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八卦的华娱日常 > 第80章 增加节目时长

八卦的华娱日常 第80章 增加节目时长

簡繁轉換
作者:在下跳的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1-30 09:50:0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芒果台这几天收到了很多信件和电话,要求给万倩和木兰乐团加更多的镜头和戏份,还有强烈万倩再上台多表演几次的。

节目组开始是完全不同意这个要求,评委天天上台表演,那素人选手们干什么去?这不是喧宾夺主吗?

不过台里对这个反馈比较重视,这任台长姓欧阳,前世正是把芒果台带到了“内地第一娱乐卫视”的高度上,对市场的尊重和对观众的把握都有自己独到之处。

于是芒果台为了这期节目准备了两个版本的剪辑视频,一个是正常流程以选手表现为主的版本,毕竟《超级女声》还是个素人女性选秀节目,而不是成名的评委表演节目。

这会儿正在播出的节目就是这个正常流程,还没播十分钟就有观众电话打进来,质问为什么没有评委献唱环节。到第十五分钟时观众的质问电话越来越多,收视率也开始缓慢下滑,台里本来坚持“节目本心”的领导们开始慌了。台长欧阳这下也坐不住,拍板上了备用计划。

节目播出二十分钟时紧急插播了广告,后台换上了备播版本的录像带。这版的录像带里面加入了木兰乐团的表演,穿插在节目的各个时间段中,算是对市场和观众的妥协了。

刘八卦、佟丽雅、刘艺霏、万倩和张靓影五个人正挤在一个房间里看节目,看开场部分并没有播出自己几个人演唱镜头时还是有点失望的。毕竟不是自己主场,还是不能什么都自己说了算。表演虽然录了不少但看起来还是没上。

不过几条广告之后回来,节目画风突变,先是主持人王涵邀请万倩上台演唱热场,随后镜头也频频对准三个评委给特写。这些特写镜头都是精挑细选的,摄像师会专门跟三个人打招呼,刘八卦三个人就对着镜头互动一下。

对于选手们来说,突然加大评委的镜头比重自然是莫名其妙且不公平不合理的,但娱乐综艺就是娱乐综艺,以娱乐观众为主。只要观众喜欢看,想看评委同台竞技都没什么问题。

在木兰乐团“加戏”后,节目的收视率开始缓慢回升,在接近尾声三个人大合唱的时候收视率达到了顶峰。节目结束后工作人员加紧统计了一番,最终给出的数据是收视率在4.5%左右,在第一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0%。

这个结果让台里非常兴奋,立马让商务跟广告商要求加价,同时也开始担忧木兰会不会在看到数据后趁机要求加价。

小牛传媒当然不缺钱,并没有趁机狮子大开口要求加价,刘八卦和节目组商量了一下,引入了后世一些音乐综艺的流程,选手分组、导师培训之类的东西,再来选手导师齐上阵合唱,其实也就是《中国好声音》那套。

节目组研究了一下,这些提议挺有意思的,但节目都录了不少素材了,想大改也难。于是只吸取了刘八卦一部分建议,也就是增加导师和选手的互动环节,指导、合唱之类的可以有,分组就不行了。现在引入战队制度赛程变化太大了,根本来不及改变。

这次节目效果大好之后,芒果台直接加长了节目播出时间,从每周播出一期变为了两期,这样选手和评委的镜头都能足够,不至于选手被评委挤压到上不了几分钟台。

只是大家的工作时间加长了很多,临时招聘人手也不够,工作人员开始更高强度的加班了,相应的奖金也加了不少。广告商加钱后节目组预算也增加了不少,这些工资什么的都是小数目。

《超级女声》这个节目的火热让很多年轻的歌手看到了机会,出道早的前辈们自视甚高不愿意来,年轻一辈的可是很想挤进来当个娱乐评委。

芒果台也真在外面选了一圈,只是年轻一辈里确实没有能与木兰乐团比肩的歌手。唱歌好的没人家好看,比人家好看的……不是,华语地区能找出来比这还好看的歌手?范围扩大到整个亚裔演艺圈都很难找出来了。

也还好芒果台这会儿还没培养起来自己的艺人,不然别的不说,张小杰这种肯定是会加塞进来了。

刘八卦倒也不是看不起张小杰,到十几二十年后华语乐坛人才凋零、青黄不接的时候,张小杰还真成了内地青壮派男歌手里扛把子的了。论唱功这位其实还可以,基本功挺踏实的,就是天赋条件太差了。

刘八卦评价刘艺霏和万倩时候说她们天赋条件不行,就是嗓音条件太普通没有个人特色,属于天生不适合吃这碗饭。

而张小杰则更差一些,不仅个人特色不显,声音还自带一股土气。在这种条件下这位能成长到后来的高度,除了有芒果台这个大靠山外,和个人的努力也分不开。

说起来华语乐坛男歌手的发展真是令人唏嘘,当年才华横溢的周董在功成名就后越来越没有灵气。16年的《告白气球》就已经是口水歌了,22年《最伟大的作品》宣发声音很大发布后就平庸到毫无水花,23年的《圣诞星》直接就变成了那种最拉胯的工业化流水线产物,毫无新意可言。

刘八卦前世也是资深杰迷,亲眼看到一代神话渐渐老去也是件令人唏嘘的事情。

而当年乐坛也是一超三巨,超巨星周董后来江郎才尽,剩下的三巨头就是许松、徐凉、王苏泷三人。

许松属于半路出家专业水平最差的,后来出了几张专辑也都不瘟不火。再后面可能是疏忽了基本功的练习,水平直接退化到KTV麦霸的程度,演出现场非常车祸。

徐凉后期转行了幕后,批量生产网红歌手和口水歌,《我想要》、《来迟》、《不甘》、《善变》、《我会等》、《从前说》……等等等等,找到了口水歌密码的徐娘娘倒是捞了不少钱。

王苏泷倒是一直在歌坛混了下来,并且混的还不错。只是习惯了短平快口水歌的他,后来几次想跳出自己熟悉的音域挑战高难度时都翻车了,专业天花板清晰可见。年轻时候不练,年纪一大想努力也练不上去了,身体条件已经固定,强行练只会伤肺和声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