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外科教父 > 1159章 疑案

外科教父 1159章 疑案

簡繁轉換
作者:海与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7-17 14:46:52 来源:源1

“继续,我们继续研究思思的病情。”杨平指着电子屏幕上影像图片。

思思病情经过几次治疗之后已经明显好转,对比之前的检查,全身的肿瘤都在缩小,一些散在的肿瘤影像已经消失不见。

可见K病毒对思思这一类肿瘤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只是K生物制剂(K病毒)是基因重组获得的,目前还不是很稳定,通过一定数量的迭代之后,它会产生变异,这种变异让K病毒最后归于平庸,丧失了对肿瘤的杀伤力。

“实验室那边反馈,所有的种子K生物制剂已经失效,它们迭代会全部发生了变异,丧失了治疗能力。”

宋子墨遗憾地说。

杨平想了想:“重新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作K生物制剂吧?不惜成本。”

目前实验室储存的种子K生物制剂已经全部失效,它迭代出新的类病毒结构,这个结构在遗传的时候丢失了对付肿瘤的遗传物质,随后自然而然丧失对肿瘤的战斗力。

这些基因片段都是利用基因重组手段人为加进去的,所以带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遗传的时候很容易丢失,尤其是病毒的迭代非常快,更加容易丢失。

现在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接下来的临床试验已经没有K生物制剂可用。如果需要继续治疗,只能使用基因重组的方法重新制造可以使用的K生物制剂。

这种一次性的制造方法,导致这种方法很难大规模应用,只能在小范围内使用。

现在课题的瓶颈是如何让可以K生物制剂长时间保持它的效果,保证它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在迭代的过程中不发生遗传物质的丢失,稳定地将能够对抗肿瘤的基因片段遗传下去。

这又回到了当初杨平考虑的问题,利用Y染色体对基因的封闭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即使破解了Y染色体基因封闭机制,也不一定能够实现目的。

这个世界上的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有些没有将生物纳入生物的范畴。

人类是真核生物,病毒只是简单的蛋白质外壳包括一些遗传物质,比如DNA或RNA,整个结构与真核生物完全不同。

人类Y染色体的基因封闭机制能否移植到病毒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不能移植,那又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都要杨平去解决。

杨平、宋子墨和一众研究生正在研究思思的病情,听到传来的夏院长的声音,他还想再跟护士站的护士打招呼。

不久就看到护士长领着夏院长和医务处赵主任进来。

夏院长和赵主任有说有笑,身后还带着两个人,其中一个提着公文包,看起来像公职员,杨平立即站起来。

夏院长看到杨平:“杨教授,你坐你坐,这是省公安厅的法医袁博士,省公安厅有一个案子遇到难题,省厅的袁博士想请教一些有关医学方面的问题,因为涉及的知识很全面,而且这个案子听说影响很大,上面很重视,所以

只能麻烦你看能不能帮忙,你看什么时候方便,我让袁博士博士约时间?”

“现在我就有空。”杨平爽快地说,同时握住省厅来的袁博士的手。

只是杨平不知道法医会有什么问题需要问他这个临床医生,因为法医和临床医学是两个不同领域,一般很少打交道,不过有时候涉及到疾病导致死亡的时候,他们也会向相关专家咨询。

见到这位年轻的杨教授,袁博士很是惊讶,他也在新闻上见过杨平的事迹,久闻大名,年纪轻轻就获得诺贝尔奖,当时可是传得神乎其神。

见到真人没想到是如此的年轻,年轻得像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可能这些成天呆在实验室的人与社会打交道少,衰老得慢一些吧,袁博士这么认为,只是主观感受,没有什么医学证据,因为他好几个搞科研的同学就算头发已经

稀疏,也还是比同龄的人显得年轻,眼神也显得单纯很多。

“请坐!袁博士!”杨平邀请袁博士。

在原来的单位,被人称呼为博士,袁博士会觉得非常自豪,因为他们单位真正的博士还是比较少,被人称呼为博士,代表着高知高学历,那是一种无形中的荣耀。

但是现在来到三博医院,被人称呼为博士,他有点难为情,毕竟大城市的医院、大学、科研院所应该是整座城市博士率最高的地方,所以博士毫无稀奇之处。

现在三博医院的杨教授面前,称呼为袁博士,那就更加惭愧。

因为激动,袁博士一时有点慌乱:“你叫我小袁就行。”

不过马上发现,眼前的杨教授比自己年龄小了不少,叫小袁好像也不妥,于是瞬间脸红,他自觉慌乱中说出的不恰当的话非常尴尬。

“我们去会谈室聊?”杨平建议。

毕竟聊的是案情,也不知道是不是需要保密,在办公室聊这些公事不太合适。

于是杨平、夏院长、赵主任和袁博士一起来到会谈室,夏院长亲自推开门,打开房间里的灯光。

“我们坐在旁边听听没事吧?”夏院长说。

袁博士立即点头:“没事没事。”

夏院长担心杨平没有跟外面人打过交道,会吃亏,所以不放心,他和赵主任守在旁边好一些,这些是杨教授专业外的事情,要是医学范围的事情倒不需要担心。

袁博士带了一个助手,一个有点小胖的小伙子,他打开公文包拿出一份文件,袁博士将文件递给杨平。

“杨教授,情况是这样,我们正在侦查一个复杂案件,死者的死因非常离奇,尸体解剖后确定死因是深静脉血栓引起的肺栓塞,在肺部我们找到了血栓,血栓被解剖后,断面呈现细丝缠绕状,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血栓,所

以想来请教杨教授。之前我也请教过其它的专家,比如心血管内科专家,他们都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他们说有可能,但是究竟有没有见过呢,他们平时也没有去解剖患者的血管,手术中取出的血栓也一般比较大,对断面没有去

进行形态学研究,至于有没有可能形成细丝,他们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是直径极细的静脉里形成血栓,然后整条脱落,脱离后随着血液循环回到心脏,再进入肺循环,进入肺动脉,这些血管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血流的影响形成缠

绕,最终为一团。”

“这也是理论上的解释,在现实中,他们没有相关经验。”

袁博士发现自己一口气说这么多,不给杨教授说话,很不礼貌,于是停下来。

“你继续说!”杨平打个手势,示意袁博士继续说下去,他刚刚一直在听,没有了解清楚之前自己不便发言。

再说,这是法医领域,自己看过很多医学书,那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法医学几乎没有看过什么书,也没有看过什么论文,在这方面,自己算不上专家,甚至是小白。只是这位袁博士既然找上门来,自己能不能帮上忙暂且

不谈,起码让人家把话说出来。

“现在我们没办法确定,这个血栓来自于哪里,因为在常见的小腿,我们没有找到原发部位,当然,有些人也找不到原发部位,但是我心里一直不踏实,暂时不敢下结论。”袁博士将事情经过简单地说一遍。

杨平翻看他们资料,至于案情过程的细节,他不是很关心,但是也需要了解一下见简要过程,就像看病必须问病史,案情过程是这个疾病的背景,所以必须做基本了解。

法医的尸体解剖报告,杨平看得非常常仔细,这份报告也写得清清楚楚。

“赵主任,麻烦你将温儒正叫过来。”杨平看完后转头看向赵主任。

赵主任拿起电话呼叫温儒正,说研究所这边有疑难病例,温儒正一听说疑难病例,而且还是研究所请他,他放下手上的工作立即赶赴研究所。

来到会谈室后,杨平让他坐下,他看着旁边虎视眈眈的夏院长和赵院长,还两个陌生人,心里打了无数个问号,这是怎么回事,自己好像最近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吧?

他小心翼翼地坐下来,杨平向袁博士介绍:“这是我们病理科的温医生,我们外科那边如果有取血栓的手术,取出来的血栓一定会送往病理科做病理检查,这是必须的常规流程,所以温医生见过很多血栓的镜下表现,我们让

他帮忙看看这种血栓是否在临床存在过。”

然后杨平跟温儒正简要介绍一下“疑难杂症”的背景,温儒正很是失望,他还以为研究所有看不出病理切片,需要请他温儒正出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原来不是这事,而是请来当“福尔摩斯”,看的还是血栓。

杨平将法医报告里的血栓镜下图片给温儒正看,温儒正接过打开的文件夹,只看几眼就说:“谁做的切片,这种质量就拿镜下去看?谁做的?应该去学校回炉再造。”

“这不是我们医院的病理图片,是法医同志那边的。”杨平用手轻轻敲打桌面,提醒他。

袁博士的脸又红又热:“我们的病理切片质量没有你们要求高,所以在你们看来粗糙了一点。”

“哦!我以为我们科室谁做的病理切片呢。”温儒正埋头看病理切片。

“缠绕成团的血栓也见过,但是非常罕见,因为小静脉或者极小的静脉里的血栓一般很难脱落,即使脱落,也很难致命,如果这种细小静脉血栓会脱离落,人体每次挫伤都会有生命危险,每次挫伤都会引起一些表浅的细小静

脉形成血栓,这些血栓脱落如果引起致死性肺栓塞,那相当于每一次稍微严重的挫伤都会引起致命,现实这是不可能的。”

“你们从这些图片上可以明确看出来,这些断面都是很多零碎的细条形血栓堆积在一起形成的,而且中央和周围差不多,我们一般取出来的血栓,中央可能是缠绕的,但是周围一般不会,周围一般是光滑的。”

“所以在临床中,你们这种血栓,我还真没见过。”温儒正如实的说,说到病理切片,他已经看过千千万万,但是就是没有见过这种奇葩的血栓。

既然这样,是不是可以下疾病导致死亡的结论?因为肺栓塞非常典型,也没其它任何可疑痕迹。

只不过存在一个疑点,这种血栓以前没见过,现在连医生也没见过,病理科医生见过的血栓比他们法医多很多,不是一个数量级,他也说没见过。

“那么,从你们的经验来看,也就是如果这个病理切片是你们医院患者的,你们该怎么下结论?”袁博士很想知道。

现在遇上一个全新的在形态学上罕见的血栓,如果医生碰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

“我们就如实描叙,诊断为血栓呗,我们又不用考虑其它与法律有关的事情。”温儒正轻松地回答。

他说的其实很对,他考虑的问题与法医完全不同,不需要考虑其它原因。

“你们现在疑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肺栓塞会被当作可疑凶杀案来进行法医解剖?”杨平问道。

袁博士说:“死者是我市一个知名的民营企业家,很有影响力,死在情人的家里,现在死者家属怀疑死者死因不明,有凶杀的可能,所以请求我们公安机关介入。”

“那有没有其它可疑的死因呢?”杨平继续问。

袁博士摇摇头:“没有,身体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胃内容物经过检测没有发现毒物,全身的血液检测也没有发现毒物,但是检测含有残留的胰岛素,依据我们检测与计算,胰岛素的用量也在正常范围内。”

“这个患者平时有糖尿病,每天要按时定量注射胰岛素,家属认为是情人给他注射过胰岛素导致死亡,但是我们已经经过检测,死因不是低血糖,而且经过检测,当时胰岛素用量在正常范围内。

“死者有糖尿病?”杨平对病史很有兴趣。

袁博士说:“对!”

“还有其它疾病没有,平时使用的药物只是胰岛素吗?有没有使用过其它药物,比如一些性生活的辅助药物。”杨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袁博士摇摇头:“死者平时对自己的健康十分关注,从来不使用这一类药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