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69章 六品秦王府文学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第69章 六品秦王府文学

簡繁轉換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8:46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逸登门拜访,

不料却又那么恰巧,李世民和房玄龄今日也在。

李世民看着李逸被带进来,立马站起身来对他招手,“哈哈,说曹操曹操就到,我正跟克明说一会去御宿川看看你和你的无极小学堂去,倒是想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学堂,能够让无逸连续拒绝了陛下两次授官。”

“李逸见过秦王殿下,”

李世民上前几步,亲切的挽住李逸的手:“上次在樊川克明家中,你送给我的那些丹药,本来我没太在意,不料在豳州却救了我一命,还救了大唐一次。”

“不敢当不敢当。”

李世民拉着李逸来到杜如晦家中堂上首的榻上同坐,还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你师傅那治疟疾的药是真灵,陛下派到军中的御医,用的常山治疟疾,把我治的是呕吐不止头疼脑胀,治的是动弹不得。可你治疟的药说吃三天四次,我仅吃了两天,就已经能骑马上阵,大破薛贼了。”

“你师傅那药方你可知晓,若是能够大量制成那种白色小药片,以后医治疟疾就方便了,尤其是军中,征战南北,极易发生疟疾,还会传染,轻则寒热交替打摆子,四肢酸痛、头胀乏力,重则昏迷、死亡。”

“我问御医,他说疟疾每年有十万以上人死于此疾,虽古往今来各种治疟方子很多,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李世民越说越激动,他是亲身经历过这病的厉害的,打摆子这些还仅是难受,但御医说每年得有几万甚至十几万人死于这种病,是把他吓了一大跳的。

疟疾有时甚至能够瘫痪一支军队的战斗力。

仅次于那种较厉害的瘟疫。

李逸已经被好多人问过治疟药方了,孙伏伽问过,后来李渊也派人问过,太子李建成也问过,杜如晦也来信问过。

“若我师傅还在就好了。”李逸叹息一声,“我没有这药方,只知我师傅当年云游天下时,把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收录的四十三个治疟方子一一验证,效果都不太好,”

“其中一方,取青蒿一握,水二升,捣汁服之,古方记载治疟疗效不错,但我师傅照方制作却无甚作用,后来我师傅发现,青蒿一类实有两种,有黄色者,也有青色者,黄花蒿色绿带蛋黄,气辛臭,我师傅就是从此黄花蒿中提取了黄花蒿素,最后制成了治疟药片,”

李世民听的很认真,“玄龄,赶紧记下无逸的话。”

李逸却摇头道:“我师傅当初费了许多心思,失败无数次,偶然中成功了一次,后来却再没成功过。”

他也不是骗他们,青蒿素虽然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但现在的条件可没这本事,大唐再怎么研究也没用啊。

听到这里,李世民不由的大为失望,但还是有些不死心,“既然你师傅当年能从黄花蒿里炼出那个黄花蒿素制药,那认准了这个方向,不停的试,总能试对吧,就算再困难,可只要成功了,那就值得。”

“难,我师傅都说,他其实并不能确定那次成功,是不是真的是从黄花蒿里提取的东西起的效果,

殿下,我师傅倒是传了我几个其它的治疟方子,效果不如之前那个黄花蒿药片管用,但也是我师傅研究许久写的方子,效果还不错。”

“此方名为柴胡截疟饮,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加常山、槟榔、乌梅、桃仁。

我师傅传我的歌诀是柴胡截疟金鉴方,乌梅槟榔桃仁囊。小柴胡汤全入药,和解表里截疟强。”

“玄龄快记下来,”李世民赶紧喊。

房玄龄左手握着一卷纸,右手执笔,直接就刷刷的记录着,根本不需要铺开纸在桌上写。

“用法是加生姜、大枣,水煎,并滓露一宿,次日发前一二时,小温服;恶心,以糖拌乌梅肉压之。”

李世民接过房玄龄记录好的,看了一会皱眉,“你这个方里也有常山啊?”

“常山治疟疾确实有效,只是也确实会引起呕吐,

常山截虐、黄连止痢、当归调经、麻黄定喘,都是有奇效的。

常山、蜀漆,有劫痰截疟之功,不过常山有毒,生用上行必吐,因此入药时需酒蒸炒熟则气稍缓,少用亦不至吐。”

李世民骂那个军中御医是庸医,“那家伙胡子都全白了,怎么就不知道常山不能生用?”

“我师傅也是不断研究才发现的。”

李世民拿起笔,亲自在房玄龄写的后面加上了这段需要酒蒸炒熟的话,还加重加粗写的大字。

在没有青蒿素、金鸡纳霜这些治疟药前,中药常山可谓是治疟疾首选。之前给李世民用的药也是常山的方,只不过方不同,药也不同,效果不好。

李世民拿着那张黄麻纸,无比感叹的道:“若是试用效果真的很好,无逸你可又再立一大功。

来我秦王府吧,我向陛下保举你为秦王府典签,你别嫌这仅是从八品下小官,先屈就一下,一步步来,绝不会委屈你。”

典签,以前叫签帅。

南朝时,惯以年幼皇子出镇地方,皇帝会特派亲信担任王府典签,品级虽低,但实权在长史之上,后来权力越来越重,就算是成年皇子或他人出任刺史,亦被典签控制,当时人称,诸州唯闻有签帅,不闻有刺史。

不过到如今,典签再无这种特权,仅仅只是王府里掌宣传书教的小官。

从九品的太子正字,正九品的秘书省校书,李逸都拒绝了,

现在这个从八品的秦王府典签,他想了想还是摇头拒绝了。

皇帝敕授,太子拉拢,李逸都拒绝了,现在却立马接受秦王府官,皇帝老李可能无所谓,但太子李建成估计不会轻易放过他。

再缓缓,他现在这身板还太小,经不起太子的摧残打击。

见李逸拒绝,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你来,我请陛下授你为秦王府文学,”

“嘶!”

房杜二人同时吸了口气。

亲王府文学,这可是从六品上。李世民现在的秦王府文学姚思廉,那是名门之后,当代名士,做过南陈衡阳王府法曹参军、会稽王主簿,隋朝汉王府行参军、掌记室,后来是代王侍读。

李渊攻入长安时,代王府僚属跑光了,就姚思廉不离左右,唐兵涌入,姚思廉一番话喝斥住了士兵,李渊都称他为忠烈之士,特授封他为李世民的文学。

李逸跟姚一比相差太远了。

李世民后来还有一位文学,就是褚遂良他爹褚亮,现在薛举那当黄门侍郎呢。

“李逸何德何能,岂敢为秦王文学,”

李逸再次拒绝李世民的征辟,理由嘛也还是刚还俗又年轻不知世事,也放心不下刚开办的无极学堂等等。

“若是这柴胡截疟饮验证有用,殿下到时可以赏赐我点钱帛就行,哈哈哈。”

李世民也不由的摇着头笑了。

被连续拒绝几次,还是有点让人失望的。

“李逸碰到了一个麻烦事,今日登门拜访杜公,其实也是来寻求帮助的。”

“哦,什么麻烦尽管说来,我帮你解决。”李世民大气的道。

“这事说来也是很蹊跷,”李逸便把罗家堡村民失踪之事说了出来,还把他的的猜测,有人可能是冲着他的作坊生产方子来的也说了。

李世民思索片刻,“还真有可能,这事你放心,我马上派人去查。”

“听说太子殿下赐了你一条七环金銙蹀躞带,怎么没见你带?”李世民看着李逸腰上那条铜銙蹀躞带笑问。

“太子赏赐不敢辞,但李逸在乡下教书,哪能戴金銙带呢。”

这回答还算让李世民满意。

“你既然有了太子赐的金銙蹀躞带,我就不再送了,我送你点别的吧,”

李世民提笔,在纸上写下赠黄金三十铤几个字,“三水,你回王府取三十铤黄金来。”

侯三水接过纸,低声问了句:“大铤小铤?”

黄金贵重,并非一般流通货币,主要是用于进贡朝廷,和赏赐臣子的,金铤和金条的区别主要是一个块状一个条状。

金铤有大型金铤和一般金铤两种,大型的形状为束腰型,又叫猪腰金,重量五十两、二十五两、十二两半、十两几种,主要是用于贮藏库金。

一般金铤则是直型,大铤三两、中铤一两、小铤半两,这种金铤更多是用于赏赐,便于使用。

“大铤,三十铤。”李世民豪爽道。

李逸听的怦然心动,好幸福的感觉,九十两黄金,最硬的通货了,不过他还是站了出来,“殿下,李逸可不敢受此厚赏,太多了。”

房玄龄在旁边笑道:“无逸此话莫非八十两就收了?”

杜如晦也哈哈大笑。

“那药方是我师傅留下的,我将他献给朝廷,若是能医治更多的病人,也是利国利民。”李逸嘿嘿笑道。

“该赏还是得赏,盖闻有功不赏,有罪不诛,虽唐虞犹不能以化天下,韩非子也早说过,功必赏,过必罚,误必惩,绩必奖。”李世民手一挥,“你不要不好意思,这都是你该得的,若是药方好用,到时另有重赏。”

侯三水有些羡慕妒忌的看了李逸一眼,拿着李世民那张手书回秦王府取黄金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