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57章 成功引起了太子的注意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57章 成功引起了太子的注意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东宫。

太子李建成给王珪倒了杯茶,“跟孤说说这个李逸,”

王珪双手接过茶杯,谢过太子,“李逸年轻,而且有才学,一手瘦筋体极具个性,铁划银钩满是傲气。”

李建成捏着下巴,“年轻气盛,恃才傲物,十六岁的年纪,倒也正常。孤听说,他来东宫前,就跟世民见过面,世民还曾邀请他到秦王府任职?”

刚升迁为太子中允的王珪点头,“是有此事,我也是他辞官后才知晓,先前陛下调秦王府兵曹杜如晦外迁陕州总管府长史,二大王知晓后特去求见陛下请留杜如晦·····

在杜曲杜如晦家中,李逸遇到二大王的,二大王邀请他为秦王府书令史,然后他直接拒绝了,二大王赠了他一把金刀子,他收了。”

建成静静听着。

“二郎就是喜欢送人金刀子,他府上也不知道囤了多少金刀子,”这话里有几分嘲讽之意。

以前兄弟二人关系还是不错的,但如今唐国公府的长公子,成了大唐太子,以前的二郎成了现在的二大王,李建成不得不开始考虑一些事情。

“先前虽然把不少人调出了秦王府,可这个杜如晦没能调离,可惜。”建成又道。

他心里更有几分可惜的是这次世民浅水原大败后,居然还能绝境翻盘。

一个上次自己出京而错过的李逸,庶民而已,却让世民翻盘了。

“世民这次军中突然生病,不得已将兵权交给不知兵的刘文静和殷开山,那二人损兵折将,丧师误国,真是可恨。

幸好有这个李逸的灵药,让世民及时好转,才能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叔玠啊,李逸虽然辞了太子正字,可也是进过东宫的,也算是我们东宫走出去的人,

这次幸亏有他,既医好了我的同胞手足,而且还挽救了我大唐一场兵危。遗憾上次能没见到他,否则说不定孤就能把他留下了。

孤要准备厚礼,好好感谢他一番。”

王珪听出太子话中之意,他现在升任太子中允,这是东宫左春坊左庶子的副手,相当于朝廷的黄门侍郎,深受太子建成信任倚重。

当下道:“殿下此举,可得千金市马骨之效,我以为,不仅要备厚礼相谢,最好是殿下能够在朝堂上向陛下荐举他一个既清且贵还显要的官职。”

李建成道:“此子狂傲,会不会太抬举他了。”

“千金市马骨嘛,越是如此方越显太子爱才之心。”

建成轻笑,“那举荐何职,上次从九品的太子正字瞧不上,这次总不能安排个正九的太子校书吧。”

“起码得是个七品清要官,方显太子心意。”

“雍州司录参军?”

王珪摇头,“此官要而不清。”

“秘书省秘书郎?”

“此官清而不要。”

王珪提出一个官职,“太子可当殿举荐李逸为正七品上侍御史,侍御史按朝廷法规监察百官、参与三司理事,既清且贵还要。”

侍御史实权极重,其关键就在于监察百官,若百官违法,因而弹奏,所弹之事需要落实,因而要推鞠,这样御史台这个监察机关,实际上兼有监察、起诉和审判的权力,这才是侍御史的厉害之处。

御史台有自己的监狱称为台狱,侍御史审判皇帝交给的案子,就是所谓的制狱,它与刑部、大理寺组成三司,具有联席会审的性质,它甚至成为凌驾于大理寺之上的高级审判机关。

李建成摇头,“李逸年仅十六岁,且是刚还俗不到两月的道士,让他做侍御史,不合适。”

“殿下仅管当殿推举,至于陛下和朝廷会不会授他侍御史是另一回事。”王珪笑着道。

李建成瞬间领悟,他只是要做一个姿态,

“其实孤还是想把此子招入东宫的。”

“他能拒绝一次,只怕短时间内也不会再接受第二次。”王珪提醒太子。

李建成点头:“你着手安排一下,看什么时候带他来与孤见一面。”说完,他便把此事暂且放到一边,“叔玠以为,薛举此次兵败后,可否还能卷土重来?”

“不好说,虽然二大王这仗打的确实漂亮,但其实也不过是斩杀其数千,俘虏万余,缴获马万余匹,仅重新夺回了高墌城。

但薛举退回折墌城,仍继续围困泾州城,而且听说薛举打不通长武,便派其子薛仁杲率兵去攻宁州,若是宁州有失,到时薛举杲既可夺得粮草补给,还可不经长武南下。”

“我军先败后赢,终究也是大伤元气,薛举实力仍在,真要硬拼结果不好说。”

“你说等世民回长安后,我向陛下请缨,统兵北上伐薛举如何?”李建成问,太原起兵后,李建成和李世民也是分任左右领军大都督,各统兵一路征战入关。

攻取长安后,李渊还任命建成为东讨元帅,世民为西讨元帅,让兄弟俩东征西讨。

建成统兵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可以说现如今战功也不输于世民。

可如今他被册封为太子,身为储君,自然就不再适合经常统兵出征,他得留在朝中辅政。

只是这次长武之战,让李建成有了要再次披挂上阵,甚至亲自攻灭薛举,夺取陇右的强烈念头。

“殿下是大唐太子,是一国储君,你的职责不是统兵征战,而是辅佐陛下,学习朝政。”王珪反对建成挂帅去打薛举,一来薛举不好打,二来有世民这场胜利在前,建成就算打赢了,别人也不会觉得有多了不起,可能还觉得是去摘桃子。但如果输了,那可就声名俱毁。

犯不着冒这个险。

被王珪一番劝说,李建成又打消了这个统兵的念头。

御宿乡下,

李逸还不知道他这小人物,居然会被当朝太子和心腹王珪谈了半天,甚至要举荐他做清要官侍御史。

他这会也忙着,

无极小学要扩招四十名学生,这个事情因李逸封开国男爵而变的更加火热,

董秀才的孙子董七郎已经加入学堂,正式成为第二名先生。

四十个新生名额,暂限兴盛里七个村的孩童,优先招五到七岁的男娃,若有剩余名额再放开到七到九岁,直到十二岁。

几个村的村民早羡慕罗家堡、三字村、高家堡孩子们能够免费上学,还有免费一顿饭吃,

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哪肯错过。

这不仅免费读书有免费一顿饭吃,两个先生一个是开国男爵,一个是董乡佐的孙子,拜到门下读书,不也是条门路么。

家里有娃的,全都赶来了。

甚至连周边几个里的村民,听闻消息也都来了。

把个无极草堂西院前围的水泄不通。

御宿乡有五个里,五百户人家,谁家没一两个娃?

李逸都始料未及,

可他还是没有扩招,招多了也教不过来,再说学生多了,这支出也多啊。纸墨笔这些是真不便宜,哪怕平时让孩童们在沙盘上练习写字算数,但一百个学生的文具消耗仍不是小数。

再则就算一天管一顿饭,这伙食费也很多。

就算是五岁的小子,也能吃几碗饭,一百个学生,光是粮食一天就得吃一石粮,这油啊菜啊柴火啊也都得花钱呢。

要不是有之前校会收到的那些钱粮,李逸现阶段都不敢说一个人承担这一百个学生的开支。

“就招四十个,一个都不多招,咱条件摆在那,从兴盛里本里七村招,以后有条件扩大学堂,再在其它村招。”

“校长,现在本乡周边几里的好些大户人家,他们想把孩子送到咱们学堂来读书,提出愿意出束脩,饭钱也自己出,纸笔钱也自己出,甚至愿意再给校会捐笔钱粮。”董七郎满头是汗的找到李逸。

那些土豪大户们直接找到董秀才那去了,都是本乡有头有脸的,这些人的孩子并不是没书读,只是他们现在也想来蹭下李逸关系,想让儿子拜李逸门下。

为此,居然还愿意给校会捐钱粮,这招倒是古今通用。

“校长,我觉得这些都是咱本乡有头有脸的大户,也不好都驳了面子,不如就收下,反正他们自己负责纸笔书费、饭钱,还能给校会捐一笔钱粮,咱多教几个,也不会有啥大影响。”董七郎终究年轻,被那些土豪地主们围着,拉不下脸拒绝。

“有多少个想来读书的?”

“大概二三十个吧,”

“确定?”

“可能三四十。”

“准确点,”

“如果都收,应当有四五十。”

李逸想了想,如果放开这个口子,那要收就得都收,否则收谁不收谁那就会得罪人。

“这样,本乡大户人家,愿意送孩子来自费上学,并交一笔助学金的,年龄在五到十岁的,我们就都收了,但只限本乡、年龄五到十岁,且得自费,并向校会捐一笔助学金。”

“交多少助学金?”

“一月六斗大米,这个米捐入校会,我们用来做免费学生的午饭。”

一个月六斗米,这可不少了,一般人家肯定交不起,但如果是地主大户是没问题的,当然,这也有可能会让一部份舍不得的地主老财不再送娃来。

“我们就做好再开一个班的准备,最好是再请一个先生来。”李逸道。

一年七石二斗大米的助学金,果然拦住了许多大户,只增加了二十多个自费生。

无极小学堂有了一百三十多个学生,重新编成三个班。

西院的前院倒座房,三间做了教室,一间是老师办公室,内院则是腐竹作坊、食堂。

“无逸!”

最近跟李逸疏远了不少的三娘过来,“我二哥三哥他们服役早就满五十天了,本来十天前就役满了,就算路远些,这也十天了,也该到家了。

听说朝廷刚在泾州打了个大败仗,战死了上万将士,还有许多民夫被掳,我阿耶阿娘还有嫂嫂们都十分担心,

我阿兄们还好吗,什么时候能回来?”

这个问题,李逸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浅水原败仗,确实死了不少士兵,高墌城失守,那里的民夫肯定也有伤亡。

“我明日去长安办事,到时去万年县衙询问一下情况,你们也别担心,也许他们是被官府又临时征用了,又或者正在回家的路上,

这里离泾州五百多里呢,”

“明天去长安能带上我吗,我想亲自去问问清楚。”三娘请示,两位兄长一去两个月,始终不见回来,恰又听到前线惨败消息,家里人现在总觉得心神不宁,担忧万分。

长子一家五口已经意外死在那场暴雨垮崖中,要是次子三子也回不来,那罗家的天可就真的塌了。

“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