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娘娘只想寿终正寝 > 57、年贵妃4

娘娘只想寿终正寝 57、年贵妃4

簡繁轉換
作者:微云烟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24 21:42: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李氏想得很好,但最终,她只是封了个齐妃,虽说名义上在熹妃钮钴禄氏之上,但对李氏来说,这简直是个羞辱。尤其,苏茵后来居上,被封为贵妃,愈发叫李氏心中不甘起来。

但雍正一点也没有跟李氏解释的意思,他能怎么说?说你几个孩子都没养活,弘时资质也有些平庸?说自己才登基,不打算现在就立下储君?

李氏满心怨恨没处发泄,只能叫弘时要上进,要不然,都对不起她受到的委屈。

康熙当年就是个端水大师,他前脚叫弘历进宫读书,后脚想到雍王府还有个年纪不小的阿哥,就顺手给弘时指了婚,指的是尚书席尔达的女儿,董鄂氏,这可是八旗里头的大族,光是皇子福晋就出了几个,可见人丁兴旺。一个庶出的皇孙,能有

这样的婚事,也算是康熙一片慈心了!

原本李氏和弘时很满意这门婚事,但到了如今,弘时成了皇子,忽然觉得这门婚事有些不足。毕竟,满人重视的是军功,席尔达却是满人里头的文官,家里也无爵位佐领,这婚事就是看起来体面,但没有太多实惠。

只是,这是康熙当年指的婚,弘时又已经完婚了,自然不能再反悔,李氏就开始琢磨着,等出了孝,再给弘时找个家世好的侧福晋。

李氏再多的心思,也是无用,雍正现在根本顾不得这些。雍正登基之后,面临的局势就非常糟糕。为了安抚八阿哥一系,他捏着鼻子封这位做了廉亲王,为了制衡,又将被圈禁的十三阿哥放了出来,封为怡亲王。而对自己的亲弟弟,他却是表

露出了翻脸不认人的姿态。

也是十四阿哥自己不识时务,既然自家亲哥已经登基,那低个头也就罢了,偏生他就是不肯,硬是觉得原本这个皇位应该是自己的,回来就跟雍正大吵了一架。别说他现在已经是皇帝了,就算不是皇帝的时候,这位也从来不是什么心胸宽广

的。雍正气恼之下,便表示大将军王不是正经的封号,他本质上就是个皇子,你之前没赶回来见先帝最后一面,那就去给先帝守陵吧!

宫里头德妃原本心里头就各种不爽,如今见雍正这般做派,更是气得厉害。之前一帮人各种劝,她才算是接受了仁寿太后的徽号,饶是如此,她还死活不肯迁宫,依旧住在永和宫里头。

已经升职成太后的德妃是个犟脾气,这个脾气她所出的两个儿子也是差不多,她这边死扛着,雍正这边干脆也死扛着。你不接受我这个做儿子的好意,那么,没关系,只要别人知道我孝顺就行。

因此,雍正这边那叫一个大张旗鼓,你不是身体不舒服吗?那我就天天早晚过去请安,亲尝汤药。我大多数时间得放在朝政上,但我还有一帮妻妾呢,皇后贵妃她们都可以替我过去孝顺你,看谁更能熬!

太后这下子是被架起来了,宫里头如今的人手都被换了一遍,之前雍正以为先帝祈福的名头,将宫里的宫人放出去了一大批,连着永和宫里的人也换了一茬。宫人们都明白,皇宫里的主人其实是皇帝,太后什么的,皇帝尊重,那就是太后,皇

帝不尊重,这个太后还不如个牌匾。就像是康熙虽说是孝庄文皇后一手扶持起来的,但等到康熙平定三藩,腰杆子硬了之后,孝庄文皇后也只能老老实实在慈宁宫做个吉祥物,蒙古或者说是科尔沁,在紫禁城再也没了多少影响力。

雍正这边做出一分来,一帮宫人就能说出十分,今儿雍正端了药伺候太后喝下,那边一众宫人就吹得像是雍正自己割肉救亲了一样。

太后本来心里就不爽,如今愈发不爽起来。她折腾不了雍正,就开始折腾雍正的后妃。横竖每日里皇后都要带着一干嫔妃过来请安伺候,因此,她就开始左右挑剔。

苏茵成了重点打击对象,因为太后听说自家小儿子之所以没能及时赶回来,是年羹尧从中作梗,年羹尧远在数千里之外,太后管不了,但苏茵就在她眼皮子底下。

因此,隔了几日,太后就开始什么都使唤苏茵去做,叫苏茵帮着煎药,然后又叫苏茵来伺候,今儿个说药烫了,明儿个就说药冷了。

弄得原本看苏茵不顺眼的李氏都有些可怜起她来。

苏茵这边,却一直一副逆来顺受的模样,太后各种吹毛求疵,放在苏茵这里,就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却没想到,苏茵想的是人死为大,太后这样子也活不了多久了,自己就当是看在死人份上了。何况,许多事情名义上是她做,实际上也是

她身边的宫人在做。煎药这种事情,她就是个坐在一边的监工,等着宫人将药吹得差不多了,她再捧着托盘过去就行。

太后又不像是那等乡野泼妇,直接就对着苏茵大吼大叫,揪头发抓脸,就是口头上占点便宜而已。

苏茵这会儿身子也愈发沉重起来,之前哭灵期间,她偷偷摸摸吃点肉铺奶皮子,回去之后,不能吃肉食,那就鸡蛋豆腐翻着花样做,雍正和皇后也肯给她行方便,她这边的份例里头就多出了不少洞子菜,从搬进翊坤宫开始,她餐桌上就没少过

各种绿叶菜。

有着充足的营养,回去之后,苏茵还要做点瑜伽之类的运动好强健身体,再有太医时刻紧盯着她这一胎的情况,她也就坚持下来了。在永和宫那点子事情,对她来说,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太后每日里跟儿子媳妇怄气,又担心小儿子的情况,每每不思饮食,雍正也不怕别人说他不孝顺,反而对外说太后对先帝情深义重,自先帝驾崩之后,就哀痛欲绝,每每都要自己和一众后妃苦苦相劝,才勉力吃上几口。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

宫里宫外对此都是异口同声。

廉亲王一党倒是想要借题发挥,结果后脚宫里头就传出各种宫闱秘闻出来,比如说宜太妃和郭贵人虽然是姐妹,却是一直不和,九贝子其实是郭贵人所出,所以一直不怎么为宜太妃所喜。郭贵人觉得宜太妃夺了她的孩子,后来就对十一阿哥下

了毒手;惠太妃私底下骂廉亲王是白眼狼,当初廉亲王养在惠太妃身边,却借此哄了直郡王;良妃其实是被廉亲王逼死的,先帝说廉亲王是辛者库贱妇所出,廉亲王回头就跟良妃大吵了一架,之后良妃便绝食自尽了……………

这些消息似真似假,里头还夹杂着一些宫闱艳史,比如说宜太妃当年为了固宠,叫守寡的亲姐姐一起入宫,结果后来反倒是郭贵人讨了先帝欢心,宜太妃因此后悔,姐妹从此反目,还有良妃一开始仅仅是宫女出身,并非内务府秀女,结果却在

给乾清宫送衣裳的时候故意打扮露脸,这才得了先帝青眼。说这些人甚至将良妃当时穿的什么衣裳,戴了什么首饰,都编排得明明白白,反正就是后来先帝觉得良妃心思诡谲,便不再宠幸。

廉亲王听说这些谣传之后,只气得吐血,他何曾嫌弃过生母,他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让生母面上有光吗?

四月之后,苏茵月份大了,便不再往永和宫去,而是留在翊坤宫专心养胎,太后那边折腾不了苏茵,就开始折腾有儿子的齐妃和熹妃,只弄得两人恨不得画圈圈诅咒太后赶紧去死。

太后到死都没有再见到小儿子一面,还被雍正拿来刷了一把孝顺的名声,在雍正的剧本里头,太后就差不多是为先帝殉死的,不干两个儿子的事情。

倒霉的老十四直到太后薨逝之后好几天,才在皇陵收到消息,雍正也不许他回去奔丧,先是加封他为恂郡王,又叫他继续留在皇陵,反正太后也是要跟先帝合葬的,你在那边等着吧,到时候正好一起守陵。

打一棒子给一甜枣,被困在皇陵的老十四现在才明白,什么叫做形势比人强,他自以为自己有统帅千军万马的本事,但是如今就是笼中之鸟,被身边名义上是来伺候他的人死死盯着,都走不出皇陵一里地。

而青海那边,年羹尧却是顺利掌握住了兵权,他之前得了雍正的暗示之后,就已经开始准备起来,私底下已经收买了老十四手底下不少将领,等着老十四前脚一走,他就开始以雍正的名义劳军,顺利接手了兵权。

之前苏茵送给他的那些兵法,他一开始没当回事,年家在大明的时候,其实也勉强算是辽东将门中的一员,当然,只是中下层而已,但那会儿,辽东那边流传的纪效新书之类的,年家后来也传了下来,年羹尧年轻的时候就看过。他自然明白,

兵法这种东西,其实是时移世易,像是孙子兵法,这种属于战略层面上的玩意,不是普通的将军需要去考虑的,而历朝历代的名将所流传下来的兵法,其实都是按照当时的情况编写出来的,你要是照猫画虎,那肯定要撞得满头是包。

所以,年羹尧只觉得是自家妹妹天真,以为多看兵书就能打仗了,结果等到他接手了兵权,再看到被放在案上的那些兵法的时候,闲着无聊翻看了一番,就看到了苏茵在里头夹带的私货,一下子汗流?背。

彼时,他还不是那个连战连胜,威名震动青海乃至漠北的年大将军,这会儿在许多人眼里,他就是个借着裙带关系上来的幸臣。当然,大清也不在乎这个,大清就喜欢用外戚,就喜欢举贤不避亲,难道反过来去相信外人不成!

而年羹尧看到史书上那些一度立下汗马功劳,甚至有再造社稷之功的将领的下场,难免就要多想。在他心里,枕边人总比外头人更能了解那位主子的想法,可见那位主子看着宽和,实际上是个外宽内忌的主,年羹尧自己底子也不算干净,当初

也曾经跟八阿哥一觉有些拉拉扯扯,无非就是后来自家妹妹被点为雍亲王府的侧福晋,他才算是结束了墙头草一样的生涯。

但这种事情,在上位者那里,多半是心里有根刺的,如今用得着自己还好,用不着自己的时候,岂不是就要翻旧账!

年羹尧原本想着养寇自重,但是他想起来,京里头怡亲王如今颇受重用,要是自己这边不能解决问题,说不定回头自己就被边缘化,然后让怡亲王过来接手了。

养寇自重得是自己无可取代,如今算是不行了,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听话,早点将青海这边的事情解决,然后如同王翦一样回去安享富贵,要是自己的外甥能做太子,那么以后自己就还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这般一想,年羹尧就谨慎了不少,又开始积极给雍正写请安折子,反正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请示汇报一番,言辞里头,功劳都是雍正的,自己就是听命行事罢了。在青海军中,年羹尧也是尽可能淡化自己的存在,开口奉皇上旨意,闭口皇上曾经

说过。

雍正自然不可能完全放心年羹尧,青海军中,也是有雍正的人的,这些人当初跟着老十四去青海的时候,就是雍正的人,如今自家主子做了皇帝,自然更加对雍正忠心耿耿。这些人有密折上奏的权力,他们将军中之事传到雍正耳中,也让雍正

长松了口气,然后就是大肆封赏。

很多人说雍正刻薄寡恩,实际上,对他看得起的人,雍正是很大方的,年羹尧被封为三等功,加封太子太保,授抚远大将军之职,节制西北军事。不仅如此,连着年羹尧的几个儿子,也跟着得了封赏,年熙是年羹尧的长子,但是素来体弱,一

直养在年希尧身边,年羹尧对这个儿子并不是很亲近。但是雍正挺喜欢年熙,给他授官,这次又给他封了个一等轻车都尉的爵位。年富是一直跟着年羹尧的,这次就得了个三等侍卫的职,年富也就顺理成章留在了京城。

苏茵生下福沛的时候,年羹尧听从雍正的诏令,顺利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雍正听得消息,大喜过望,当下下旨,将年羹尧晋封一等公。

年羹尧不敢居功,只说自己目光短浅,原本以为罗卜藏丹津不敢生乱,还想着息事宁人,只将准噶尔当做头等大敌,若非万岁爷及时点醒,差点就误了大事云云。

雍正因此大悦,又叫年羹尧继续经营西北。

苏茵还是从雍正口中听说了此事,福沛生下来比上头两个哥哥弱很多,苏茵怕孩子不好,因此,求了雍正,让她亲自哺育,雍正也答应了下来。之前三个孩子苏茵都只是喂了三天初乳,这次却是足足喂了一个月。也亏得还有乳保帮衬,要不

然,苏茵真的是有些受不了。饶是如此,月子里头,苏茵居然还瘦了一些。太医便建议苏茵多坐一个月月子。这个时候正是夏天,坐月子委实比较受罪,但苏茵产育次数多了,也明白这玩意不是什么伪科学,是真的有道理的。所以,苏茵老老实实

坐了两个月月子,哪怕用湿帕子擦洗,配合干洗粉洗头,等到出月子的时候,苏茵还是觉得自己整个人都要馊了,简直不敢见人。

出月子那天,她足足洗了三次澡,皮都泡皱了,才觉得自己舒服了一些。

皇后过来探望,看着苏茵只用一块帕子包着头,穿着一身简单的大褂,愈发显得有些瘦骨伶仃的模样,不免怜爱道:“怎么坐完月子还是这般瘦,可是身边的人轻慢了妹妹?”

苏茵忙说道:“皇后娘娘哪里的话,是臣妾自己不争气,膳房那边肥鸡大鸭子炖着,臣妾却也吃不了多少,福沛这孩子又生得单薄,臣妾难免多忧心一些!”

皇后听了,心中一动,口中说道:“原本我还说,你已经出了月子,回头还把福宜福惠给你送回来呢!”

苏茵摆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说道:“皇后娘娘瞧臣妾如今这个样子,自己还顾不过来呢,福宜福惠那边,还得多劳烦皇后娘娘才是,回头臣妾有了精神,再专门谢娘娘!”

皇后笑道:“你惯会见外,还专门谢我!我啊,谢你还来不及呢!福宜福惠都是乖孩子,我看着他们,都觉得自己年轻了二十岁,唉,要是弘晖还活着,孩子也该跟福宜福惠一般大了!”

苏茵心里也是闪过一丝念头,说道:“前一阵子,万岁爷不是追封了五公主吗?臣妾想着,万岁爷素来也是疼爱儿女的,不如娘娘跟万岁爷提个醒,请万岁爷也追封一下前头几位阿哥格格!”

皇后听了,不免一怔,然后便是垂下泪来,拉着苏茵的手,说道:“好妹妹,若是此事能成,我替弘晖谢你!”

苏茵忙说道:“娘娘不嫌我多事就好,毕竟,其实也不光是大阿哥......”雍正夭折的孩子好几个,还有两个阿哥是李氏所出呢!

皇后却是摇了摇头:“别人如何我不管,我也就是惦记着弘晖了!”

皇后回去之后,趁着雍正过去,果然提起了前头几个阿哥格格的事情,垂泪道:“弘晖走的时候,都已经入学读书了,最后连个墓碑都没有,再有弘的弘?几个,走的时候也都还小,便是懋嫔那边,也没了两个格格,这么多年,都如槁木一般,

以前是没这个念想,如今万岁爷都已经是九五之尊了,不如给几个孩子一个恩典吧!”

雍正也很怀念过世的嫡长子,那是真的寄托了他大量心血的孩子,走的时候才八岁,那阵子,他真的是满心的悲痛,除了给孩子抄经,让他能够往生,其他的,他什么也做不了,就一口小小的棺材,就下葬了。

听得皇后这般言语,雍正ren不住揽住皇后的肩头,叹道:“朕知道你惦记着弘晖,朕又何尝不是呢!朕这么多年来,都不敢多想,一想起来就是弘晖叫朕阿玛的模样。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后你也该走出来了!福宜福惠如今不是养在你身

边吗?回头朕跟贵妃说,以后,这俩孩子就叫你养着,等孩子大了,将来有了福晋,生了小阿哥,到时候你看着,选个合眼缘的,咱们过继给弘晖,也算是给弘晖留下一脉香火!”

皇后没想到还有意外之喜,几乎是立刻起身谢恩,雍正却将人拉了起来,皇后不满十岁就进了宫,做了他的福晋,哪怕那会儿很难生出什么爱意来,但那么多年在一起,总归是有感情的。两人也曾有过情热的时候,只是后来弘晖没了,皇后就

像是心死了一般,如今瞧见皇后能坦然提起弘晖来,雍正心里头还是松了口气的。

不过皇后还是说道:“年妹妹那边,臣妾原本只是想着她顾不过来,这一直养着福宜福惠,那......”

雍正拍了拍皇后的胳膊,说道:“贵妃一向懂事,她不也挺信赖皇后你嘛,不会有什么想法的,何况,孩子养在你这里,也是好事!”

皇后听雍正这话里有话,心里砰砰直跳,她宁愿跟苏茵分享皇太后的荣耀,也不想看着李氏得意,不过面上却是一副感激的模样:“万岁爷都是为了臣妾考虑,臣妾前些年是真的想差了......”

话不用说尽,雍正这人挺感性的,他笑道:“你们女人家,就是这些心思,你是朕的嫡福?,朕总归不能叫你没了下场!”

夫妻两个温情脉脉,一时间就如同从未有过任何隔阂一样。

雍正行动力很强,回头就叫礼部拟了吉祥字眼,然后从里面挑了几个出来,追封弘晖为端亲王,弘昀为嘉郡王,弘?为宁郡王,大格格为和硕怀敏公主,二格格为和硕怀恪公主,三格格为和硕怀静公主。

旨意一出,齐妃和懋嫔都哭得跟泪人一样,听说这事是皇后主倡,哪怕皇后为的是弘晖,但另外几个孩子也是受益者,这有了封号,他们就能有个墓碑陵寝,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哪怕是齐妃,也心甘情愿地去了长春宫给皇后谢恩,一时间,

宫里头似乎一下子变得平和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