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二百零五章 科学的发展!远航!消息!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第二百零五章 科学的发展!远航!消息!

簡繁轉換
作者:姜阿山小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2 21:40:2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05章科学的发展!远航!消息!

自从《科学》学术期刊成立,大明就仿佛一只沉睡的雄狮,正缓缓苏醒过来。

民间潜藏的人才数量,远比朱允熥预计的要多得多。

特别是在具体的工程问题上。

许多独到的解决方案,让他都拍案叫绝。

即使在朱允熥以为仍是一片荒漠的数学和物理问题上,也有不少深入的探讨。

有些人只是看了朱允熥的力的三大定律,便举一反三,做出了许多证明,并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

令他都为之汗颜。

果然,学霸无论在哪里都是学霸。

有些学霸仅仅只是看到原理和公式,就能自己推导出各种各样的变化,并运用其解决问题。

而学渣做了一千遍的练习题,仍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都对力的三大定律毫无兴趣。

但也有少数天才,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数学亦是如此。

绝大多数人对其感觉就是太难了,没意思。

可总有人对其乐此不疲。

《科学》期刊作为大明最高,也是唯一的学术期刊,汇聚了大明各行各业天才的想法,对科学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深入。

编辑部的人数,也一再增加。

一开始是大杂烩,后面迅速就出现了分工。

分科而学,是谓科学。

专业探讨逐渐深入,慢慢脱离普通人常识的范围时,分科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朱允熥也迅速抓住时机,将《科学》期刊分成了数学、物理、工程和制造、冶金、建筑、农业、医学、地理等几大子刊。

在数学上,《科学》期刊大力推广阿拉伯数字计数和运算。

实际上,阿拉伯数字早就进入了华夏。

只是因为华夏另有一套成熟的计数体系,即算筹体系。

算筹体系在华夏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再加上阿拉伯与传统竖着写的文字习惯相悖,故而在华夏一直没有得到推广,仅在特定领域使用。

如今在朱允熥的主持,《科学》期刊下属的《数学》专刊,直接使用阿拉伯计数,并传播相关的计算方式,书写方法,利用其期刊独一无二的影响力,迅速树立新的习惯。

让朱允熥有点意外的是,《数学》专刊的民间购买量远比他的预估要高。

只不过,研究的数学问题,大多数还比较初级。

主要运用于记账算账。

解决金银铜铁、牛马猪兔的计算,售卖等经济问题。

朱允熥也在上面分享了复式计账法,并将其推广向全国。

至于进一步提高数学研究水平,那就只能留待以后慢慢发展了。

《物理》专刊则主要上是建立在朱允熥所提出的力的三大定律上,但逐渐也引入了一些其他的东西。

订阅的人数,同样有数千之众。

对一本学术期刊而言,这已经相当多了。

《冶金》专刊主要研究是铁矿、铜矿等各类矿产的开发,还有火药的研究,因为水泥也是烧制而出,故而也被归类到了冶金里面。

虽然在朱允熥知道这并不合理,但眼下的情况,暂时这样分类,反而是最好的方式。

毕竟,水泥虽然发明出来了,也大量生产应用了,但还要继续研究提高。

放到“建筑”之类的学科里面,反而远离了目前相关的专业人员。

《农业》则是教导农民如何种田种菜,以及养鸡养猪养牛,朱允熥又在上面讲述了选种培育的法子。

别小看这些。

种田是一个技术活。

自古以来,官府有就劝课农桑的职责,也会教导百姓如何种田。

但这种教导,并不深入,更多的方法,都是老农民自己在摸索。

老农民也很愿意看别人的方法,故而《农业》专刊同样得到不少人的追捧。

《医学》专刊并不是简单的抄摘医书上的药物知识,而是分享医生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不同病例,并探讨相应的治疗方法。

《地理》专刊主要讲述各地的地质特征,记录水旱灾害等等。

朱允熥也曾想过设立《化学》专刊,但后来还是放弃了。

对如今的大明来说,这有点太超前了,时机并不成熟。

同样的,天文学也是一样。

在这个时候搞天文专刊,很容易将科学搞成玄学。

除了分科的专刊之外,原来的《科学》期刊仍然发行,还是大杂烩的形式。

这也方便探讨新的东西,包括化学与天文学的内容,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

关注度最高的专刊,仍然是工程和制造。

关于蒸汽机制造的探讨,大多在这个专刊上面。

随着探讨的深入,蒸汽机的设计图纸,已经有了上千张之多。

经过反复论证之后,实际可行的方案,也修改几个版本。

一台全新的蒸汽机制造,终于提上了日程。

相比朱高炽最开始制造的那台效率极低,毛病一大堆的蒸汽机,新的蒸汽机做了三百多处改进。

连使用的钢材,都因为冶金水平的提高,与之前相比有了天壤之别。

可真正制造出来之后,却发现新的蒸汽机虽然效率大大提高,产生同样的功率,需要的燃料减少了五分之四,却仍然有不少问题。

气缸的密封性还不够,工作一段时间后,便开始出现漏气的问题。

其他许多部件也一样,有不少毛病。

新制造出的蒸汽机,在试运行的时候,总是不停地出各种各样的故障。

维修的时间,比正常运转的时间,还要久得多。

朱允熥并不气馁,反而对相关的制造者,以及诸多设计方案和技术细节的改进人员,都给予大力褒奖。

制造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型蒸汽机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大明在工业方面欠缺得太多。

仍处于疯狂补课的阶段。

但蒸汽机的研发和制造,就像是一个挖掘一个前所未有的工业富矿,推动了大明各个学科和诸多行业的技术进步。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比如说,在炼钢技术进步提高之后,朱允熥便利用简单的钢铁齿轮和木头,命令工匠们制造出用脚踩的水稻打谷机。

前世的他出生农村,曾经在小时候见过脚踩的打谷机。

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

但它又是有十分有效的。

使用脚踩的打谷机,能将稻谷的收割速度提高十倍。

类似的小发明还有很多。

比如说,有人利用钻孔的原理,制造出了一台简单的手工膛床。

这也是研发蒸汽机的产物。

因为加工蒸汽机的气缸,需要使用膛床。

当膛床被发明出来之后,朱允熥如获至宝,立即便下令将其使用在火炮的炮筒制造上。

由此造出来的火炮,将更加坚固耐用。

更重要的是,它同样也可以用于枪支的制造。

不仅仅是加工简单的枪管,更重要的是,能借助它,在枪管内部削出膛线。

如此一来,一支“来复枪”便顺利制造出来了。

子弹的命中精度又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特别是进行远距离射击的时候。

科学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新军手中装备的枪支还没有捂热,便又迎来了新的换装。

各式各样的发明不断喷涌。

有人发明了火柴,还有人改进了织布机、纺纱机……

科技革命已是呼之欲出。

但朱允熥很快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大明并不缺少劳动力。

类似于打谷机这样的发明,虽然能大幅度提高效率。

可说到底,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减少人工劳动时间。

然而,大明的“人形机器”是廉价且十分丰富的。

取代劳动力,缩短劳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发明,看起来很美妙,实际上的作用却极为有限。

即使蒸汽机被制造出来,用一台蒸汽机推动的织布机就能取代原来四十台织布机,可取代之后呢?

无非是让原来的织布人变得无事可干罢了。

它会推动社会发展,但这个发展过程,远没有朱允熥原先想象中那么快。

即使技术进步很快,社会的发展仍然会很慢。

◆tTk◆¢O

要真正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富民强,大明需要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从那里获得原材料,以及开拓海外市场。

就好像后世的许多穷国,他们并不缺技术。

因为许多技术都是公开的,随手可得。

真正保密的高精尖技术,穷国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也并不需要。

但落后的穷国始终发展不起来。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市场已经被别人占据了。

穷国生产出来的东西,注定在质量和品牌上竞争不过早已抢占先机的富国,无法销售出去,也就难以形成正向循环反馈,从而掉入了经济发展始终无法提高的漩涡中。

如果穷国本身是一个大国,还可以通过自身内部市场来奠定基础,最终制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若其本身只是一个小国,那简直就变成了无解的难题。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朱允熥很快便做出决定,派郑和率船队出海,前往新大陆。

在他原来的计划中,是打算等到冬天再启航的。

那时候的风向对远航更有利,遇到台风的可能性也更小。

但形势变化越来越快,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前往新大陆的日期,也不得不提早。

数月光阴,转瞬即逝。

秋收之时,远征北元的军队,也终于传回了消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