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巅峰学霸 > 第285章 一切就绪

巅峰学霸 第285章 一切就绪

簡繁轉換
作者:一桶布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9 12:58:4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285章一切就绪

「……目前主任务是交替执行Shor-t算法跟化学模拟,同时并行处理8K视频流渲染跟机器学习训练。

更新后单量子门保真度保持在99.85%-99.93%区间,双量子门保真度在99.61%-99.75%区间。

误差累计速率0.012%每小时,目前不论是量子计算模式还是混合计算模式,均未出现量子-经典内存冲突导致任务中断的情况,也未出现多显示器信号失步情况。

散热系统应力测试延续之前的效果,未发生晶化相变,长时间压力测试下,导热路径动态优化系统正常,温度波动仍控制在±1℃范围内……」

……

实验室内,杜凯如数家珍的汇报着更新后的数据情况。

换了以前,乔喻会直接坐到电脑上去自己去查看这些细节。

不过项目负责人当久了,现在乔喻也懂了得给具体工作人员表现的机会。

虽然等会他还要再看上一遍数据,说起来听汇报是耽误了他的时间。

但耽误他几分钟,能鼓励一线操作人员之后更用心工作,还是划得来的。

对待他直属的教授们,乔喻虽然动不动就拿不想干就走人威胁,但对于一线操作人员显然不能这样。

很多人都会有一个误区。总认为最基层的执行者,最好拿捏,其实不然。

基层执行者最大的特徵就是事多钱少流动性大。所以遇到一个愿意勤恳干活的基层执行者,对于任何企业都是一种幸运。

而且这种人不开心了选择走人,是真能潇洒地说走就走。对于单位来说,想第一时间找到替代者,付出的成本其实也不小。

更别提科研领域的基层执行者,本身还对学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起码要掌握所有基础知识,能看得懂报表。

所以在听取报告的时候,乔喻表现得很有耐心。更并不吝啬赞美之言。

甚至在杜凯汇报完之后,乔喻抬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鼓励道:「做的不错!对了,我听王教授说你叫杜凯对吧?博士阶段好好干,争取毕业之后留在研究中心。」

如果只看年纪,乔喻的动作多少显然轻佻了些。毕竟杜凯年纪要比乔喻大了五丶六岁。好在年纪并不能代表一切。

「谢谢乔院士。」

「我上机看看吧。」

「好的,您请。」杜凯压抑着激动的情绪说道。

果然,传言大都是不可信的。

研究中心很多人都在传乔院士特别不好打交道,害得他刚刚紧张半天。

实际情况是,乔院士明显比自家导师都好说话得多。

当然如果杜凯能探究乔喻的内心大概就不会这麽想了。

对于乔喻来说,他所认识的人类社会最基本规则是博弈,而非那些被人们所鼓吹的所谓科学丶发展丶文明丶进化这类东西……

博弈的重点就在于利益,无非就是利益的争夺丶分配丶取舍以及妥协。

这可半点都不浪漫,但没办法得陇望蜀本就是人的天性。

而此刻的杜凯又开始诧异于乔喻操作试验机的熟练程度了。

乔喻没有使用其他的交互方式,只是双手在键盘上舞动着。

说实话,很多时候杜凯都想偷偷懒,毕竟那些调取各种数据的基础命令格式跟之前所学习的Windows完全不同。

很多时候他会直接通过语音的方式,让包子去做自检跟报告生成。

虽然这种操作方式简化了操作,但有一定的概率出错。

主要是系统对语意的理解错误,这也是被允许的,也不是什麽大问题。出错了重新生成一次就好了,耽误不了多少时间。

反正据杜凯所知,大家都是这麽干的。现在看到乔喻的操作,只让杜凯一阵汗颜。

人家竟然比他一个天天守着干这事儿的人还要娴熟,难怪人家这麽年轻就能成为院士。

当然,对于乔喻来说这的确是基操。毕竟整个量子模拟计算机的底层逻辑体系就是他设计的。

虽然量子模拟计算机做出来之后他的事情少了很多。当刚开始立项的时候,从最底层的最底层的量子逻辑门架构开始,到构建量子模拟计算实时可信执行环境,乔喻可是一直都参与其中的。

甚至这套命令体系跟格式就是乔喻最终定的稿,自然特别熟悉。

很快系统运行状态就被乔喻过了一遍,并给出了建议。

「行,现在看来效果的确还挺不错。今天开始所有研究所的试验机都可以同步更新,执行720小时高频使用稳定性测试。

测试指标包括量子相干时间波动,散热系统热平衡稳定性,任务中断率跟热-电协同管理。另外出一份标准化报告给联盟的委员会。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次测试之后他们就可以开始大批量备货了。对了,开会的时候就说我建议首款太极量子模拟电脑发布会最好是能安排在明年元旦当天。」

这种事情杜凯自然是没那个资格回答了。

毕竟他还接触不到量子模拟联盟的执行委员会那麽高的层面。

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都是量子模拟联盟内部出钱最多,同时也是华夏最知名那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跟总经理们。

杜凯这种最基层的科研人员,自然不可能接触的到,但他的导师可以。

「真打算元旦召开新产品发布会啊?时间上会不会太赶了些。」

「王教授,要有信心。你看现在效果都这麽好,我觉得通过这次测试问题不大。这次接受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都问我一直被网上诟病压力大不大。

我回去之后专门上网看了看,好家夥,真就是骂声一片啊!都说咱们这个项目是浪费钱呢!再不拿出点东西给大家看看,我都要被人网上开盒了。」

乔喻随口说道。

这自然是玩笑话了,哪怕网上的确很多质疑声,但其实也很收敛的。

至于开他的盒,那真是有点蠢了。不成功也就罢了,真要是成功了,郑希文的队伍都要被连累着倒霉。

「我觉得元旦的确可以。根据现在的各配件备货量,我估摸着通过了为期一个月大规模压力测试之后,到元旦这段时间各版本总体备货量应该能超过一万台。

一万台正好可以用来试试水。考虑到哪怕是最低端的天启系列售价也比较昂贵,而且这属于首批投入市场的测试产品,用户反馈的问题正好还能改改。拖更长时间也没意义。」

郑泽峰立刻顺着乔喻的话说道。

说实话,对于首批产品的销量,包括项目组的人员其实都没有太大信心。

一来成本就摆在那里,价格必然不可能太便宜。虽然最终的售价委员还在讨论,并没有最终确定还没确定,但能确定的是哪怕是最低端的天启系列,价格肯定不可能少于五万。

至于最高端的产品太极-至尊系列,售价更是起步就是三十万。没办法,不谈多出的量子门,光是那套散热系统成本都要三万块。

除了价格之外之外,太极刚上市,整个生态还没完全建设好。

虽然Windows视窗的大部分应用都可以在太极电脑上运行,但能够完全发挥太极系列电脑功能的应用还不多。

所以根据市场调研跟预测,首批太极系列产品总销量能到百万台规模就是胜利。

接下来研发部门的任务就是如何持续降低成本以及迅速完善太极应用生态建设,完成产业布局。

按照预估,如果能把太极系列低端产品价格降低到三万左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

当然也要根据业务量对于产品功能跟定位持续做出调整。

不过这些都是商业运作方面的事情。尤其是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就不是乔喻他们这个项目组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但发布之后能有万台规模左右的备货量,在郑泽峰看来完全够了。

见乔喻跟郑泽峰都这麽说,王星遥点了点头应了下来:「行吧,那下次委员会的会议上,我把测试报告跟建议一起报上去。等大规模压力测试之后,还有一半个月时间做宣发。

时间上应该够了。而且咱们的两个项目一直都是网上的热点。现在天盾演习成功,网上量子模拟技术的讨论热度也很高,真要开发布会了宣发工作也好做。」

杜凯在旁边听着大佬们谈话,又是一阵激动。

虽然太极系列计算机的发布会上,肯定不可能提到他的名字,但毕竟这块划时代计算机的推出他也是出了力的。

更别提他其实也有些小心思,于是忍不住插了句嘴:「对了,天启最终定价大概是多少啊?等发布了,我想先订一台。」

是的,在实验室里天天跟工程机打交道,回到寝室再用他那台笔记本,只觉得索然无味。

「定价是委员会那边的事情,我们又不参与,怎麽可能知道价格?倒是你,压力测试完成之前这事别在外面瞎说,保密协议还是生效的。」王星遥瞪了自己的学生一眼。

倒是乔喻笑着说道:「没事,这种商业上的事情,密级可没有天基项目那麽高。真要开始备货了,也瞒不住人的。不需要那麽谨慎。

不过目前售价我们的确做不得主,这样不管最终企业那边定价如何,研究中心内部的人员想要订购太极产品的,入门级型号项目组补贴一万,中端型号补贴两万,高端型号补贴五万,回头公告发出去。」

一句话让杜凯再次兴奋起来:「那可太好了,这下又能省点了。那个,万一如果太极发售之后,供不应求的话,我们能有优先购买权不?」

听到这话,几个人不约而同都笑了起来。包括一直对杜凯板着脸的王星遥。

于是这位严肃的导师直接回答道:「给你们优惠我没那个权限,不过你要是说怕到时候买不到,尽管找我。这点面子委员会那边还是能给的!」

皆大欢喜。

……

720个小时说来很长,但对于科研人而言,其实就是弹指一挥间。

正如乔喻所预料的那样,绝大部分用于高频运行压力测试的主机都顺利通过了这次压力测试。

除了五号机在513小时的时候出现了量子比特组骤降并偏离了基线37%左右的情况。

之后更是开始频繁死机。不过检测后发现是稀释制冷设备出了问题。

至于量子-经典内存冲突时间已经降低到了500小时0.1次左右的概率。

而且在量子缓存隔离技术的帮助下,出现问题后系统也会很快修复。只是系统会留下一个记录,对于使用者来说基本感受不到影响。

大概相当于Windows运行某个程序的时候后台响应慢了半秒,滑鼠上那个圆圈多转了一圈。完全达到了批量组装备货的要求。

压力测试之后,量子联盟内部企业也快速行动起来。

本来就是联盟的形式,包括量子模拟计算机的各项专利都是内部共享的。

上下游衔接的如臂指使。

说白了,起码在现阶段,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这其中也包括乔喻的项目组,跟旗下的各大研究中心。

新电脑所涉及到各种软体,其中包括新算法跟作业系统目前都挂在细雨科技名下运营。

不过现在细雨科技也已经不是之前由乔曦担任法人,只有一个机房的小公司了。

在法人变更到乔喻名下之后,量子模拟计算联盟内部所有公司都购买了一定细雨科技的股份,合计占股63%。

燕北大学跟华清大学旗下相关的研究中心各占股百分之十。剩下17%股份则属于乔喻个人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商言商,大家不可能去赌乔喻的人品。

投入了数千亿去研究硬体,真的开始热卖了,作业系统这块卡一下,那可是要了这些公司的老命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联盟也开始全力宣发跟备货。

正如王星遥预测的那样,其实宣发对于太极系列计算机的发布真不是太过重要。

不谈量子模拟计算机在网络上的热度本就一直居高不下,量子模拟计算联盟这麽多的企业,还都是华夏知名企业,同时开始发力宣传渠道可太多了。

再加上这本就是国家一直在大力支持的重点科研项目,旨在一举打破科技封锁,各种官方宣传渠道更是开始一起同步对着这场发布会开始宣传。

甚至连七点新闻上都开始吹起了风……

至于效果,大概只能说举世皆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