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51章 快去取李逸的药来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1章 快去取李逸的药来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豳州,

长武城,

李世民巡视城防,经过数万军民日夜赶工,长武城的防御能力大大提升,城墙加高,城壕加深加宽,明碉暗堡也增加了许多。

一队队民夫如蚁群将粮草军械源源不断的从长安运抵城中,

李世民的以守对攻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薛举大军深入,分兵攻打泾州安定城、高墌城,但李叔良、刘世让二将牢记李世民的帅令,死守城池不出,任其劫掠地方。

薛举纵有骑兵之利,但面对两座坚城,却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

“殿下,长安天使到。”

李世民回到长武城中,皇帝李渊派来使者右武侯骠骑将军高世静前来。

“殿下,”

高世静带来一个让李世民感到紧迫的消息,河南李密已经接受了洛阳皇泰主的册封,

“洛阳册封李密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并声称平定宇文化及之后便让李密入朝辅政。”

“李密已经出兵讨伐宇文化及。”

年初的时候,李世民和建成兄弟俩曾出兵洛阳,抵达洛阳城下。当时李密和王世充在洛水大战,李密先败后赢,王世充死伤数万,只剩几千残兵逃脱。

洛阳一时危急,李密随时可能入主洛阳。

李渊不能眼看着李密夺取中原,于是特派建成世民兄弟俩率兵出潼关,李密也意识到李家兄弟来者不善,于是试探性的派出军队拦截,双方小规模的交锋了一场,

李密探知了李世民兄弟实力不弱后,一番思考,暂停了强攻洛阳的打算,这个时候猛攻洛阳,最后可能是给李家兄弟做了嫁衣。

瓦岗三十万大军撤离洛阳战场,

洛阳城中有不少贵族官员派人来密见建成兄弟,愿意做为内应,帮他们夺取洛阳。可李世民提醒兄长,眼下李密兵强马壮,声势正雄,而他们手下兵马不多,

要是此时入主洛阳,则必引来李密的不死不休争夺。

还不如留下洛阳,让他们继续对抗、消耗李密。

于是他们撤兵了。

要说当初的这个撤兵的决定是绝没问题的,留着洛阳朝廷,替李家对抗李密,让李家能够稳固关中,那才是上策。

只是谁也没想到,

这才过了几个月,兵强马壮的李密,居然会接受洛阳朝廷的册封。

他图什么?

变数来自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江都弑君后,打出返回关中的旗号北上,抵达河南滑州后,亲率主力直奔黎阳。

黎阳是由瓦岗大将徐世绩镇守,这里的黎阳仓,是李密不容有失的军事重镇和粮草中心。

宇文化及包围黎阳,

李密也只得赶去增援,

这个时候,洛阳招安册封李密,李密为免腹背受敌,也是大喜过望,立即上疏杨侗,请求归附,表示愿为朝廷讨伐弑君逆贼。

于是乎,中原形势剧变。

原本危如累卵的洛阳城,一下子就危机解除,还增添了李密几十万人马,元文都、段达等洛阳权贵,天天摆宴作乐。

李密也是再无后顾之忧,统领精锐,驻扎清淇,双方围绕着黎阳城,展开大战。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

李渊很是震惊和担忧,李密受洛阳招安,这是他怎么也没预料到的。一旦李密击败宇文化及,到时携除逆大胜,按约入朝,

那时洛阳要变天,极可能是李密控制洛阳朝廷,甚至走他一样的路,迫杨侗禅位。

这种情况是李渊绝不愿意看到的。

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大唐必须得在李密击败宇文化及之前,先击败薛举,然后才有力量加入中原战场。

“秦王殿下,时间紧迫,圣人催促你速速出兵,击败薛举。”

“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李世民眉头紧皱,

中原战场的剧变是他始料不及的,

但此时跟薛举对峙只有月余,远没有达到他的持久待敌粮尽的计划。

现在出击,还太早了。

薛举的陇右兵团,仍然锐利。

“陛下还很担心突厥人和梁师都,若是这里久拖不决,就怕又引来突厥狼。”

李世民叹道,“薛举现在就盼着与我决战,现在还没到火候,此时出击,胜算太低。”

高世静奉旨前来,不仅是给李世民宣旨,还要去五原张长逊处。

张长逊最初只是隋朝的一个里长,弓马娴熟,后来参与平陈之战立功,到隋末时已升任河套五原郡通守。

他此前曾依附突厥,被授割利特勤。

在今年的四月,张长逊被李渊使者说服,以武都、宕渠、五原等郡归附大唐,授丰州总管、刺史。

这次开战,薛举就是先派大将宗罗睺进军灵武,以图将归附李渊的张长逊吞并。

李渊在长安挺担心张长逊孤立无援,又会再倒向突厥人。特派高世静前往丰州五原,加封他为光禄大夫、安化郡公,并追封他父亲为遂安郡公。

双方都在争夺时间,

形势扑朔迷离,

“高将军一路顺风,你转告张总管,要不了多久,薛举必败,让他务必再坚持,实在不行就暂时放弃灵武,退回五原。”

送走了高世静,李世民独坐许久,然后拆开他捎来的书信。

这些信有妻子观音婢寄来的家书,说孕期一切都好,让他不必挂念。有房玄龄的来信,说粮草军械、兵马,都在有序的调度转运。

杜如晦来信说秦王府幕僚属官,又有不少被太子调出外任。

还说起了李逸,

先前被孙伏伽向圣人举荐有才,然后裴寂将李逸推荐为东宫太子正字之职。不过这个李逸来了长安领了官告、官袍,到了东宫司经局只呆了一个上午,第二天就托疾请辞了,还留了首诗。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李世民看到信上附的诗,不由的笑了。

这个李无逸,九品的太子正字都嫌官小,怪不得自己当初征辟他为秦王府书令史,他一口拒绝了。

本来挺烦闷的心情,

倒似乎因为李逸辞去太子官一事,而忽然好了不少。

嗡嗡嗡,

李世民啪的一巴掌拍在脖子上,将那只讨厌的蚊子拍死。

夜里,

李世民突然就打起了摆子,

先是呵欠乏力,继而寒战,全身发冷,接着又是内外皆热,头痛面赤,口混引饮,全身大汗,

忽寒忽热,还伴随着头痛、恶心和呕吐。

侍卫队长侯君集发现不对,赶紧召来军医。

“殿下这是发了疟疾,夏伤于暑秋伤于风,则病成矣。”

“赶紧治啊。”

白胡子大夫道:“疟邪伏于少阳,出入营卫,邪正交争,引起发作,当用常山,有劫痰截疟之功。”

大夫开了配了常山为主的药方煎煮,

李世民喝了刚煎好的药,却是呕吐的更加厉害,侯君集拔刀就要砍了这个庸医。

“常山治疟疾必吐,不用过于担心,每天服药两次,安心静卧调养,最多半个月,就能痊愈。”

大夫虽如此说,

可李世民实在吃不下这药,一喝就吐,吐的非常厉害,翻江倒海,肠子都快吐出来了。

大夫却说常山吐的还轻些,要是用蜀漆治疟疾吐的会更厉害。

“就没有不吐的药治疟疾吗?殿下这样吐下去,病情更重了。”

大夫摇头,说治疟疾效果好的药就是常山和蜀漆。

其实常山和蜀漆是一种东西,秋天取根就是常山,夏季采叶就是蜀漆,蜀漆呕吐的会更厉害。

李世民有气无力,

“去叫刘长史和殷司马来,”

很快,行军长史刘文静和行军司马殷开山赶到,他们看到李世民的样子都大吃一惊,关切询问。

“没啥大事,就是发了疟疾,”

李世民这会冷的厉害,裹着厚毯子,仍还冷的发抖。

“今天陛下派高将军来传旨,你们应当也知道原由了吧?”

刘文静点头,“谁能想到李密居然会接受洛阳册封。”

“陛下催我们出战,早点解决薛举,但我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此时不能冒险。

薛举远来,利在急战,陇右兵强马壮,我军暂时难以正面争锋。且宜继续对峙,打持久战,待其粮尽,方是反击之时,然后可赢。”

“我这病情一时半会也好不了,军中之事,暂交由二位统领。”

“切记,不可出战,继续坚守不出,待敌粮尽。”

说完,李世民又是大吐,吐的天昏地暗,

刘文静和殷开山安慰一番后离去。

第二天,

李世民的病情仍没半点好转,

隔一会就打摆子,冷热交替,而军医开的常山药,每次都是呕吐严重,李世民被折腾的虚弱不堪。

“殿下,不如先回长安医治休养。”

李世民摆手,

另一位侍卫队长许洛仁拿来秦王心爱的焖烧杯,“殿下,焖的小米粥好了,现在吃点吗?”

李世民现在啥也吃不下,更闻不得荤腥。

可不吃东西也不行,许洛仁就特意焖了点粥。

李世民看着那个焖烧杯,好像想起点什么重要的东西来。

对了,是李逸。

上次在杜曲杜如晦家,李逸曾送给他一些丹药,说是以前跟师傅云游天下时的常备药物,效果很好。

好像里面就有治疟疾的?

”洛仁,上次在杜曲,李逸送我的那些丹药在哪,给我找来。“

许洛仁很快拿来一个葫芦,里面就装的李逸送的丹药。

油纸包的一小包一小包的,其中一包就写着治疟疾。

还附有服用方法,首次服四片,三个时辰后服两片。第二、三日,各两片。

白白的小药片,

”殿下,这东西真有用吗,老军医可是陛下从尚药局派来的御医。“许洛仁问。

侯君集也有点怀疑,就这么几个小白片,而且只吃三天就行了?

李世民却是道:”赶紧给我,死马就当活马医吧,何况,我觉得李逸的师傅是个很了不得的高人,这药说不定有奇效。“

四片小白药片吞下,

李世民本来做好又要大呕特呕的准备,结果毫无恶心反应,

那药也不苦,甚至好像还有点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