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 第911章 建立乡校【求订阅*求月票】

秦时明月之君子六艺 第911章 建立乡校【求订阅*求月票】

簡繁轉換
作者:鱼龙服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1 21:39:00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安期相以为如何能彻底改变如此境遇?”

言晏有些窝火,不针对任何人的窝火。

哪怕他们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尽可能的在冬季到来先修缮了屋宇、道路,尽可能给各个乡寨提供了过冬所需的燃料和物资,可是天灾降临,终究是人力不可抗拒。

安期生看着自己的帝王,也叹了口气,别说是草原了,就算是华夏中原,在冬季冻死的也不在少数,并州已经做得够好了。

“陛下可曾听说过寒号鸟?”安期生很欣慰有这样仁慈的帝王,但是有些事、有些人却不值得救!

言晏皱眉,有些熟悉,一时间想不起来。

“在入秋之后,大部分禽鸟都会选择南飞避冬,被世人称之为候鸟,比如大雁,也有一些小型禽鸟却没有飞跃南方过冬的能力,比如喜鹊、寒号鸟等。”

“可是同样没有迁徙避冬的禽鸟也是有区别的。”

“喜鹊会在入冬前不断的忙碌,收集过冬的粮食,搭建避寒的暖巢,而寒号鸟则不同,它们不会储备冬粮,有一日吃一日,也不会去搭建和寻找避寒的巢穴。”

“等到大雪来临,喜鹊可以躲在自己搭建的暖窝中吃着自己储备下来的过冬食物,等到春季的来临。”

“寒号鸟只能在风雪中哀嚎,最终死在寒冬之中,故名寒号鸟。”

安期生娓娓道来,说的是两种禽鸟,却也是在说人。

并州不养闲人,同样的只要你愿意努力,即便是残疾,只要身残志坚,并州都能给到合适的岗位创造价值,至少能保证在冬季不会缺少御寒衣物和食物。

可是懒惰也是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

得过且过的人从不会缺少,慵懒地痞无赖也更加不缺。

所谓的雪灾,除了真正的意外雪灾外,能在并州如此宽厚环境下还冻死的,也只有很少一部分。

官府不可能无偿去救助这些懒汉、得过且过者,这对其他努力生活的人不公平!

若是官府执意救援,只会让那些努力的人也变得慵懒。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听着安期生的教诲,言晏也明白是自己太过苛求了。

有些人是真的无药可救的。

并州尽到了他们最大的责任,草原冬季有多残酷,那些人不知道吗?

他们知道,可是他们还是不愿意去做,以为并州还会像刚来的时候一样,无偿的给他们提供庇护所,给他们提供御寒物资和越冬的粮食。

可是他们忘了,并州当初也是举国借债,不断的向秦、燕、齐、楚等诸侯借粮,才能保证冬季的安稳,而这些都是要还的。

“人性如此,陛下不必为这等人而分神。”安期生显得很淡然。

大自然的物竞天择,本身就是适者生存,人类不过是会使用工具,会去努力创造,所以才能成为万灵之长。

可是有人不愿去努力,那只能被大自然淘汰。

“让各地卫所做好准备吧,该救的人的救,其他的,任其自生自灭吧!”言晏叹了口气。

他不可能为一些不思进取的渣滓让并州的精锐陷入危险之中。

“喏!”安期生躬身行礼。

“对了,今年可有发现值得培养的苗子?”言晏继续问道。

安期生默默的从袖中掏出了一封竹简,竹简上记录者一个个名字。

言晏结果竹简,认真的查阅起来,而安期生也不再说话,静静地等着言晏看完。

只是言晏越看眉头皱得越近,最后干脆不再看下去,而是抬头看向了安期生,希望安期生能给自己一个圆满的回答。

“陛下发现了,这些人全都是外来的士子!”安期生有些紧张地看向言晏,说出了名单上的人名的来历。

“并州百姓打下来的天下,却让外来士子摘桃子,管理并州百姓,孤的丞相,孤的好丞相,这合理吗?”言晏冷声问道。

“治理地方需要善于治政之才,与行军打仗不一样,这类人才,最少都是要饱读诗书,甚至家中有曾担任过治政之长官,否则很难很难!”安期生也没有任何办法。

行军打仗,勇猛就够了,并州也有高阙塞军事学院给这些将才进修学习。

可是治政不一样,治政需要学贯百家,会管理,会因地制宜,最少也要识字。

“并州建国还是太短暂了,而且是在草原上建国。”安期生继续说道。

若是并州又本地之才可用,他也不会这样大肆任用外来的士子。

但是并州没有,在并州成立之前,这些人还在草原上游牧,更别说是读书习字了。

哪怕是在华夏中原,能够有资格读书习字的也是少之又少。

“陛下可知道培养一個脱产学习者需要消耗多少钱粮?”安期生反问道。

言晏沉默了,这个他很清楚。

就像是他,若不是被虞山书院收养,只是被一个普通农户收养,或许这辈子也别想有机会接触到文字和经籍。

甚至收养他的不是虞山书院,只是普通私塾,也很难接触到诸子百家的浩瀚经籍。

他们虽然在并州大行教化,但是真正能够完成脱产学习的少之又少,至少没有一两代人,很难完成。

“这就是臣接下来要说的!”安期生继续开口。

“臣打算在并州各地建立乡校,由国库出资,只要是适龄孩童都必须进入乡校学习,成绩优异者进入县学、郡院继续学习,同时在王城建立一座足以媲美稷下学宫、大秦学宫、西河学堂的独属于并州的高等学府。”

“与高阙塞军事学院专精于军士培养不同的是,这座学宫收天下百家之经义,扬百家之所学,侧重于治政人才的培养。”

言晏目光微微眯起,稷下学宫、西河学堂已经日落西山,而大秦学宫因为是秦国所建立,而秦国覆灭六国,很多百家先生本身就是六国贵族,因此并不承认大秦学宫的地位。

反倒是并州与这些善于教书育人的百家先生没有恩怨,若是并州建立这样的一座学宫,或许真的可能成为天下最热闹的顶级学宫。

只是……TMD,费钱!

并州很穷,非常之穷。

不说这座学宫,就是各地开设乡校,强制适龄孩童入学的花费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