也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